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心血管病學進展》
關注()【雜志簡介】
《心血管病學進展》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主辦,其宗旨是反映本專業領域內最新、最重要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的成果與展望,為心血管領域的臨床醫生和相關工作者提供快速、準確、客觀、便捷的醫學信息,主線由國內權威專家綜述與評論,致力于促進臨床醫生診斷、治療和研究認識水平的提高。刊物的宗旨矢志如一,堅持以綜述、編譯、節譯、消息為主要內容,力求為本專業領域的臨床工作者搭建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橋梁。雜志自創刊以來,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經過編輯部門的不懈努力,逐漸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在業界也頗受好評。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被各家數據庫收錄情況
(1)1981年被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國家科技出版社選入全國科技資料目錄。
(2)1984年被收入“國家衛生年鑒”。
(3)1991年被美國Urich’s國際期刊目錄(Urich’s Intem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錄。
(4)1996年為“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及“中國期刊網”收錄并發行。
(5)1999年為國家科技部“萬方數據網絡系統—數據化期刊群”收錄并發行。
(6)2001年被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收錄。
(7)2002年被國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
(8)2003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將《心血管病學進展》作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hinese Joumal Full-Text Database)全文收錄期刊。被中國醫科院醫學信息研究所“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學衛生”收錄。
歷年受到上級部門好評與獎勵
(1)1992年《心血管病學進展》被選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成為“首屆全國醫藥衛生類中文核心期刊”。
(2)1990—1993年獲“四川省首屆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加工獎”;“四川省第二屆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加工獎”。
(3)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首屆優秀期刊,并獲“優秀期刊獎”。
(4)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編輯學會向劉運德同志頒發“優秀編輯金牛獎”。
(5)1999年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委聯合領導小組按國家“五類期刊質量要求及評估標準”的要求,對《心血管病學進展》的考評結果為:學術質量一級期刊,評分91分。
(6)2000年獲四川省優秀期刊三等獎。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科技廳聯合向主編杜傳禮,編輯部主任劉運德頒發了表彰榮譽證書。
(7)2001年被評為四川省第二屆優秀期刊,并獲“優秀期刊獎”。
(8)2001年被成都市新聞出版局評為“編,校質量優秀期刊獎”。
(9)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設有綜述、譯文(節譯、文摘)講座、述評、編譯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高密度脂蛋白組分:心血管疾病診治的新靶點 趙慧,劉紅(綜述),李一石(審校)
室間隔缺損封堵器的研制和臨床應用進展 章偉,陳亮(綜述),秦永文(審校),ZHANG Wei,CHEN Liang,QIN Yongwen
胚胎發育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生的研究進展 李晨(綜述),王宏宇(審校),LI Chen,WANG Hongyu
QRS波時限預測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反應性的研究進展 李承治(綜述),殷躍輝(審校),LI Chengzhi,YIN Yuehui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及無創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 段雪飛(綜述),曾智(審校),DUAN Xuefei,ZENG Zhi
冠心病藥物支架術后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抗栓治療 王潔(綜述),蘇立(審校),WANG Jie,SU Li
高甲狀腺素與心房肌細胞凋亡心房顫動研究進展 鄭甲林(綜述),郭濤(審校),ZHENG Jialin,GUO Tao
冷凍球囊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研究進展 何超杰(綜述),殷躍輝(審校),HE Chaojie,YIN Yuehui
冷凍消融治療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應用 皮強中(綜述),羅素新(審校),PI Qiangzhong,LUO Suxin
肺栓塞治療的研究進展 徐萍芳,周偉英(綜述),姜衡(審校),XU Pingfang,ZHOU Weiying,JIANG Heng
Kv1.5在心房顫動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唐雪嬌(綜述),肖驊(審校),TANG Xuejiao,XIAO Hua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研究進展及療效 徐莉(綜述),馬依彤(審校),XU Li,MA Yitong
溶栓治療在現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作用與地位 闞通(綜述),陳亮,秦永文(審校),KAN Tong,CHEN Liang,QIN Yongwen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高血壓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何莉(綜述),陳明(審校),HE Li,CHEN Ming
核因子 E2相關因子2內皮功能與心血管保護 趙然尊(綜述),何國祥(審校),ZHAO Ranzun,HE Guoxiang
破碎 QRS波在心血管疾病中診斷價值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李慶(綜述),趙玲(校審),LI Qing,ZHAO Ling
心房總傳導時間研究進展 范建華(綜述),陳彈(審校),FAN Jianhua,CHEN Tan
心血管病學進展最新期刊目錄
甲基轉移酶14介導的m6A甲基化在冠心病中的研究進展————作者:葉芙蓉;廖旺;王辰曄;
摘要:m6A甲基化修飾是真核細胞中最普遍、最豐富的內部轉錄后RNA修飾類型,METTL14是m6A甲基化修飾中一種關鍵的甲基化修飾蛋白,本文旨在探討METTL14介導的m6A RNA甲基化修飾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機制,并綜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將有助于深化我們對冠心病相關機制的理解,也對其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潛在的干預靶點,并有可能引領新的治療方向
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作者:劉蕊;劉永銘;
摘要:心力衰竭作為全球性的重要衛生難題,因其復雜多樣的發病機制,當下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相對匱乏。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屬于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因其可通過和受體結合,選擇性地介導腫瘤細胞凋亡而在腫瘤治療領域備受關注。近些年來,研究發現TRAIL不僅能發揮抗腫瘤作用,在心力衰竭相關的心肌細胞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綜述TRAIL介導的信號通路及其在心力衰竭發生發展中的...
