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關注()《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江西省教育廳主管,由井岡山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辦刊宗旨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人文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走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之路,緊密追蹤科學研究前沿動態,展示治學理念,推出學術精品,宣傳治學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扶植學術新人,為高等教育服務,為教學一線服務,為繁榮科技文化服務。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國內統一刊號為CN36-1308/C,國際標準刊號待批)由原《井岡山學院學報》更名而成。原《井岡山學院學報》創刊于1980年,原名《江西師院井岡山分院院刊》,1982年更名為《吉安師專學報》(國內統一刊號為N36-1041,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6-1975)。1995年《吉安師專學報》在國家科技司主辦的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的評比中獲得“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優秀學報二等獎”。2000年,井岡山師范學院成立后,在《吉安師專學報》的基礎上創辦《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井岡山學院成立,《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更名為《井岡山學院學報》(國內統一刊號為CN36-1284/C,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3-4718,月刊),分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出版。
該刊先后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數據庫收錄。2006年,《井岡山學院學報》獲“全國優秀社科學報”稱號;2008年,在江西省高校學報評估中,獲良好等級;2009年,在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組織開展的全國高校科技期刊“三優”評比中,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1985年至今,本學報發表的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及《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報刊全文復印、轉載200余篇。《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國內統一刊號為CN36-1309/N,國際標準刊號待批)是在原《井岡山醫專學報》和《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創辦的科技期刊。《井岡山醫專學報》創刊于1989年,原名為《江西醫學院吉安分院院刊》,1993年更名為《井岡山醫專學報》(國內統一刊號CN36-1215/R,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2735)。先后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收錄源等數據庫收錄。2000年、2005年《井岡山醫專學報》2次獲得“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三等獎”,2001年在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教育部組織指導、清華大學主持開展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評優活動中被評為《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2002年,經國家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審核,被認定為全國允許發布處方藥廣告的醫藥專業刊物。2004年,《井岡山醫專學報》獲得“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自1990年以來,《井岡山醫專學報》、《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發表的論文被國內重要檢索工具摘要、收錄近百篇。
井岡山大學學報欄目設置主要欄目:井岡山革命史與井岡山精神;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江右名人與廬陵文化;哲學思辯;政治與時代;史海鉤沉;文學;語言藝術;法學論壇;經濟與管理;教育與教學。
井岡山大學學報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該刊先后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數據庫收錄。
閱讀推薦: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江西省教育廳主管,由井岡山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辦刊宗旨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人文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走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之路,緊密追蹤科學研究前沿動態,展示治學理念,推出學術精品,宣傳治學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扶植學術新人,為高等教育服務,為教學一線服務,為繁榮科技文化服務。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習近平關于中華文明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作者:劉海軍;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重要論述,厘清了中華的定位,闡釋了中華文明的重要價值,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規律,概括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要重視中華文明的傳承創新。這些重要論述內容豐富、邏輯嚴謹、意蘊深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重要論述,從根本上是源自對中華文明的價值自覺和文化自信。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的重要論述,要堅守文化本位,...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話語建構與國際傳播————作者:金妮;
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話語是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既肩負著新的文化使命,還深刻連接著中國與世界的文明交流。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話語建構,是展現胸懷天下的國際視野、破除西方話語霸權、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的戰略考量。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話語傳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在...
