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創刊于1996年3月,季刊。2003年起由季刊改為月刊,月20日出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擔任雜志名譽主編。《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是中國神經系統雜志中唯一的一本微侵襲領域方面的專業雜志。這本雜志的編委會、作者群、讀者隊伍聚集著一大批中國神經外科微侵襲領域的精英。本刊以中國神經外科微侵襲領域方面的新理論、新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及新的臨床研究結果為報道重點。
本刊具有:
1、�?菩暂^強、針對性好的特點,是中國神經外科領域中唯一的一本微侵襲領域專業雜志。
2、編委會由國內外知名教授、港臺及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組成,這些人代表了神經外科微侵襲領域的最高水平。
3、作者隊伍為國內正在崛起的一批中青年精英。
4、讀者群遍及中國各省市的神經外科。
5、本刊吸納了大批有國家基金項目的稿件。
6、本刊被國內主要檢索機構收錄及二級檢索系統收錄。
7、已經進入中國科技部統計源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已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2008年版 (即第五版)之臨床醫學/特種醫學類核心期刊,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在全軍第四屆醫學期刊質量評比中被評為優秀期刊。
2007年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被美國《化學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CA)、《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Ulrich IPD) 和波蘭《哥白尼索引》正式收錄。
【欄目設置】
本刊辟有:述評、綜述、時訊、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爭鳴與討論、論著摘要、臨床病理(例)討論、病例報告、基層園地、學科動態、網訊、譯文、讀者信箱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手術切除程度對膠質母細胞瘤預后預測因素的影響 王永志,楊帆,季玉陳,劉彥偉,游贛,張偉,江濤,Wang Yongzhi,Yang Fan,Ji Yuchen,Li Yanwei,You Gan,Zhang Wei,Jiang Tao
幕下菊形團形成型膠質神經元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張忠,王永志,季玉陳,陳寶師,Zhang Zhong,Wang Yongzhi,Ji Yuchen,Chen Baoshi
單側慢性海馬電刺激治療顳葉癲疒間的療效觀察 遇濤,張國君,王雪原,肖東升,喬梁,舒偉,王玉平,李勇杰,Yu Tao,Zhang Guojun,Wang Xueyuan,Xiao Dongsheng,Qiao Liang,Shu Wei,Wang Yuping,Li Yongjie
三叉神經半月節與上頜神經射頻熱凝術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對比 熊鐵根,武肖娜,黎振聲,楊紅軍,Xiong Tiegen,Wu Xiaona,Li Zhensheng,Yang Hongjun
肢體溫度和肌松劑停藥時間對術中SEP、MEP監測的影響 王金川,王帆,高宏志,黃鳳鳳,王翠娥,劉金霞,胡偉鵬,Wang Jinchuan,Wang Fan,Gao Hongzhi,Huang Fengfeng,Wang Cui'e,Liu Jinxia,Hu Weipeng
顱內黑色素細胞瘤的診療 王凱,竇長武,張占普,高乃康,王飛,白杰,湯劼,Wang Kai,Dou Changwu,Zhang Zhanpu,Gao Naikang,Wang Fei,Bai Jie,Tang Jie
VasoCT在頸部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 牛曉旺,杜世偉,鄭娟,聶慶彬,甘慢慢,李冬梅,張友平,毛更生,Niu Xiaowang,Du Shiwei,Zheng Juan,Nie Qingbin,Gan Manman,Li Dongmei,Zhang Youping,Mao Gengsheng
鉆孔引流置管導向鉗的設計與臨床應用 肖陽
影像引導鎖孔入路內鏡幕上腦內血腫清除:119例分析 徐永革,王巖,張國珍,蘇輝,夏小雨,宋昭,Xu Yongge,Wang Yan,Zhang Guozhen,Su Hui,Xia Xiaoyu,Song Zhao
快速康復外科在兒童急性硬膜外血腫中的應用 徐偉光,殷利明,鐘德泉
顱內壓監測在顱腦損傷術后早期發現遲發性顱內血腫的價值 程樹來,陳永群,盧天喜,任安洲
康復醫學論文范文:論療養院里的康復醫學的發展
論文導讀:定期開展科室民主生活會,使科室在和諧的氛圍中持續發展。醫院應從臨床、教學、科研、政策導向、資金扶持上加以引導,在科研立項、設備引進、資金投入、學術交流等方面向康復或與之相關的�?�、專病傾斜。使科室的空間布局更趨合理,儀器設備更趨完備,人員配置更加科學。在不斷激發內涵建設活力,提高學科建設質量的同時,還要注意院際間、學科間的學術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學術氛圍。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血流導向裝置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發展與未來————作者:孫博文;史懷璋;
摘要:<正>顱內動脈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顱內血管壁發育異常等因素導致的血管性疾病,其破裂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具有極高致死性,而幸存者也有極大概率會留下永久性殘疾、認知缺陷和心理健康癥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并增加社會健康負擔[1-4]。因此,如何有效治療IA一直是腦血管病領域的關鍵議題之一
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伽瑪刀治療隨訪觀察————作者:王建峰;劉花利;孟喜君;李文濤;任春營;夏明;淡詠;
摘要:目的 為探討伽瑪刀治療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hemangioma,CSH)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6例CSH患者的臨床資料。男5例(19%),女21例(81%),平均年齡53歲(35~78歲),經手術證實12例,伽瑪刀治療前經影像證實14例;均采用Perfexion伽瑪刀治療。伽瑪刀治療前有腦神經癥狀16例(61%),12例癥狀主要為頭...
