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倫理學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倫理學研究》創刊于2002年9月,是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倫理學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一份學術理論刊物,其作為中國倫理學會的學術會刊,辦刊宗旨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統一,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倫理道德體系服務。讀者對象為高校從事倫理學教育和研究人員、理論宣傳工作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SSCI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倫理學原理、中國倫理思想史、西方倫理思想史、道德建設、探索與爭鳴、應用倫理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抗戰勝利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提振作用 龔天平;王澤芝1-5
毛澤東抗戰思想的倫理意涵 李彬6-11
陳獨秀抗戰思想的倫理解讀 金煥玲12-16
道德狀況調查報告
當代中國女性道德狀況調查 李桂梅;歐陽卓靈17-26
倫理學基礎理論
當代社會道德形態的基本特征:從個體德性走向整體倫理 甘紹平27-29
規范性判斷 文賢慶30-35+63
反諷概念及其涉及的公私關系問題 黃泰軻36-41
道德思維研究
德治思維和道德思維辨析 黃富峰42-45
從倫理走向道德:精神的嬗變與思維的轉換 鄒平林;曾建平46-51
康德的道德思維方式解析 詹世友52-57
中國倫理思想
論戚繼光的武德思想 丁雪楓58-63
論名節 楊建強;肖群忠64-69
西方倫理思想
休謨倫理學中的共識理論 李偉斌70-73
論正義與博愛的關聯性:科恩和羅爾斯的意見分歧 勾瑞波74-77
浙江論文發表:海德格爾對思與存在同一性問題的探源及創見
摘 要:海德格爾前期通過此在的領悟代替了思(知覺)的意義,并使用“領悟”概念實現了對主體哲學的改造;中期則憑借對古希臘哲學中思與存在同一性問題的細致研究,揭示出古希臘哲學是通過將人置于邏各斯之下來構建思與存在之同一性的;在此思想洞察的基礎上,海德格爾提出了自己對思與存在同一性的創見,即思與存在的同一性是本有之澄明發出的允諾。同時,海德格爾的思與存在同一性的問題還揭示了當前科學技術危機的內在成因,為人類應對科學技術危機找到了一條現實可行的出路。
關鍵詞:領悟,思,邏各斯,同一性,澄明
作者簡介:于志杰,男,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現代西方哲學研究。
倫理學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中國共產黨人歷史自覺的倫理傳承及價值————作者:朱金瑞;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歷史自覺的政黨,其歷史自覺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人基于歷史自覺對中華傳統倫理文化的傳承主要表現為從“民為邦本”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從“天下為公”到“共同富裕”的倫理旨歸、從“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理念等。中國共產黨人歷史自覺具有主動性、民族性、實踐性等特點。同時,中國共產黨...
基于生態導向重構美德倫理學————作者:湯劍波;
摘要:環境美德倫理學以繁盛和美德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道德理據和實踐動力,成為完善環境倫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然而過于聚焦美德倫理單向地移入自然環境領域,會忽視伴隨生態價值觀發展所提出的對美德倫理學進行深層變革的需要。面對環境美德倫理學隱含的人類中心主義特性,有必要從人與自然相互聯系的角度去重構美德倫理學,對美德倫理學的三個核心問題進行生態導向的重新詮釋。應基于生態共同體、生態善、生態美德,重新解讀“應該...
墨家道德話語的論證模式————作者:郭橋;
摘要:墨家學派創造的道德話語體系具有鮮明的論證特色。分析《墨子·兼愛》《墨子·非攻》等文獻可以發現,“訴諸權威”“訴諸假設”和“訴諸比較”這三類論證模式貫穿墨家倫理思想,奠定了該學派道德話語體系的內在邏輯架構。三類論證模式的揭示,為我們進一步理解以“兼愛”為核心的墨家倫理主張提供了方法論維度。而且,中國古代學術界的道德語言“具有思想性深刻和理論性強的特點”,這一關于中國道德語言的斷言亦于此獲得論證性維度...
現代倫理秩序: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訴求與應然指向————作者:王藝騰;
摘要:現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對傳統倫理秩序提出了嚴峻挑戰,構建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新型倫理秩序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個體尊嚴”與“社會正義”是現代倫理秩序構建的價值基石,前者強調對個體權利與自由的尊重,后者注重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與制度正義的實現。在此基礎上,現代倫理秩序的實踐準則體現為“權利意識”與“責任擔當”的有機統一,既要求公民具備維護自身權益的自覺,也強調履行社會義務的集體責任感與奉獻精神。新時代公...
