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音樂生活
關注()《音樂生活》綜合性期刊,真誠奉獻給讀者的大型綜合性月刊。創刊于1957年1月,已有近半世紀的辦刊歷史,擁有廣大的作家群和讀者群。
《音樂生活》刊物一直堅持學術性、價值性、知識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辦刊方向,以專業音樂家、專業院團為主要服務對象,扶持、鼓勵專業音樂家的創作與表演,培養并提高業余作者及音樂愛好者的音樂修養。以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實用性強等特色,為全國的專業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提供各類新穎、優質的精神食糧。是廣大讀者的知心朋友和工作學習上的得力助手。
音樂生活雜志欄目設置
音樂資訊、音樂人物、音樂時尚、音樂縱橫、音樂論壇、音樂百科、歌曲在線、歌詞星空
音樂生活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音樂生活雜志社征稿要求
1、音樂生活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音樂生活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音樂世界
《音樂世界》是通俗音樂刊物。研討音樂理論和技巧問題,介紹聲樂、器樂和識譜知識。發表音樂評論,刊登中外曲譜和音樂界名人傳記,報道音樂界及該社消息。
音樂生活最新期刊目錄
《永恒的經典》音樂會————作者:王兆森 ;張子政;
摘要:<正>~
“民族性”與“地方性”——中國音樂批評話語建設及“延安經驗”(下)————作者:高賀杰;林楚欣;
摘要:<正>四、歌劇道路的探索(一)“新歌劇”界定及音樂與戲劇之關系伴隨著對“新音樂”的思考與討論,與之相呼應的“新歌劇”也從對定義的探討引發并不斷深入。而比之“新音樂”,關注“新歌劇”的群體亦包括戲劇家(如歐陽予倩、張庚等),這和歌劇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有密切關聯。一定程度上,“新歌劇”在學界的定義,還是一個不斷討論的話題,如1917年歐陽予倩即提出,“本臺又有新歌劇出現,與從前的絕然不同。”[1]在2...
聶耳民樂合奏《翠湖春曉》史料考證及其版本比較研究————作者:楊嘉錫;
摘要:<正>聶耳,作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家,其音樂創作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與高度凝練的思想性,三十余首群眾歌曲與抒情歌曲創作尤其在抗日救亡時代貢獻頗深。他也是一位熱愛民族民間音樂的作曲家,云南作為聶耳的故鄉,玉溪民族民間音樂中的花燈、昆明的洞經音樂等為其后期整理、改編民族民間音樂奠定基礎。自1934年進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后所從事的民族器樂相關工作標志著其民族器樂創作已進入正軌。《翠湖春曉》《金蛇狂舞》《...
當史詩照進音樂——《萊茵的黃金》形式與意涵————作者:董蓉;
摘要:<正>瓦格納音樂的精髓在于形式的流動,這踐行了他在《未來的藝術品》(Das Kunstwerk der Zukunft,1849)中所提出的“整體藝術”觀念,即樂劇是詩詞、音樂、表演等諸種藝術的綜合體。《尼伯龍根的指環》正是瓦格納藝術理想最為純粹的體現,這一由四聯劇——《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構成的鴻篇巨制,承載著人類最瑰麗的戲劇音樂理想。其中,《萊茵的黃金》作為其“前...
弦歌不輟六十載 歌劇流芳歲月香——評中國音樂學院六十周年校慶演出“中國經典民族歌劇薈萃”————作者:王珂邇;
摘要:<正>2024年9月26、27日,中國音樂學院為慶祝其六十周年華誕而精心策劃的“中國經典民族歌劇薈萃”在中央歌劇院劇場隆重上演。這場演出不僅是對過往輝煌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民族音樂發展深思熟慮的展望。中國音樂學院自1956年成立以來,歷經六十年風雨,成為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心,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和藝術風格。學院不僅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還積極推動了中國民族音樂...
