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理論月刊
關注()《理論月刊》核心期刊,創刊于1979年,是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現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和湖北省優秀期刊。
《理論月刊》一貫秉持理論研究、理論宣傳、理論創新、理論普及的辦刊宗旨,將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研究和宣傳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促進我國社會科學學術繁榮和發展、努力為廣大作者讀者服務作為自己的責任。受到國和湖北省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廣大作者、讀者的廣泛歡迎。
《理論月刊》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錄,獲得湖北省優秀期刊。
理論月刊雜志欄目設置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術論壇、理論與實踐、探索與爭鳴、熱點分析、全球視野、企業改革與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欄目
理論月刊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社科雙效期刊
閱讀推薦:工會理論研究
《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開門辦刊;鼓勵理論創新;以質量為本。辦成以經濟、金融學科為主,兼顧管理、法律等其它學科,體現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學術性、應用性、理論性刊物,成為經濟金融類刊物和高校學報中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刊物。
理論月刊最新期刊目錄
社會財產關系的轉變與農業資本主義的興起——羅伯特·布倫納“政治馬克思主義”社會轉型觀辨析————作者:馮旺舟;
摘要:布倫納指出了資本主義起源的解釋難題,深刻批判了斯密的解釋模式、新斯密馬克思主義的商業化解釋模式、人口論解釋模式、米歇爾·曼恩的歐洲動力論解釋模式,提出正是社會財產關系的轉變才導致資本主義產生于英國農業領域。在他看來,前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財產關系和榨取剩余方式有根本不同:前資本主義社會通過超經濟強制手段對農民進行剩余榨取,資本主義社會則通過經濟強制進行剩余榨取。農民政治共同體、地主政治共同...
后情感時代的異化與祛魅——情感資本主義困境及其破解————作者:徐斌;楊子源;
摘要:情感既是人之為人的基本根據,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向度。當下,資本將“普照的光”投向情感領域,人們逐漸陷入情感異化的危機之中,步入后情感時代。悖論性是情感資本主義的基本風格,自由選擇和全面掌控的悖結、關系基座和自主承諾的沖突、感性表達和理性計算的背反等三對矛盾凸顯了當下的情感困境。情感的文本化、商品化和資本化催生了一般情感,并揭示出情感資本主義的內生邏輯。面對情感資本主義的威脅,超越資本邏輯、構筑...
論全球正義理論的世界主義與國家主義之維————作者:高景柱;李可心;
摘要:世界主義與國家主義是全球正義理論的兩個重要維度,前者致力于打破國家邊界,捍衛個人平等的基本權利,主張在人與人之間實現全球分配正義;后者強調國家邊界的重要性,認為國家等共同體的存在為全球正義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和載體。世界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全球正義理論在主體選擇、責任承擔以及議題討論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分歧。不過,在世界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全球正義理論中,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占據絕對的優勢
數據資本視域下的消費異化:現實表現、生成邏輯與解蔽之徑————作者:程恩富;余曉爽;
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催生出新的資本形態——數據資本,在數據資本邏輯的作用下消費異化有了新特征,主要表現為數字技術驅動下消費方式的虛擬化與過度超前消費,數字傳播下的消費誘導與消費目的的符號化,數據操控下的信息繭房與消費行為的非自主化三個方面。數字時代消費異化的生成邏輯仍在于資本增殖作為根本驅動力,在競爭驅動下放大了消費異化問題,消費異化與勞動異化的相互作用加強了消費異化的正反饋作用,數字傳播下的消費主義文...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框架、機理和路徑————作者:周錦;
摘要:發展數字經濟是新時代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其以科技創新為第一生產動力,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文化產業數字化實際上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實踐,著力點是數字經濟賦能文化產業、文化企業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下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機制和應用空間。新時代,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應強化...
