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檢驗醫學雜志
關注()《檢驗醫學》雜志簡介
《檢驗醫學》Laboratory Medicine(月刊)曾用刊名:上海醫學檢驗雜志,1986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雜志。1986年3月創刊,至今已發行18年,從1999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同時眾小16開本改為大16開本。2009年起改月刊。2002年起雜志正方紙張全部改用銅版紙。本刊堅持以實用為主,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檢驗與臨床實現三結合,報道本專業領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實用技術的新進展、各種檢驗的方法與試劑、食品的性能和特點內容。既體現了檢驗醫學界的學術水平,也為全國各級臨床檢驗人員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新理論、新技術。
就檢驗醫學的方法學而言,新穎的自動化儀器及試劑,各種技術的日臻完善,加之小型化、簡單化的即時檢驗(POCT)的發展,不斷滿足對患者快速診斷和自我診斷的需求,檢驗醫學的發展使之成為臨床醫學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將《上海醫學檢驗雜志》更名為《檢驗醫學》。本刊欄目現設有臨床微生物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免疫學、臨床血液與檢驗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管理等專業的論著、論著摘要、講座、綜述、會議(座談)紀要、經驗交流、國內外學術動態、教學園地、新技術和新方法等。從1999年起本刊開設“專題”欄目,其內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國內醫學檢驗同道的好評。
《檢驗醫學》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文摘雜志、化學文摘(網絡版)、哥白尼索引、劍橋科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收錄
《檢驗醫學》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97;總被引頻次:2387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517;綜合影響因子:0.437
《檢驗醫學》欄目設置
臨床微生物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免疫學、臨床血液與檢驗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管理。
《檢驗醫學》雜志投稿須知:
1.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正確,字跡工整規范。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4000字,論著摘要等其他來稿控制在1000~2000字。來稿請用電腦打印,使用5號字,1.5倍行距,連續打印方式送稿,如為手抄稿請用400格文稿紙正楷謄清,并將外文打印后貼在所需位置。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特定內容。題目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需要,盡可能避免使用縮略語。中文文題一般以20字以內為宜。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一般不超過5~6名,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本刊按第一次來稿所寫作者排序為準,退修中不再作更動。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須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致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須有證明信。稿件聯系事宜一般寄第一作者,或注明聯系人及地址。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的排法: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排列,作者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應用逗號隔開。例:
王真勤1,楊仁池2
(1.天津市薊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天津301900;2.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病醫院,天津300020)
4.摘要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1)目的(Objective):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來,表明研究的范圍和重要性。
(2)方法(Method):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組對照,研究范圍及精確程度,數據是如何取得的,經何種統計學方法處理。
(3)結果(Results):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有什么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及局限。敘述要具體、準確。并需給出結果的置信值、統計學顯著性檢驗的確切值。
(4)結論(Conclusions):簡要說明經驗、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及其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是否可推薦或可推廣等。
英文摘要尚要包括文題、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并在其后加國名。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復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這遵從國際慣例。
5.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和《漢語主題詞表》內所列的詞,標引的第一個關鍵詞必須是主題詞,關鍵詞中的縮寫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前應冠以“關鍵詞”,英文關鍵詞前冠以“keywords”,作為標識。