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的三重范式————作者:朱海林;
摘要: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是中華倫理文明綿延發展的最新形態,具有實然、應然和必然三重范式。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的實然范式,是在跨越“卡夫丁峽谷”中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倫理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特色倫理學理論和道德建設實踐融合并進的新型倫理文明體系。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的應然范式,是在掌握歷史主動中永葆先進的人類倫理文明新范本,因中國共產黨把握倫理文明和道德發展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
儒家倫理思想的基礎認識、特色原則與變易觀念————作者:華軍;
摘要:儒家倫理思想乃儒家關于人道的學說。天人一體的人道觀與通情達理的生存觀是當代詮釋儒家倫理思想時需著力關注的兩個基礎認識。獨特的以人為中心的立人原則與差序構成的結構原則是當代詮釋儒家倫理思想時需深刻辨析的兩項特色原則。基于理一分殊和文質合一之上的觀念轉換是當代詮釋儒家倫理思想時需及時省察的兩類變易觀念。儒家倫理思想的基礎認識、特色原則與變易觀念等三方面內容可構成一個詮釋體系,對此三方面內容的系統總結有...
中國古代采伐漁獵倫理思想探析————作者:齊文濤;
摘要:中國古代針對野生動植物利用逐漸形成系列的倫理規范,是為采伐漁獵倫理思想。采伐要求不伐夭蘗,還要求斬伐以時,即春夏禁砍、九月始伐。狩獵要求不焚林藪、不合圍、不掩群、不覆巢,要求不麛不殺胎、不卵不,還要求田獵以時,即春夏禁狩,約九月十月始獵獸、七月八月始獵禽。漁捕要求不涸澤而漁,要求禁鯤鮞、禁孕別,還要求漁捕以時,即夏季禁捕、約十二月正月始漁,也有說十月始漁。總體可用焚涸之禁、童胎之禁、非時之禁進行概...
唐凱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的理論建構————作者:劉永梅;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但由于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思想的滯后性,人們在道德觀念上和社會生活中均出現了一些亂象。唐凱麟對此做了深入思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的理論建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從對商品生產的倫理二重性的分析出發,揚棄市場經濟的利己性和謀利性,從利他性和服務性引申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是為人民服務;他從上述二重性關系及...
違背道德法則的行動何以是自由的——以康德的歸責問題為中心————作者:馬新宇;
摘要:在康德道德哲學的設定中,自由意味著遵循道德法則,但就歸責而言,自由則有可能意味著違背道德法則。針對這一“歸責問題”的諸解決方案,雖回答了“主體何以會違背道德法則”的問題,但對“違背道德法則的行動何以自由”的解答都不夠自洽。通過對《倫理學講義》相關章節的解析可以發現,歸責的根據是任意自由,但其并非慣常所理解的選擇自由。后者只能解決歸因問題,不能解決歸責問題。非選擇意義上的任意自由是理知自由。違背道德...
馬克思“苦惱的疑問”的生成與解答及其倫理向度————作者:苗貴山;
摘要:馬克思在《萊茵報》時期產生的“苦惱的疑問”,既包括對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關系顯性問題的世界觀把握,也蘊含著對個人利益與共同體普遍利益能否統一隱性問題的倫理價值觀判斷。“苦惱的疑問”從本質上講就是馬克思在秉持黑格爾倫理國家觀考察物質利益問題時,所遭遇到的個體利益與普遍利益的沖突而在世界觀與價值觀上產生的思想困惑。馬克思對“苦惱的疑問”的解答,一方面強調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家,另一方面針對資產階級市民社會...
生成式人工智能學術應用引發的倫理問題及其應對————作者:和鴻鵬;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雖然問世不久,但已在學術領域得到廣泛使用,由此引發的學術倫理問題受到了社會尤其是學界的高度關注。基于學術機構已出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學術倫理規范,可以提煉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誘發的四類主要學術倫理問題,即難認定的內容剽竊、隱蔽性的數據泄露、系統性的知識偏見和自增強的虛假信息。與傳統的學術倫理問題相比較,道德內疚感降低、系統性傾向固化、理解幻覺、算法機制不公開等原因是此種學術倫理問題的根源。...
關于美德倫理學的道德類型學批判————作者:付文博;
摘要:美德倫理學的道德類型學研究關涉美德倫理學能否作為一種獨立的規范倫理學,同時也是當前許多學術關切的前置研究。盡管當前有些學者通過區分美德理論和美德倫理學,駁斥了將美德倫理學視為錯誤的分類范疇的觀點,但是,當前對美德倫理學的道德類型學劃分并沒有將美德倫理學與義務論、后果論有效地區分開,這種做法捍衛的美德倫理學的獨立性僅能在觀念層面存在,而且這種道德類型學至少具有四個弊病:背棄了美德倫理學復興時的初衷、...
