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史學史研究
關注()《史學史研究》(季刊)創(chuàng)刊于1961年,是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歷史學學術性刊物。
《史學史研究》報道歷史理論、歷史教育、歷史文獻學、歷史編纂學等方面的最新動態(tài)及研究成果。
《史學史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收錄。
史學史研究欄目設置人物志、歷史文獻學、書刊春秋
史學史研究收錄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 上海圖書館館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wǎng)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閱讀推薦:荊楚學術論叢
《荊楚學術論叢》(半年刊)2014年創(chuàng)刊,是大型哲學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叢書,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學、圖書情報學、出版科學、藝術學、人文地理、旅游科學等學科領域。
史學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傳撰述的時代特征————作者:李傳印;
摘要:各類人物傳的撰述既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多途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這個時代和社會變動在史學上的映射。西晉以后,人們熱衷于各種人物傳的撰述,或把人物融入史事敘述,或以傳主為敘述對象,記錄其個人生平事跡,既把個人置于時代大潮之中并使之染上時代色彩,又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人物襯托出時代需要和社會變動。正史附傳和史家自傳的家族化,別傳和郡書等雜傳多摻雜委巷之說,率爾而作,措意不在史事之真,而在乎人物形象逼真...
論西北聯(lián)大時期陸懋德的史學研究與貢獻————作者:張瑩;陳勇;
摘要:陸懋德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其治學領域極為廣泛,涉及到法學、哲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各個領域,尤以史學方面的成就和貢獻為最大。同時他又是抗戰(zhàn)時期西北聯(lián)大的著名學者,在此期間他的史學理論方法日趨成熟,上古史研究日臻完善,考古學研究由理論邁入實踐,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成熟的史學理論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西北聯(lián)大考古學、歷史學的建設,為西北地區(qū)文化、教育、文物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文擬系統(tǒng)...
顧頡剛疑古史學的再認識:“古史四考”的提出、演進與學理————作者:郭偉濤;
摘要:顧頡剛在1923年發(fā)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之后,對傳統(tǒng)古史系統(tǒng)的認識和思考逐步深入,最后于1933年正式提出包括《帝系考》《王制考》《經學考》和《道統(tǒng)考》在內的“古史四考”。顧頡剛一生從事的疑古史學工作,基本都可以放入“古史四考”的框架中。《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只是《帝系考》的一部分,由《帝系考》而引出《王制考》,由《王制考》而引出《經學考》,《道統(tǒng)考》則附麗于《帝系考》,具有理論升華和現(xiàn)實...
19世紀晚期英國史學界的文學和科學之爭——以愛德華·弗里曼為研究重點————作者:朱俊達;
摘要:19世紀晚期的英國史學經歷了重大的轉型,在蘭克奠基的史學方法以及“科學”旗幟的鼓舞下,英國史學開始朝著科學化與專業(yè)化的方向前進。然而由于本土文學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英國史學轉型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乃至于在英國史學家之間激起了有關史學中文學與科學成分的廣泛爭論。愛德華·弗里曼是這場爭論中的一位關鍵人物,他一方面積極推進牛津大學的專業(yè)歷史學科建設,另一方面又極力維護英國史學中的文學傳統(tǒng),對兩種因素的矛盾既...
希爾達·基恩的動物史書寫————作者:陳權;
摘要:希爾達·基恩是當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基恩早期主要從事公共史學研究,尤其關注用以紀念動物的物理空間。她認為這些空間不僅遮蔽了動物的真實處境,而且其在本質上不過是人類自身價值觀的投射。在動物史的實踐中,基恩一方面嘗試解析動物權利。她指出動物權利不只是簡單的道德考量,更是中產階級用以鞏固自身地位和階級邊界的行為符號;另一方面,基恩試圖重構戰(zhàn)爭敘事。這種將動物納入戰(zhàn)爭敘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
關注當下、學以致用:世界史學者的治學之道與現(xiàn)實關懷——劉新成先生訪談錄————作者:劉新成;陳志堅;
摘要:<正>一、走上學術之路:學術研究的開端問:劉老師,您好!很榮幸得到這個機會采訪您。據(jù)我們了解,您早年的求學生涯并不十分順利,在進入北京師范學院就讀之前,您有一段十年左右的基層活動經歷,請問這段經歷對您之后的學習和工作有什么影響嗎?我的這段經歷和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我中學讀到初二就去插隊了,從14歲到26歲上大學,沒有正規(guī)念書,這個年紀正是學習的好時光,卻沒書可讀,只能插隊或在工廠工作。由于我上...
