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美術學報
關注()《美術學報》美術核心期刊,創刊于1979年,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立足廣州美術學院,面向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和廣大美術工作者,以研究學院美術為主,以介紹社會美術為輔,是集中體現廣東美術教學、創作、科研水平的刊物。
《美術學報》主要登載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環境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幾十專業的學術論文和圖片。對美術、設計、史論的實踐和教學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是廣東省介紹美術作品,印制彩色插頁最多的學報。全部為彩色圖版,共80P,用進口雙面銅版精印,色彩高雅逼真,達到很高的專業水準,是藝術家和美術愛好者極好的學術參考資料。中文核心期刊(2011)。
美術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中國畫專業、油畫專業
美術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美術學報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美術學報來稿內容按順序為:文題和相應英文譯文;作者姓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文末附作者簡介。如屬基金項目成果,須在篇首頁地腳標注項目名稱和編號。
1、美術學報摘要及關鍵詞。用100-300字提供論文梗概,不分序號,不分段。選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或詞組3-8個為關鍵詞,其間用分號分隔。
2、正文。來稿以8000字為宜。來稿請使用規范簡化漢字,除古文字、古文獻專論文章及印鑒文字外。采用信件投寄的,除打印稿外,并提供相應的電子文件。本刊標點符號的使用,以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頒的《標點符號用法》為依據。
3、注釋規范:注釋號通常放在標點符號前的右角,冒號后完整引文除外。中國朝代的年號及干支紀年使用漢字形式,其后括弧內須加公元紀年。除引文外,其他涉及紀年、卷次、頁碼等均使用阿拉伯數字。注釋用腳注,注釋號用阿拉伯數字并加方括號如[1]、[2]。再次征引,用“前揭《**》,**頁”的形式,不用合并注釋形式。例:
[1]黃佐:《翰林記》卷二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596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79頁。
[2]湯池:《西漢石雕牽牛織女辯》,《文物》,1979年第2期,84頁。
[3]王維堤:《龍鳳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5-56頁。
4、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碼、聯系電話和郵箱。
二、稿件可采用純文本格式(*.txt)或Word文檔格式(*.doc);配圖應清晰可辨、色彩飽和,可保存為*jpg、*tif等格式,建議采用*jpg格式。強烈建議將圖片單獨存放,并且標明圖注,不要將圖片放入Word文檔中。美術作品和攝影圖片,附上達到制版要求的光盤。并要標明:作者、作品名稱、質材、尺寸、創作年份。例:鄧箭今《情人》布本油彩80×60cm2005年
三、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來稿3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作者有權自行處理,本刊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閱讀推薦:西北美術
《西北美術》立足西北,放眼全國,始終把目光投向學術前沿,不僅關注藝術創作及理論研究的新動態,而且展示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為繁榮文化藝術事業竭盡全力。主要作為該院教學研究、美術創作及科研成果發表的園地,注意反映西北地區的美術特色。
美術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20世紀前期中國藝用解剖學的學科建構及其發展————作者:喬志強;
摘要:西方自文藝復興之后,在科學主義和人文思想的影響下,達芬奇、拉斐爾等藝術家們開創并發展了藝用解剖學這一獨立的學科。而中國繪畫卻在“天人合一”“得意忘形”等傳統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的影響下,乏于對解剖學知識系統的了解和認知。20世紀前期,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藝用解剖學作為西洋美術重要的技法理論之一被引介到中國,一批出洋留學的美術家或在國內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學者不斷地將他們所學習和了解到的藝用解剖學知識援筆...
誰的名樓——《呂洞賓過岳陽樓圖》與14世紀繪畫中的通俗文化————作者:黃小峰;
摘要: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藏元明之際《呂洞賓過岳陽樓圖》團扇是存世畫作中罕見的表現呂洞賓岳陽樓飛升故事的畫作,但這件作品的圖像及其語境尚沒有得到充分的討論。本文針對畫作幾處特殊的圖像表現展開了討論,分別是酒樓化的岳陽樓、“忍”字扇和畫中壁畫。在與元代以夏永《岳陽樓圖》為代表的名樓圖進行對比之后,本文認為,此件團扇繪畫與市井文化、商業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反映了元明之際通俗文化對繪畫藝術的影響,展現了14世紀...
智與勇的對決——漢代“二桃殺三士”圖像中的政治隱喻————作者:侍行;朱滸;
摘要:漢畫“二桃殺三士”最早出現在西漢晚期,應當是受劉向編纂《晏子春秋》的影響,此圖文均屬政治勸誡性質。劉向用此故事勸誡元、成二帝,免受權臣、外戚干政,以免王權旁落。漢畫中晏子與齊景公形象比較固定,晏子是孔子門徒中“智”的化身,齊景公則為晏子心中的“圣主”。西漢晚期到新莽,象征亂權者的三武士形象,則由負面逐漸轉到中性。到東漢,由于民間對三武士“勇節徇名”“輕死重分”等特質的推崇,三武士形象更加豐滿。東漢...
