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8 23:04:18
3.1 投稿檢查清單
本刊遵循ICMJE、EQUATOR和COPE等對生物醫學論文寫作和發表的相關要求,故投稿時,請作者根據不同的文章類型,如隨機對照臨床試驗(CONSORT聲明)、觀察性研究(STROBE聲明)、系統綜述(PRISMA聲明)、診斷準確性研究(STRAD聲明)、臨床預測模型研究(TRIPOD聲明)、個案報道(CARE聲明)等相關披露要求進行事先核查,以提高論文內容等信息的透明度和稿件錄用率。
3.2 投稿首頁信息
文章前請另附文章信息首頁。首頁內容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姓名及單位信息、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簡介,作者貢獻聲明,研究主要解決的問題或者創新點,利益沖突聲明,基金資助情況,倫理聲明等。
3.2.1 文題建議
文題是對整篇文章的精煉描述,應體現三要素(研究對象、處理因素、觀察指標),并在題目中體現研究設計,如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盡量避免使用縮略語及商品名等。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文題應與中文一致。
3.2.2 作者信息
應完整列出所有作者的中英文姓名(英文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不加連字符)、單位(包括科室)、省、市及郵政編碼,并提供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ORCID、學歷、職稱及職務信息。第一作者單位應與文章研究資料所屬單位相一致。除多中心、多學科合作研究外,本刊不接受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信作者,確需著錄同等貢獻作者時,請在投稿時向編輯部提出書面申請。作者人數、順序及單位投稿后原則上不再改動,若要改動需全體作者簽字同意。作者除了對自己完成的工作負責外,還需要知道其他共同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負責的具體部分。通信作者負責確保所投稿件完全達到期刊的管理要求,在整個發表過程中應當能及時回答編輯的問題。
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須同時符合以下4條標準,其他作者應符合以下標準之一:①對研究的思路或設計有重要貢獻,或者為研究獲取、分析或解釋數據;②起草研究論文或者對重要的知識內容進行關鍵性修改;③對將要發表的版本進行最終定稿;④同意對研究工作全面負責,確保與論文任何部分的準確性或誠信有關的質疑得到恰當的調查和解決。不滿足標準的貢獻者可以致謝形式出現。
3.2.3 基金項目
有基金支持的文章,需在首頁英文關鍵詞下方注明基金名稱和編號,并需提供基金證明材料。所掛基金應滿足“三一致”要求,即基金項目人員應與作者一致,基金項目內容應與文章內容一致,基金時間應與論文發表時間一致,具體要求詳見本刊的基金審查聲明。
3.3 來稿格式
文稿紙張大小應為A4,通欄排列,頁邊距均為默認值,1倍行距。中文正文字體為宋體,五號字,英文正文字體為Times New Roman,字號同中文,字符間距為默認值。正文中標題層次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最多分4級,不同層次數字間用下圓點相隔,如1.1.1。如文中附有圖、表,請置于正文相應引用段落下方,圖、表分別按序編號,并附圖題、表題。
3.4 摘要
需以長摘要格式撰寫,中文摘要一般為800~1 000字,英文摘要應與中文一致。應突出作者的原創性工作,采用客觀陳述,重點反映創新內容,突出方法和結果部分。寫作要求:①論著類稿件的摘要需寫成結構式摘要,分為背景與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4個部分;②Meta分析與系統綜述也按照結構式摘要寫作,方法部分應包括檢索數據庫、檢索詞、偏倚研究等,并應在PROSPERO平臺或Cochrane上注冊;③綜述類稿件的摘要需寫成報道式摘要,應包括最新研究進展、會議報道、研究方向的總結,最后應有展望的內容;④指南與共識的摘要需寫成報道式摘要,應對指南/共識的意見進行匯總,如果是定期更新的指南/共識,可對更新部分內容進行詳細描述,指南與共識應在國際實踐指南注冊與透明化平臺上注冊。
3.5 關鍵詞
關鍵詞3~8個,以分號隔開。請盡量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中文醫學主題詞表(CMeSH)內所列的詞,如C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可考慮:①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采用常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CMeSH還原為全稱。
3.6 引言部分
引言需要闡明研究的背景、目的或假說。建議引用直接相關的參考文獻,但不要涉及其研究數據和結論。不用列出序號和標題。
3.7 方法部分
3.7.1 研究對象
應清晰地描述觀察或試驗對象的選擇,包括納入和排除標準以及對源人群的說明。應盡量在各種類型的研究中納入代表性人群,明確研究對象的篩選流程,并附篩選流程圖。
3.7.2 研究設計
