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國外醫學情報》
關注()雜志簡介
《國外醫學情報》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的醫學專業性綜合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已被《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等收錄。本刊以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為讀者對象,報道醫療領域內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幫助廣大臨床醫師提高學術水平,解決在臨床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辦刊宗旨
充分利用廣泛的專家資源,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科學化組織和出版醫藥衛生知識和相關信息,為醫藥衛生行業和醫藥衛生工作者提供交流與探索的園地,成為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的知識平臺。主要刊登醫學教育、科研、臨床的中醫、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公共醫學、民族醫藥、護理、檢驗、醫技、藥學、管理等與醫學相關的學術論文。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已被《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等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版塊欄目:WHO快訊、綜述、研究進展、醫學縱覽、藥物動態、網絡傳真。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美國艾滋病協會重新修訂艾滋病治療大綱 古月; 2-3
2 WHO流感大流行專題小組舉行首次會議 韓秀霞;陸如山; 3
3 陳馮富珍將出任WHO總干事 劉巧俏; 4-5
4 世衛組織重視防治極端耐藥結核 韓秀霞;陸如山; 5-6
5 WHO告誡任何形式的煙草均致命 劉巧俏; 6-7
6 全球HIV/艾滋病的流行概況 胡世平; 8-9
7 全球HIV/艾滋病治療取得進展 韓秀霞;陸如山; 10-11
8 新發傳染病的威脅與控制策略 相洪琴; 12-14+16
9 宮頸癌疫苗Cervarix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發生率 劉巧俏; 15-16
10 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不良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無關 趙國驥; 17-18
11 家庭膀胱癌篩查可改善患者存活率 程學軍; 18-19
12 血管成形術與藥物療法治療腎動脈狹窄的對比研究 李文; 19-20
13 美科學家繪制出乳腺癌和結腸癌基因圖譜 黎彬; 20
14 預防靜脈血栓癥的最新國際指南強調基于科學依據 劉巧俏; 21+9
15 一種探測靜脈注射部位的超聲波檢測儀 耿稚江; 22-23
代發醫學核心期刊: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及意義
[摘要] 目的 探討評價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高危受試者篩查中的應用及意義。 方法 對2013年1月~2014年6月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體檢或門診篩查的DM高危人群586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并測定HbA1c、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2 h血糖(2 h PG),根據WHO的OGTT DM診斷標準,分為糖耐量正常組(NGT)、糖耐量受損(IGT)組、空腹血糖受損(IFG)組、IFG合并IGT組和DM組,利用ROC曲線分析HbA1c和FPG診斷DM的最佳切點,并評價診斷效果。 結果 根據ROC曲線,HbA1c診斷DM的最佳臨界值為6.32%,曲線下面積(AUC)為0.914(95%CI 0.872~0.935),靈敏度為93.3%,特異度為90.7%;FPG診斷DM的最佳臨界值為6.95 mmol/L,AUC為0.906(95%CI 0.854~0.942),靈敏度為91.8%,特異度為89.3%。HbA1c和FPG的DM診斷準確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 = 1.55,P > 0.05)。結論 HbA1c對DM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最佳切點為6.35%,這與以往的報道有一定的出入,分析原因可能與當地受試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HbA1c對DM的診斷仍需進一步收集大樣本資料,確定HbA1c對湖北省DM高危人群的診斷最佳切點、靈敏度和特異性。
[關鍵詞] 代發醫學核心期刊,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篩查,ROC
國外醫學情報最新期刊目錄
WHO告誡任何形式的煙草均致命————作者:劉巧俏;
摘要:<正>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指責煙草企業繼續使用淡味、清潔、新鮮、涼爽或柔和等誤導性標簽以誘惑包括許多兒童在內的成千上萬者每年染上吸煙這種致命的不良習慣。 2006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任何形式的煙草均致命",呼吁人們重視煙草企業的謊言,重視各種各樣的致命煙草產品的存在。吸煙是可預防的第一死因;煙草每年奪去490萬人的生命。如果目前的消費模式仍不改變,那么到2020年,死亡人數將增至1000...
WHO流感大流行專題小組舉行首次會議————作者:韓秀霞;陸如山;
摘要:<正> 2006年9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大流行專題小組(IPTF)首次會議在日內瓦WHO總部召開;該專題小組現擁有21名正式成員;其設立是為了執行2006年世界衛生大會決議。專題小組將就國際關注的與禽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有關的潛在公共衛生問題向WHO提出建議,包括諸如適當的大流行預警階段、宣布流感大流行以及適當的國際應對大流行的措施等問題。專題小組是一個臨時性機構,將為WHO提供建議...
