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國際眼科縱覽》
關注()【雜志簡介】
《國際眼科縱覽》雜志(原刊名《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1964年創刊,雙月刊。系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與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眼科學情報性學術期刊。其前身為1964年1月13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中國國外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科學情報研究室主辦的《醫學文摘第十分冊—眼科學》。1977年初更名為《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眼科學分冊》。從1979年第3期開始,根據國家科委(78)國科發字501號文件,將《國外醫學參考資料》改名為《國外醫學》,《國外醫學參考資料眼科學分冊》改名為《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自1981年開始,經中國科技情報編譯出版委員會批準,本刊轉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出版,主管單位為衛生部。《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在1990年國外醫學系列雜志第一次質量評比中獲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和衛生部科技司頒發的一等獎,1991年獲得北京市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2003年12月調整到中華醫學會主辦,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為第二主辦單位。2006年2月更名為《國際眼科縱覽》。雜志是我國較早的眼科專業雜志之一,以中、高級眼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者為主要對象。主要以綜述、編譯和文摘等欄目形式,報道國內外眼科學在基礎研究及臨床方面的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和新經驗,在國內眼科繼續教育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綜述、編譯、文摘、學術動態。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代謝組學及其在眼科中的應用 戴穎,武志峰,盛慧明,DAI Ying,WU Zhi-feng,SHENG Hui-ming
弱視治療進展 郁昕,馮雪亮,YU Xin,FENG Xue-liang
色覺對屈光發育的影響 康劍書,周華,鐘華,KANG Jian-shu,ZHOU Hua,ZHONG Hua
間充質干細胞在角膜損傷修復和角膜移植中的應用 李斐,張琰,趙少貞,LI Fei,ZHANG Yan,ZHAO Shao-zhen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在眼科的應用 宋曉晴,徐國興,SONG Xiao-qing,XU Guo-xing
眼部手術與干眼發病的關系 王雙梅,康前雁,鄭璇,黎黎,WANG Shuang-mei,KANG Qian-yan,ZHENG Xuan,LI Li
暴露后彈力層的前部深板層角膜移植手術進展 李琳,宋鵬,翟華蕾,高華,LI Lin,SONG Peng,ZHAI Hua-lei,GAO Hua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雷登鳳,樊寧,何湘珍,劉旭陽,LEI Deng-feng,FAN Ning,HE Xiang-zhen,LIU Xu-yang
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治療開角型青光眼的研究進展 秦佳音,王濤,QIN Jia-yin,WANG Tao
Toric人工晶狀體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 肖顯文,張紅,田芳,XIAO Xian-wen,ZHANG Hong,TIAN Fang
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的臨床評價研究 張磊,張紅,田芳,ZHANG Lei,ZHANG Hong,TIAN Fang
小RNA干擾TGF-β通路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間質轉化預防后發性白內障的研究進展 萬修華,李曉霞,WAN Xiu-hua,LI Xiao-xia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范文: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討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和療效。 方法 對本院采用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3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37例患者骨折愈合情況中,優94.6%,良5.4%,差0.0%,無明顯不良反應。 結論 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好,創傷小,可以推廣。
關鍵詞: 核心期刊發表,手法復位,外固定架,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間的骨折,該病癥多見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質較為疏松,一旦跌倒或其他原因造成下肢突然扭轉或急劇過度外展、內收就可能引發骨折。現代醫學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切開復位成為常規選擇,但是治療中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術創傷和麻醉風險,造成切口復位內固定受到限制[1]。本院自2013年1月―6月共收治了3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國際眼科縱覽最新期刊目錄
青光眼患者Schlemm管的形態學改變————作者:趙免;葉雯青;梁遠波;
摘要:Schlemm管是一個環繞在角膜緣周圍小梁網后方的環形管狀結構, 不同狀態及不同象限其形態學(直徑和面積)變化不同。研究發現正常人Schlemm管直徑和面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減小, 且正常成人Schlemm管面積鼻側大于顳側;高度近視眼Schlemm管直徑和面積明顯大于正常對照組, 青光眼患者Schlemm管面積均明顯小于正常受試者。Schlemm管作為房水引流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形態學參數...
不同檢測儀器術前評估晶狀體懸韌帶功能的應用進展————作者:陶宇菲;潘曉華;晉愛霞;樊寧;
摘要:晶狀體懸韌帶對維持晶狀體正常位置和形態發揮重要作用。晶狀體懸韌帶松弛或斷裂可導致前房深度變化、眼壓升高、房角關閉、晶狀體半脫位。晶狀體懸韌帶功能異常在閉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視等人群中高發且隱匿, 給白內障手術帶來很大挑戰, 并影響術后視力恢復。目前臨床上可利用超聲生物顯微鏡(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掃頻眼前段相干光斷層掃描儀(swept-source anter...