觀察性研究應寫明是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還是橫斷面研究;研究設計應具體說明如自身配對、成組或交叉設計等類型;臨床試驗則需注明期別、盲法措施及質量控制方法。需要具體說明研究的主要和次要結局。詳細介紹研究中使用的藥品、設備、儀器、工具等材料(寫出生產廠家全稱,國外企業應補充國家名稱)和操作步驟。
3.7.3 統計學處理
詳細描述統計學方法,若可能,應對結果進行量化,用能恰當反映測量誤差或不確定性的指標(如可信區間)來描述結果,避免完全依賴統計學假設檢驗。具體介紹所使用的統計軟件包及其版本。統計學符號按GB 3358.1~3358.2—2009《統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標準執行。
3.8 結果部分
結果部分需要與方法部分的結局指標一一對應。應給出研究對象納入的流程圖,納入的時間、地點、人口學特征、基線數據等,主要或最重要的研究發現,方法部分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結局指標的數據。已用圖表說明的內容,文字敘述應簡潔概括。
3.9 討論部分
簡要總結研究的主要結果作為討論的開頭,進而探討可能的機制或解釋這些結果。強調研究的新發現,并結合全部相關證據討論結果。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探討結果對未來研究及臨床實踐的意義。酌情討論變量(如性別)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或與研究結果的關聯。不要重復結果中已描述過的數據和資料,并避免在數據不充足時妄下結論。
3.10 作者貢獻聲明
正文結尾處應附作者貢獻聲明,寫明每位作者所做的具體工作,如直接參與(醞釀和設計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文章撰寫(起草文章、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審改),工作支持(統計分析,提供經費、行政、技術或材料方面的支持),以及其他有助于研究的貢獻。
3.1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引用時應按文中出現的順序編碼,并在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標出序號,表格中引用的參考文獻也按順序編碼。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按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執行。中文參考文獻需在其后,列出對應的英文翻譯文本。參考文獻中的作者3名及以下的應全部列出,3名以上的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中文期刊名用全稱,外文期刊則用國際通用的縮寫形式。參考文獻總數一般不超過50條。
參考文獻的引用原則:①避免引用來自掠奪性期刊或假期刊的文章;②引用預印本時,應清楚地表明該引文是預印本;③不應將AI輔助生成的文獻作為參考文獻;④避免引用已撤銷發表的文獻;⑤引用已被接受但尚未發表的文章時,應注明“正在印刷”或“即將出版”;⑥盡可能直接引用原始研究,盡量避免引用文獻綜述;⑦ 盡量引用近3年發表的文獻。
3.12 圖、表
圖、表力求簡潔、清晰,分別按序依次編號,隨文放置。圖題、表題均為中英文對照,圖、表的注釋用英文表述。圖中的文字用英文表述。表格采用三線表,表內的文字用英文表述。圖、表中的英文縮寫應在注釋中注明全稱。插圖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繪制,并提供可修改的源文件。大體標本照片應有比例尺,組織病理學圖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應具有原創性,非原創圖片需在投稿時提交授權書,并在圖片上標記引用文獻及圖片來源。
3.13 文字規范
文字規范參考2013年國務院公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醫學名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為準。藥學名詞則應遵循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通用名或化學名,禁止使用商品名。如有名詞與《通用規范漢字表》有沖突者,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準。
3.14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使用應遵守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
3.15 數字、量和單位
數字的使用應遵守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百分數寫法需規范。附帶長度單位的數值相乘時,單位應分別列出。計量單位按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執行。組合單位符號內不得有1條以上的斜線。量的符號使用斜體,時間單位用符號表示。
3.16 縮略語
文題和關鍵詞中應避免使用縮略語。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現時應先標注中文全稱,然后括號中標注英文全稱及縮寫,用逗號分開。若該縮略語已在相關領域內廣泛認知,可酌情省略其中英文全稱的標注。對于微生物、細胞、核酸、蛋白、基因等特殊名詞縮略語,應在其縮略語后注明其屬性。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