陳馮富珍將出任WHO總干事————作者:劉巧俏;
摘要:<正> 2006年11月9日,世界衛生大會(WHA)在日內瓦舉行的特別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國的陳馮富珍博士(Margaret Chan)擔任下任總干事一職;陳馮富珍博士是中國在聯合國專門組織中首次擔任主要領導職務的公民,任期為5年半,自2007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30日。陳馮富珍博士曾獲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醫學學士學位,同時亦具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衛生學位;陳馮富珍博士于1978年加入香港衛生...
醫海短訊
摘要:<正> 來自于美國喬治亞州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Darid Rimland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出版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雜志》(JAIDS)上刊文報道說,使用蛋白酶抑制劑(PIs)或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s)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可導致HIV陽性婦女的血脂升高。 Rimland等人指出,鑒于證明HIV陽性婦女血脂異常的研究很少,該項研究對亞特蘭大兩所醫院的184例HIV陽性婦女進行了評估。大多...
《國外醫學情報》2006年(第27卷)主題索引
摘要:<正>~
新發傳染病的威脅與控制策略————作者:相洪琴;
摘要:新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和新發傳染病的出現為全球公共衛生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由于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改變、全球經濟一體化等因素加劇了新發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流行。面對新發傳染病的挑戰,人類應重新認識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和影響,提高警惕,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本文就新發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和生存的嚴重威脅、影響因素和預防控制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艾滋病疫苗研發領域的新希望————作者:慕欣;
摘要:<正> 隨著全球對研究經費投入的增加、人們對病毒是如何侵犯人體而釀成災難的更多了解以及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越來越多的試驗,人們在HIV疫苗研發領域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被人們認為控制艾滋病疫情最佳武器的疫苗可能還要多年才能研發成功,這主要是因為科學家們目前還不知如何來阻止快速突變的病毒躲避機體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統。來自于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Francoise Barre-Sinoussi在談到第16...
艾滋病疫苗成功與否需四年后確定————作者:古月;
摘要:<正> 全球現有100多個艾滋病疫苗進入Ⅰ期臨床研究,僅3個最后進入Ⅲ期臨床;目前只剩下1個還在實驗中,疫苗研究前景似乎并不光明。來自于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的所長、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教授羅伯特?蓋洛博士對此強調指出,疫苗研究面臨三大困難,能否成功需四年后才能確定。蓋洛博士在"2005預防和控制HIV感染新方法國際研討會"上報道說,在全球范圍內,一些侯選疫苗正在進行研究,包括中國研發的...
實驗室檢測技術進展一覽(三)————作者:李文;耿稚江;
摘要:<正> 測定前列腺癌風險的蛋白試驗美國病理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對前列腺活體組織進行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PCA)試驗以檢測前列腺癌進展風險的研究。該實驗室的醫學部主任Ralph Giorno醫生報道說,EPCA可為早期確定前列腺癌的進展風險提供了進一步的輔助診斷工具。如果EPCA在檢測結果陰性的活體組織中表達,那么建議內科醫生應加強對患者進行追蹤觀察。當前列腺活體組織檢查未發現癌癥時,往往EPCA...
美國艾滋病協會重新修訂艾滋病治療大綱————作者:古月;
摘要:<正> 在第16屆國際艾滋病大會期間,國際艾滋病協會美國分會重新修訂了成人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大綱。此次修訂大綱的主要原則是有效的藥物組合能夠全面抑制病毒的復制,不折不扣地堅持用藥并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重新修訂的大綱包括四個重點:(1)何時開始啟動抗逆轉錄病毒治療;(2)初始治療時所用藥物;(3)何時以及如何改變治療組合;(4)在特殊情況下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幾項主要的研究進展為修訂提供了依據,這些...
世衛組織重視防治極端耐藥結核————作者:韓秀霞;陸如山;
摘要:<正> WHO(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極端耐藥結核(XDR-TB)專題小組會議于2006年10月9~10日在日內瓦召開,會議確認XDR-TB的出現給大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與艾滋病毒(HIV)相關聯時;專題小組會議還概述了各國為有效防治XDR-TB而必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此外,專題小組將幫助組織工作隊,對國家的技術援助要求作出反應并可在短時間內派往XDR-TB的風險地區。會議的召開非常急促,目的...
