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檔案春秋》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檔案春秋》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檔案春秋》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檔案春秋》是目前唯一一家由中國省市檔案館主辦的、公開出版的綜合性檔案文化刊物。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檔案架;史料研究;歷史與人物;人生檔案;口述歷史;回憶錄;珍檔秘聞;史海鉤沉。
2013年12期目錄參考“:
1 “我與改革開放——‘愛建杯'紀念改革開放三十五周年”征文啟事 2
2 本刊法律顧問受權聲明 潘軍; 2
3 回音 2
4 朱葆三 朱葆三; 3
5 磅礴抒胸臆:毛澤東喜讀《唐詩三百首》 盛巽昌; 4-7
6 毛澤東是“智慧之精華”——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人(二) 胡劼;吳臻; 8-12
7 一枚早期毛澤東像章 唐德順;唐韌敏; 13-14
8 “煙花”破冰——海峽兩岸共放禮花紀事 朱志凌; 14-18
9 微記錄 18+35
10 從向陽紅10號到遠望4號 高建滬; 19-21
11 千禧年,我拿到上海藍印戶口 劉思源; 22-23
12 沈比利,澳洲的一戰英雄 吳健; 24-27
13 周小燕:父親早已傾向共產黨 樓伊菁; 28-31
14 俄羅斯查檔記 張復; 31-35
15 “康提凡蒂”號郵輪上海傳奇 畢曉普; 36-38
社科類期刊投稿:微信傳播機制背后的人際交往模式變革解析
摘要:微信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已成為目前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微信自媒體化與社交分享平臺相結合的強效傳播機制驅動下,一場人際交往模式的變革正在逐漸展開。撇開微信的即時性、強關系連帶、個人媒體化等自身固有優勢外,微信發展的迅猛勢頭更反映了社會轉型過程中,人際交往模式變革的深層原因。中國傳統的鄉村社會整合模式漸趨消散,都市化的社會整合模式逐漸確立。社會轉型要求人際交往模式進行重新整合,民眾需要尋找新的集體歸屬。此時,帶有強關系連接的微信交流平臺的出現正迎合了民眾的這種心理需求,從而在短時間內被廣泛接受。但值得警醒的是,微信的半匿名性和去個性化等潛在特征. 給社會轉型時期,情感需求尚未找到適當歸屬的民眾帶來的人際交往隱憂同樣不容忽視。
關鍵詞:社科類期刊投稿,微信,傳播機制,人際交往模式,變革
一、微信的傳播機制
微信作為即時網絡的代表性產品,融即時性、社交性于一體,自2011年1月21日問世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用戶注冊數超過3億,創造了國內外互聯網發展的全新記錄。微信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如此龐大的規模,與其自身的依托優勢是分不開的。
檔案春秋最新期刊目錄
飛得最高的“中華牌”鉛筆————作者:張林鳳;
摘要:<正>2020年夏的一天,筆者來到松江區新浜鎮文兵路120號,這里是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踏入辦公大樓大廳,迎面墻上是中華牌商標和公司名稱組成的大幅圖案。中華牌鉛筆是怎樣制成的?又演繹了怎樣的歲月故事?公司黨委書記葉慧萍和幾位部門主管的講述,為我展示了屬于"中華牌"特有的精彩。實業救國創建鉛筆廠回溯"中華牌"鉛筆的誕生
“光明牌”冷飲,舌尖的記憶————作者:王堅忍;
摘要:<正>一站在香煙路橋上,橋下的沙涇港蜿蜒穿過:橋東,蕩漾著聳峙的大廈倒影,這個愛家國際大廈,為原益民食品一廠舊址;橋西,是益民食品一廠歷史展示館(簡稱廠史館)。沙涇港的一灣清清碧流,將它們挽連了起來:當年選廠址的人很有頭腦,先選了長三角江浙滬的上海,再選了虹口租界的鄰水邊,這對工廠的產銷經營極其有利
瀘西脫貧中的“上海元素”————作者:吳健;
摘要:<正>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的美麗山城瀘西,距省會昆明206公里,距中國最大城市上海更是遠達2235公里。自1996年中央確定上海與云南開展對口幫扶,滬瀘之間結下了深厚的脫貧攻堅、幫扶協作友誼,傳遞著這樣的信念——"君在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共飲一江水,滬滇無限情!"其中徐匯區對口幫扶瀘西縣,在對口地區建檔立卡,對貧困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5年以來,通過"資金扶、項目帶、干部幫、消費促",將對口...