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理論特點與實踐策略————作者:豐碩;李華巖;
摘要:地方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好地方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地方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具有現實與理論上的前提;政治性、地緣性、同源性是地方紅色文化的理論特點,對地方高校鞏固思想政治教育底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做好技術、資源、主體的平臺聯動和構建黨政協同、主體協同、渠道協同的育人體系為探索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自我革命的四個向度————作者:夏賢明;
摘要: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偉大自我革命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臨內憂外患,中國共產黨依靠馬克思主義政黨與生俱來的自我革命精神,在擔當革命“急先鋒”中自我凈化,在解決革命領導權問題中自我完善,在擺脫革命挫折困境中自我革新,在糾正黨內錯誤路線中自我提高。通過自我革命鍛造出的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斥邱戴氏與唐朝前期司法改革——兼述戴氏譜系補證及其門風————作者:曹萬青;
摘要:斥邱戴氏的譜系見于《元和姓纂》,但其中存在訛誤。隋唐時期戴氏在政治上有較大影響者為戴胄、戴至德父子,戴氏父子在唐前期政治上的主要表現為參與司法改革、關注民生、婉言進諫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家學傳承與優良門風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精神的生成邏輯、豐富內涵與實踐指向————作者:彭冰冰;許露云;
摘要:歷史唯物主義的主客體雙重向度為歷史主動精神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主動求變、積極創新的精神為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豐厚精神滋養。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是歷史主動精神產生的實踐基礎。歷史主動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包含理性基礎、意志要素、情感支撐、實踐品格等多方面內容,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歷史自覺、強烈的歷史擔當、堅定的人民立場、偉大的歷史創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要繼續弘揚歷史主動精...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探索與基本經驗————作者:李華;王永華;
摘要: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黨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將馬列主義創始人的民主觀、中國共產黨人的民主觀念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民民主理論的創新闡釋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基礎與支撐。黨在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健全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推進城鄉...
“靖難之役”在《千鐘祿》中的文學書寫————作者:楊劍兵;李佳媛;
摘要:《千鐘祿》是清初以靖難為題材的歷史劇。它不僅載負著對歷史故事的文學重寫,更多的是載負著作者深厚的易代情結。作者在塑造人物時,蘊含著對遜國者的同情、對靖難者的貶斥、對忠臣義士的褒揚;在虛實構思時,表達了對復國的期盼、對奪權的懲罰;在設置結局時,給出了明清易代士人的兩條出路,或事奉新朝,或歸隱山林
周必大所撰墓志發微————作者:李靜;
摘要:《周必大文集》收錄了周必大生平所撰墓志計七十九篇,從這些墓志中能分析出周必大在書寫墓志時的文筆特點即“敘事長、銘文短”“紀實、抒情、文采兼備”“多記行狀書寫者”等;墓志內容也透露出南宋初年的相關歷史文化信息:靖康元年徽宗南下的事件細節、南宋時期的宗室政策、南宋初期官員積極有為的形象以及此時文化發展的態勢等。細讀墓志文本,亦可梳理出周必大“義利并舉,以義為利”的義利觀和“國家、士人共續道統”的道統觀...
基于預期理論的“只”字句統一解釋————作者:陳振宇;黃穎;
摘要:漢語副詞“只”被分析為兩種不同的功能:質的限制和量的限制,這能解釋很多漢語語法現象。但是畢竟在漢語母語者心中,只有一個“只”,所以需要統一解釋“只”的基本意義和功能,并且探討各種具體“只”字句的意義,以及決定差異的關鍵因素。通過引入“預期主觀概率”構成的“概率梯級”理論模型,我們將各種“只”字句統一為量的限制:梯級分為兩段,“只X”中的X表示概率較大的那段的右邊界,句子表示事件X為事實,而概率較小...
廣東漢劇傳統戲音韻的“上口字”————作者:徐國莉;莊初升;
摘要:語言是聲樂的基礎,戲曲表演“字正腔圓”的美學原則須立足戲曲音韻的特點,要求演員掌握每一個字的語音結構,才能使唱詞音韻與音樂旋律相融合,做到唱念準確、曉暢、動聽。以現代漢語普通話作為對照,各地方戲曲都存在一定數量的“上口字”。比較廣東漢劇傳統戲音韻和普通話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廣東漢劇傳統戲“上口字”的音韻特征及發音要領,確認“上口字”具有尖團有別、有v[v]聲母和nɡ[?]聲母、有ü[?]類韻母、入聲...