全球HIV/艾滋病的流行概況————作者:胡世平;
摘要:<正> 自25年前全球首例艾滋病病例公布以來,艾滋病改變了世界:它導致2500萬人喪生,4000多萬人遭受感染。目前,艾滋病已成為世界上15~59歲人群的頭號殺手;它使人類發展歷史遭受了幅度最大的逆轉,也是當代人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多年以來,國際社會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積極的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進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自美國1981年確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病毒(HIV...
全球HIV/艾滋病治療取得進展————作者:韓秀霞;陸如山;
摘要:<正>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于2006年3月28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的HIV/艾滋病(AIDS)感染者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的人數增加兩倍多,由2003年12月份的40萬增至2005年12月份的130萬。在過去的兩年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為目前全球實現"截止到2010年,全面提供HIV預防、護理和治療"目標的努力奠定了基礎,但仍...
男性生殖道衛生狀況可影響HIV感染的風險————作者:慕欣;
摘要:<正> 研究人員在近期出版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雜志上刊文指出,對未行包皮環切術的男性、甚至包括接受包皮環切術的男性而言,經常沖洗生殖器有助于減少HIV感染的風險。來自于英國倫敦Ealing醫院的Nigel O’Farrell醫生及其同事認為,男性包皮環切術與HIV感染發病率的降低關聯,但改善生殖道衛生狀況的干預措施現已被證實可有助于降低HIV感染的風險。 O’Farrell醫生對...
S蛋白和凝血因子Ⅷ異常與AIDS惡化關聯————作者:慕欣;
摘要:<正> 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的Alexandra M.Levine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出版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雜志上刊文報道說,HIV疾病惡化婦女的S蛋白和凝血因子Ⅷ的進行性異常有可能是導致其血栓栓塞危險性增加的原因。研究人員解釋說,HIV感染者面臨著靜脈血栓栓塞(VTE)風險的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有關這一趨勢背后的機制。 Levine博士及其同事對在部門間女性HIV研...
廣譜微量營養素補充劑可提高HIV感染者CD4+細胞計數————作者:古月;
摘要:<正> 來自于美國邁阿密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Marianna K.Baum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雜志上刊文報道說,廣譜微量營養素補充劑可促進那些接受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HIV感染者的CD4+細胞計數的恢復;該項干預試驗亦可改善患者因使用司他夫定(stavudine)或地丹諾辛(didanosine)而引起的神經病變。這些新的研究結果與此前一項關于HI...
預防靜脈血栓癥的最新國際指南強調基于科學依據————作者:劉巧俏;
摘要:<正> 最新公布的《預防和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國際意見聲明》(ICSPTVTE)是專門討論預防和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主要的專家意見文件之一;該指南文件已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第22屆國際血管醫學聯盟(IUA)大會上公布。IUA是一個專注于血管藥物、血管手術和血管內介入的協會,成立于1950年;IUA聚集了來自于71個不同國家的專家,其目標是通過鼓勵基本研究和臨床研究,在全球范圍內促進全方位...
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不良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無關————作者:趙國驥;
摘要:<正> 近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的內科助理教授Elizabeth Pearce出席第88屆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并報道說,對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最新調查結果發現,過高或過低的亞臨床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其死亡率之間并不存在關聯性。 Pearce博士在接受醫學網景記者時指出,此項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資助的研究結果增加了有關亞臨床甲狀腺機能...
糖尿病可加重HCV肝硬化患者的腦病風險————作者:董昊偉;
摘要:<正> 來自于美國紐約Weill Cornell醫療中心的Samuel H.Sigal博士與Mount Sinai醫學院的同事們在近期出版的《美國胃腸病學雜志》(AJG)上報道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的結果顯示,在繼發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共病與肝性腦病的較早發作和嚴重程度較大相關聯。由腸道細菌或腎功能障礙引起的氨水平升高被認為與肝性腦病的發生相關聯,且肝性腦病發生前常有便秘。...
延長哺乳期與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相關聯————作者:于淑清;
摘要:<正> 在近期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母親哺乳的時間越長,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研究人員報道說,目前美國約有900萬名成年婦女罹患2型糖尿病;該病及其并發癥給醫療保健工作帶來巨大的負擔,即每10元醫療保健費用中就有1元用以該病的干預和治療。諸如多種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運動程度以及肥胖癥等都與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相關聯。以往研究表明哺乳期母親的胰島素分泌敏...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