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關注()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期刊簡介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是由遼寧中醫學大學主辦的核心醫學期刊。自創刊以來,深受廣大讀者及作者好評。堅持以中醫中藥為主體,以教學科研為先導,以基層實用為根本,及時報道新理論、新技術、新思路、新成果。重點為中醫藥高中等院校教師、學生及醫藥人員服務,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欄目新穎,切合實際,內容豐富,實用性強。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年12期目錄
中西醫結合救治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眩暈經驗.............................周寶寬
“三元療法”治腎病.................................................盧立新
暑熱寧合劑中葛根素HPLC測定條件的優化...............................吳嬌
論中醫體質與冠心病發病.............................................侯攀
基于博弈論的基本藥物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分析...........................楊堅
經前期綜合征臟腑精氣血津液病機分析.................................耿鳳燕
論《保嬰撮要》對中醫小兒傷科的貢獻.................................王培榮
《喻昌醫學三書》主要特點之探討.....................................龍奉璽
論《黃帝內經》與護理...............................................王秋琴
民國期刊《中國醫學月刊》研究.......................................任宏麗
中化聯合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系統評價.........................榮震
復方雷公藤顆粒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觀察.......................邢海燕
養心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經驗擷菁.............................陳會君
許叔微論治消渴病經驗及理論探析.....................................李翠娟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淫羊藿有效成分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研究進展————作者:雷文婷;王亞麗;趙珊珊;師榮;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種好發于中老年人的腦退行性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肌強直、靜止性震顫、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等癥狀。我國PD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目前PD的臨床治療以化學藥物為主,但隨著病程的不斷進展,化學藥物的療效往往無法滿足臨床需要,因此急需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中藥淫羊藿具有補益腎陽、強筋健骨、祛風除濕的作用,近年來研究...
基于絡病理論探討蟲類藥物在特發性肺纖維化中的應用————作者:曾昭璐;郭思佳;魏媛;郭安;孫露顏;孫增濤;
摘要: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疾病,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病情進展快,預后較差。西醫治療手段有限,且存在不良反應和經濟負擔較重的問題。中醫藥在IPF的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基于絡病理論的蟲類藥物應用。IPF多因外邪誘發,形成虛、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絡病理論認為“肺絡瘀阻”是IPF的主要病機,而...
中西醫對慢性壓力引起腫瘤轉移機制的共同認識及思考————作者:何沛玥;楊秀巖;施怡;陳菲;萬書潤;羅瑋伯;崔換天;溫偉波;朱陵群;
摘要:慢性壓力可以引起人的焦慮和抑郁,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腫瘤患者抑郁及焦慮的發病率遠高于其他人群,這一發現對腫瘤的生長與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眾多研究已證實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下可以導致免疫細胞功能紊亂、引起神經遞質的異常釋放、誘發晝夜節律因子失調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與轉移。因此,情緒的治療對腫瘤患者必不可少。目前中醫在抗焦慮與抗抑郁方面已得到廣泛認可,且在改善腫瘤相關焦慮、抑郁中具有獨特優勢。運用中醫緩解腫瘤...
中醫藥治療對椎間盤退變血清因子影響的研究進展————作者:馬伯騫;趙繼榮;楊正漢;劉俊豪;陳志偉;
摘要:椎間盤退變作為脊柱疾患發病的基礎環節,關于治療主要包括手術療法以及非手術療法兩種,其中非手術療法憑借價美物優的優勢,在廣大患者中信賴度逐年遞增。隨著網絡藥理學以及分子信息學的不斷深入發展,中醫藥在治療椎間盤退變過程中的優勢更加明顯,這為中醫藥治療椎間盤退變提供了可行性依據。同時椎間盤血清水平含量常作為椎間盤病變的觀察指標,正常狀況下椎間盤血清水平的穩定不僅可以維持椎間盤內外微環境,而且還可以保持椎...
基于“湯液經法”藥理芻論姜樹民教授“辛開苦降”藥物新用————作者:孫明祎;官蜀鈞;李京;姜樹民;
摘要:“辛開苦降”是治療脾胃的大法之一。姜樹民教授熟稔中醫經典,精通本草。拓寬了“辛開苦降”用藥思路和范圍,臨證應用出神入化,效如桴鼓。筆者不揣鄙陋,深研敦煌遺書《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及所載的“湯液經法”及相關圖式,以其五味用藥之理詮釋吾師姜樹民教授“辛開苦降”藥物新用。“湯液經法圖”以左升右降的順序展示了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互關系,這與自界陰陽變化產生的五種象態相吻合屬自然之律。“湯液經法”及圖...