器樂作品中的自然意象與非音樂表達————作者:張怡霏;李煜鑫;
摘要:<正>本文探討了器樂作品中自然意象的表現及其與非音樂內容的關系。通過回顧器樂作品的歷史發展,指出自然意象在不同歷史階段逐漸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法,尤其在情感表達中起到核心作用。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經典與當代器樂作品,揭示自然意象如何通過音色、樂器選擇、旋律、和聲、節奏等音樂元素呈現,并進一步探討這些意象如何與作曲家的非音樂表達(如情感、故事、文化背景等)交織。文章重點分析了自然意象在構建自然景觀和情感圖景...
爵士樂與嘻哈音樂的深度融合——鈕佳貝絲及其《Luv(Sic)》系列對爵士嘻哈音樂演變趨勢的影響————作者:季如音;王艷;
摘要:<正>爵士嘻哈音樂是從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興起的一種獨特音樂形式,它巧妙地將爵士樂的優雅旋律與嘻哈音樂的強烈節奏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爵士樂與嘻哈音樂這兩種音樂風格在美國誕生并經歷了各自的演變和發展,它們在融合中產生了新的火花。爵士嘻哈音樂憑借其獨特的音樂魅力和文化內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行,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和藝術愛好者的追捧
多元融合奏響傳承創新“交響曲”——以《黑神話:悟空》游戲音樂中的陜北說書為例————作者:王怡;
摘要:<正>自2024年8月全球發布以來,《黑神話:悟空》這款備受矚目的國產游戲巨作,贏得了廣大玩家及周邊愛好者的一致好評和熱烈反響。最近,《黑神話:悟空》在2024年度游戲大獎(TGA)評選中榮獲最佳動作游戲和玩家之聲獎;同時,在2024金搖桿獎評選中,也榮獲了終極年度游戲和最佳視覺設計兩項大獎。該游戲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游戲開發者的卓越實力,還完美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除了卓越的游戲性和深厚的文化...
和聲共同課教學中加入室內樂作品探索與實踐————作者:吳玥;
摘要:<正>和聲共同課是專業類音樂院校普遍開設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多樣化體裁的音樂作品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能夠結合演奏實踐去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對待此門課程。共同課和聲教學中往往分為以下幾個版塊:自然音和聲語匯、半音化和聲語匯以及各類轉調技術;在和聲分析中,外音的識別以及織體認知在教學中同樣處于重要地位。室內樂重奏體裁作品加入到課...
最北海岸線————作者:程綠竹 ;王旭;
摘要:<正>~
秦派二胡音樂的調式調性與風格技法————作者:薛麥瑞;呼延梅文;
摘要:<正>一、秦派二胡的歷史演變簡述在中國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中,受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樂器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胡在形成與流傳的一千多年歷史當中,雖流傳甚廣但地位低下,所謂流派更無從談起。民國初年,音樂家劉天華將這個樂器帶入高雅之所,才有了二胡當今的藝術地位。上世紀五十年代,剛剛成立不久的西安音樂學院從陜西省歌舞劇院借調了演奏員油達民先生擔任二胡教師,在短短的數年里培養了一批二胡專業人才,成為陜...
探析斯特拉文斯基《C調交響曲》主題陳述與發展————作者:李盧幸雨;
摘要:<正>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是20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能夠創造與其他作曲家相比截然不同,獨樹一幟、匠心獨具的音樂語言,可能與他階段特征鮮明的個人經歷有關。他的音樂風格可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和序列音樂時期。他對俄羅斯風格音樂的傳承與創新,對新古典主義音樂以及序列音樂的發展都作出了偉大貢獻。他堅持不懈地追求...
德性:兒童藝術教育的旨歸————作者:丁淑蘭;
摘要:<正>教育能培養從事各種職業所需的人員,但更重要的是,教育要培養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的人。高速發展的經濟讓我們很多人獲得了物質生活的滿足,但同時帶來的精神匱乏卻也使人心存失落。造成“現代人的人性被分解,‘成了碎片’,……把自己僅僅變成他的職業和科學知識的一種標志”[1]。而要解決這生存意義之道,充盈著感性體驗的藝術教育能擔當這一重任。因為藝術教育關注色彩繽紛的、活生生的藝術活動。藝術教育堅守人類的...