高度近視并發性白內障的術后并發癥————作者:張燁;齊姣;竺向佳;
摘要:高度近視并發性白內障作為一種高致盲風險的復雜白內障, 其術后并發癥風險顯著增加, 嚴重威脅高度近視人群視覺健康。常見的并發癥包括早期眼壓升高、囊袋收縮綜合征、后發性白內障及人工晶狀體脫位。高度近視眼由于眼軸增長引起的一系列解剖結構異常、眼內微炎癥環境、氧化-抗氧化失衡等病理變化, 導致房水流出通道結構與動力學異常、晶狀體上皮細胞上皮-間質轉化、懸韌帶松弛等, 從而增加了白內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硒性白內障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作者:吳夕瑾;王震宇;方蕊;宋旭東;
摘要:硒性白內障動物模型因其便捷、可重復性高等特點, 被廣泛應用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研究。硒性白內障體內動物模型可通過于大鼠皮下或腹腔注射亞硒酸鈉溶液進行構建, 將離體的大鼠晶狀體置于含有高濃度亞硒酸鈉的培養基中孵育可構建體外模型。亞硒酸鈉可阻斷晶狀體上皮細胞細胞周期, 加速其凋亡。此外, 亞硒酸鈉通過誘導晶狀體內氧化應激反應, 使過氧化氫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丙二醛含量增加, 還原型煙酰胺腺嘌...
白內障的藥物防治研究進展————作者:馬琳;黃林濤;史航;王萬河;吳利安;
摘要:白內障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 其中氧化應激、醌類物質過量、醛糖還原酶、晶狀體蛋白聚集是主要的發病機制。近年來, 除了抗氧化劑維生素和類胡蘿卜素經過臨床研究外, 目前, 還有許多藥物及化合物已通過基礎及動物研究被證實具有潛在的抗白內障作用, 其中包括了一些在植物中提取的多酚類化合物、銀杏葉、生姜等抗氧化應激的藥物及針對醌類物質過量的吡諾克辛滴眼液外, 還包括了以薯蕷皂苷元、L-賴氨酸為代表的醛糖還原...
妊娠對脈絡膜的影響————作者:郝軍生;李忠恩;
摘要:妊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 由于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激素等因素的變化, 引起脈絡膜厚度、脈絡膜血管指數等指標的改變。這些脈絡膜的變化是監測正常妊娠及預測妊娠并發癥、合并癥預后的無創生物標志物。OCT、吲哚青綠血管造影、超聲多普勒等技術驗證了脈絡膜的形態、生理病理變化及臨床生化檢驗指標揭示妊娠內環境變化與脈絡膜的關系。妊娠也是脈絡膜疾病發生及復發的影響因素之一。在妊娠對脈絡膜的影響方面仍然存在爭議...
脈絡膜新生血管發生與治療中的免疫學機制————作者:季春翊;計菁;
摘要: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ion, NVAMD)的核心病理特征在于脈絡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形成, 其形成機制紛繁復雜, 尚未完全闡明。目前,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療法作為N...
細胞焦亡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作者:程泉;查旭;周麗瓊;張遠平;
摘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 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 然而其發病機制尚未徹底闡明。近年研究發現細胞焦亡作為一種新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 在DR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細胞焦亡在DR發病機制中的分子通路, 涵蓋炎性反應、氧化應激以及細胞信號傳導等多個層面, 涉及多個關鍵途徑, 如線粒體功能障礙、ROS積累和Fas/Fas...
全球未矯正屈光不正的現況研究————作者:周方越;李科翰;胡益山;張永明;
摘要:未矯正的屈光不正(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 URE)是引發視力損傷最常見的原因, 是中重度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其治療相對簡單, 但URE容易被忽視, 從而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目前兒童URE已被廣泛關注, 然而老年人URE仍是亟需重視的社會衛生問題。除了年齡之外, 性別、患者經濟條件等因素也與URE發生率息息相關。URE的社會影響廣泛, 會引起各個層面的人...
眼軸檢測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的價值————作者:李若凡;鮮昊城;李學民;張純;潘哲;
摘要:眼軸長度(axial length, AL)是衡量兒童青少年眼球發育情況的重要參數之一, 其增長與近視的進展密切相關, 兒童青少年時期AL隨年齡呈現規律的變化趨勢, 動態監測AL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但AL的變化受遺傳、基線屈光狀態、病理性近視、人體測量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的存在加大了利用眼軸預測屈光度的難度。盡管如此, AL仍是預測近視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指標。AL聯合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裸...
過敏性結膜炎的治療————作者:楊營會;張悅;喻曉兵;
摘要:過敏性結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眼表疾病, 臨床上治療過敏性結膜炎的藥物眾多, 但起效時間慢、用藥時間久、聯合用藥、長期用藥、全身不良反應等局限性的存在亟需探索新療法。近年來越來越多新靶點藥物(抑制Th2、抗IgE抗體、PDE4抑制劑、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受體激動劑)以及新的給藥方式(藥物洗脫眼鏡、免疫療法)開始出現。目前新靶點藥物的療效和作用機制正處于實驗動物階段。已上市的藥物洗脫眼鏡可有效緩解過...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眼表疾病的研究進展————作者:任淑婷;謝小東;
摘要: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多能干細胞, 具有抗炎、免疫調節、損傷修復和組織再生的特性, 并能產生細胞外囊泡。源自間充質干細胞的細胞外囊泡不僅保留了干細胞的治療特性, 還具備便于儲存和運輸、以及低致癌風險等優點。在眼表疾病的模型中, 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反應和抑制炎癥進展, 促進角膜組織再生, 還能增加淚腺腺泡數量, 從而緩解水液缺乏型干眼的癥狀。對于翼狀胬肉, 它們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遷移, 減少組...