中藥藥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研究進展————作者:韓立超;馬藝嘉;倪乾越;吳偉東;張楊;
摘要: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CAG列為胃癌的癌前狀態。因此,早期識別和干預CAG對于胃癌的早期防控意義非凡。中藥藥對作為中藥復方的核心,在防治CAG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藥理研究發現,藥對配伍后能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可以通過調控細胞增殖與凋亡、調節腸道菌群、調節免疫、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途徑發揮治療CAG的作用...
紅霉素梯度增量誘導小兒厭食大鼠模型的構建探索研究————作者:梁莉婷;王瑞麒;楊衛東;王穎莉;王艷;郭冉冉;燕小寧;孫亞娟;
摘要:目的:構建可穩定復制的小兒厭食動物模型新方法,探究紅霉素梯度增量灌胃造模的可行性。方法:24只SPF級雄性SD大鼠,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運脾消食顆粒治療組,采用紅霉素定期梯度增量灌胃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進行健脾和胃干預治療以反向驗證該模型病證的臨床相似性。觀察大鼠的一般體征,定期記錄進食量和體質量;檢測血清中白蛋白(ALB)、總蛋白(TP)、血尿素氮 (BUN)、丙氨酸轉移酶 (...
清熱利濕方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對照研究————作者:孫蓬遠;齊慶;王國茗;鄧天野;武艷梅;高明利;
摘要:目的 評價清熱利濕方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Acutegoutyarthritis,A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醫院就診的AGA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均給予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清熱利濕方,共治療5天。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單項癥狀分值、中...
基于“調其虛實,以通其道”探討冠心病合并失眠病機與治則————作者:劉佳寧;寧博;劉曉梅;周育平;范新發;宋紅莉;
摘要:冠心病(CHD)合并失眠是心內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其發病率居高不下。西醫治療多以保護心血管系統藥物聯合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為主,但患者普遍存在藥物依賴性、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且無法有效阻止疾病進展。中醫藥治療CHD合并失眠具有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等優勢,根據其臨床表現應屬“胸痹”“不寐”等范疇,其病位在心,累及肝、脾、腎,病理因素以虛、郁、痰、瘀等為主,病因病機多以心脾腎虧虛...
基于數據挖掘探究中藥復方聯合ICIs治療肺癌的辨證思路及用藥規律————作者:周思瑤;張可睿;尹強;楊婕;孫韜;
摘要:目的 運用古今醫案云平臺對中藥復方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肺癌的辨證思路及用藥規律進行數據挖掘。方法 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維普(VIP)、PubMed等數據庫建庫至2024年9月公開發表的相關臨床研究或醫案報道,通過古今醫案云平臺( V2.3.9) 軟件對用藥頻次、藥味藥性歸經、舌象脈象、癥狀、證型等進行統計分析、聚類分析、關聯分析、復雜網絡分析。結果 共納入文獻5...
經典名方甘草瀉心湯研究進展及質量標志物預測————作者:劉克成;王小英;張晶;劉坦;
摘要:甘草瀉心湯被《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收錄,具有益氣和胃、消痞除滿、調和寒熱、平衡燥濕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寒熱錯雜相關病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草瀉心湯具有抗炎、抗腫瘤、保護黏膜、調節菌群和調節免疫等諸多功能,可用于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以及腫瘤化療后多種不良反應的治療,但對其藥效活性成分研究有限。本篇從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三個方面總結歸納甘草瀉心湯近幾年的研究進展,探討...
鐵死亡GSH/GPX4視角下探討獨活寄生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機制研究————作者:楊涵翔;楊宏杰;唐銳;董逸波;雷富豪;謝一舟;樊效鴻;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癥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對老年生存質量的影響日益顯著。中國65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約為32.0%,女性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鐵代謝紊亂與鐵死亡是近期代謝領域熱點研究方向,大量文獻闡明了鐵死亡的基本機制和關鍵通路。骨質疏松是一種骨代謝疾病,從鐵死亡視角下研究骨質疏松預防和治療的文獻逐漸增多。獨活寄生湯作為傳統中醫湯劑,在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骨代謝、骨密度、炎癥因子等多...
經典名方保和丸關鍵信息考證及質量標志物預測分析————作者:趙揚;梁綠圓;曹佳蕾;邱鬧;李維笑;陳金雨;魏炳琦;李玉杰;周雪倩;岳靜宇;徐立然;
摘要:保和丸為歷代流傳的經典名方,如今依然作為消導劑的代表方廣泛應用于臨床,并開發多種中成藥方便患者服用。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系統梳理了保和丸的古今文獻,考證其源流、藥物基原、炮制工藝及劑量用法。保和丸源于《丹溪心法》,202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所載保和丸源自《醫方集解》,相較于《丹溪心法》原方增入麥芽一味,且方中萊菔子需炒制,今各大藥廠及臨床、實驗室研究也以《集解》保和丸研究為主,通過梳理各藥...
