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四川文物
關注()《四川文物》考古期刊發表,創刊于1984年,是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的西南唯一的文物考古大型專業雜志。
《四川文物》自創刊以來,堅持學術性、知識性、資料性兼顧的辦刊宗旨,積極宣傳黨的文物法和文物相關政策,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傳播文物知識,提高讀者對文物的鑒賞水平,熱忱為廣大讀者服務。
四川文物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與探索、調查與發掘、考古簡報、文物鑒賞、文保單位、文博論壇、文保技術、文物研究
四川文物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四川文物雜志社簡介
1、四川文物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四川文物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閱讀推薦:文物
《文物》為文物和考古專業學術性資料性刊物。反映國內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載有關文物考古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介紹和研究我國的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主要欄目:考古新發現、研究與探索、古代建筑、青銅集粹、古工作者、歷史研究及教學人員。
四川文物最新期刊目錄
淺談植物考古大遺存研究中的統計方法————作者:郭林;張博;殷宇鵬;
摘要:近20年國內植物考古領域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越來越多的統計方法被引入到研究中,為研究作物加工過程、植物利用時空分布、農業風險策略等問題提供了重要幫助。簡單統計方法在當前國內植物大遺存定量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其中的標準化方法、相對指標方法在探討農作物結構、作物加工模式、農業風險管理策略等一系列問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統計方法中的分類與降維方法能夠簡明、準確地呈現龐大的考古數據集,并且能將更多...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七號坑發掘簡報————作者:黎海超 ;冉宏林 ;雷雨;
摘要: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完成了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七號坑(K7)的發掘。七號坑平面近長方形,面積約12平方米。坑內堆積主要包括填土層和器物層,坑底有較薄灰燼層。據階段性統計,七號坑出土銅、金、鐵、玉、石、骨等各類質地的器物及象牙、海貝等共4378件(組),其中以銅器最為豐富。出土器物以小型器物及殘件為主,罕見大型器物,或經有意揀選。七號...
四川武勝縣石梯坎宋代石室墓發掘簡報————作者:高寒 ;周科華 ;李曉璽;
摘要:2016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華封鎮石梯坎村清理了3座宋代石室墓,其中M2、M3為同穴異室合葬墓,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銅器等一批遺物,推斷墓葬年代在南宋早期晚段。這些墓葬規模較大,內部雕刻豐富精美,內容包括仿木結構建筑、家具陳設、四神瑞獸、植物花卉、富貴吉祥楹聯等,墓葬形制特征、雕刻題材與四川其他地區的宋代石室墓有一定關聯。墓主人可能為品級較低的官員或地方富裕階層...
試論鳳陽喬澗子二號墓的年代————作者:李鳳翔;路國權;
摘要:鳳陽喬澗子二號墓是繼蚌埠雙墩一號墓(鐘離君柏墓)、鳳陽卞莊一號墓(鐘離君柏之季子康墓)之后發現的又一處鐘離國貴族墓,為研究鐘離國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材料。發掘簡報將該墓年代定在春秋晚期,稍有不妥。與周圍地區同類器物的形制特征相比,該墓隨葬品時代較早,絕對年代約為前680—前600年,即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和路國權《東周青銅容器譜系研究》東周七期分期體系中的第二期,而非第四期春秋晚期。同時,該墓所...
試論徐州地區出土的西漢原始瓷————作者:周昕語;
摘要:徐州地區是西漢時期北方地區出土原始瓷最早、最為集中的地點之一。徐州地區所出原始瓷的發展序列較為穩定,根據器型與組合的演變,可分為西漢早期、西漢中期、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共三期。作為一類特殊商品,徐州地區原始瓷的組合、多寡與墓葬規格、墓主等級無直接關聯,具備一定財富的人群即可用于隨葬。同時,其往往與泥質仿銅陶禮器共存,構成了徐州西漢墓有別于周邊地區的特殊面貌。這種現象表明,西漢時期徐州地區在受王朝核心...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袁家院地點居住遺存發掘簡報————作者:冉宏林 ;鄧皓凡 ;徐詩雨 ;王敏;
摘要:2019年10月22日至2023年11月3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館對三星堆遺址南中部的三星堆一、二號坑所在的袁家院地點開展了系統考古發掘與配套考古勘探,除了確認袁家院祭祀區以及6座新的祭祀坑之外,還發現豐富的先秦時期居住遺存,年代從距今約3800年延續至殷墟四期。本次發掘進一步豐富了三星堆遺址的魚鳧三期遺存,由此確認三星堆遺址在此階段作為成都平原中心遺址的重要地位。借由這些豐富的居...