回音
摘要:<正>吳健:作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2020年將達到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并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久前,筆者曾實地采訪了云南省部分貧困縣脫貧的事跡,深受震撼。"記住,中國黨和政府是嚴肅的。"在中央編譯局工作多年的德國專家艾克·克普夫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者:洪梅芬;
摘要:<正>毛南族是中國2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縣,全縣有毛南族6.45萬人,約占全國毛南族總人口70%。由于自然和歷史原因,毛南族許多群眾祖祖輩輩生活在深山里。"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掛九梯""石頭縫里種糧食,七分種三分收",這些曾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家住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的譚廣田,母親去世多年,他和父親譚運日相依為命。...
在鄧小平的推動下——浦東開發開放決策前后————作者:張持堅;
摘要:<正>浦東開發開放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國內外各界人士都把目光投向這片熱土,從這扇窗口看到了中國日新月異的新氣象這一切都緣于鄧小平同志的戰略思想,緣于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1990年初,鄧小平在上海過春節:老人家退下來了,可心卻歇不下來,依然在思慮著中國如何加快建設發展的步伐。十幾年來,他親自倡導設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
同胞情——海外華人抗擊新冠疫情物證征集紀實————作者:丁純怡;
摘要:<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引發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危機。在這場防控疫情的戰斗中,"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說的就是海外僑胞支援全球抗疫的動人故事。博物館有責任及時征集與此相關的見證物,記錄海內外華人同心協力、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為后人保留海外華僑華人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經歷和貢獻
錢均夫賬簿中的滬上生活————作者:呂成冬;
摘要:<正>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的館藏中,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檔案:錢均夫賬簿。賬簿共計兩冊,記載了錢均夫在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居住滬上的收入來源與生活支出。事非經過不知難,檔案整理是一件費時費力和費眼的工作。筆者前后經過七年時間才將賬簿整理完畢,但通過考證每筆收支及其整體量化,可以在龐雜的類別和翔實的數額基礎之上,復原錢均夫在滬上的日常生活
世紀 雙月刊
摘要:<正>歡迎您到當地郵局訂閱2021年《世紀》雜志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主辦大16開96頁,逢單月出版全年6期90.00元全國各地郵局征訂郵發代號:4-557《世紀》堅持"積累史料、傳承文化"的辦刊宗旨和正確的輿論導向,逐步形成了以追求高品位、雅俗共賞、文章史料價值高、可看性強的獨特風格,成為一份全國有影響的文史紀實類刊物
《檔案春秋》2020年總目錄
摘要:<正>~
“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啟事
摘要:<正>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一百年的主旋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追求獨立解放的不懈奮斗史,是中國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繁榮的不懈奮斗歷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記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改天換月的歷史征程,建黨百年來的時代變遷和社會風貌變化,《檔案春秋》向全社會征稿,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征文要求:1.以親身經歷或視角為切入點,通過具體故事和真實細節,以小見...
征訂啟事
摘要:<正>歡迎訂閱歡迎投稿《檔案春秋》由上海市檔案館主辦,刊名由百歲革命老人夏征農題寫,是全國第一本以檔案內容為揭示對象的大眾性文化月刊,真實、內幕、可讀。《檔案春秋》常設欄目有:館藏、備忘、史傳、鉤沉、解密、口述、舊聞、往事、隨筆、珍檔、收藏、觀史、人生、要案、細節、掌故、編讀、回音、影像等;注重親歷、親見、親聞、親述、親撰,兼具輕松悅讀和史料收藏雙重價值;圖照大多取自館藏檔案,珍稀鮮見。已經出版發...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七十年前青年學子參加軍事干部學校熱潮————作者:劉守華;
摘要:<正>1950年歲末的一天,南京大學通知全校青年團員,到人民會堂聽取抗美援朝、積極報名參加軍事干部學校動員報告。幾十年過去,當年的南大學生光相達,仍然記得報告中的號召:"在生死存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斗爭中,青年應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軍事干部學校去。"決定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為保家衛國,捍衛世界和平,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征朝鮮。其時,成立僅一年的新中國
“紅色一公里”往事
摘要:<正>在以新老漁陽里為中心、半徑大約一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星羅棋布地散落著一批紅色文化遺跡。有聚集革命青年的三益里、點燃信仰之光的成裕里、籌備建黨大業的老漁陽里、培養黨的干部的新漁陽里、入住中共一大代表的延慶里和誕生百年大黨的樹德里。"紅色一公里"堪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新的歷史起點,回顧過往,這些革命舊址、遺址為代表的城市地標,是上海留給世人的重要黨史見證和...