反時間脫嵌:中國農村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主體實踐及政策啟示————作者:史明萍;
摘要:晚年時光脫嵌社會時間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社交孤立、社會存在感弱化等“社會性死亡”風險,是當前農村老齡群體面臨的普遍問題。既往研究主要從養老模式、政策設計等外在制度環境方面討論應對農村老齡化的可行方案,對老齡群體的晚年時間安排缺乏深入分析。多地農民在中高老齡化階段因深陷倫理陷阱并缺乏內生組織支撐,而主動或被動斷絕社會人情往來,脫嵌于原有社會組織,陷入消極老齡化境地。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農村中高齡老人,依...
論公共品供給模式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作者:王麗惠;
摘要: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是支持農業現代化的技術工程,更是扶持農民現代化的公共品供給。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國家資源下鄉應首先服務于農民的生產需求。基于農民在農田改造中的支配權和改造后的經營權大小不同,即農地分離還是一體,高標準農田建設可分為農地分離的整區域流轉、農地一體的公共品供給兩種模式。整區域流轉模式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常與亮點村建設、景觀農業項目建設或土地流轉率考核等行政任務相伴隨,難以讓廣大農戶感...
如何構建生態治理共同體:基于統一戰線賦能的思考————作者:周迪;
摘要: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統一戰線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強大法寶”的戰略定位,凸顯了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治理功能。生態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面向,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共同體構建是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前提。統一戰線與生態治理共同體的構建在價值理念、實踐主體、運行機制方面高度耦合。在實踐中,統一戰線參與構建生態治理共同體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隱性化、效能懸浮、穩定性不足等困境。必須正確認識統一戰線的...
論共同富裕的勞動分工基礎————作者:鄭禮肖;
摘要:依照馬克思的理解,共同富裕應當建立在完善的勞動分工基礎之上,要求勞動分工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為目標、遵循平等自愿原則以及保證勞動能力的充分施展。當前我國推動的共同富裕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富裕,勞動分工基礎尚不完善,勞動分工不充分不平衡,資本對勞動分工具有強大影響力,勞動分工體系內部存在較大比例低效勞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也是勞動分工日益完善的過程,現階段我國要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促進勞動分...
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的核心要義與完善路徑——基于消費力與生產力矛盾運動的理論闡釋————作者:羅銘杰;
摘要:把握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的核心要義對于實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消費力與生產力矛盾運動的理論闡釋,揭示了擴大(促進)消費是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這在理論上論證了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為理解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的核心要義指引方向。其表現在:消費力與生產力矛盾運動的演變發展趨勢、深入展開過程與理念驅動階段分別要求擴...
面向農村人口老齡化的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適老型農業視角————作者:王海娟;
摘要:農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業現代化面臨新形勢,建設適老型農業成為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路徑。既有研究主要將小農戶視為專職商品生產者或專業生產者,對小農戶的老齡化特點重視不足。適老型農業概念可深化對小農農業的認識,強調農村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小農農業的特點及其發展路徑。在城鎮化快速推進背景下,老齡農民日益成為小農戶的主體,探索出低成本養老模式、低勞動力成本經濟發展模式和資本節約型農業發展模式,有...
從“機器換人”到“人機共舞”:人工智能時代勞動主體的解構與重構————作者:李小芬;吳國林;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逐漸扮演以往專屬于人類的角色,人類社會正發生深刻變革。人工智能具有類人認知、類人意志和類人情感能力,能夠作為類人主體而存在,極大地增強社會總體的勞動能力。然而,智能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對勞動主體進行了深度解構,主要表現為:平臺勞動下“隨機而動”引發層次性解構,數字勞動下“人機交互”引發結構性解構,智能技術與資本合謀下“機器換人”引發整體性解構。對此,必須推動智能技術的社會主義應用,構建“...
Sora類文生視頻模型驅動主流意識形態視覺敘事的困境及突破之道————作者:楊章文;
摘要:主流意識形態視覺敘事不僅是創新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可靠支點,也是應對由Sora類文生視頻模型引發的信息傳播模式變革、廓清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迷霧”的重要路徑。在文生視頻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視覺敘事本然在于復歸感性的對象性活動本位,實然在于建構虛實共生的沉浸場景,應然在于實現技術驅動下的價值引領。基于“認知—情感—意動”理論的視角,Sora類文生視頻模型驅動主流意識形態視覺敘事正面臨著認知模式原子化、情感...