《四川文物》征稿啟事
摘要:<正>《四川文物》(雙月刊)是四川省文物局主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四川文物》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國,堅持學術性為主,知識性和資料性兼顧的辦刊宗旨。自1984年創刊以來,已出版238期,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在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四川文物》現有“調查與發掘”“探索與研究”“文化遺產”“多學科研究”“文博論壇”“古蜀文明”“川渝...
莒侯少子簋與莒國滅亡問題新探————作者:鄢國盛;
摘要:關于莒國的滅亡,蒙文通曾考證其在戰國中期為齊所滅,學者多不采信,仍堅持《史記》戰國早期楚簡王滅莒之說。莒侯少子簋是現存少有的幾件莒國銅器,無論器形還是銘文字體、內容皆與陳侯午簋相似,時代當屬戰國中期。“莒侯”之稱是東夷莒君僭用中原諸侯的稱號。戰國早期莒是小國,依附于晉、越兩國,長期與齊對抗以求自存,隨著晉、越對齊作戰取得關鍵性勝利,三晉向周天子邀功列為諸侯(前403年),莒才效仿三晉僭號稱侯。此后...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三至八號坑發現的絲綢殘留物————作者:郭建波 ;蔡秋彤 ;鄭蘆 ;肖慶 ;王沖 ;謝振斌 ;周旸;
摘要: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三至八號坑出土的青銅大面具、人頭像等55件器物表面有多處絲綢殘留,初步判斷均為平紋組織,其中還包括平紋斜編技法。該發現填補了殷商時期巴蜀地區絲綢考古的空白,揭示了三星堆文化時期紡織手工業發展概況和絲綢紡織技術,為深入研究和闡釋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寶貴、詳實的絲綢考古資料。三星堆遺址是目前發現商及以前絲綢殘留最多的遺址之一,呈現面積大、點位多、種類豐富的特點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北城墻青關山地點2014年度發掘簡報————作者:許丹陽 ;冉宏林 ;王瑞 ;徐詩雨;
摘要: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6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星堆博物館對三星堆遺址青關山地點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先秦時期城墻1段、灰坑19座、器物坑13座、房址3座、灰溝或溝槽46條、柱洞62個、墓葬3座、卵石堆積和紅燒土堆積各1處。確認城墻的始建年代上限不早于距今約3800—3700年,不晚于中商早期,且在商代晚期進行過補筑。城墻夯土可分為多個斜向單元,與月亮灣城墻、戴家梁城墻(中段...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青關山地點大凹溝2015年度發掘簡報————作者:鄧皓凡 ;冉宏林 ;王敏 ;徐詩雨;
摘要:2014年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勘探確認青關山土臺北部的城墻和南部的大型建筑區之間存在一條類溝狀遺跡——大凹溝。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星堆博物館第二次對大凹溝進行發掘。發掘確認大凹溝內的先秦時期遺存可分為四期7段,年代從二里頭四期延續至西周中期。大凹溝的填充堆積可分為三個階段:二里頭四期至殷墟二期的與F1、H105相關的高等級人群使用堆積;殷墟三期至西周...
成都市金沙遺址“城鄉一體化5號A”地點商周時期建筑基址發掘簡報————作者:田劍波 ;楊弢 ;劉駿 ;王林;
摘要:2006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沙遺址“城鄉一體化5號A”地點發掘了一處商周遺址,該地點發現了一組共四座大型建筑基址。根據出土器物等推測建筑基址的年代為商代晚期,該地點與臨近的“朗寓”“三和花園”等地點的建筑基址形制和規模相當,應屬同一大型建筑群。該建筑群的形制與中原地區商代大型單體建筑等近似,其性質可能為宮殿類建筑。該建筑基址的發掘,為探索金沙遺址的城市布局提供了新的資料
成都市金沙遺址“朗寓”地點商周時期建筑基址發掘簡報————作者:熊譙喬 ;王林 ;侯曉寧;
摘要: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為配合房地產項目建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金沙遺址“朗寓”地點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商周時期大型建筑基址4座、小型建筑基址4座、灰坑35個、窯址4座、土坑墓3座、溝1條,出土了大量陶器、少量銅器和石器等遺物。“朗寓”地點大型建筑基址的發現為探討金沙遺址大型建筑群的性質、形態、布局、禮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對研究金沙遺址聚落結構、文化內涵具有重要價值
鄭州商城C8G15夯土基址復原獻疑——兼論早中商時期大型夯土基址的一般特征————作者:李金鑫;
摘要:鄭州商城C8G15的發掘者對該夯土基址各單位的屬性判斷有所偏差,導致建筑復原結果有誤。通過總結早中商時期大型夯土基址在夯土結構、柱網結構、墻體結構、回廊寬度與比例等方面的一般特征,重新判定C8G15各單位的屬性。夯土的屬性為基槽夯土而非臺基夯土,柱礎槽的屬性為檐柱而非墻柱,“擎檐柱”的屬性為版筑樁坑。其復原形制應為中間木骨泥墻,前后檐墻外有檐柱回廊,兩側山墻無檐柱回廊,屋頂為兩面坡式的大型宮殿建筑...
