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文物》
關注()雜志簡介
《文物》為文物和考古專業學術性資料性刊物。反映國內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刊載有關文物考古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介紹和研究我國的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主要欄目:考古新發現、研究與探索、古代建筑、青銅集粹、古工作者、歷史研究及教學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廣東遂溪鯉魚墩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發掘簡報 黎飛艷;陳紅冰;鄒池根;楊寶強;馮孟欽; 4-18
2 廣東增城浮扶嶺M511發掘簡報 張強祿; 19-30+1
3 浙江慶元會溪南宋胡纮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 鄭建明;葉海;謝西營;吳文琳;吳興;周光貴;程愛蘭;孫小治; 31-52+2+1
4 浙江長興石泉明墓發掘簡報 鄭建明;胡秋涼;包扣林;王曉;梁奕建;景紀魁; 53-58+97
5 北朝高足圍屏床榻的形成 韋正; 59-68+1
6 長興石泉明墓出土“傳世哥窯”型器物及相關問題略論 鄭建明;林毅; 69-79
7 社會權力的起源——中國史前葬儀中的社會與觀念 張弛; 79
8 浙江松陽宋墓出土瓷器 宋子軍;劉鼎; 80-88
9 湖北及安徽出土東周至秦漢時期熱鍛青銅容器的科學分析 秦潁;李世彩;晏德付;羅武干; 89-96
廣告論文范文:論如何讓影視文化來促進我過的經濟發展
論文導讀:論文導讀:近年來,隨著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閑暇之余,坐在影院看一場電影成為很多人的一大愛好,他們或約會或鑒賞,都為影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那么,如何讓這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呢?對此進行了一下論述。
關鍵詞:影視的影響,影視產業,文化產業
(一)找準立足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目前,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我國大眾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我們首先要積極的找準立足點。首先,要杜絕“跟風”現象。我國的許多國產影片都在國際市場上廣為流傳且深受好評,靠的就是獨特的東方魅力。
文物最新期刊目錄
青海民和喇家新石器時代遺址Ⅰ1、Ⅱ1區發掘簡報————作者:杜戰偉;王倩倩;于孟洲;甄強;杜瑋;馬騫 ;何克洲;范小慧;
摘要:<正>一概況喇家遺址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圖一),坐落于官亭盆地中部的二級階地上,南臨黃河,北望大紅山。遺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5°51′15″,東經102°49′40″,海拔約為1800米,總面積約67.7萬平方米
河南南陽獨山大道楚墓(M38)發掘簡報————作者:崔華;
摘要:<正>2011年9月,為配合基本建設,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漢冶街道蔡莊社區的獨山大道北段施工區域內發掘春秋至漢代墓葬61座,發掘區域位于獨山大道與光武路交叉口東北部,北距申國貴族墓地300米,地勢稍高(圖一)。其中一座楚墓(編號M38)規模較大,隨葬器物豐富,為研究南陽地區春秋時期楚國的埋葬習俗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實物資料。現將此墓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陜西西安茅坡墓地2018M154發掘簡報————作者:孫偉剛 ;李彥峰 ;馬金磊 ;田有前;
摘要:2018年1~10月,為配合基本建設,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與子午大道十字西北角(原郭杜街道茅坡村)發掘了一座秦漢之際墓葬(編號2018M154,簡稱M154)。M154為一座豎穴墓道洞室墓,由墓道、壁龕和墓室組成。出土器物共16件(組),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件漆式盤。該式盤為六壬式盤,可辨天盤和地盤兩部分,表面鑲嵌骨條和骨泡、骨珠以區分空間和表示星宿位置,銅轉軸上刻有“御府”字樣...
新疆庫車蘇巴什佛寺遺址考古新發現————作者:陳意 ;余騰飛 ;李偉 ;張奮強 ;秦丁 ;楊文佩;
摘要:<正>蘇巴什佛寺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東北約20公里處,分為東、西二寺。學界普遍認為蘇巴什佛寺是文獻記載的昭怙厘大寺、雀梨大寺、雀離大清凈,其對研究龜茲地區佛教寺院的結構布局、形成演變及寺院組織等具有重要價值。2023~2024年,為推進蘇巴什佛寺遺址的研究闡釋和活化利用,助力蘇巴什佛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開展了蘇巴什佛寺遺址東寺考古發掘...
新出簡牘所見“賓者”“九賓”“末賓”考————作者:楊勇;
摘要:<正>新近公布的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所出“王會飲儀”簡牘、胡家草場漢簡《朝律》以及張家山336號漢墓《朝律》都是關于西漢時期的禮儀類文獻,其中絕大部分內容前所未見,可以用來復原西漢時期的朝會禮儀、諸侯王宴飲之儀,是研究西漢禮制極為珍貴的材料。在“王會飲儀”以及朝會禮儀中,參與者眾多,其中“賓”反復出現,簡文所見為“賓者”“九賓”“末賓”。對“賓”的身份認定,涉及禮儀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乃至整個儀式的進程,...