基質金屬蛋白酶2與眼科疾病的相關性————作者:阿布都薩塔爾·艾山;周瑛;王曉康;李霞;
摘要: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具有可降解細胞外基質的一類蛋白水解酶。在角膜疾病中MMP-2與炎癥細胞的遷移和浸潤有關, 從而加重角膜堿燒傷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在晶狀體疾病中MMP-2可促進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生, 并能降解晶狀體懸韌帶。在青光眼中, MMP-2通過調節細胞外基質維持正常房水動力平衡, 但在青光眼濾過術后, MMP-2可促進濾過泡纖維化, ...
供體角膜微生物污染的影響因素————作者:馬嫣然;王琴;楊麗紅;任毅;周奇志;
摘要:供體角膜污染是造成角膜移植術后感染相關并發癥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安全的角膜組織從而減少移植失敗和繼發感染是眼庫的重要責任。引起供體角膜污染的因素可能出現在從角膜采集到釋放的全流程。本文從捐獻者、角膜采集、角膜保存、預處理等方面闡述影響供體角膜污染的因素, 為降低眼庫微生物的污染提供參考。(國際眼科縱覽, 2024, 48:407-410
Wnt/β-catenin信號通路與近視發病機制的關系————作者:阿地來·艾克拜爾;丁琳;
摘要:近視的發病機制涉及復雜的視網膜-脈絡膜-鞏膜調節過程, 其中Wnt/β-catenin通路作為重要的信號通路在近視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與近視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抑制該通路可能有助于延緩近視進展。近視患者血液中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劑DKK-1(Dickkopf-1)表達水平明顯偏低, 而DKK-1的補充則有可能減緩眼球軸向生長和近視漂移, 這為基于...
抗VEGF藥物治療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作者:侯慧敏;常雪柯;靳雨佳;宋宗明;
摘要: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一類涉及視網膜和脈絡膜血管異常增殖的眼科疾病。在其發病過程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發揮著關鍵作用。抗VEGF藥物(如哌加他尼、貝伐單抗、雷珠單抗、布西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法瑞西單抗等)可減輕血管滲漏、促進積液吸收以及加速新生血管消退等。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與多種因素有關, 如可同時靶向治療多個通道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隨著新的給藥方式、緩釋藥物以及靶向更多通路的新型...
金屬離子穩態變化與退行性視網膜疾病形成的關系————作者:杜雨芝;李根林;
摘要:內環境穩態調控是自然生態系統維持動態穩定的重要特性。機體內離子穩態調控異常可引起視網膜組織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折疊異常, 導致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等多種退行性視網膜疾病的形成。與退行性視網膜疾病相關的金屬離子穩態異常表現包括:鐵過載引起的脂質過氧化物和活性氧升高, 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水平降低的鐵死亡現象;早于細胞凋亡出現的鈣離子胞漿和線粒體內異常聚集;內源性鋅離子在視網膜色素上皮中的含量...
晶狀體類器官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作者:熊映月;陳曉娜;魏嘉;高亞莉;
摘要:白內障發病機制復雜, 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 且術后視覺質量無法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隨著干細胞技術在眼科的應用, 研究者們利用多種來源的干細胞在體外成功誘導形成類人晶狀體并再現其部分特有功能的微觀三維立體結構, 利用這些晶狀體類器官組織構建體外疾病模型, 研究相關疾病的機制及誘因, 篩選藥物甚至再生替代治療, 為防治白內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綜述了晶狀體類器官的研究進展, 介紹了具有突破性進展的...
白內障患者眼生物學參數與角膜高階像差的關系————作者:雍孜萱;黃雄高;
摘要:白內障手術視覺結果受到術前眼生物學參數和角膜高階像差的影響。隨著白內障復明手術向屈光手術的轉變, 對術后視覺質量的需求提高。本文綜述了眼部生物學參數(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前房角、晶狀體厚度、瞳孔大小、眼軸長度)與角膜高階像差之間的關系。中央角膜厚度與總高階像差及球差、慧差呈負相關, 而與三葉草差呈正相關。角膜屈光力影響高階像差, 近視患者的總高階像差較低, 遠視患者則較高。前房深度...
角膜塑形術后周邊視網膜屈光特點————作者:王江南;王佳薇;柴松;
摘要:離焦學說是目前近視防控的主流學說, 從最初的動物研究、臨床試驗到如今以此學說為理論基礎衍生的諸多防控手段(角膜塑形鏡、離焦軟鏡、離焦框架眼鏡等)均驗證了周邊視網膜的近視離焦狀態在延緩眼軸增長中的重要性。其中角膜塑形術以其獨特的防控效果脫穎而出, 歸因于角膜塑形術較其他防控手段可誘導更多的周邊近視離焦, 且該近視離焦主要產生在周邊視網膜10°~30°偏心范圍內(10°~20°防控效果最強)并呈現顳側...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