漢代胡人馴獅銅飾的題材與流通————作者:蘇奎;
摘要:胡人馴獅銅飾可能為西漢晚期長安城工匠所鑄漆器配件——鋬手,且很可能出自中央工官之手。題材由來自西域的獅子和獅奴組合而成,其中獅子的形象寫實性較強,并不存在虎化和漢化,是迄今漢地發現年代較早的寫實性圓雕獅子藝術。這類器物因飽含西域文化因素而備受長安城權貴階層喜愛,并向下擴散到了普通民眾當中。同時,由其裝配的漆器還流通到了河南和江蘇等地權貴階層,使得寫實性獅子藝術和胡人馴獅題材在一定范圍內傳播。僅部分...
“水銀陰精”鏡試析————作者:代麗鵑;
摘要:八卦鏡中有一類“水銀陰精”鏡,具有較為固定的句式、內容和表現形式。唐代后期至五代流行早期形式,出現背景與道教和古鏡靈異的觀念關系密切,設計借鑒漢晉銅鏡。北宋末期至南宋流行晚期形式,把水銀陰精銘文和晚唐銅鏡重圈布局相結合,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現,流行區域和產地以四川為主。晚唐“水銀陰精”鏡在宋代仍有流傳,而宋代晚期形式的產品也流傳到元明時期,通過參與各種生活場景獲得了多重意義
三星堆祭祀區考古遺址現場保護理念與方法————作者:趙凡;李思凡;王沖;謝振斌;冉宏林;雷雨;
摘要: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過程中,為真實、完整地保存揭露遺跡原狀,開展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考古遺址現場保護工作,保護理念依次為“目標—方法—研究—技術”四個層面,即階段保護與長期保存相延續、環境調控與病害干預相協同、監測結果與保護實踐相聯系以及保護效果與考古需求相結合。保護方法主要包括賦存環境調控、病害進程干預、前期勘察研究等,達到了減緩病害發育速度與減弱病害發育程度、及時控制結構性病害發展進程、科學指導...
《四川文物》2024年總目錄
摘要:<正>~
隨州葉家山M111出土大保虘鉞箋識————作者:葉先闖;
摘要:隨州葉家山M111曾侯墓出土一件大(太)保虘鉞,銘文雖僅有一人名,但仍具不小史料價值。簡報傾向于將“大保”解釋為官職名,其實作族氏名更合適。大保虘鉞或可與早期虘簋、虘爵作人名系聯,從銘文可知,大保虘之父辛很有可能為伯憲、伯龢、燕侯旨所稱“父辛”,但召伯父辛并非召公奭。虘、憲存在名、字相關性,大保虘或即伯憲,為召公奭之孫,因其早期追隨召公在經略東土、南土方面立下軍功,日后成為繼領召公奭東土封邑并胙土...
故宮博物院藏觀音捧杯圖壁畫的再修復————作者:馬藝蓉;李廣華;周倩;巨建偉;馬菲;張錕;張蕊;雷勇;
摘要:觀音捧杯圖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寺觀揭取壁畫,在長期存放過程中,發生斷裂、變形、褪變色、顏料粉化、脫落等嚴重病害。故宮博物院與陜西歷史博物館通過館院合作形式對其進行保護修復,項目組針對病害類型和泥質地仗的制作工藝特點,在壁畫再修復過程中選擇具有可兼容性的同類材料實施壁畫的拼接與補全;借助軟木板制作的過渡層,可以緩沖蜂窩鋁板這類金屬支撐體與泥質地仗之間的材料差異性,同時為壁畫提供再修復時的可逆性保障...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