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減災
關注()《中國減災》DisasterReductionInChina(半月刊)1991年創刊,是減災工作刊物。旨在宣傳黨和國家減災工作方針,指導全國減災工作,進行減災學術研究,提供國內外減災信息,普及減災知識,提高全民減災意識,宣傳我國減災工作成績,進行國際交流。
《中國減災》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中國減災欄目設置學術論壇、災情信息。
中國減災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2、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3、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54;總被引頻次:269
閱讀推薦:四川黨的建設
《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月刊)1993年創刊,是四川省農村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大、最為普及的黨員教育讀物,由中共四川省委主管主辦,是省委委員的輿論喉舌和聯系群眾的橋梁,是省委對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入黨極積分子進行教育指導的有力工具。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中國減災最新期刊目錄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解讀及對應急管理無人機飛行管理的思考————作者:祝鑫海;
摘要:<正>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無序飛行帶來的安全隱患逐漸凸顯。為了規范無人機飛行以及有關活動,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5月31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本文對該條例的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并從管理工作機制、裝備登記管理、人員技能培訓、飛行活動管理等方面對應急管理無人機飛行管理進行了思考,以期更好發揮無人機的獨特優...
維也納災害管理的組織體系及其運行————作者:張磊;
摘要:<正>維也納作為奧地利首都,在災害管理方面有著完善和成熟的組織體系與運行方式。維也納確立了以應急管理與協調中心為核心管理機構,消防局、警察局、衛生部門、環境與氣候保護部門、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門等分工協作,區級與社區應急管理組織、非政府與國際組織參與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并以靈活高效為核心通過快速響應、協同聯動以及科學決策做好城市災前預防、災中應對和災后恢復工作。同時,將先進技術與智慧城市建設有機融合,...
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與實踐————作者:劉莊德;
摘要:<正>礦山產業是支撐我國工業建設發展的重要產業。近年來,伴隨著市場對礦業資源需求的增多,礦山產業的規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水工環地質災害對礦產資源開采工作影響較大,一旦發生,不僅會導致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還可能引發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危及周邊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分析與總結了地面沉降、滑坡、地裂縫三種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讀者和礦山水工環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
“三斷”等極端條件情景應急保障需求及能力提升建議————作者:吳大明;
摘要:<正>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極易出現“三斷”等極端情況,面臨“力量突不進去、信息傳不出來”等實際難題,極大影響災害發生后的指揮決策和救援處置。1月7日至8日,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全力做好2025年應急管理工作,強化綜合保障,突出提升“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本文從應急保障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自然災害三種極端情景,進而提出借鑒國內外有關經驗做法,結合應急各階段工作內...
改革創新 精耕細作 奮力推動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作者:黃建軍;
摘要:<正>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譜寫“十五五”規劃的布局之年。面對前行路上的風雨交加、未知挑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管理廳(局)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履職盡責,聞令而動、向險而行,化危機、闖難關、應變局,在一系列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十五五”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刊《對話》欄目特開辟專欄,邀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加強地質災害調查評估 助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作者:羅宏森;劉惠軍;王楨;
摘要:<正>地質災害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對處于山區的城鄉基層構成很大安全威脅。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工作、復盤災害過程、研究防治及應急處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盤點了2024年我國發生的一系列地質災害事件,據此分析災害成因,著重總結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特征,并從政策法規、防治理念、風險排查、監測預警、群測群防等方面,進一步提出了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估的工作建議,以期為基...
提升基層應急安全防護工作效能的探索——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構建應急安護網為例————作者:鄒冬芳;陳敏;張純純;邵俏毅;
摘要:<正>基層是防控風險、排查隱患和應急處置的最前沿,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提升基層應急安全防護工作效能,可以讓民生安全底盤托得更穩、民眾的安全感更可持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和需求,積極探索整合街道的社會應急力量和基層應急力量,構建應急安護網,構建起具有鮮明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應急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淺析滑坡災害應急搶險技術與防治措施————作者:袁猛;
摘要:<正>滑坡災害應急搶險技術是針對高危邊坡實施快速支護的臨時處突手段,旨在抑制坡體失穩變形趨勢,為人員轉移和災情研判爭取緩沖期。作為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核心環節,該技術依托現場踏勘數據與工程經驗,在勘查資料不完善的緊急狀態下開展災險情處置,具備快速響應、微創施工、精準施策、安全冗余等典型技術特征。本文梳理了滑坡災害動態監測與應急指揮的基本概念,簡析了滑坡災害防治措施,并以2021年8月10日湖北省恩施...