邁向合作生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差異路徑與共性機制——基于多地鄉村文化活動節比較分析————作者:鄧華;張大維;
摘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工程,要求服務供給者與消費者之間有效互動實現合作生產。立足中國情景可以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合作生產分析框架。在實踐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合作生產呈現村社自治、行政引導、市場經營三種路徑,并對應形成了圈層型、領導型、樞紐型等多種合作生產形態。中國情景中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合作生產是以黨建引領為政治保障、以主體耦合為關鍵支撐、以農民參與為內在特質的協商供給...
中國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事實特征、風險挑戰與應對策略————作者:鐘曉君;溫稷麥;劉德學;
摘要:文化產業“走出去”是傳播中國文化與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對外直接投資是文化產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分析中國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事實特征發現:中國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趨勢呈現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比重較低,海外并購節奏有所放緩,中國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美國。與此同時,復雜的國際環境沖擊、文化產業對外直接投資基礎較為薄弱、文化產業跨國并購比重較低、文化產業...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契訶夫之槍”——一個施蒂納視角的考察————作者:徐琛;覃輝銀;
摘要:“圣麥克斯”章中對施蒂納唯一者思想的批判,構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契訶夫之槍”。就存在前提而言,正是由于“圣麥克斯”章相較于其他章節迥異的行文風格,才吸引人注意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之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兩封信件中,就已經透露出足夠的相關信息,顯示出設置“圣麥克斯”章作為“契訶夫之槍”的必然性與合理性。通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契訶夫之槍”,馬克思一方面揭穿了包括施...
夏漢生的陰陽觀——海外易學視野下的概念新釋————作者:趙鳴;
摘要:《易經》西傳約400年,首個《易經》譯本及完整譯本均由法國耶穌會士完成。然而,低估《易經》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或以西方概念誤解、誤譯中國哲學術語,都是迄今影響《易經》在法國進一步傳播及研究的因素。作為當前法國易學“新學派”的代表,夏漢生從《易經》中的核心概念“陰陽”出發,對“生生之謂易”的內涵進行了全新且獨到的闡發。其方法論橫跨語言、哲學、藝術、考古、建筑、軍事、醫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尤以漢字...
“兼”:一個中國文論的標識性概念————作者:袁勁;
摘要:作為一個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論概念,“兼”及其承載的中國智慧日益得到學界的認可和闡揚。在歷代經典闡釋與字義訓詁中,“兼”內蘊不同向度的闡釋空間,并通過術語“兼之”從人物品評進入文學批評。因應文學創作中的“偏”與“至”,“兼”在中古文論中的出場,旨在解決文學創作與批評中過猶不及的問題。此后,歷代文論家標舉兼有者貴的價值觀,不但樹立詩騷、曹植、陶淵明、庾信、杜甫等典范,而且汲取“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能不...
西方生態思潮的超越與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建構————作者:王雨辰;黃俊溶;
摘要:隨著對西方生態思潮缺陷的認識,我國學術界提出了擺脫生態文明的西方霸權話語、建構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的任務。西方生態思潮雖然在具體理論觀點上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決定論的思維方式和西方中心主義的價值立場,否定發展中國家人民群眾的環境權和發展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超越西方生態思潮和對中華傳統生態智慧創造性轉化的結果。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同目的和任務,決定了中國形...
減輕基層負擔與筑牢基層基礎的主要張力及合理均衡————作者:何得桂;陳巧玲;
摘要:基層善治能力關乎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減輕基層負擔與筑牢基層基礎的合理均衡將關系到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有效性。作為聯結政府與社會的治理前沿,基層組織通常承擔公共政策對象和政策執行者的雙重角色。由于基層治理模式、治理體系以及相關機制不夠健全,筑牢基層基礎與減輕基層負擔在邊界內容、執行力度、短期安排與長遠布局等方面存在值得關注的張力。這對新時代國家治理轉型以及基層治理現代化產生了不利影響。推進基層治...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