6.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圖表圖表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表、圖表題和圖表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表含義。每幅單占一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尾線),如遇有含設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為5:7左右。以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須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毀。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人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標明出處。
8.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應改為ng·kg-1·d-1;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余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應采用mg·kg-1·min-1的形式。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但如同一計量單位反復出現,可在首次出現時注出法定計量單位與舊制單位的換算系數,然后只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字。正文中的時間表述,凡前面帶有具體數據者采用d、h、min、s,而不是天、小時、分、秒。圖表中也使用d、h、min、s。
2018年《檢驗醫學》雜志08期投稿論文目錄:
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與骨密度變化在肥胖患兒中的臨床意義林祥泉;陳虹;
男性雄激素性脫發患者相關實驗室指標的變化龔健;劉芳;高鵬;徐劍鋒;
基于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常規檢測系統的正確度評價鐘巧玲;孫驥;翁旭琦;馮萍;
前列腺液鋅水平檢測在不同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張斌;周曉磊;
子嫻前期患者血管生成調節因子和氧化應激標志物水平與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劉嗣超;顏紅麗;
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患者的腦脊液臨床特征分析付小玲;陳錕;徐佳學;關明;
IL-1β、IL-6、TNF-α、IL-17和IL-23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李澤兵;李冬;楊雪松;孫祖俊;
84例典型副腫瘤抗體陽性者腫瘤診斷率及腫瘤標志物檢測狀況分析劉霞;吳艷艷;王金玲;蘭賀;
收錄論文:男性雄激素性脫發患者相關實驗室指標的變化
【摘要】:目的探討男性雄激素性脫發(MAA)患者實驗室指標的變化,為MAA的診治提供新的線索。方法檢測430例MAA患者(MAA組)及617名體檢健康者(正常對照組)甲狀腺相關指標、腫瘤標志物、生化指標、免疫指標和血黏度共52項實驗室指標,對2個組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MAA組胰島素(INS)、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f-PSA/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比值、載脂蛋白E(apo E)及全血黏度:中切(50/s)水平分別為(10.49±0.86)μU/mL、(0.45±0.03)μg/L、0.31±0.02、(1.12±0.01)g/L、7.40±0.04,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P0.01);其他各項指標2個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AA患者有部分實驗室指標存在一定的變化,可能與代謝綜合征(MS)等具有一定的關聯。
檢驗醫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血液免疫學指標在評估自身免疫性腦炎患兒預后中的價值————作者:楊含草;梁可青;吳茗;徐錦;
摘要:目的 探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在自身免疫性腦炎(AE)患兒預后評估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24年4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AE患兒52例,檢測血清和腦脊液中的自身抗體、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總Ig E)、補體(C3、C4)和總補體活性(CH50)。根據出院時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評分將患兒分為預后良好組(29例)和預后...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和細胞因子在鑒別兒童病毒性腦炎與自身免疫性腦炎中的價值————作者:王蜀平;張文;王溦雅;馬麗娟;
摘要:目的 探討外周血12種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γ-干擾素(IFN-γ)、α-干擾素(IFN-α)、腫瘤壞死因子ɑ(TNF-α)]和淋巴細胞亞群[CD3+T細胞、CD3+CD4+T細胞、CD3+CD8...
SLE患兒血清25(OH)D3水平與淋巴細胞亞群的關系————作者:鄭瑩;陸喆;薛靜;