西安新出御府式盤的復原研究————作者:李彥峰;
摘要:<正>2018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長安區發掘了一批秦漢墓葬,其中M154出土一件漆式盤殘件,銅轉軸上帶有“御府”刻銘(以下簡稱御府式盤),是本次發掘的重要收獲之一[1]。古代數術家占驗時日、判斷吉兇的式盤,又稱“式”或“栻”。據此前統計,傳世及考古發現的式盤共11件[2],近年又陸續公布了出土于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和甘肅敦煌祁家灣魏晉墓葬的2件式盤<...
山西太谷塔寺摩崖造像調查簡報————作者:秦艷蘭 ;王煒;
摘要:<正>塔寺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陽邑鄉龐莊村龐莊水庫東岸,地處烏馬河中上游,呈西北—東南走向,背依塔寺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圖一、二)。《中國文物地圖集·山西分冊》[1]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均提及塔寺摩崖造像中的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的題記和造像,日本學者佐藤智水亦對摩崖造像進行過考察[2],但近十余年來,造像大部分時間被水淹沒。202...
拉達克九至十世紀石刻造像及題記研究————作者:夏吾卡先;
摘要:協城堡五方佛摩崖石刻、曼拉彌勒隨從摩崖石刻和列城彌勒造像碑是拉達克三處保存較好、題記豐富的重要石刻遺存。本文在20世紀初德國傳教士弗蘭克整理資料的基礎上,詳細記錄了圖像內容,并重新校勘石刻題記,進而依據石刻的藝術風格和題記的文法特點,考證出這三處石刻的年代為吐蕃贊普赤祖德贊至班結袞受封為達克王的時期,即公元9~10世紀。這三處石刻體現出吐蕃后期至古格王朝早期的時代特性,其藝術形式具有多源性,并非僅...
河南洛陽關林唐墓(C7M5723)清理簡報————作者:陳誼 ;程保增;
摘要:2003年底,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河南省洛陽市關林鎮搶救性清理了一座唐墓(編號C7M5723)。從殘存情況看,墓葬平面近鏟形,南向,斜坡墓道略偏向東側。墓中隨葬器物80余件(套),以彩繪陶俑為主,另有少量瓷、銅器等。自近墓門處起,依次擺放有陶馬、陶鎮墓獸、陶俑,墓室東北角放置陶騎馬俑和動物模型,墓室北壁放置陶罐和瓷罐,銅鏡、鐵剪置于墊棺磚上。墓中隨葬彩繪陶俑數量較多,種類豐富,造型生動,色彩鮮艷,尤...
讀虎溪山一號漢墓的木槨文字————作者:董珊;
摘要:<正>湖南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于1999年,其發掘報告已于近年出版[1]。該墓為帶斜坡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方向正東,墓主為沅陵侯吳陽,下葬時間是漢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這是一座漢初列侯墓,其棺槨結構,發掘報告認為“是一個槨室加一棺和兩個外藏槨,槨室是用木板搭建的空間,外壁板與內壁板之間又用隔板區分出棺房和四箱
南京六朝長干里出土瓷器精萃
摘要:<正>長干里是南京一個著名的地理單元,位于六朝古都建康城南郊。南京建城史的開端就是位于長干里的越城。越城濱江控淮,是越滅吳后建立的對抗楚國的重要軍事據點。到了六朝建都時期,長干里成為都城的南部門戶。2017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長干里越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陸續開展。遺址中六朝堆積以東晉和南朝時期的文化層最為豐厚,遺跡主要有東晉越城環壕、南朝長干御道以及東晉磚瓦窯、東晉南朝水井和灰坑、南朝末期墓葬...
山西沁源程壁石窟調查簡報————作者:武夏;李輝;馮鵬錦;趙杰;
摘要:<正>程壁石窟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程壁村西北500米的半山腰上。地理坐標為北緯36°39′7.2″,東經112°14′49.1″,海拔1212米。程壁石窟所在山體大致呈東西走向,位于009鄉道旁,沁河在山腳下由西向東流過(圖一)。石窟開鑿于一塊長約20、高3.5~4.7米的較為獨立的崖壁上,山體巖石屬于灰黃色石英砂巖,易于雕鑿,崖壁下為松軟的砂石與黃土。窟前山坡塌毀嚴重、崎嶇不平。據《中國...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3250發掘簡報————作者:謝堯亭 ;陳曉宇 ;范文謙 ;王金平 ;楊及耘;
摘要:橫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北村。2004~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西周時期墓葬1299座,發現車馬坑33座。其中,M3250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木質棺槨。墓葬遭盜擾,墓主骨骼無存,僅發現3名殉人。隨葬器物殘存385件(套),有銅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漆木器、骨器、蚌貝器共七類。其中銅禮器25件,包括鼎9件、簋3件等,17件銅禮器上有銘文。...