延安時期展覽設計的歷史溯源與延續——以展覽設計師張仃為例————作者:楊依依;
摘要:延安時期的展覽設計并不等同現代設計專業上的細分,而是多以“展覽布置”“會場布置”等這些名詞代指。因此,延安展覽設計師也并非以專業從業者的身份進入這一行業,其身份屬性以美術工作者居多。其中以張仃為代表的展覽設計師由裝飾美術轉向實用美術這一過程中積累的設計實踐經驗,為延安展覽設計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廣州行商油畫肖像看中西視覺的修正與匹配————作者:萬山;
摘要: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廣東巡撫李士楨發布《分別住行貨稅》文告,讓廣州行商成為中外貿易的重要參與者,行商們雇請當地畫匠為自己繪制油畫肖像畫,并將其作為禮物送給外國來華的友人或是生意伙伴以提高自己的名聲,從而在行商之間的商業競爭中獲得優勢。本文將從行商的角度出發,探討行商們對油畫肖像的需求,并具體研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圖式紋樣及風格變化,以證明民間畫匠在學習西方繪畫技法和風格的同時,還堅持保留了...
“二全美展”(1937)的跨媒介出品——任真漢的《創建圖》和《黎明頌》————作者:蔡濤;
摘要:1937年“第二次全國美展”征集過程中,任真漢以國畫《創建圖》和油畫《黎明頌》同時送展,這組作品凸顯了現實關切的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作者鮮明的現代主義實驗手法和“不中不西”的跨媒介思維。在廣州、臺北、京都輾轉多地的跨文化成長經驗,激勵任真漢以覺醒的時代意識和世界眼光積極參與了戰前的藝術創作和美術批評,本文尤其關注了參展期間他參與的超現實主義討論
勞動與和平: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研究————作者:賀旺;
摘要:1951年春,徐悲鴻作《九州無事樂耕耘》贈第三次和平大會歸來的郭沫若。畫中描繪的勞動場景使我們重返徐悲鴻在重慶時的相關創作,探尋其勞動主題繪畫的譜系,并進一步研究其對勞動理解的變化。而在1949年徐悲鴻參加第一次和平大會后完成了《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其與《九州無事樂耕耘》都為和平大會所作;因此在和平運動語境下審視兩畫,并考察其中的關鍵人物郭沫若與徐悲鴻的往來,為研究打開了新的視角...
隱士敘事“、實”之構詞法與“父名”迻譯:論1921年《美術》“后期印象派號”中的塞尚————作者:陳慶;
摘要:1921年,上海《美術》雜志第3卷第1期推出“后期印象派”專號,收入多篇譯介塞尚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是對塞尚從風格到審美旨趣的整體性改寫,而且體現彼時洋畫界在闡釋塞尚的話語表層下關于何為“現代藝術”、藝術如何“現代”的深層思考。總體而言,這些文章圍繞兩條線索迻譯與重述塞尚:一是按文人傳統中的隱士敘事模式重述塞尚故事,二是圍繞“實”的構詞法重塑現代藝術價值。前者將塞尚置入本土特殊的隱逸文化以凸顯同質...
埃爾金大理石的真與美之爭——19世紀初期英國藝術家與鑒賞家的兩種聲音————作者:周永豐;
摘要:埃爾金大理石的審購案是西方藝術史上一個罕見的時刻。它使得趣味標準、審美價值和對古典文物的態度得到公開的宣揚和爭論,尤其是海頓和奈特之間關于埃爾金大理石真與美的爭論,不僅顯示了新舊兩種審美觀的沖突,同時也反映了藝術觀念的變革對藝術家、鑒賞家和公眾造成的影響。本文通過對這起審購案的分析試圖指出的是:表面上看起來是藝術品的審美問題,實際上卻是藝術家與鑒賞家對于藝術評判權的博弈,一場新古典主義傳統主義者與...
從外銷畫看清代廣州玻璃制造的工藝流程與行業發展————作者:陳曦;
摘要: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玻璃制造》外銷畫圖冊由清代廣州外銷畫家煜呱的畫室繪制,包含“秤料”“镕料”“吹玻璃”“裁片”“罄光片”等玻璃制造流程。廣東省博物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藏《車魚缸》,大英博物館藏《楊巷玻璃鋪》等外銷畫不僅進一步體現了廣州玻璃制造的精湛技藝,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清代廣州玻璃匠人發揮通商口岸優勢,在我國傳統玻璃制造技術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西洋玻璃制造工藝,極大提高廣州玻璃的制造...
