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8 23:04:25
文稿內容。一般應包括中文題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英文題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英文Abstract和Key words—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謝辭—參考文獻。綜述、專論、學術討論等的正文內容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書寫。
題名。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句反映論文、報告中的特定內容,一般不用副題或二級標題。題名應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一般不超過20字。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吻合。英文題名除5個字母以下的連詞、介詞及冠詞外,詞的首字母大寫。
作者。論文署名應限于參加本文工作并能對論文內容負責者。多作者時,中文作者名間空一字分開;外文作者名間用逗號隔開。外文部分中國人姓名采用漢語拼音拼寫,姓氏字母全大寫,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外國人姓名,名的縮寫可不加縮寫點。
工作單位。在圓括號內書寫作者的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若為外國的工作單位,則加國名。英文部分均加國名。多個作者不同工作單位時,在姓名的右上角分別加注1, 2……等,再按上角注分別寫出各自的地址。作者地址變更時,加寫“現在地址……”。如有共同第一作者時,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號,再在工作單位中加注“#共同第一作者(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有通信聯系人時,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號,再在工作單位的最后加注“通信聯系人(Corresponding author)”,并寫出電子信箱。
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資助產生的文章以“基金項目”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編號,放在首頁下方。多項基金項目時依次羅列,以“;”隔開。
摘要(Abstract)。摘要是對所研究的問題、方法和結果的準確概括的簡短陳述,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也不宜引用文中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具體格式可參照最近出版的《中國水稻科學》。
關鍵詞(Key words)。系反映文章的主題內容的詞匯和術語。一般每篇3~8個,附在中英文摘要下方。盡量從《農業科學敘詞表》和最新的農業及有關專業的權威詞典上查找,采用比較規范的術語。中英文關鍵詞要對應。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試驗設計等。“引言”兩字可省略。
材料與方法。清楚地交代試驗設計、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等。研究對象的名稱,如水稻品種、肥料、農藥、土壤、病蟲害等名稱應交代清楚;還應交代試驗的范圍、重復次數及樣本大小。多重比較之前,請增加方差分析結果。顯著性檢驗的方法也應說明。對一般的研究方法注明出處即可,如采用×××等方法[n](n為在參考文獻表中的序號)。對于有所改進或新的方法要詳細敘述,以便他人重復。
結果與分析。利用圖、表及文字進行合乎邏輯的分析,務求精練通順。不需在文字上重復圖或表中的數據,只需強調或闡述其重要發現及趨勢。
討論。著重于研究中新的發現和重要方面,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不需重復在結果中已評述過的資料,也不要用模棱兩可的語言,隨意擴大范圍,討論與文稿無多大關聯的內容。
文內標題。文內標題力求簡短,一般不超過30字,標題內盡量不用標點符號。標題左頂格書寫。文內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3~4級,分別以如1、1.1、1.1.1、1.1.1.1的方式表示。
圖和表(Figures and Tables)。圖表力求精練,凡用文字能較簡單地說明的問題,盡量不用圖和表。如用圖和表,則正文中不需重復其數據,僅需強調其主要結果。圖與表的設計應正確、合理、易懂,使每個圖和表均能“自明”,即單看圖和表,就可大致了解主要的實驗結果和內容。每個圖及表均需單獨成頁,放在文中出現處的后一頁。圖題及表題均左頂格書寫,且在其下寫出英文題名。中文稿中表和圖的主要部分(欄目)名稱及附注須標出英譯名。文中表格以表1(Table 1)、表2(Table 2)……進行編號。采用三線表,表注用1), 2),……等阿拉伯數字上角標標示。文中圖片一律以圖1(Fig. 1)、圖2(Fig. 2)……編號。圖寬一般不超過17 cm。照片要求圖像清晰并可適當放大。
計量單位。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名稱和符號,不要采用國家已廢除了的單位。單位名稱和符號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規定,采用符號表示。
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計數和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89年不能寫成89年,文中避免出現“去年”、“今年”等寫法。小于1的小數點前的零不能省略,如0.1234不能寫成.1234。5位以上的數字,每3位留一空隙隔開,4位數一般不留。尾數有多個“0”的(5位以上)整數和小數點后有多個“0”的小數,宜采用×10n為正負整數)的寫法。數字應正確地寫出有效數字,任何一個數字,只允許最后一位存在誤差。
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按照國家標準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執行。外文中的標點按照外語的規范和習慣,英文句子逗點后空1 space,句點后空2 spaces。
外文縮略語。采用國際上慣用的縮略語。對于文中有些需要臨時寫成縮寫的詞(如表及圖中由于篇幅關系以及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而寫起來又很長時),則可取各主要詞首字母寫成縮寫詞,但需在第一次出現處寫出全稱,表及圖中則用注解形式在下方注明,以便讀者理解。
品種名稱。外國品種名的外文名稱,一般可照搬原文,不必譯寫成漢字形式(已有通用名者除外),日本及朝鮮的品種應盡量寫出其漢字原名。外國品種名譯成英文時,宜用其原名,不要想當然另譯。中國品種名一律采用漢語拼音進行羅馬字母轉寫。如二九青寫成Erjiuqing,桂朝2號寫成Guichao 2,南京11寫成Nanjing 11。我國臺灣品種暫沿用其原來的轉譯名。
人名及地名。外國人名一般照搬原文,日本、朝鮮、越南人名用羅馬字母轉寫時可寫出其漢字原名,中國人名采用漢語拼音進行羅馬字母轉寫,姓前名后。外國地名應譯成漢字,但小地名可以原文表示。翻譯時,請查閱有關最新的各國人名、地名譯名手冊。
外文字母。分清外文字母的大小寫和正斜體。生物學名中的屬以下分類單元名的有關部分,如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基因名如sd-1、wbph、Bph等。
謝辭。僅對那些對研究有實質性貢獻(如審閱稿件以及其他方面)的組織和個人致謝。放在正文文末,參考文獻前。對指導或審閱者的謝辭,應有被謝人的簽字認可。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僅列實際引用者。所有中文參考文獻均需有相應的英文翻譯。個人通信放在正文中注出。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進行參考文獻標注。正文中參考文獻引用處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上角標出。文末參考文獻表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參照最近的《中國水稻科學》的著錄格式羅列。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