《資治通鑒》長編分修問題新探————作者:李全德;
摘要:《資治通鑒》編纂過程中的長編分工及編定先后是兩個爭議較多的問題,議論紛紜之故在于對相關的核心史料即司馬光分別寫給范祖禹、劉恕的《修書帖》和《與劉道原書》二帖的寫作時間與內容理解不同。通過對此二帖的重新解讀可知《與劉道原書》中的劉恕負責的“五代長編”是指五代十國的長編而非“前五代”長編,其修成次序在南北朝長編之后。《通鑒》書局成立后其編纂和長編分工以范祖禹的加入為標志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劉攽、劉恕兩...
《元史》所載至元年間議立門下省問題考實————作者:孫朋朋;
摘要:<正>世祖至元年間曾數(shù)次出現(xiàn)君臣議立門下省現(xiàn)象,《元史》對此亦有敘及,其中不乏抵牾之處,學界對此鮮有論及。首先,《元史》所載元廷首次議立三省的時間存在分歧;其次,《元史》所載至元十六年(1279)前后元廷兩次議立門下省,二者不僅時間相近,而且最終均因阿合馬等人的阻攔而未成功設立,研習者極易將二者混為一談
史學精粹
摘要:<正>楊共樂:《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民族研究》2024年第6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加快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既是時代之需,更是學界之責。理論體系建設離不開先進理論的指引。不同的理論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產生不同的體系。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需立足新時代新理論的指導。中國共產黨是中...
讀者·作者·編者
摘要:<正>編輯部收到各地寄來的許多優(yōu)秀稿件,對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我們表示深深的感謝。為了做好編發(fā)工作,有些事項需要作出說明。一、我們特別歡迎原創(chuàng)性、有真知灼見的學術文章。二、請作者注意我們刊物的性質。有的來稿雖然很好,但由于與本刊性質不符,這些稿件也難以采用。三、本刊一律用腳注,即注文在每頁之下。四、來稿務必附上中、英文摘要、作者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郵編及聯(lián)系地址、電話號碼。刊物實行匿名審稿制,有關...
鮑爾索克對羅馬君王朱利安形象的重塑及其原因初探————作者:王遙;
摘要:朱利安是羅馬帝國末期最后一位公開反對基督教的君王。自啟蒙時代起,以愛德華·吉本為代表的史家大多對他持同情和肯定的態(tài)度。但是,在《“叛教者朱利安”》一書中,古典學權威學者鮑爾索克卻否定其個人品行和歷史作用。鮑爾索克重塑朱利安形象旨在回答基督教是否中斷羅馬文明這一關鍵問題,以完成對“羅馬帝國衰亡范式”的顛覆
稿約
摘要:<正>一、本刊歡迎有關歷史理論、歷史教育、歷史文獻學、歷史編纂學等方面發(fā)展史研究的稿件。二、文稿長短不拘。“史林偶拾”請寫簡短些,集中寫一個問題。本刊對來稿有時須作必要的修改,如不愿修改,請說明。作者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刊對問題的看法;一定要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令的規(guī)定,堅決反對剽竊、抄襲的行為。三、來稿包括電子版和紙質版各一份,紙質打印稿用A4紙,注釋請用腳注
從越人族群演進視角解讀《史記·東越列傳》傳旨——兼論與《漢書·閩粵傳》傳旨之異————作者:張欣;
摘要:《史記·東越列傳》傳題中的“東越”似乎為泛指,但本傳論述的中心是狹義的東越,即余善所建立之東越。《漢書》相關內容題作《兩粵傳》(《南粵閩粵傳》),這是《史記》《漢書》相近內容而呈現(xiàn)不同書法的又一具體體現(xiàn)。后世學者對此作了不同解讀。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所記《史記》目次中第五十四卷是“閩越列傳”,今本《史記》中該卷次題為《東越列傳》,而無“閩越列傳”篇卷。可能是班固或其他好事者作了追改。梁玉繩《史記...
