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關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年期刊征稿,創刊于1993年,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目前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CSCD-C)、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庫同時收錄,顯示本刊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影響力均有顯著提升。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還被多種權威數據庫收錄,如《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以及美國的PsychologicalAbstract,PsychoINFO等。內容涉及臨床心理學的各分支學科:心理和教育評估的理論及應用研究、心理治療與咨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心理測量和治療技術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學科國內外研究進展與動態的報告等。主要面向讀者為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心理學工作者、醫務人員、兒童保健、教育、司法鑒定、學校衛生、人事管理、人才開發以及其他特殊職業(體育、航空、軍事等)工作人員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是中國醫學核心期刊。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理論與綜述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1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稿件要求
請在“下載專區”下載本刊稿約,對照《稿約》評估您的論文是否符合本刊內容要求和征稿方向。決定投稿本刊后,請根據本刊《稿約》要求組織撰寫論文并檢查各項投稿要件(如摘要、關鍵詞、基金項目、量表/問卷附錄、介紹信等)是否齊全。
2介紹信
投稿時請同時下載《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投稿介紹信,按要求填寫,掛號郵寄至本刊編輯部,或將掃描電子文檔發送至本刊編輯部信箱。
3投稿方式
本刊已采用網上在線投稿方式,請作者登錄本刊網上投稿系統完成注冊,按照系統提示在線提交稿件(請采用WORD文檔)。不需郵寄紙質文本。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實行匿名審稿制,作者初投稿時請詳細、準確、真實填寫注冊信息(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電話、Email及基金號等),提交的稿件正文中不得在任何位置以任何方式出現以上作者相關信息。
4關于撤稿
尚未進入處理流程的新投稿件,作者可隨時通知編輯部“撤稿”,撤稿要求自動生效,即等同于我刊已“退稿”;對已經通過初審的稿件,作者如果要求撤稿,需要說明原因,并在編輯部做出“退稿”處理后生效。在未收到本刊退稿通知的情況下改投他刊,將被認定為“一稿多投”。
在稿件處理過程中,作者可隨時登錄在線投稿系統查閱稿件處理進度。
閱讀推薦: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以促進心理(精神)衛生各相關學科的交流和發展、促進心理(精神)衛生領域學術理論的創新和心理健康促進應用性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廣、促進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為辦刊宗旨,主要刊登反映我國心理(精神)衛生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各種形式的論文,報道世界前沿信息,傳播心理(精神)衛生新知識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父母粗暴養育與青少年心理困擾的關系:心理僵化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聯結的調節作用————作者:許明超;陳武;饒仕杰;張艷紅;連帥磊;
摘要:目的:探討父母粗暴養育與青少年心理困擾的關系,重點考察心理僵化在二者關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然聯結的調節作用。方法:采用粗暴養育問卷、認知融合問卷、接納與行動問卷、自然聯結問卷及抑郁-焦慮-壓力量表對754名中學生施測。結果:(1)粗暴養育、心理僵化、心理困擾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2)父母粗暴養育不僅能夠直接正向預測青少年心理困擾,而且能夠通過心理僵化的中介作用間接預測青少年心理困擾;(3)自然...
創造性適應力量表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檢驗————作者:張平;涂翠平;張蘭鴿;王培;李雅;
摘要:目的:對創造性適應力量表(CA)進行中文修訂,并檢驗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方法:以北京市776名大學生為被試,間隔3周后對236名被試重測,采用創造性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開放性量表作為效標。結果:該量表總分與題目的相關系數在0.69~0.81之間,量表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每個題目上得分差異顯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90,重測信度系數為0.71。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素模型擬合良好,效標效度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視角對公平共情道德判斷的影響————作者:顏志強;陳梓軒;黃立群;
摘要:目的:探討視角對公平共情道德判斷的影響,以深入理解個體對公平共情道德價值的認識。方法:采用3(視角:第一方共情者、第二方被共情者、第三方旁觀者)×4(共情條件:都有共情、只對內群體共情、只對外群體共情、都不共情)的混合實驗設計,通過情境故事任務考察被試的道德評分,以探討視角對公平共情道德認知的影響。結果:相較于其他視角,第三方旁觀者在公平共情(都有共情)條件下的道德評分更高,第二方被共情者在只對內...
青少年遺書的心理語言學分析:基于自殺人際理論視角————作者:方婧欣;趙軼;王梓維;安媛媛;
摘要:目的:基于自殺人際理論視角對五年級到大四學生的遺書進行心理語言學分析,探究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人際風險因素及其學段差異。方法:采用簡體中文語言探索與字詞計數程序(SC-LIWC)對某省40封青少年遺書進行心理語言學分析,提取其中包含的人稱代詞、情緒類詞匯和時間感知類詞匯。結果:70%的遺書中確定了自殺人際理論所包含的一個或兩個人際風險因素;SC-LIWC結果驗證了歸屬受挫和累贅感知兩因素的穩定存在;除...