基于“燥熱怫郁”理論探討炎癥和氧化應激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作者:馬杰;劉軍彤;周瑩;張涵;張文順;石巖;李慧;楊宇峰;
摘要: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積極有效地控制疾病的進展,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劉完素在《三消論》中針對消渴病機提出的“燥熱怫郁”理論,強調了燥熱與怫郁互為因果,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運行不暢。現代醫學研究顯示,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在DN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燥熱怫郁理論具有相似之處。本文認為,DN在中醫理論中屬于“消渴腎病”...
川陳皮素通過PAF/PLC信號通路改善糖尿病腎病大鼠炎癥的研究————作者:郭思冉;仝森;崔吉;陳佳欣;張錦佳;武俊紫;石安華;楊榆青;
摘要:目的 探討川陳皮素(Nobiletin)對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相應的調控機制。方法 將85只SD雄性大鼠分為正常組和造模組,正常組給予普通飼料,造模組給予高脂飼料喂養,同時飲用含有5%紅糖的水;喂養6周后糖尿病組大鼠給予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25mg/kg)構建DN模型,之后在造模組及正常組隨機各取5只大鼠驗模。DN造模成功后,共分為6組,...
“邵氏五針法”對哮喘大鼠血清中IL-4、IL-6及肺組織中TGF-β1、Smad2 mRNA的影響————作者:張淑寧;王培育;張雪琳;李勝男;朱芷欣;鄧云鵬;魏騰騰;何廣帥;靳諾佳;劉高飛;楊旭光;
摘要:目的 觀察針刺“肺俞”“大椎”“風門”對哮喘大鼠血清中白細胞介素(IL)-4、IL-6及肺組織中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族成員(Smad)2基因表達的影響。方法 選取40只大鼠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針刺組和地塞米松組,共4組每組各10只。通過腹腔注射卵蛋白加氫氧化鋁混合物并用卵蛋白滴鼻激發的方法來制備慢性哮喘大鼠模型,空白組用生理鹽水代替。針刺組每周針刺“肺俞”“大椎”“風門”...
耳穴聯合中藥干預乳腺癌術后失眠及焦慮情緒的臨床療效————作者:劉舒月;史有陽;高陽;王函;周靜遠;宋曉耘;周細秋;
摘要:目的:耳穴聯合中藥干預乳腺癌術后失眠及焦慮情緒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將62例乳腺癌術后失眠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常規中藥治療,試驗組耳穴壓丸聯合中藥口服。治療9周評估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的PSQI總分及各維度得分、中醫癥狀證候評分、貝克焦慮量表評分(BAI)得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試驗組的睡眠時間、睡眠障礙較對照組改善程度更明顯(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0.3%...
中醫外治法調控細胞因子修復糖尿病足潰瘍創面的研究進展————作者:甘麗琰;白星富;范琨悅;勞日玲;李杰輝;
摘要: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footulcer,DFU)作為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其發病率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攀升。正常創面的愈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炎癥階段、增殖階段和組織重塑階段,這三個階段相互重疊,共同促進傷口的愈合。然而,糖尿病足潰瘍創面在愈合過程中的表現卻常常顯得異常。近年來,中醫外治法在治療DFU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尤其在局部創面處理上表現出了顯著的優勢。然而,盡管中醫外治...
百合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張君成;劉馨瑤;馬雪寧;潘富珍;羅雪;張冉;王靜濱;
摘要:百合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廣泛應用于臨床。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含有甾體皂苷類、生物堿類、多糖類、黃酮類等多種活性成分,賦予其廣泛的藥理作用。本文綜述了近年來百合及其提取物的藥理研究進展,重點探討了其在抑菌、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抗抑郁、抗疲勞、耐缺氧、止咳祛痰、鎮靜催眠、抗腫瘤、抗纖維化及保肝利膽等方面的作用機制。研究表明,百合多糖、皂苷類、黃酮類...
中醫藥臨床人員文化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作者:李飛燕;段玉紅;李慧;林秋艷;黃寧宇;
摘要: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和德爾菲法,通過對23位中醫藥專家的兩輪函詢,構建了中醫藥臨床人員文化能力評價體系,形成了文化知識、臨床技能、文化自信、文化傳播、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創新六個維度的21個指標。該指標體系科學可靠,為中醫藥臨床人員文化能力的評價提供了參考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