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9 08:04:21
《生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態學學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生態學綜合性專業學術期刊,報道生態學領域的原始創新性學術成果。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依靠和團結廣大生態學工作者,探索生態學奧秘,為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生態學基礎理論研究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我國生態學研究深入發展,為我國培養和造就大批生態學科研人才和知識創新服務、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生態學報》主要報道生態學及各分支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及研究綜述,還設有問題討論、學術信息與動態及書評等。
本刊特別聲明:
默認所投本刊稿件的全體作者及著作權單位都知情文章全部內容,并同意作為本文作者及著作權單位投稿本刊。
1.來稿請用word保存文件,要求作者投稿專投本刊,堅決反對一稿兩投、抄襲和參考文獻標注不清等侵犯著作權的學術不端行為,一旦發現,即刻拒稿,并通報作者單位和國內外本領域相關期刊嚴懲。
2. 本刊不接收未經按本刊的報道范圍和規范進行過重大修改的它刊退稿, 一經發現, 本刊會在任何流程處理時段退稿。
3. 本刊不接收本科生或碩士生作為第一作者的綜述來稿。
4. 本刊不接收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為學生(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來稿
5.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文章一旦采用在學術信息與動態欄目發表。
6.圖、表、參考文獻的制作與形式請完全遵照本刊的編輯規范(見網站的模板或參考最近刊出的文章)。
7.《生態學報》中文版只接收中文投稿,高水平的不少于500個英文詞的詳細英文摘要(綜述性文章除外)。文章長度一般控制在:綜述文章不超過10個排版面,研究論文不超過8個排版面。每篇文章在中、英文摘要里必須明確給出該文的創新點1—2個,詳細闡述研究方法和所得的研究結果,摘要中不可引用參考文獻以體現原創性。
8.來稿一經采用,編輯部向論文作者收取文章發表費(提供發票),并向作者支付稿酬。
9.投稿力求文筆簡煉,論點明確,數據可靠、字跡清楚,簡化字規范。采用宋體五號字,1.5倍行間距。正確使用物理量法定計量單位,被廢棄和混淆的單位符號禁止使用,如:M(摩爾濃度)、ppm、ppb、cal(卡)等都禁止使用。文字敘述、圖、表要避免重復。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摘要學術內容及關鍵詞。
10.所投文章格式為:題名(20字以內為宜),作者名,單位名,中文摘要(含關鍵詞),英文摘要(含關鍵詞),引言,正文,致謝(擇主要內容),參考文獻。 首頁腳注添加基金項目(省部級以上的)和通訊作者。
11.正文層次標題序號按1→1.1→1.1.1,…;1.2→1.2.2,…;2→2.1,…2.2…,編排。
12.正文一般包括:引言(不單列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字),實驗方法,結果, 討論,結論,參考文獻(請參考本刊最新一期文獻著錄格式寫作)等部分。
13.圖題、坐標名、表題、表頭都須具中英兩種文字并給出國際變量的單位符號;表格采用三線表;插圖需在文中相應處直接給出,并在文內相應處加括號指示出圖幾,以示與圖片呼應。圖(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圖(矢量圖轉換方式) (即直接用軟件生成的圖,不需要轉換成jpg或者tif格式),圖序不分章節,完全按順序統一編號,如圖1、圖2……圖n(不可圖1-1,圖3-2等形 式);圖題、表題使用6號(或8p)黑體字。插圖線條務求準確光滑,圖內文字簡明。二維坐標圖請不要畫成方框圖。照片務必黑白清晰,層次分明。圖的大小 為:半欄圖<75 mm,120 mm<通欄圖<150 mm。地圖確保不能存在邊界不清或有地域標注缺失等政治問題,不準確者不可盲目投稿。
建議在不影響對文章科學性閱讀理解的前提下,盡量使用黑白圖,以降低發表費的成本。但切勿在影響科學表達和閱讀的情況下使用黑白圖。請作者確認使用,以不影響文章的同行評議結果。一旦采用彩圖或黑白圖后再無機會更改,以保證刊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14.請標明文內的拉丁文、易混淆的大小寫字母、上下角標等。
15.外文學術名詞術語的譯名用通用譯名。如目前尚未確定而由作者譯出的新術語,在文中第1次出現時應注明原文。嚴禁把英文詞的縮寫隨意當作英文翻譯使用,必須正確使用變量符號和國際單位符號,包括大小寫和正斜體及上下角標注。
16.參考文獻擇主要者列入,對國內外發表的相關論文、特別是本領域經典文章、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本刊曾發表過的相關文章應給予充分地引用。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 按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編排序號,并標在文字的右上角方括號內(詳見網站模版)。參考文獻使用中英文混排順序編碼制,確保文內標注序號和文后參考文獻順序號一一對應,不缺條,不錯位。
17. 文內使用了自己博士論文研究內容的,也必須給予引證,即文內相應處標示出參考文獻號,文后著錄,否則也視為學術不端處理。
特別注意,正文內參考文獻按順序號標注在文字右上角時,一旦是連續文獻號請一定確認使用一字線符號“—”,如:“……對多樣性造成影響[15—23]”, 注意這里不能標為[15-23] 。
18.物理量一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符號,請參照《中國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
19.篇首頁腳注內容包括:基金名稱和基金項目號(省部級及以上的基金資助)要齊全,項目數不可超過3個,明確給出通訊作者e-mail,注意給出的e-mail要與文中標注的通訊作者的完全對等。
20.“致謝”部分放到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擇主要者列入,不可包羅萬象把非學術內容的幫助、支持等寫入致謝。
21. 作者署名要求第一作者唯一、通訊作者唯一。
22.請您推薦與您投稿研究內容相關的專家若干名,并注明專家學歷、職稱、研究方向、工作單位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以便同行評議時參考或豐富《生態學報》審者庫。
23. 研究論文參考文獻不可少于30篇,研究綜述參考文獻不可少于50篇。
24. 稿件全文需要編輯行號,以便審稿意見標注。
最后,請登錄生態學報網站www.ecologica.cn投稿,在此特別提示:登錄網站的投稿作者一定要與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保持一致,若發現不一致者,初審時不給任何理由直接做退稿處理。
25. 本刊數據存繳共享政策:本刊鼓勵論文作者提交論文關聯數據進行公共保存,保障論文結論可驗證、可重用,提高論文可信度,維護論文作者學術聲譽。論文關聯數據是指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開放等產生的用于支撐學術論文發表的數據,以及通過觀測檢測、考察調查、檢驗檢測等方法取得并用于形成論文圖表、支撐論文研究結論的原始數據及其衍生數據。本刊推薦的數據存儲庫為科學數據銀行Science Data Bank(ScienceDB)。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