教師校園欺凌態度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檢驗————作者:魏宇民;謝家樹;羅春蘭;
摘要:目的:編制教師校園欺凌態度量表并檢驗其信效度及跨性別、任教學段、學校地區的測量等值性。方法:通過文獻梳理和半結構化訪談編制初始量表,以481名中學教師為被試對量表進行條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1091名中學教師為被試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檢驗。結果:教師校園欺凌態度量表共15個條目,包含欺凌認知(5條目)、回避介入(4條目)和積極介入(6條目)3個維度。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隔代教養對兒童自立行為的影響:獨生狀況的調節作用————作者:凌輝;劉亞寧;黃芳;李意鑫;劉慧玥;王好好;羅慧娟;
摘要:目的:探討隔代教養對兒童自立行為的影響,以及獨生狀況的調節作用。方法:采用3~6歲兒童自立行為問卷和6~12歲兒童自立行為問卷分別對22799名3~6歲幼兒和21838名6~12歲兒童進行調查。結果:(1)隔代教養對3~6歲幼兒的整體自立行為及自立行為各維度均具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且獨生狀況調節3~6歲幼兒隔代教養與日常自立維度和社會自立-安全常識維度的關系;(2)隔代教養顯著負向預測6~12歲兒...
保護行為量表在我國中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檢驗————作者:邱小艷;陳思潼;付金鳳;唐穎;羅艷紅;王小鳳;唐君;
摘要:目的:修訂保護行為量表(defending behaviors scale, DBS)并檢驗其在我國中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保護行為量表對759名中學生進行調查,以青少年共情和同情量表、社會自我效能感問卷、青少年社會支持量表、反應性-主動性攻擊量表、特拉華校園氛圍量表作為效標。9周后選取其中105名被試進行重測。結果:中文版DBS含向權威報告、安慰受害者、攻擊型保護和聚焦問題解決四個...
排斥者的社會地位對小學被排斥兒童反應性攻擊行為的影響:情緒調節策略的作用————作者:趙永耀;張野;李卓陽;劉致宏;
摘要:目的:考察排斥者的社會地位對小學被排斥兒童反應性攻擊行為的影響及情緒調節策略在其中的調節作用。方法:實驗1采用個體排斥-偶然排斥范式,考察在高、低地位排斥情境中,小學被排斥兒童反應性攻擊行為的變化。實驗2通過操縱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策略,進一步考察情緒調節策略的調節作用。結果:(1)相較于來自高地位兒童的排斥,遭受低地位兒童排斥的小學兒童表現出更強的反應性攻擊行為。(2)認知重評策略能夠顯著降低小學...
母親為何“低頭”?正念養育、親子依戀和養育倦怠的影響————作者:押星雨;宋快;牛更楓;史曉涵;楊文城;
摘要:目的:探究正念養育對母親低頭行為的影響,以及親子依戀和養育倦怠在二者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正念教養問卷、父母低頭行為量表、父母養育倦怠量表、親子依戀問卷對460名2~6歲幼兒的母親進行調查。結果:(1)正念養育對母親低頭行為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2)親子依戀和養育倦怠在正念養育與母親低頭之間的中介作用顯著,這一中介作用包含兩條中介路徑:養育倦怠的單獨中介作用和親子依戀-養育倦怠的鏈式中介作用...
認知行為團體輔導對初中生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的干預:形體認知偏差的中介作用————作者:陳慧菁;黃勝蘭;
摘要:目的:探究認知行為團體輔導對初中生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的干預效果,檢驗形體認知偏差的中介作用。方法:在上海某中學招募54名初中生,隨機分配至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連續8周、每周1次、每次1小時的認知行為團體輔導,對照組不接受干預。使用體質量指數體象量表、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量表對兩組進行前測和后測,在干預完成2個月后對實驗組進行追蹤測。結果:接受干預后,實驗組的形體認知偏差和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均顯...
社交網站成癮如何誘發學業倦怠?基于自我和諧及核心自我評價的解釋————作者:韓曼莉;荊玉梅;朱曉偉;連帥磊;
摘要:目的:探討社交網站成癮與大學生學業倦怠之間的關系及內在作用機制。方法:使用社交網站成癮問卷、自我和諧問卷、核心自我評價問卷及學業倦怠量表對493名大學生進行測量。結果:(1)社交網站成癮與自我和諧及核心自我評價均呈顯著負相關,與學業倦怠呈顯著正相關;自我和諧與核心自我評價呈顯著正相關,二者與學業倦怠均呈顯著負相關;(2)社交網站成癮能夠正向預測大學生學業倦怠;(3)自我和諧及核心自我評價在社交網站...