摘要:目的 探討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3[25(OH)D3]水平與淋巴細胞亞群的關系。方法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SLE患兒52例(SLE組)和健康體檢兒童50名(正常對照組)。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清25(OH)D3水平和淋巴細胞亞群[CD3+ 人工智能算法在不同儀器游離甲狀腺素檢測結果可比性中的應用————作者:周鑫;劉在栓;武宇翔;陸小琴;武永康; 摘要:目的 為解決不同儀器游離甲狀腺素(FT4)檢測結果的顯著差異,實現不同醫療機構檢驗結果互認,設計一種結果轉換算法,使各儀器間的檢測數據可以相互轉換。方法 使用確定不同儀器間比對樣本數量的算法分別計算2套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在其檢測線性范圍內FT4的樣本比對個數和濃度,進而建立2套系統間的對應轉換區間關系。通過開發數學轉換的算法,實現不同儀器間檢測結果的相互轉換。在其中1套系統的標... 血清miR-370-3p和miR-152-5p表達與卵巢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作者:賈凌彥;謝珊莉;陳澤;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miR-370-3p和miR-152-5p表達與卵巢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卵巢癌患者108例(卵巢癌組)、女性健康體檢者108名(正常對照組)。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并檢測血清miR-370-3p和miR-152-5p表達。對所有卵巢癌患者隨訪36個月,根據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76例)和死亡組(32例)。采用... 血清VCAM-1、Gal-3、Hcy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評估中的價值————作者:舒銘; 摘要:目的 探討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半乳糖凝聚素-3(Gal-3)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變化及價值。方法 選取2023年2月—2024年7月上海電力醫院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CHD患者118例(CHD組)和健康體檢者120名(正常對照組)。根據CHD疾病類型、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標準將CHD患者分別分組。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 基于多種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深度學習模型用于評估早期結直腸腫瘤患病風險————作者:余佳杰;張智智;羅清瓊;柯星; 摘要:目的 利用多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建立基于深度學習的隨機森林(RF)算法模型,并探討該模型在評估早期結直腸腫瘤患病風險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結直腸癌(CRC)患者176例(CRC組)、癌前病變患者110例(癌前病變組)、健康體檢者72名(正常對照組)。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50、CA125、CA15-3... 血清CDC42與AFP陰性HCC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相關性————作者:王曉龍;陳元斌;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細胞分裂周期蛋白42 (CDC42)水平與甲胎蛋白(AFP)陰性肝細胞肝癌(HCC)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系。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海安市人民醫院AFP陰性HCC患者120例(AFP陰性HCC組)和健康體檢者40名(正常對照組)。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并檢測血清CDC42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AFP陰性HCC患者的生存情況。采用C... 白細胞群落參數對膿毒血癥的診斷和預測價值————作者:張浩旸;鹿麟;宗明;何龍;丁媛媛;范列英; 摘要:目的 探討白細胞群落參數(CPD)對膿毒血癥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44例膿毒血癥患者(膿毒血癥組)、27例肺炎患者(肺炎組)、20名健康體檢者(健康對照組)。檢測所有研究對象CPD、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建立診斷模型。比較各組各項指標差異;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各項指標診斷膿毒血癥的效能。另選取2022年6月... 中性粒細胞性哮喘患者上呼吸道細菌種類和Th17/Treg細胞因子水平變化————作者:張小裔;屈肖杰;牛莎; 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細胞性哮喘患者上呼吸道細菌種類和輔助性T細胞17(Th17)/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因子水平變化。方法 選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106例中性粒細胞性哮喘患者(研究組)和健康體檢者106名(對照組)。檢測2組上呼吸道細菌種類;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T淋巴細胞群和Th17/Treg細胞;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IL)-6、IL-1... 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驗室診斷和免疫調節機制研究進展————作者:翁文浩; 摘要: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機制復雜、臨床表現異質性強,且與成人差異顯著,成為兒科診療的重要挑戰。近年來,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革新和免疫調節機制研究的深入,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體檢測優化、外周血免疫指標動態分析和靶向治療策略已有顯著進展。然而,特異性研究數據的缺乏、診斷標準的成人化傾向和轉化研究的滯后仍是制約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實踐的核心問題。文章系統評述了兒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技術、免疫調... 