異類組配句式“既然p,何況q”的反向顯性推斷————作者:張靜;歐陽志風;
摘要:“既然p,何況q”是較為特殊的復句句式,屬于“推斷+遞進”的異類組配。“既然”句與“何況”句原本分屬不同的復句類別,但它們都具有推斷性的語義,共性的語義促成了接口的產生。在該接口的作用下這兩類復句進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組配成了反向顯性推斷句式“既然p,何況q”。用以闡釋該句式組配機制的概念整合、反向顯性推斷都是漢語復句的固有特征。此外,概念整合還存在于其他類型的漢語現象中,這體現了規則的兼容性
制衡機制與內外失據:咸豐朝江西學政參與軍事考————作者:黃田;李曉蓉;
摘要:咸豐年間太平軍興,學政也卷入軍務之中。領兵督撫在主持軍事的過程中集中了大量資源,學政、督撫之間的權力制衡機制被打破,權勢天平向督撫傾斜。在軍事壓倒一切的時期,江西學政經歷了由“內官”轉任“外官”、深度參與兵事、最終回歸本職的過程,制衡機制也由此失衡和重建。對清廷中央而言,學政參與軍事只是臨時性的應急措施,并非體制的發展方向。因此,學政群體在參與軍事的過程中時常陷入“內外失據”的境地,他們的仕途走向...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敘事的理論特質、重大價值與推進方略————作者:金偉;張曦尹;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帶來了物質層面的豐碩成果,而且呈現出新的文明圖景,開創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改變了世界歷史的傳統敘事。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敘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文化層面的重要保障,是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需要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敘事的理論特質、重大價值與實踐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敘事在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中彰顯科學性,在中華文明同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互動中彰顯現代性,在中...
職能主管的數字素養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分析——被調節的中介效應————作者:劉冀徽;馬曉靜;
摘要:信息化時代,職能主管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其數字化工作能力對企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凝聚團隊力量、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在于提高職能主管工作滿意度。本研究基于個人—環境匹配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探究職能主管數字素養對其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以及工作績效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效能感的調節作用。通過對200多位職能主管的調查研究,發現職能主管數字素養與工作滿意度正相關;工作績效部分中介了職能主管數字素養與工作...
企業跨界、組織柔性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作者:章長城;
摘要:在論述企業跨界信息搜尋構建創新發展機會、跨界知識獲取外部異質性知識推進企業創新計劃的實施、跨界資源整合外部互補性資源促進企業創新目標的實現的基礎上,引入組織柔性作為中介變量,構建了企業跨界創新的理論模型。通過采集252家跨界運營的企業為樣本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跨界與組織柔性都對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組織柔性在企業跨界與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于湘鄂贛蘇區史料及其數字化建設的若干思考————作者:曾長秋;李霞;
摘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贛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開辟的較大的六個蘇維埃戰略區之一。這塊堅持了十年之久的農村革命根據地,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對其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作為蘇區革命史研究的基礎材料、革命實踐的真實見證以及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拾遺補缺工作尚需進一步深入開展,同時,進行數字化建設也是十分必要的
習近平關于黨的形象建設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理論特質及價值意蘊————作者:湯志華;覃嘉琦;
摘要:習近平關于黨的形象建設重要論述從先進性、人民性、廉潔性、實踐性與開放性五個維度闡釋了中國共產黨應建構起學習型政黨、使命型政黨、廉潔型政黨、務實型政黨以及開放型政黨的新時代政黨形象,是對新時代應建設什么樣的政黨形象的最新回答,凸顯出強烈的政治性、深刻的人民性、高度的戰略性、突出的創新性、嚴實的實踐性的理論特質,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為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筑牢了堅實根基,為中國共產黨國際影...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三重維度————作者:肖海鷹;袁邦興;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系。從關系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奮斗目標、發展理念以及實現難度方面非常相似;從實踐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找到了實現經濟高速發展、政局長期穩定、思想文化繁榮興盛,社會高水平整合的現代化新道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實踐經驗;從理論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證偽了西方的“自由市場論”“歷史終結論”“文...
井岡山道路的開辟與中國革命自信的重塑————作者:文侃;
摘要:擁有強大的革命自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革命自信的成長過程中,井岡山道路的開辟影響甚巨。這一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本身是應對當時中國革命自信危機的產物;同時,通過開啟中國革命模式的歷史轉型,從道路是怎么開辟出來的和開辟了一條什么樣的革命新路兩個維度,重塑了中國革命自信,并成功化解了大革命失敗后出現的革命自信危機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