清代官方遼史的整理與編撰————作者:武文君;
摘要:對興起于北方的清政權而言,同為北方民族建立的遼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皆具有特殊意義。以更闊大的大一統(tǒng)視野認識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權之地位,是清代官方有關遼史整理和編撰的突出特點。縱觀清代官方整理和編撰遼史的學術價值主要有三:考證、校勘及文獻補充的文獻學價值,歷史編撰體例擇優(yōu)而從的史學價值,構建統(tǒng)一多民族歷史文化認同的政治文化價值。清朝官方從大一統(tǒng)政治、文化立場對遼史的整理與編撰,超越了民族和地域局限,是其...
色諾芬軍事管理思想及其史學價值——以《長征記》為考察對象————作者:李淵;
摘要:色諾芬《長征記》記載了小居魯士雇傭的萬人遠征軍的活動,書中富于軍事管理思想。以往部分研究看到了萬人軍與城邦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其差異,以致多關注書中的政體思想;而部分對軍事管理思想的討論也未能充分重視雇傭兵的特殊性。書中體現(xiàn)的色諾芬軍事管理思想的特點,在于作者不僅認識到了雇傭兵部隊的特性與問題,也有針對性地表達了其對部隊管理的思考,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理想的軍事管理模式。書中對軍事管理思想的展現(xiàn),在主題...
論蘇天爵的歷史借鑒思想————作者:劉永海;
摘要:蘇天爵對歷史的借鑒作用極為重視,其歷史借鑒思想具有濃厚的理學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源于儒家政治禮儀制度的為政之道;二是基于儒家人才觀的用人思想;三是根植于儒家道德倫理的歷史人物觀。這些為政之道、用人思想和歷史人物觀未必完全合理,但蘇天爵積極借鑒歷史經驗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西魏書》編纂始末及其對西魏史的建構————作者:唐燮軍;
摘要:《西魏書》之作,歷時近八年,大抵可分為兩期。前期上起乾隆五十二年秋謝啟昆與胡虔相遇之初,下迄翌年秋胡氏參加江南鄉(xiāng)試前夕,期間訂立“凡例”并撰成初稿;后期始于謝氏被擢為江南河庫道之后的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告終于乾隆六十年正月胡虔作《跋》于杭州。為西魏與東魏爭正統(tǒng),既是謝啟昆秉自乃師翁方綱的創(chuàng)作緣起和著述宗旨,也是建構《西魏書》框架、敘述西魏歷史的基本準則。為此,不僅效法《后魏書》,為西魏四帝辟置本紀,...
利用時間:《清實錄》時辰書寫初探————作者:謝盛;
摘要:《清實錄》超越了一般編年體“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季—以季系年”的四層計時結構,在部分史實敘述中增加了時辰,形成包括“以事系辰”在內的五層計時結構。一方面,《清實錄》中部分史料對時辰的保留和書寫,蘊含著實錄館臣的特殊用意,是中國古代“利用時間”觀念的深刻體現(xiàn),反映出修纂者對天象、天機的敬畏之心,對清朝創(chuàng)業(yè)、拓疆和守土之赫赫武功的崇敬之情,對皇權崇拜和對皇族尊尊親親之觀念的突顯,以及對皇權中心之...
湮沒與流傳:兩部《東華錄》在清代的不同境遇及其成因————作者:劉泠然;
摘要:<正>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廷重開國史館,蔣良騏任編修。供職于史館期間,蔣良騏據(jù)清宮秘藏實錄、紅本和奏疏,編清初天命至雍正六朝史料為蔣氏《東華錄》(以下簡稱“蔣錄”)。其書因國史館設在東華門內,故而得名。(1)及至同治、光緒年間,王先謙增補蔣氏《東華錄》,并抄錄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史料輯為《東華續(xù)錄》,王氏《東華錄》與《東華續(xù)錄》合為《九朝東華錄》。后潘頤福撰咸豐朝《東...
《清史稿·循吏傳》析論————作者:張立芹;
摘要:<正>《清史稿》自成書以來,因其舛謬和闕遺而多為學界詬病。然而,客觀看待《清史稿》,其中不乏有些名篇之作,《循吏傳》就是其中之一。該《傳》由總纂之一的夏孫桐獨自完成,能夠博采前史之長,避其所短,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清史稿·循吏傳》少有措意,系統(tǒng)性研究更是付之闕如。本文擬對《清史稿·循吏傳》的入傳標準、學術成就和編纂特點作一系統(tǒng)探討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