“紅色一公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作者:徐光壽;郝玲玲;
摘要:<正>根據上海市政協"紅色一公里"歷史風貌區提案,在新老漁陽里為中心、半徑大約一公里的地域內,星羅棋布地散落著一批紅色文化遺跡。有聚集革命青年的三益里、點燃信仰之光的成裕里、籌備建黨大業的老漁陽里、培養黨的干部的新漁陽里、入住一大代表的延慶里和誕生百年大黨的樹德里,"紅色一公里"流傳著許多感人的紅色故事,堪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
宋慶齡建議“加強孫中山研究”始末————作者:俞劍英;
摘要:<正>1918年間,上海,福州路棋盤街書店。"糟糕,錢全用來買書了,沒有余錢回家了。"只見孫中山掏了掏空空的中山裝衣兜,他出門帶的100多塊銀元全用來買線裝書了,整整一大包裹。陪同他一起出來的是衛士馬湘。于是,孫中山只好向馬湘借了四角錢付了馬車費,把沉甸甸的書搬回法租界莫利哀路29號寓所
神探張欣————作者:葛乾巽;
摘要:<正>假如張欣還活著,2020年他60周歲。雖然生命短暫,但這位上海鐵路公安局刑事偵查處一級警長,公安部刑事偵察專家,中國手繪"模擬像"第一人,創造了多個能夠彪炳史冊的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奇跡,協助各地警方破獲各類重大刑事案件數百起,被譽為"中國神探""罪犯克星"。開創模擬像抓罪犯先例張欣從小喜歡畫畫,畫畫是他的興趣愛好
馬寅初:一亭冷對夕陽紅————作者:陸其國;
摘要:<正>學成歸來馬寅初是蜚聲中外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他出生于1882年6月,浙江嵊州人。馬寅初的父親馬棣生在紹興經營釀酒作坊,這是一戶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的多子女家庭,馬寅初排行老五。他幼年時,全家舉遷到鄉風淳樸的鄰縣——嵊縣浦口鎮。馬寅初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由于哥哥們或外出做生意或身體欠佳
俞律:金陵吟,通五藝————作者:陳愛華;
摘要:<正>2019年4月,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聯聯合攝制的21集電視文化系列片《金陵吟》錄制完成,選取了21首描寫六朝古都南京的詩詞名篇,由年逾九旬的俞律先生傾情吟誦。播出后反響強烈,引發一陣學習、吟誦古詩詞熱潮。南京文化學者、作家薛冰表示:"《烏衣巷》這首詩,我們看書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是聽俞老吟誦,一種蒼涼的感覺就油然而生,感受完全不一樣。"并呼吁傳承、發揚俞老的吟誦藝術
中法戰爭談判的幕后推手————作者:楊智友;
摘要:<正>1884年8月22日,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六艘軍艦侵入福建馬尾港,福建水師堅決執行朝廷"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的旨意,待法艦發起進攻方倉惶應戰,多艘艦只未及起錨,便被擊沉或重創。不到30分鐘,兵艦十一艘(揚武、濟安、飛云、福星等九艦被擊毀,另伏波、藝新兩艦自沉)及運輸船多艘沉沒,官兵殉國760人:經此馬江一役,南洋水師即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十幾艘艦船悲壯地沉入滾滾波濤,當然,還有朝廷撒下的30...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