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北京行政學院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學術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北京行政學院學報》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雙百”方針,研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等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突出學術性和創新思維。為了突出北京行政學院的性質及其他地域性。《北京行政學院學報》自1999年6月創刊以來,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嚴把刊物質量關,力求辦出特色,得到校內外專家及同行的普遍認可。根據有關專業檢索咨詢機構統計,《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共有40篇文章被各類報刊轉載,在2588種期刊中排第152位;其中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06個社科經濟類專題轉載36篇;在2239種期刊中排第106位;被《新華文摘》轉載3篇,在280種期刊中排第39位;在全國政治、行政學院報轉載量排序中居第2位。另有數十篇文章被各網站轉貼。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共有40篇文章被各類報刊轉載,在2588種期刊中排第152位;其中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06個社科經濟類專題轉載36篇;在2239種期刊中排第106位;被《新華文摘》轉載3篇,在280種期刊中排第39位;在全國政治、行政學院報轉載量排序中居第2位。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政治·行政、經濟、首都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法律·社會、哲學·人文、海外學術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掙扎的底特律:后工業城市復興的理論、實踐與評述 馬秀蓮,吳志明
文化動力:一種解釋城市發展與轉型的新思維 吳軍
“強縣擴權”體制改革的文本分析 龐明禮,徐干
在規范與事實之間:省直管縣改革中的市縣關系及其優化 韓藝
跨域治理的概念譜系與研究模型 申劍敏,朱春奎
大部制改革整合評估框架:要素、理念與效用 徐艷晴,周志忍
瑞典的新法團主義與經濟發展:經驗及啟示 安超
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批判實踐的新進展及啟示 周人杰
“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理念及當今啟示 呂世倫,連賽君
英國慈善目的事業立法及借鑒意義 楊道波
社區心理現狀與建設思路:基于對北京市G街道的調研 辛自強
靈感思維論 馮國瑞
儒家道德權利與政治權利要義 單江東
明末至清前期“子學”比附“西學”的境遇和意義 劉仲華
“耶道對話”的新嘗試--以傅圣澤《據古經傳考天象不均齊》一文為參照 陳欣雨
社會學職稱論文發表:北京建設世界城市與流動人口問題
摘要: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是在新的起點上謀求更高層次發展的戰略抉擇。建設世界城市的新目標,要求北京認真對待和科學處理流動人口問題。北京邁向世界城市,就是外地流動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比例逐步提高的過程。北京在未來10年后將形成以流動人口為主的格局。必須準確預測北京流動人口增長趨勢,制定科學的流動人口增長戰略規劃,主要通過轉變城市建設模式和經濟發展方式來合理調控流動人口,建立北京內外人口流動通開機制。
關鍵詞: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流動人口,人口調控策略,社會學職稱論文發表
北京在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后,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設世界城市的戰略目標,這是北京在新的起點上,謀求更高層次發展的戰略抉擇。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必須認真面對人口增長問題,應以建設世界城市的胸襟正確對待和科學處理流動人口問題,拿出符合建設世界城市要求的流動人口調控管理對策。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黨內法規文化的概念義理、構成要素與培育路徑————作者:陳家剛;劉思聰;
摘要:黨內法規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實踐中形成的由黨內外有關主體所共享的一整套符合管黨治黨、治國理政邏輯的觀念總和。黨內法規文化對于支撐和維系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引導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與完善、提高黨內法規制度的運行效能具有重要價值。在黨內法規文化中,規范性要素表現為黨內法規原則,包括民主集中制、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人民立場、規范銜接和實事求是;評價性要素體現為黨內法規價值,包括秩序價值、法治價...
我國推進制度型開放的內在邏輯與路徑選擇————作者:王可山;張靜;
摘要:制度型開放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實現高水平開放的關鍵。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到制度型開放,既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然選擇和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重塑的時代需要。從要素紅利到規則紅利過渡體現了制度型開放的理論邏輯,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之間既有交叉,又有融合。當前我國推進制度型開放不僅面臨外部挑戰,也面臨內部約束。通過借鑒國外制度型開放...
數字時代國家安全新興風險綜合體:生成邏輯、形態演化與防范策略————作者:侯金亮;李超;
摘要:由傳統與新興安全領域交織而形成的新興風險綜合體,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挑戰。文章聚焦數字時代國家安全新興風險綜合體,深入剖析其生成邏輯、形態演化與防范策略。在生成邏輯上,受時空場域疊加、技術革新驅動、社會結構變遷、治理體系轉型和國際環境互動的影響,呈現出復雜的生成機理;形態演化方面,展現出風險生成誘因多源、高頻突發、全域滲透、快速演變、內外聯動等特征,且治理呈現從單一應對向綜合防范、事...
