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8 20:04:04
1 論文內容
主要刊登農業科學各學科在應用基礎和高新技術方面未經公開發表或未出版過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專論、研究簡報等。來稿要求材料翔實、數據可靠、文字精煉、論點明確、論證合理,在某些方面有創新內容。專論性文章應是農業科學重要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作者結合自己在相應領域對學科的貢獻,有獨到見解,對學科發展有指導意義。研究生論文在投稿時須提供導師的親筆推薦信,說明對該文的科學性負責。
2 文稿項目
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為: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單位全稱、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包括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結論、正文第一頁腳注、正文末尾致謝、參考文獻。
3 文章標題
文章題目應簡要概括研究的重要對象或內容描述,務求對象簡明、描述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各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可用至3級標題。
4 作者與單位署名
應限于參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論文有關問題者,來稿請附全部作者簽名(以避免爭議)。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應用逗號隔開。所有作者均須注明所在單位(中、英文均須全稱、城市及郵政編碼。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應提供電子郵件和手機號碼,以方便聯系。應在投稿前將作者排列順序固定,一經錄用,即不再調整作者排列順序。作者須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
5 漢語姓名譯法
漢語姓名譯法采用姓前名后,在正文標題下的作者姓名為姓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名為兩個字時,中間加一短線,例如:CHEN Wen-fu,XU Zheng-jin,而在文后參考文獻中則采用姓首字母大寫,名縮寫,留首字母,例如:ZHANG W Z,LIANG X H.
6 中、英文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寫作結構為: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最主要的結果、結論。摘要中須保留【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分類標識。英文摘要也對應同樣處理,用完整的句子分別說明研究的[Objective]、[Method]、[Result]和[Conclusion]。摘要需500字以上。
關鍵詞選取與本研究極其相關的專業詞匯5~8個,主要包括探討的重要對象、主要方法、反映本研究的核心內容的學術用語。
7 首頁腳注標識項目基金項目
獲得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攻關項目、國家“863”、“973”、農業部、科技部、教育部重點或專項等項目資助產出的文章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若無任何項目資助,除非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否則不予接受。作者簡介:在首頁注腳處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歷(研究生),學位(碩士)及主要研究方向,電話,傳真,E—mail。作者簡介中如有聯系作者,請注明通信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歷,學位及主要研究方向,電話,傳真,E-mail。
8 引言
應按照本研究的學術價值和經濟意義、本研究的學術背景(前人研究基礎與本項研究有關的主要作者的最主要進展應盡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本研究的切入點和創新點(包括本研究的自主創新點、前人研究的薄弱環節或空白)、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等問題有序展開。在闡述前人研究進展時須有文獻支持,國外文獻不可忽略,除我國保持獨創研究或空白創新性領域的特殊情況外,均要保持外文文獻3篇以上。無國外文獻的論文一般不能接受。學校內作者延續性研究的論文,要求必須引用本刊文獻兩篇以上。
9 材料與方法
應寫清試驗時間、試驗地點,試驗材料與試驗條件的代表性及具體名稱、試驗規模(樣本容量)、設計思路、設計方法、重復次數,試驗儀器、藥品及規格、統計方法等。借鑒他人方法的,應做必要的交代說明,并以參考文獻作為支持依據。
10 結果與分析
主要闡述本研究得出重要結果,應有以科學設計基礎上得來試驗數據為依據,經過正確運用具體統計分析方法得出的統計數據結果,分析數據之后顯示出來的信息予以準確描述,內容要層次分明,分析條理要清晰。
11 圖版和表格、量和單位
文中只附必要的結果展示圖或表格,圖或表格的反映的結果切忌重復,解釋文字簡要表述圖或表格的顯示的結果。圖和表中的題名、注釋或說明語等所有中文均需加對照英文。表一律用三線表。線條圖須用計算機作圖,并附清晰激光樣和軟盤文件。計算機作圖,應能在Word文件中打開并能修改。EXCEL作圖要帶數據源。圖中所用文字一律用6號字。中文用宋體,英文、數字用Times New Roman。半欄圖寬不超過7.5cm;通欄圖寬不超過15.0cm;照片圖如實物照片、電泳等譜帶圖須提供清晰的洗印照片。
量和單位按國際標準中關于量和單位的規定和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書寫。
12 結論與討論
(1)、討論應單獨成段,不與結果或結論混寫。主要是針對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相同、相近甚至是相反的結論進行評論,說明驗證或印證、證實了什么,否定了什么,對能夠闡述清楚的道理或機制加以闡述,對不明確的原因或不一致之處要進一步分析、解釋。如果是開創性的工作,則應該對試驗中的得與失,重要的體會與感悟,存在的問題與失誤加以闡釋,以使同行或讀者予以認可,并給予同行或讀者某種啟示或思考。
(2)、結論應單獨成段,不與討論混寫。應高度簡明、扼要。應條理清晰地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結論。應將本研究揭示出來的基本信息全部概括性地展示給讀者,以便他人引用。
13 參考文獻
列出與文章切實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特別要吸收國內外最近5年文獻。研究報告引用參考文獻數量不應低于15篇,綜述不應低于50篇。未公開發表的文獻和資料不宜引用。
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順序按在論文中所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連續編號。參照國際慣例,所有著作者全部著錄。
①引用的文獻為書籍
[1] 霍斯尼.谷物科學與工藝學原理[M].李慶龍,譯.2版.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 1989: 15-20.
[2]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100- 110.
②引用的文獻為期刊
[3]張 旭,張通和,易鐘珍,等.采用磁過濾MEVVA源制類金剛石膜的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38(4): 478-481
[4] BENJAMIN E U,CHIKAKO H,HIDEO B,et 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tic gene in apple skin: Effect of UV-B and temperature[J].Plant Scinece,2006,170:571-578.
③引用文獻為學位論文
[5]陳萃薇. 白腐真菌與白地霉的原生質體融合[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01.
④引用文獻為論文集析出文獻
[6]趙穎力,曹 敏,王 琳,等.《化工學報》編輯部的人才建設[C]//第3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 2003:86-88 .
⑤引用文獻為電子文獻 主要責任者. 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7]蕭 玉.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 /news/200112190019.htm
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