肽-藥物偶聯物重編程膠質母細胞瘤相關巨噬細胞:化療-免疫治療增敏的新策略————作者:于博;徐松柏;
摘要:<正>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且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從第一次診斷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期約15個月,5年生存率不到10%[1]。GBM治療長期受限于血腦屏障低穿透性和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膠質瘤相關巨噬細胞(glioma-associated macrophage,GAM)作...
敬告作者及讀者————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本刊作為“中國臨床試驗注冊和發表協作網”成員單位,優先發表經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的研究報告
重要啟事————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本刊惟一投稿網站:zwqx.cbpt.cnki.net,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辦公電話:020-88686958,手機:18027117194
D-二聚體對顱內動脈瘤預后的預測價值————作者:高丹丹;侯斌;高陽;李創忠;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體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預后的預測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5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資料,其中Hunt-Hess分級:0級(未破裂)50例,Ⅰ~Ⅱ級為輕癥aSAH 50例,Ⅲ~Ⅴ級為重癥aSAH 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療。術后隨訪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作者:謝兵;韓昊錦;李銳韜;丁明祥;韓志安;
摘要:目的 探討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68例aSAH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在入院24h內完成血管內介入手術。術后6個月及12個月,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價認知功能。根據患者有無認知功能障礙,將患者分為障礙組...
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與膠質母細胞瘤因果關系的孟德爾隨機化研究————作者:唐佳雯;叢玲華;陳芳;張繼方;
摘要:目的利用孟德爾隨機化研究血清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水平與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因果關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數據庫,選擇有確切關系的血清TMAO與GBM數據。設定暴露為血清TMAO水平,結局為GBM時為正向分析,反之為反向分析。以逆方差加權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為主要結局指標...
微觀角度下對脊髓栓系綜合征終絲病理的綜合分析————作者:李俞龍;楊記超;姬杉峰;谷浩源;馬惠迪;婁永利;
摘要:目的 探討脊髓栓系綜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方法 回顧性分析20例TCS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手術治療,對手術切除的終絲進行相關病理學處理,并在光鏡和電鏡下進行微觀觀察。結果 蘇木素-伊紅染色可見TCS終絲膠原纖維不規則增粗,排列紊亂,走行無規律,同時可觀察到神經組織及脂肪化。MASSON染色可見TCS終絲存在明顯纖維化及小血管增多。網狀纖維染...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膠質瘤患者腦功能定位及腦功能重塑的研究進展————作者:王帥;鄭永飛;黃丹江;
摘要:手術切除作為腦膠質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患者預后很大程度取決于手術切除質量與范圍。每位患者的神經功能有著不同分布,腫瘤存在也會導致腦功能區重組,因此術前必須定位功能區,以保留必要的腦功能。功能磁共振成像作為大腦結構-功能精準分析的重要手段,為指導手術切除和預測治療效果提供獨特視角,在神經外科的應用研究仍有待進一步延伸。本綜述回顧靜息態功能成像在膠質瘤的臨床診療進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膠質...