《閑日》————作者:方人定;
摘要:<正>~
《九州無事樂耕耘》————作者:徐悲鴻;
摘要:<正>~
從藝術科學到藝術文化——潘諾夫斯基的風格觀與藝術史的學科性————作者:姜文;
摘要:潘諾夫斯基的風格觀與藝術史學科性質的演變息息相關。德國時期,潘諾夫斯基身處德語藝術科學的語境中,在認識論的層面上討論風格問題,旨在奠定風格的科學性,有濃厚的形而上學色彩,為的是將藝術史建立成為一門科學的學科。二戰期間,藝術史研究的中心從德國轉移到了美國。在實用主義的語境下,潘諾夫斯基轉而追求意義分析,談及風格時不再局限于傳統美術,而是進一步擴展到文化研究,藝術史也越來越多地轉向人文學科
表其地、闡其意:明代官僚政治視野下的地方勝景圖————作者:楊帆;
摘要:明中葉以降,圍繞官員任滿去職一事往往產生一種以任職地之山水名勝為表現對象的勝景畫,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一方面,有明一代的士紳階層廣泛介入地方事務,表達出不容忽視的政治訴求。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時期官吏考核制度中的某些變化促使官員群體愈加重視任內行過之事跡,任職地的社會評價與公共輿論直接關系到政績覆核與職位擢授,地方性的政治聲譽遂成為無法忽視的仕宦資本。這一風潮之下,寄寓著士民甘棠之思的地方勝景畫,...
掠奪者的幽靈:“古利特事件”與德國被掠藝術品經銷網絡————作者:沈森;
摘要:本文通過對“古利特事件”的分析,探討了第三帝國時期的藝術品掠奪及戰后持續流轉的錯綜歷史與多重關系網絡。文章回顧了納粹對現代主義藝術的迫害及其文化政策,并分析了藝術經銷商希爾德布蘭德·古利特(Hildebrand Gurlitt)在與納粹政權合作中的角色及道德爭議,揭示了從戰時到戰后藝術品流通的隱秘運作模式。通過重新審視第三帝國的文化掠奪動機及藝術品流轉路徑,本文在歷史敘事層面分析藝術品流失軌跡的復...
戰后日本未來都市的復興與落沒——“新陳代謝”建筑設計運動實踐與反思————作者:樂麗君;朱亮亮;
摘要:“新陳代謝”(Metabolism)是日本戰后構建城市復興計劃的重要仿生建筑設計運動,融合了建筑巨型結構(Megastructure)和有機生長的理念。日本自二戰戰敗后的發展與修復,實則是人工環境的重建,為了應對當時日本的人口增長壓力、經濟高度增長和城市的快速更新、膨脹等問題,新陳代謝派努力探索符合人類生活結構的建筑,考慮多種時間、多種人群的復合用途,試圖打造日本“未來都市”的美好圖景。但這一光輝...
存在領會抑或情感生成——論米歇爾·亨利的現象學想象力及其對藝術想象的推進————作者:孫云霏;
摘要:法國現象學家米歇爾·亨利的想象力理論具有獨特性,他將想象力置于存在論層面而非認識論層面,但他不認同海德格爾把想象力視作存在境域的綜合能力,而認為想象力是境域之外的源初情感,即“情感的想象力”。這使得想象力理論得到更新和發展,想象力不再指在存在境域中去“形-象”,而是指對境域之外的情感予以體驗,最大限度地向境域之外開放,再讓新的境域得以敞開。在亨利看來,藝術想象基于這種現象學想象力,使情感在想象中得...
社會符號與文化敘事:20世紀30年代上海電影明星家居裝飾解讀————作者:丁俊;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20世紀30年代上海電影明星的家居形象,挖掘其歷史表征,基于社會符號與文化敘事角度進行解析。研究從多位明星家居個案出發,采用圖像解讀和歷史文獻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從空間組織、家居搭配、物品陳設等維度深入剖析了當時流行的家居裝飾方式。研究發現,明星家居不僅反映了個人品位和社會地位,更成為大眾想象和追求的對象。這些案例在塑造現代生活方式、傳播西方審美觀念,以及構建新興中產階級身份認同等方面發...
工具箱:從晚清風俗畫看鋦補業的繁榮與危機————作者:任平山;
摘要:本文是美術史、工藝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一次結合。19世紀中國風俗畫中不乏補碗圖景。以修補生活用瓷為業的行當在20世紀中葉仍舊有存在,相關物品、圖像、照片和口述史在互聯網也頗有呈現,但仍不能解答些許疑惑。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培波先生及其收藏的一對工具箱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結合“實物調研”和“以圖證史”,近代鋦匠的生產狀況可以得到更加具體呈現
從“紀念碑”到“памятник”——在藝術學領域中的紀念碑漢英俄詞匯解析————作者:曹雄;
摘要:“紀念碑”一詞源于西方,在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既有狹義的釋義也有廣義的解讀。“紀念碑”對應俄語“памятник”和英語“monument”等詞匯,與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和概念相關聯;俄語“памятник”的內涵及術語的發展演變與不同時期的立法法案和學術討論有關。從“紀念碑”的概念分析和分類研究中可以發現,紀念碑概念的產生源于民間生活與民族文化、東西方外來影響以及政治、宗教等因素,俄語“...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