人口、財政與技術基礎變遷背景下縣域治理的新議題及其實踐路徑————作者:趙聚軍;
摘要:隨著人口持續非均衡流動、財政壓力加劇和數字治理時代的降臨,縣域治理的人口、財政和技術基礎正在發生明顯變化,并由此帶來一系列新的治理議題。論文將因縣域人口規模和空間布局變遷所引發的“農政”與“市政”并行格局概括為“雙軌治理”,而將因財政壓力誘發的非常規治理現象界定為“保運轉行政”。以人口結構和財政基礎變遷為分析起點并高度重視數字技術的基礎性影響,可進一步從職能、結構、體制、過程四個維度,梳理推動縣域...
文本視角下政府改革意識探析——基于1978—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作者:陳思;
摘要: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施政綱領文件,是分析我國政府主觀認識和戰略思維的重要文本。用文本分析法分析1978年至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及相關詞語,可以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改革意識的發展軌跡及其背后的演化邏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的改革意識隨著時代的變化發生發展。改革是從經濟領域開始,逐步擴大到政治體制、社會等領域;改革是一個多維治理范疇,具有全局性、系統...
閑置土地規制體系的失能樣態與完善路徑——基于系統論法學視角————作者:王江;劉鑫;
摘要:土地閑置是國有建設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體現。透過系統論法學“功能分化”“運作封閉”“結構耦合”等分析工具審視閑置土地規制體系,可以發現,閑置土地法律系統在運作封閉上存在缺失,同時分別與政治、經濟系統存在結構耦合上的松散和偏失,導致功能發揮不足。對此,應錨定實現閑置土地法律系統與政治、經濟系統整體功能提升的規制目標,完善閑置土地規制體系。一是要健全閑置土地法律系統的規范結構,有效發揮法律功能;二是要強...
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基于勞動年齡人口的分析————作者:楊菊華;閆紫菊;
摘要:勞動年齡人口是中國人力、人才資源潛力最具代表性的人群。通過對1953—2020年歷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發現,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與占比優勢顯著,是名副其實的人力資源大國;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的資本稟賦極大改善,就業結構大大優化,人口遷移流動日益活躍,正在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不過,受過去幾十年生育政策、文教衛生資源配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勞動年齡人口老化趨勢明顯,就...
數字身份:形態類型、管理邏輯與發展趨勢————作者:張楠迪揚;朱弋天;
摘要:數字身份是個體與數字世界互動的基本憑證,其概念包含技術手段和實體表征兩個核心維度。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來,數字身份的表現形式向豐富化演進,與實體身份的聯結日益緊密。數字身份具有區別于實體身份的獨特數字化屬性,可根據身份可變程度、認證方式、身份來源等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型。現有數字身份管理主要圍繞技術、倫理和治理三重邏輯展開。技術邏輯探究以技術發展促進管理模式更新,呈現出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模式演進的趨...
老齡社會及其治理面臨的認知挑戰與應對————作者:王偉進;陸杰華;
摘要:老齡社會治理首先需要厘清老齡社會普遍存在的老年人“負擔”論、老年就業“擠兌”論、老齡化“抑制”創新論、老齡社會代際“沖突”論等常見有關老齡社會的認知偏誤。研究表明,老齡化并不只帶來醫療、照護、養老等公共服務負擔,也可通過發展銀發經濟等形成“長壽紅利”。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國際經驗,并不必然大幅“擠兌”年輕人就業。人口老齡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沒有確定結論,需要考慮發展階段、創...
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社區自治變革————作者:連宏萍;王藝銘;尚哲;
摘要:社區居民自治在城市治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通過調整社區自治單元可更好發揮自治的優勢,而自治單元的調整可以依靠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來實現。從組織重構的視角出發,基于組織變革理論,深入探討分析北京市海淀區鐵西社區的典型案例發現,以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為基礎的自治變革進程,展現為居民參與意識喚醒、自治單元重組、專業化和制度化鞏固三個主要階段。社區自治實現可以被理解為“解凍—變革—再凍結”的組織變革,其...
中國式現代城鄉基層善治:之魂、之道、之術————作者:潘小娟;孫蕊;張雅茹;
摘要:隨著我國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城鄉基層善治應成為社會治理的一項核心議題。從策略視角出發的研究,有利于城鄉基層治理中的問題識別,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明確達致基層善治的精神內核、路線方法和現實行動。首先是重鑄城鄉基層善治之魂,即回歸人民性,再造公共性,并培育“積極公民”;其次是重構城鄉基層善治之道,即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城鄉居民自治,深入實踐群眾路線;最后是重謀城鄉基層善治之術,即優化治理結構...