兒童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實驗室診斷進展————作者:馬展;翁文浩;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是因人體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一大類慢性進展性肝組織炎癥。近年來,兒童ALD的發病率呈升高趨勢。兒童ALD的發病情況、臨床特點、實驗室診斷等與成人均有一定的差異。文章對常見兒童ALD的分類和特征、實驗室診斷現狀和進展、尚待解決的問題和遺傳易感性進行綜述,以期為兒童ALD的臨床研究和疾病診治提供參考 宮頸癌患者血清miR-21、miR-155水平與陰道微生態的相關性————作者:周穎;徐穎;邱劍萍; 摘要:目的 分析宮頸癌(CC)患者血清miR-21、miR-155水平與陰道微生態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蘇州市立醫院(北區)CC患者68例(CC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60例(CIN組)、體檢健康女性60名(對照組)。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血清miR-21、miR-155水平;采用涂片鏡檢、革蘭染色、陰道微生物功能學檢測受試者陰道微生態相關指標... 肝硬化住院患者尿蛋白和管型的準確性分析————作者:劉善鳳;高云;王利民;王平; 摘要:目的 分析干化學法檢測尿蛋白(PRO)和流式細胞法計數管型(CAST)的準確性。方法 選取2022年9—12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肝硬化住院患者151例(肝硬化組),以50例肝炎住院患者為對照組。比較肝硬化組和對照組臨床信息和肝功能、腎功能、尿常規檢測結果。尿常規顯微鏡復檢方案:方案一,干化學法定性檢測尿PRO結果為陽性;方案二,流式細胞法計數CAST>2個·μL-1 不同流產次數復發性流產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體水平變化分析————作者:李越;李莉;楊晨;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流產次數復發性流產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體(DD)水平變化,為早期預測和治療再次流產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長治市人民醫院143例有復發性流產史的孕婦,按照流產次數分為≥3次組和2次組,根據最終妊娠結局分為再次流產組和未流產組。檢測所有孕婦早孕期PAgT、DD和凝血功能指標[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 延長血培養時間診斷人型支原體感染1例報道————作者:向宇培;樊兵;廖紅梅; 摘要:<正>人型支原體是成人生殖道常見寄居菌,尤其是成年細菌性陰道病患者生殖道攜帶率明顯高于健康者[1],是唯一在常規培養中能偶爾被檢出的人類致病性支原體。人型支原體感染部位多見于泌尿生殖道,生殖道外感染少見,可發生于腦膿腫、骨髓炎、傷口和關節等[2],但血流感染十分罕見。本文報道1例延長血培養時間檢出人型支原體的臨床病例,供臨床參考 歡迎訂閱《檢驗醫學》 摘要:<正>《檢驗醫學》(原《上海醫學檢驗雜志》)為核心期刊,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以實用為主,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檢驗與臨床三結合,報道檢驗醫學專業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實用檢驗技術、檢驗與臨床的融合、學科跨界融合發展、科研轉化、實驗室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體外診斷產品性能等內容,為全國各級臨床檢驗專業技術人員、檢驗醫師和檢驗專業師生、體外診斷生產者... 自身免疫性腦炎相關抗體實驗室檢測現狀————作者:李漢華;吳亞洲;翁文浩; 摘要:自身免疫性腦炎(AE)是一類以中樞神經系統炎癥為主要特征的疾病,臨床表現多樣,且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重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挑戰性。目前,越來越多的AE被列為單獨的亞型,不同亞型與特定的臨床綜合征和潛在的致病性自身抗體有關。在實驗室檢測中,除血液、腦脊液常規檢測外,自身抗體檢測也可為AE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AE相關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包括間接免疫熒光法(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線性免... 基于AI的PBRTQC智能監控平臺在血清腫瘤標志物質量風險監控中的應用價值評價————作者:于雪;漆愛紅;李錦輝;全智慧;李奎;裘宇容;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患者數據實時質量控制(PBRTQC)智能監控平臺在9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質量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通過AI-PBRTQC智能監控平臺自動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廣州華銀醫學檢驗中心106443例9種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樣本的結果,并用AI-PBRTQC智能軟件進行患者大數據的正態分布檢驗、參數設置、程序建立、性能驗證、質控效能評價和實時運行。遵循基于... 基因檢測技術在罕見病診療中的應用前景及挑戰————作者:郭瑋; 摘要: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開啟了罕見病的新型診療模式,多組學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罕見病精準表型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基因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大大提高了罕見病的診斷效率,為其后續的精準治療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基礎。如何把握這個歷史機遇,促進罕見病診療的發展,如何讓基因檢測技術能更高效地進入臨床,造福罕見病患者及家庭,實現罕見病的早診早治,值得關注。文章從罕見病診療存在的困難和基因檢測技術在罕見病診療中的應用前景入手...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