江蘇常州采菱宋墓(M46)發掘簡報————作者:任林平 ;彭輝 ;鄭鐸;
摘要:2020年9~10月,為配合基本建設,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對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采菱村的項目用地范圍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本次發掘共清理五代至宋代及明清時期墓葬65座。其中一座宋墓(編號M46)為豎穴土坑墓,墓底中央設方形小坑,出土漆器、瓷器、銅器等。其中,漆器帶有紀年和“歙州檢造”等銘文,系官方監管造作漆器的首次發現。依據出土器物及漆器紀年銘文,可推斷墓葬年代為北宋中期。本次發掘,為研究宋代的墓葬形制...
秦始皇帝陵K0006陪葬坑性質的探討————作者:曹瑋;
摘要:<正>2000年,在秦始皇帝陵陵冢南側、內城南墻里約12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處陪葬坑,命名為K0006陪葬坑。陪葬坑面積不大,其中坑體面積只有144平方米;陪葬坑“由斜坡門道、前室和后室組成,是一座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的陪葬坑”[1]。陪葬坑出土有4件立姿御手俑和8件身披長襦的立姿袖手俑以及其他器物,這12件陶俑不同于秦始皇帝陵一、二、三號陪葬坑出土的身披鎧甲的兵俑
來通、畫缸、提水罐——中亞土庫曼斯坦出土文物鉤沉與釋證————作者:葛承雍;
摘要:歐亞大陸上的土庫曼斯坦是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樞紐國家。本文以土庫曼斯坦出土文物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尼薩古城考古發現的象骨來通進行重新闡釋,證明大型來通不是世俗酒器,而是宗教禮儀使用的祭器、禮器;其次對梅爾夫考古發現的被外國學者稱為“四景花瓶”的雙耳彩繪陶罐進行考釋,認為其是唐代杜環記載的“畫缸”,為當地新年節慶時的交換禮品;最后,中亞提水罐是掛在水車上提水的器皿,對于理解西域陶罐類型很有啟發,其用途與...
蘇孝斌墓石槨線刻山水畫的繪畫史意義————作者:賀西林;
摘要:<正>唐代是中國山水畫走向獨立并逐漸成熟的一個關鍵時期,名家輩出,吳道子始創山水之體,自成一家;李思訓、李昭道標榜青綠;王維、張璪示范水墨。20世紀90年代以前討論唐代山水畫或盛唐“山水之變”,多據畫史畫論、個別傳世名作、石窟壁畫和少數墓葬壁畫中的背景山水,以及器物裝飾山水畫。而畫史畫論記載零散或語焉不詳;傳世名作真偽、年代難辨,爭議頗多;石窟和墓葬壁畫中所見皆非獨立山水。就此而論,很難客觀準確地...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六):包山楚墓竹簡
摘要:<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著本書為《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系列的第六冊,收錄包山楚墓出土的全部有字竹簡280枚及簽牌30枚。竹簡內容包括文書、卜筮祭禱記錄和遣冊。全書由釋文和圖版兩部分組成,以199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包山楚墓》《包山楚簡》為底本,新作釋文精準,注釋繁簡得當;圖版部分選擇常規影像和紅外線掃描圖版中效果最佳者,使資料更為完整。本書在竹簡文本復原和內涵揭示方面取...
廣東廣州新造唐代曾邊窯遺址發掘簡報————作者:陳馨;
摘要:曾邊窯遺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曾邊村和南約村交界處,西臨珠江。2018年4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450平方米,清理出窯床、灰坑、灰溝等遺跡,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少量窯具,陶瓷器包括碗、盤、罐、盆、缽、釜、杯、壺等。根據出土器物判斷,曾邊窯遺址的年代應為中晚唐時期。作為廣州地區一處重要的唐代民窯遺址,曾邊窯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廣州地區陶瓷生產情況以及廣東陶...
浙江臺州沙埠竹家嶺宋代窯址2019年發掘簡報————作者:謝西營 ;湯妮 ;李含笑 ;秦大樹 ;林杰 ;趙安如;
摘要:沙埠窯址群地處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沙埠鎮和高橋街道一帶,是浙江地區重要的青瓷窯址分布區。2019年6~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窯址群內最具代表性的竹家嶺窯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該窯址位于沙埠鎮廿四都村和青瓷村(原霅溪村)交界處。本次發掘區位于窯場燒造區和窯業廢品堆積區,發掘總面積600平方米,揭露出一座規模龐大且保存較好的龍窯窯爐,出土了大量青釉、醬釉瓷器及窯具標本。本次發掘初步構建了...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