政務熱線驅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理論框架與體系構建————作者:趙娟;張小勁;袁振龍;
摘要:政務熱線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的關鍵紐帶,在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帕森斯的AGIL模型,提出政務熱線驅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AGIL理論框架,從流程治理、數智治理、協同治理和回應治理四個路徑構建政務熱線治理體系。超越對傳統熱線服務質量認知,該體系將政務熱線置于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進行系統考察,便于揭示政務熱線在驅動城市治理現代化中的多重角色,強調熱線在優化內部流程、技術輔助決策...
人口變動背景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特征、挑戰與應對————作者:陳友華;楊慧康;
摘要:未來一段時間,人口的出生和遷移變動將對我國基礎教育學齡人口產生持續影響,引發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的總量過剩與結構失衡風險,亟需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在此背景下,各區域在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優化時,需結合當地學齡人口變動特點與模式,在公平、效率等價值原則中做出權衡取舍;也可以圍繞學校、學生、教師、經費等教育資源要素,以彈性伸縮、適應協同、連通共享以及跨區配置為出發點,探索與構建一系...
京津冀家庭共同富裕的現實與挑戰————作者:尹志超;魏夢穎;吳子碩;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國家統計局數據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發現,京津冀地區在家庭財富、收入和消費等方面存在差距。在家庭財富差距方面,北京市的財富差距小于河北省和天津市;在家庭收入差距方面,河北省的家庭收入差距大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家庭;在家庭消費差距方面,天津市家庭消費差距最小,河北省家庭消費差距最大。在京津冀地區中,天津市財務脆弱家庭占比最低,河北省最高。自京津冀協同...
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內在邏輯與運行機理————作者:曹海軍;王麗娟;
摘要:針對以“接訴即辦”為代表的回應型治理表現出響應滯后和效應延遲的窘境,采用個案研究方法,以A市“未訴先辦”創新實踐為例,可深入探索主動型治理的內在邏輯與運行機理。構建“制度—技術”雙核驅動的主動型治理整合分析框架,并通過質性案例研究,可發現主動型治理的內在邏輯是,數字賦能和制度創新共同推動治理理念、工具、資源和結果的全面轉型升級。主動型治理的運行機理表現為制度與技術在不同層次上的有效結合,即指導性、...
公共管理中的算法治理:興起、風險與規制————作者:黃新華;王力超;
摘要: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影響力的治理變革和全新的治理類型,算法治理被視為21世紀公共管理的新形態。以算法技術驅動公共部門數字化轉型,是應對復合化和復雜化公共管理實踐變革的需求,但公共管理中的算法治理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權力隱性擴張和公眾權利被侵占,算法“黑箱”與可問責性難題增大,以及算法歧視與算法“囚徒”的風險。這些負面影響一部分源于技術自身應用的潛在風險,另一部分則源于技術應用于治理過程中的內...
漢魏時代的“教令”與地方行政————作者:朱騰;
摘要:在漢魏時代,郡太守經常會主動發出“教令”或在對僚屬提出的建議予以認可、修正后擬定并發出“教令”。由于郡太守與屬吏之間的關系類似君臣,“教令”的執行力往往會相當可觀。如此,因為地方官府與中央在為政思路上未必始終一致,“教令”在推動中央政令落實的同時也對朝廷統治之強固帶來了沖擊。朝廷對此當然有所認識并提出了某些救弊之方,但終因郡太守的位高權重和地方勢力的持續增長而收效有限
綠色生產力的理論探究與實踐進路————作者:俞海;寧曉巍;
摘要:綠色生產力是綠色化、低碳化的先進生產力質態,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這一重要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了生產力要素及其優化組合方式,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綠色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科學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和抓手,在出場邏輯、認知結構及實踐指向等方面,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色變革的本質內涵和精髓要義。然而,綠色生產力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模式、堵點與突破————作者:龍海波;
摘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引領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需要、應對日趨激烈的大國競爭的戰略需要、重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實踐需要。科技成果供給與市場實際需求尚不匹配,中試平臺制度保障和配套服務亟待完善,科技領軍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科技前沿攻關與市場規模化推廣之間缺乏協同,是制約我國當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主要堵點。因此,必須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互主體觀及其價值意蘊————作者:成龍;張登彬;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人類中心主義、唯我主義、主客二分的“單主體觀”,本質上蘊含著一種強調多元主體間相互平等的“互主體觀”。其突出表現:在天人關系維度上,呈現出人與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互主體天人觀;在人我關系維度上,體現為人與人、國與國以及文明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互主體人我觀;在身心關系維度上,表現為身與心、德與行、物質與精神全面發展的互主體身心觀。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互主體觀深化和...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