消防安全監督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概述————作者:張香萍;
摘要:<正>在城市化進程與高層建筑數量激增的背景下,消防安全監督面臨傳統手段滯后、管理效率不足的挑戰。本文聚焦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系統探討其如何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重塑現代消防體系。首先厘清了物聯網技術的核心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的協同運作,強調其全面感知、可靠傳輸與智能處理的優勢。隨后,從火災預警、設施管理、救援指揮三大維度展開論述,通過智能傳感器網絡與大數據模型構建動態預警系統,破解傳統預...
防火門在消防監督檢查環節暴露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作者:楊挺;
摘要:<正>防火門是具有耐火穩定性、完整性和隔熱性的門,一般設在防火分區、疏散樓梯間、垂直豎井等地方。防火門除具有普通門的作用外,更具有阻止火勢蔓延和煙氣擴散的作用,可在一定時間內阻止火勢的蔓延,確保人員疏散。本文總結了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防火門存在的諸如常閉式防火門常開,閉門器、順位器破損,門框、門板破損,安裝工序不正確的風險隱患,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期為讀者提供思考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及策略分析————作者:孔雅茜;陳全明;
摘要:<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對特定區域內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及其潛在危害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的過程。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可以推算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發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為防災減災及地質災害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本文以湖南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為例,介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指出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認識上的誤區,并提出5點建議及策略,以期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有效性,減少災...
守護生命的通信之光————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大地震顫,洪水肆虐……在自然災害突襲的至暗時刻,“斷路、斷網、斷電”(簡稱“三斷”)如同無形的巨手,將受災地區推入信息孤島。解決極端條件下應急救援“最后一公里”實戰難題,打通“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救援生命線,成為近年來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大背景下應急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升“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因素影響,自然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趨勢增多,災害防范形勢異常嚴峻。我國暴雨、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據水利部消息,2025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多發強發態勢。極端場景頻現對應急保障能力提出新挑戰。特別是面對引發“三斷”的極端災害,亟須不斷適應新需求,全面提升“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
實施前置儲備 抵御災害風險——湖北省省級救災物資前置儲備方案研究————作者:周宏亮;殷利萍;劉球;
摘要:<正>為了強化“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應急物資保障效率,湖北省應急管理部門“靠前部署、就近保障”,科學、合理安排應急物資前置儲備,提高了災時的應急救災反應速度和應急救助能力。本文研究了湖北省省級救災物資前置儲備方案,介紹了指標提取、指標修正及災情指數計算、綜合指數計算等內容,同時介紹了2019—2024年湖北省省級救災物資調撥使用情況,并據此提出省級救災物資前置儲備建議,以供各...
山東:災情管理工作思路探究————作者:鄭哲;王玉強;白雨璇;
摘要:<正>災情信息是救災工作重要的決策依據,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需要充分認識災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時、準確、規范地統計報送災情。近年來,山東省結合自然災害頻發多發實際和面臨的新挑戰,強化災情管理工作,勇于探索創新,在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災情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災情風險防控工作等方面不斷發力,取得了良好成績。本文在介紹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全省災情管理能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以期助力災...
資訊
摘要:<正>山西:部署開河期黃河防凌工作當前,山西省黃河正處在開河期,冰凌持續消融,凌汛風險逐步加大。為貫徹落實國家防總、黃河防總有關工作要求,扎實做好山西省黃河防凌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對黃河開河期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觀點3則
摘要:<正>數字韌性已成為組織或系統應對不確定性、壓力及災害的關鍵屬性,對應急管理現代化的推動尤為顯著。數字化技術增強了應急響應效率,場景化賦能了應急場景的動態模擬與實踐響應,智慧化手段構建了全新的應急生態系統,敏捷性原則促進了應急管理架構向靈活高效轉變,社會化則借助數字平臺激發了全民參與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作者:李玉梅;王嫣;高鶴鵬;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了科學指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本文對新質生產力與應急管理現代化的時代意義和新質生產力與基層應急...
浙江:構建現代化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筑牢應急防線————作者:童華斌;
摘要:<正>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擁有2253千米綿延海岸線,常年遭受臺風侵襲。該省年均受6~7個臺風影響,其中約三分之一具有致災性,且臺風季與主汛期高度重疊。由于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的地貌特征,在臺風帶來的強降水和風暴潮作用下,極易誘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沿海低洼地區還常出現城市內澇現象。多年來,浙江省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圍繞防汛防臺風“1833”聯合指揮...
動態
摘要:<正>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是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總體制度安排,由總則、組織指揮體系、運行機制、應急保障、預案管理等部分組成,適用于黨中央、國務院應對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工作,指導全國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出政策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把握與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的...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