蛋白質O-GlcNAc修飾在心血管系統中的損傷作用————作者:周媛媛;梁羽;
摘要:心臟蛋白質O-連接β-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飾的激活通常與細胞代謝的改變有關,其急性升高可保護心臟免受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但O-GlcNAc修飾持續激活會對心血管造成不利影響,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和血管疾病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與心肌鈣信號、心肌蛋白、轉錄因子、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微RNA的改變等有關。現主要討論蛋白質O-GlcNAc修飾對心血管的損傷效應及機制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高血壓關系的研究進展————作者:陳鉦;韓紅亞;劉曉麗;曾欣艷;呂順;陳鈺;徐永勝;閆振嫻;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OSAS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患者的間歇性低氧、睡眠片段化、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和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高血壓。近年來,針對OSAS合并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對OSAS合并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進行系統綜述,為OSAS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診斷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主動脈弓部小彎側動脈瘤的非分支支架重建技術研究進展————作者:顧沅芮;于存濤;
摘要:分支支架重建技術能很好地重建主動脈弓部小彎側動脈瘤,但其技術難度較大、支架型號有限并且有缺貨的風險。非分支支架重建技術的技術難度較小,能在必要時進行補救性治療,且使用的支架型號較多,缺貨風險較小。在開展主動脈弓部的分支支架重建前,應先掌握非分支支架重建技術。現通過檢索相關文獻,對主動脈弓部的非分支支架重建技術進行介紹
導管消融在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治療中的地位————作者:郭小雪;孫穎;王錫姝;徐冬陽;劉光輝;張志國;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心房顫動(AF)的發病率持續增加。二者共享多個危險因素和病理生理學機制,常共存且通過多重途徑相互加重。導管消融作為治療AF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愈發廣泛。現總結HFpEF和AF的主要病理生理學機制,并深入探討導管消融在該人群中的潛在臨床獲益及未來發展方向。希望為臨床醫生和研究...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反應性的預測因素研究進展————作者:劉曉彤;蘆顏美;
摘要:盡管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在治療電學失同步心力衰竭方面的有效性已被公認,但一部分患者仍未能達到當前手術指征所預期的結果。為了實現個體化精準治療,同時減少醫療不必要的支出,通過術前基線指標篩選出更適合接受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患者至關重要。現綜合分析和總結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反應性預測因素的研究進展,為未來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影像學評估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心肌亞臨床損傷的研究進展————作者:杜方;姜程;
摘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內分泌原因。臨床發現醛固酮過多是導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以及腎功能受損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原發性高血壓相比,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的心臟靶器官損害更為嚴重。現總結近年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早期心肌損害的多模態影像學研究進展,包括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和心臟磁共振相關的定量技術
秋水仙堿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作者:周桐羽;田蜜;王中素;曾祥燁;杜曉詩;高梅;
摘要: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中的一個關鍵過程,這一認識為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及其并發癥提供了新機會。越來越多的隨機對照試驗表明,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發生缺血事件的風險,特別是反復血運重建、新發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風險。現總結秋水仙堿的作用機制、潛在副作用和禁忌證,以及其循證醫學證據,為冠心病的治療提供理論支持
哮喘與心血管疾病共病的研究進展————作者:唐春容;喬衛龍;夏蘢;羅琳;羅義鋼;
摘要: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哮喘與多種心血管事件相關,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心力衰竭等。二者之間的共病機制可能涉及全身性炎癥、氧化應激、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以及遺傳因素。目前,治療哮喘與心血管疾病共病尚無特效藥物,但一些藥物如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tezepelumab等可能不增加心血管風險,而羅氟司特、度普利尤單抗等藥物可能同時對哮喘和心血管疾病有益。現闡述哮喘與心...