數字化時代下的音樂教育:探索、挑戰與未來————作者:吳蓉;陳雨思;
摘要:<正>隨著科技時代的變革與發展,數字化的學習與應用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趨勢,而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也逐漸活躍在教育領域,不僅在中小學、高校等地興起,而且在社會各項的音樂學習中都能夠有效提升音樂知識的傳播與發展。本文將對數字化音樂教育的概述進行解析,從其定義與發展優勢兩方面入手,并分析數字化技術在音樂教育領域目前的應用研究,以中小學、高校與社會其他領域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會對音樂教育在數字...
音樂生活征稿啟事
摘要:<正>《音樂生活》創刊于1957年1月,擁有廣大的作者群和眾多的讀者群。現由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管,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我們繼續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學術性、價值性、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體的辦刊方向,以專業音樂家、專業院團及專業院校為主要服務對象,扶持、鼓勵專業音樂家的創作與研究,以培養并提高業余作者及音樂愛好者的音樂修養為目的。現面向廣大的專業音樂人士及音樂愛好者征集稿件
漢代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探索——沉浸式漢樂體驗————作者:謝凱鑫;王藝璇;
摘要:<正>徐州自古為九州之一,秦朝統一后設彭城縣。楚漢時期,項羽在此定都,隨后,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兩漢400余年間,徐州先后歷經多代楚王,成為漢代文化(以下簡稱“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徐州漢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的兩漢文物,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收藏的漢畫像石有1600余塊,這些與“漢文化”有關的漢畫像石保存較為完整,所表現出的漢代樂舞文化內容價值豐富,對研究漢代社會生活、社會制度、經濟文化...
以傳統為根基 以文化為靈魂——吳玉霞音樂形態與文化理念的雙重表達————作者:田甜;
摘要:<正>吳玉霞作為一名卓越的琵琶演奏家,其舞臺生涯可謂是光彩奪目。作為一位博士生導師、學者,吳玉霞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與傳遞器樂演奏從技術儲備到舞臺呈現的基本規律和實踐邏輯。作為民族器樂的帶頭人,吳玉霞始終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推動新時代民樂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從《馬太受難曲》看“作品”概念的生成————作者:張紫玉;
摘要:<正>迄今為止的西方音樂史中,如果說有什么使其產生質變的跨時代大事件,在筆者看來,無非兩件——記譜法的誕生以及“作品”概念的生成。前者使得音樂從“記錄”變為“創作”;后者為音樂賦予了形而上的超越價值。[1]20世紀末,莉迪亞·戈爾(Lydia Goer)在《音樂作品的想象博物館》(The Imaginary Museum of Musical Works)中提出“音樂作品”這一概念,時至今日,這一...
節氣詩意闡釋的新境界——林在勇的《廿四節氣詩詞曲100首》評析————作者:王安潮;
摘要:<正>“斗轉星移、圭表測影、太陽黃經”……這些起于先秦時的節氣成語,其文化表象是大眾所知的科學性、民俗性之反映,曾是指導古代生產生活的實用理論,“以時節為經,以農桑與土風為緯,建構了中國人的生活韻律之美”[1],“廿四節氣”是中華文明史的典籍代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廿四節氣”不僅在歷來的文獻中有對其予以科學性辨析,如先秦的《尚書》(孔子)、戰國末的《呂氏春秋》(呂不韋)、...
樂以弘道:論孔子音樂思想及其現代意義————作者:鄒潔;
摘要:<正>禮樂傳統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孔子的思想中,音樂與仁道同構,但孔子的目的是仁道而不是音樂,從而忽略了藝術層面的重要性。當音樂不走向聲音的藝術時,規定它的道也無法獲得明晰的呈現,最終導致音樂自身歷史發展的停滯。當代音樂的困境在于對技術的極端追求而遺忘了大道的建設,因此也不能完善自身的育人功能。新時代音樂的構建需在克服古代樂教局限的同時發揚其精髓,讓音樂成為技藝與大道的聚集,促...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