二程闡發“中庸”的倫理學意義及其啟示————作者:趙清文;
摘要:為了將“天理”與人類現實生活在理論上溝通起來,二程突出了“中庸”在其思想中的地位。他們認為,“中庸”所強調的,是與“理”或“道”相符合的“中”所具有的不可變易性。同“天理”相比,“中庸”是一個側重實踐論方面的概念,它的重點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對行為的正當性進行判斷的原則或標準。恪守中庸,就是在生活實踐中堅定地“遵道而行”,同時,還要求主體兼顧“道”或“理”的普遍性與具體生活情境的特殊性。通過對“中庸”...
馬克思《博士論文》中“自我意識”的哲學內涵勘判————作者:崔晨;
摘要:自我意識及其所凸顯的自由維度是馬克思《博士論文》的理論核心,但自我意識的哲學內涵并非單義而是多重的,由此導引出對自由的不同界定,正是這種多重和不同造成對《博士論文》定位和解讀觀點的大相徑庭,而這源自當時馬克思的思想轉變。對這種復雜理論樣態的剖析,須從思想背景和文本內容兩個方面入手對自我意識的哲學內涵進行探究,甄別出其中所包含的康德-費希特主觀主義、黑格爾精神哲學、鮑威爾自我意識哲學等因素,并指認出...
論茱莉亞·安娜斯的美德發展理論————作者:許一諾;
摘要: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美德倫理學是當代美德倫理學的主流形態,而安娜斯的美德發展理論則是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美德倫理學的一種新進路。基于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倫理立場,安娜斯拓展并深化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美德與技藝的類比,揭示了美德的發展過程與理智結構,證成了美德與幸福的動態一致性,從而在美德的規范性與幸福主義的目的論之間建立了有機的聯系。安娜斯的美德發展理論在方法層面和內容層面對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美德倫理學的常規進路...
過度、限度及消解——論儒家倫理的主體性————作者:程志華;
摘要:“主體性”是一個后發的概念,但相應思想卻發生于“軸心時代”。就相應思想講,“主體性”涉及“客體性”的對立,而背后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在中國的“軸心時代”,基于“神文”到“人文”的轉向,儒家建構起自身的“主體性”理論,并展現為孟子所代表的“絕對主體性”、荀子所代表的“相對主體性”兩大脈絡。“絕對主體性”脈絡表現為主體性的過度,而這個脈絡長期主導儒家道統。在此道統之下的儒學在前現代化階段曾為中...
馬克思早期經濟學哲學思想中的倫理探賾——基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文本的考察————作者:駱婷;
摘要:馬克思的倫理思想是其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于19世紀40年代生發并展開,在早期政治經濟學研究成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已初現端倪。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私有制關系形成的歷史考察,重構了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同時也確證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性的倫理關系;在新的倫理關系中,馬克思將“異化”作為其早期倫理思想的核心范疇,揭露了“異化”偽裝下資本主義的“非人性”...
馬克思正義觀釋解的兩條線索——基于《資本論》的考察————作者:曾丹;
摘要: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對自由、平等、等價的駁斥破除了資產階級構筑的正義幻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事實與規范的割裂并澄清了理論歧誤,客觀上重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合法性論證,也筑牢了資本主義批判的理論基礎。同時,他從唯物史觀出發理解正義,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以人作為目的成為正義成立的兩大支點,構成了正義的事實面向和規范維度。由此,一條自洽的正義理路得以彰顯:資本主義的占有規律是歷史的必然,這種歷史正...
人工智能意識的可及性及其倫理前置————作者:陳萬球;
摘要:傳統哲學理論認為機器不存在意識和認知能力。智能科技急速迭代進化,對類腦科學研究需求迫切,兩者疊加影響使得機器意識研究成為當今的理論前沿和學術熱點。機器意識研究可以深化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借助科學佐證與技術細節,必將深化哲學的科學性與前沿性。作為一種技術構想,機器意識是一種基于某種哲學思想來探討機器是否真正擁有意識與機器意識的本質及建構的理論和方法。以“生物算法”為基礎的人類意識,最終將會被以形式化算...
數據正義問題與分布式責任————作者:田廣蘭;
摘要:大數據技術“消失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在帶來了更多的自由、福祉和可能性的同時,也招致了數字可行能力不平等、算法歧視和數據殖民主義等數據正義問題。數據正義問題具有的多元主體性、非意向性、復雜因果性等特征超出了傳統道德責任理論的邊界。問題的解決要求理論的創新,弗洛里迪建構的以接受者為導向的倫理學范式拓展了能動者的概念,指出分布式道德是信息時代道德行為的常見形態,主張用反向傳播的分布式責任作為責任的分配...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