OGG1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進展————作者:陳洪僑;吳子君;吳鏗;
摘要:糖尿病心肌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種獨立于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和結構性心臟病等具有明確病因的特異性心肌病。引起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多樣,包括氧化應激和線粒體功能障礙等。8-羥基鳥嘌呤DNA糖苷酶1(OGG1)能使受損的線粒體功能恢復正常,從而維持生命體正常的能量供應,目前許多研究已證實其在癌癥、免疫、神經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領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OGG1與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心臟移植術后患者心電圖和動態血壓監測結果特征分析————作者:黃靜涵;樊曉寒;劉方;廖中凱;黃潔;鄭哲;
摘要:目的 分析心臟移植術后心臟去神經化患者心電圖、動態血壓監測變化特征。方法 回顧分析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移植術后患者60例,比較移植前后心電圖、血壓變化特點;選擇60例正常人群和6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三組隨訪血壓和心率監測結果。結果 三組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移植術后竇性心律比例、射血分數、血壓及心率均顯著高于術前;心房顫動發生比例、起搏器植入比例顯著降低。移植組平均心率、QRS...
卡格列凈對阿霉素所致心肌細胞損傷的作用及機制研究————作者:沈鐲鈺;黃丹;趙淑紅;馬振國;
摘要:目的 研究卡格列凈(CANA)對阿霉素(DOX)誘導的心肌細胞損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方法 使用1μmol/L DOX構建原代大鼠心肌細胞損傷模型,構建CANA濃度梯度(1、5、10、20和30μmol/L)與DOX共刺激后,利用CCK-8法檢測心肌細胞活力,結果顯示當CANA濃度為10μmol/L時細胞活力恢復最明顯,后續實驗CANA濃度均采用10μmol/L;將原代大鼠心肌細胞隨機分為4組,分...
雙對吻拘禁球囊技術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作者:張俊奇;周世奇;王鋒劍;王仲朝;
摘要:目的 介紹一種冠狀動脈分支保護技術——雙對吻拘禁球囊技術(DK-JBT)在冠狀動脈介入中的應用及其優勢。方法 納入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心內科226例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患者,其中117例使用DK-JBT,109例使用標準拘禁球囊技術(JBT),分析手術相關指標及隨訪情況。結果 (1)與標準JBT組相比,DK-JBT組手術操作簡單,需穿主支網眼再次處理分支的比例更低(P<0....
圍生期心肌病相關血清學標志物的研究進展————作者:趙小衛;蔣璐;
摘要:圍生期心肌病是一類罕見的圍產期惡性心臟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有升高趨勢,但總體的相關研究報告較少。現對目前針對圍生期心肌病相關血清學標志物的研究進行綜述,從臨床已開展檢測的標志物和臨床未開展檢測的標志物兩個角度進行描述
糖尿病血管重構中miR-126作用機制研究進展————作者:黃楨奇;周艷林;柯婷;肖洋;
摘要:糖尿病(DM)是一種以高血糖、慢性炎癥為特征的代謝系統疾病,DM所引起的代謝異常可引發大血管、微血管病變,導致DM血管重構。miR-126作為非編碼型RNA,其在內皮細胞中特異性表達,廣泛參與細胞分化、增殖等過程,對于治療DM血管重構有重要臨床意義。現對miR-126在DM血管重構中的作用機制作進一步闡述,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離子型谷氨酸受體參與心臟系統疾病發生發展的研究進展————作者:胡藝千;楊波;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谷氨酸是一種能介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突觸傳播的神經遞質。谷氨酸受體是一種離子型受體,存在于神經系統、心臟及部分外周器官,主要介導興奮性遞質的傳播,與鈣內流、炎癥發生、氧化應激等一系列反應相關,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現綜述離子型谷氨酸受體對心臟系統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及其潛在的分子機制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預測價值————作者:麥五久代·吐爾遜;阿爾祖古麗·麥麥提;馮艷;
摘要:目的 探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與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VAF)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相關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選取2022年1—12月就診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的老年NVAF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生存情況的隨訪。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線評估NLR與老年NVAF患者死亡率的關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樣條曲線評估NLR與死亡風險的影響,...
精神心理障礙誘導生物鐘紊亂對心臟功能影響的機制————作者:周艷妮;王淑美;王銘;
摘要:近年來隨著對生物鐘研究的深入,精神心理障礙與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關系的另一關鍵機制逐漸披露。研究者們提出精神心理障礙通過影響大腦神經遞質這一關鍵途徑誘導生物鐘活動和節律紊亂,進而造成心臟結構和功能改變的不良后果。然而,關于生物鐘視角下精神心理障礙對心臟生物鐘機制影響的研究尚不充分。在未來,針對心臟功能活動中的生物鐘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將有助于明確情緒影響生物鐘在心臟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為“雙心疾...
經橈動脈途徑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進展————作者:喻佳麗;譚洪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經導管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的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傳統經股動脈途徑與血管入路相關的圍手術期并發癥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決定因素。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及研究表明,經橈動脈途徑作為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主要或輔助血管入路是可行和安全的,其手術成功率高,且出血和血管并發癥較少發生。現對近年來國內外關于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的最新進展進行綜述,為臨床實踐提供...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