網絡、手機及游戲問題性使用或成癮與非自殺性自傷的關聯性:一項薈萃分析————作者:賀琛;鄢浩浩;楊震震;李華兵;朱富娟;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過薈萃分析探討網絡/手機/游戲問題性使用或成癮與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之間的關聯,為未來的預防和干預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根據研究目的,制定檢索策略并注冊研究方案后,系統性檢索了6個數據庫(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國知網、萬方和重慶維普)中直到2024年6月23日的記錄。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估...
青少年早期睡眠問題與內化問題行為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分析————作者:劉曉婷;武上然;張雨欣;
摘要:目的:探討青少年早期睡眠問題與內化問題行為之間的縱向關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滯后面板模型對1281名七年級學生進行為期2年共4次(兩次測量之間間隔6個月)的縱向追蹤,考察青少年早期睡眠問題與內化問題行為的動態相互作用關系。結果:(1)睡眠問題和內化問題行為在四個時間點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2)控制性別后,前一時間點(T_n)的睡眠問題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后一時間點(Tn+1)的...
家庭儀式與兒童積極心理健康的關系:共情與社會聯結的鏈式中介作用————作者:李志勇;吳明證;孫楊;金志斌;
摘要:目的:考察家庭儀式與兒童積極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共情和社會聯結在其中的鏈式中介作用。方法:以家庭儀式量表、基本共情量表、社會聯結量表和社會與情緒健康量表為測量工具,對510名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行測量。結果:(1)家庭儀式與共情、社會聯結、積極心理健康各維度及總分均呈顯著正相關;(2)家庭儀式能顯著正向預測積極心理健康;(3)共情和社會聯結在家庭儀式與積極心理健康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結論:家庭儀式...
宗族文化與性別比例失衡的關系:“招娣/弟”比例的中介作用————作者:張子怡;張力;任孝鵬;
摘要:目的:探討宗族文化與性別比的關系以及“招娣/弟”比例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檔案分析法獲取“招娣/弟”比例,用祠堂比例和家譜比例作為衡量宗族文化的兩個指標,基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獲取性別比,對中國31個省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1)宗族文化的兩個指標祠堂比例與家譜比例、性別比和“招娣/弟”比例兩兩之間呈顯著正相關。(2)“招娣/弟”比例在宗族文化與性別比關系中的中介作用顯著。結論:“招娣...
父母情感溫暖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孤獨感和領悟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作者:蔡蓉;譚勇華;趙彩依;
摘要:目的:探討父母情感溫暖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孤獨感和領悟社會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樣法,使用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中文版、領悟社會支持量表、UCLA孤獨感量表簡版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評定簡明問卷對湖南省6個縣市的479名3~7年級留守兒童進行在線問卷調查。結果:父母情感溫暖、孤獨感、領悟社會支持均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顯著相關。中介效應檢驗發現,孤獨感和領悟社會支持在父母情感...
青少年堅毅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個人成長主動性與希望的多重中介作用————作者:孔風;鐘凱馨;張彩艷;李雪雯;
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堅毅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以及個人成長主動性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堅毅量表、個人成長主動性量表、希望量表和主觀幸福感量表對801名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1)青少年堅毅、個人成長主動性、希望與主觀幸福感兩兩之間呈顯著正相關;(2)個人成長主動性和希望在青少年堅毅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獨立中介作用顯著;(3)個人成長主動性和希望在青少年堅毅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顯著。結論...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父親教養參與:教養壓力與育兒勝任感的鏈式中介————作者:宋琳;王小英;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教養壓力和育兒勝任感對父親教養參與的影響。方法:采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評估、教養壓力問卷、育兒勝任感量表及父親教養參與問卷對980名學前兒童父親進行調查。結果:教養壓力和育兒勝任感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父親教養參與之間不僅起到單獨中介作用,還起到鏈式中介作用。結論:教養壓力與育兒勝任感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和父親教養參與之間能夠發揮單獨中介作用和鏈式中介作用
社會比較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相對剝奪感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作者:安芹;張煒;
摘要:目的:探索社會比較傾向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方法:采用社會比較量表、相對剝奪感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對931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1)社會比較傾向對主觀幸福感具有負向預測作用;(2)相對剝奪感在社會比較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中介模型社會比較傾向與主觀幸福感以及相對剝奪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中均具有調節作用。結論:社會...
消極外貌評論感知與大學生自殺狀態的關系————作者:郝陽;安獻麗;趙福君;楊華;任怡臻;龐博文;關承斌;喬慧芬;
摘要:目的:分析消極外貌評論感知通過外表自我厭惡對大學生自殺狀態的作用,以及外表條件性自我價值和珍視生命責任行為的調節作用。方法:采用消極外貌評論感知量表、外表自我厭惡量表、自殺狀態量表、外表條件性自我價值量表和珍視生命責任行為量表對2059名大學生施測。結果:(1)外表條件性自我價值可調節外表自我厭惡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和直接路徑;(2)珍視生命責任行為可調節中介模型后半段和直接路徑。結論:消極外貌評論感...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