關于出示論文獲基金資助及論文獲獎證明的通知————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凡2010年以后投寄到我刊獲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各種基金資助的文稿,以及刊出文稿獲得國家級或部、省級以上科學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文稿,煩請將資助證明及獲獎證明(復印件)寄至本部。本刊將贈送全年雜志
敬告作者————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修回稿中附有圖片的文章,除在Word中標引圖片外,請務必提供原始圖片或“*.jpg”格式圖片(勿作任何標注,圖片像素要求300 dpi以上),以利排版時統一標注。另外,請勿遺漏圖下字說明;組織學圖片請務必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關于提供論文倫理審查批文的通知————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根據《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要求,涉及人的醫學研究均需提供相應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文。投稿時請將通過審批的倫理批文電子版Email發回編輯部([email protected])。為增加臨床試驗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的質量及公眾信任度,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于2004年9月在美國《內科學紀事》發表述評,提出從2005年7月1日開始,其成員期刊只發表經公共試驗注冊機構注冊的臨床試...
術前多模態三維重建在微血管減壓術的應用————作者:劉俊;張銘;全中平;王少波;周波;羅赤星;陳超;牟云娥;
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多模態三維重建在乙狀竇后入路微血管減壓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療腦神經疾病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64例采用MVD治療的患者資料,其中三叉神經痛33例,面肌痙攣31例。根據是否使用術前多模態三維重建技術,將患者分為重建組(n=34)和對照組(n=30)。比較兩組患者的關鍵孔(橫竇-乙狀竇交界處)定位準確率、責任血管判定率、骨窗面積、手...
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有氧運動訓練對輕中度顱腦損傷后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作者:陳文煜;毛顯禹;章國偉;鄭賀彬;
摘要:目的 探討輕中度顱腦損傷后認知障礙患者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聯合有氧運動訓練的治療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輕中度顱腦損傷后認知障礙患者分為對照組(采用有氧運動訓練,n=48)與觀察組(采用有氧運動訓練聯合rTMS治療,n=48),兩組均連續治療12周。比較兩組認知功能、腦血管血流速度、腦電...
紫草素聯合替莫唑胺抑制神經膠質瘤細胞的侵襲遷移————作者:李波;劉炳輝;楊明;洪偉力;應勇;陳旦龍;李永寧;
摘要:目的 研究紫草素聯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對GL261膠質瘤細胞侵襲遷移的影響與機制。方法 取對數生長期的GL261膠質瘤細胞,通過CCK-8法檢測紫草素及TMZ對細胞存活率的影響,篩選出最佳藥物濃度。實驗分為:對照組、TMZ組、TMZ+紫草素組(T+S組)。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內活性氧;劃痕實驗檢測細胞遷移率;Western blot檢測基質金屬蛋白酶2(matrix m...
青年難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腫1例并文獻復習————作者:王曉洋;何建霄;李薪陽;毛明利;
摘要:目的 總結青年難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臨床診療特點,為治療此類患者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1例難治性CSDH患者影像學特征、治療方法和臨床效果,探討此類CSDH診治策略。結果 本例青年患者在硬通道穿刺術后血腫復發,然后依次行腦膜中動脈栓塞術(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sm,MMAE)和鉆孔引流術后,短...
術中快速診斷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重要工具——受激拉曼組織學結合深度學習————作者:劉家惠;王裕;
摘要:<正>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種罕見、高度侵襲性的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局限于腦、軟腦膜、眼、脊髓,無全身侵犯,占所有原發性腦腫瘤3%~4%[1]。PCNSL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與其他常見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相似,而手術、綜合治療方案差異極大,廣泛的腫瘤切除會導致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和治...
本刊開設“時訊”、“爭鳴與討論”欄目————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本刊對重大科研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創立及罕見病例的報道將使用“時訊”欄目,在最短的時間內予以發表,確保創新成果不失時效。凡要求以“時訊”欄目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于論文創新性的書面說明和省級查新報告。經審核同意后我刊將在收到稿件后2個月內刊出。為活躍辦刊學術氣氛,希望持不同學術觀點的文稿能在本刊進行爭鳴與討論,使某些問題在討論中達到共識,同時也歡迎對本刊已發表過的文稿進行追蹤、討論,提出...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增加手術視頻等新媒體功能的通知————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交流的模式發生極大地改變。為了便于作者、讀者能夠直觀可視地進行學術交流,歡迎各位作者將文章中典型病例影像做成動態單一影像或三維融合影像,或將手術、血管介入等手術操作中的精彩片段截取后提供給我們,本刊將制作二維碼鏈接相關視頻,然后將二維碼印刷在文章中,以方便讀者掃碼觀看。歡迎作者踴躍投稿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