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具有光榮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它創刊于1957年8月25日,當時刊名為《科學論文集》,為文理科綜合版。1959年,《科學論文集》改名為《廣西師院》,并成立了第一屆學報編輯委員會。1960年改回《科學論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復刊,又名《廣西師院》。1978年改為《廣西師范學院學報》,仍為文理綜合版。1979年文理分離,成為獨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為《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起在國際范圍內公開發行,1995年起,成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和《中國期刊網》上網期刊。
創刊50多年來,學報依托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專業點和學術力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理論研究,為推動學校教學和科研發展,繁榮和積累祖國的優秀文化,發現和培養學術人才,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21世紀后,《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服務廣西”為理念,努力開拓創新,嚴格質量管理,進行高標準、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標建設,為中國學術期刊增光添彩。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了探索真理、繁榮學術研究,始終堅持開拓創新、高標準、高質量的辦刊思想。辦刊特色具有學術性、創新性、師范性。學報刊載的論文涉及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專業領域,主要刊載哲學、經濟學、法學、語言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等方面的論文。常設欄目有:經濟研究、哲學研究、法律研究、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含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等特色欄目)、語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課程研究、教學論研究、教育經濟史研究等子欄目)、歷史研究(含太平天國史研究、經濟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欄目)等等。經過長期的努力和建設,逐漸形成了一些在國內具有特色的欄目,如“經濟法研究”、“美學研究”、“文選研究”、“課程研究”、“太平天國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東南亞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時,學報努力破除封閉辦刊的模式,注重策劃意識,加大組稿力度,實施優稿優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著力組發國內外相關國家級、省部級等基金項目稿,發表了大量國內外知名學者、著名教授的優秀論文,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刊物轉載,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由于辦刊品位較高,編輯規范,印制精美,20世紀90年代以來,《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多次獲得出版管理部門和期刊組織的表彰。1991年獲廣西優秀期刊一等獎,1999年獲廣西優秀期刊一等獎,同年獲“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2002年獲“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2005年獲“廣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獲“第三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2007年入選南京大學CSSCI核心期刊目錄擴展版。2008年《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經期刊定量分析及學科專家評審,正式進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編北京大學圖書館組織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廣西優秀期刊
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美學研究、經濟研究、文學研究、教育研究、商埠研究、歷史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中英滇緬界碑“有腳”--清末民國時期國家爭界與邊民生計之角力 姚勇,YAO Yong
漢象郡府治“臨塵縣”方位地址的文獻法考辨--花山古都“臨塵縣”的人類學系列研究之一 韋福安,WEI Fu-an
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社會動員:以新桂系政權為個案 黎瑛,LI Ying
廣西古人類學研究新進展 袁俊杰,韋璇,YUAN Jun-j ie,WEI Xuan
馬爾庫什歷史唯物主義“生產范式”批判論析 許恒兵,XU Heng-bing
超越后馬克思主義消解階級的神話--論艾倫?梅克森斯?伍德對新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批判 馮旺舟,王霞,FENG Wang-zhou,WANG Xia
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力研究 鄧志平,湯志華,DENG Zhi-ping,TANG Zhi-hua
中央政策的決策者與目標群體之博弈--以退耕還林政策為例 姚賤茍,YAO Jian-gou
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沖突治理中的雙向功能及其發展路徑 胡銳軍,楊卡,HU Rui-j un,YANG Ka
李大釗的傳統文化觀及其當代啟示 李燕,LI Yan
黨的群眾路線三向度論 王源平,WANG Yuan-ping
論六朝政治運作與駢文書寫的互動 鐘濤,ZHONG Tao
用典技巧演進與南朝駢文形式 劉濤,LIU Tao
文學接受視野下的韓柳與駢文--以宋至清代為討論中心 劉城,LIU Cheng
學術思潮與清初駢文的新氣象 張明強,ZHANG Ming-qiang
論清代江南駢文的偏勝及其原因 路海洋,LU Hai-yang
從四六到駢文--論駢文的名稱演進與文體辨析 張作棟,ZHANG Zuo-dong
宗族、宗教與鄉村社會治理--基于廣西桂林市草坪回族鄉潛經村的個案考察 方素梅,FANG Su-mei
論文發表代理投稿:明清貴州貢院的使用與維修
摘 要:貴州貢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首開鄉闈時,其發展歷程正是貴州科舉史的縮影。其結構及功能與他省貢院相似,規模居于全國中下等,號舍最少時不足千間,最多時超過四千間。其明末毀于戰火,清代重建后亦頻繁維修,經費則以公款為主,輔以民間捐助。
關鍵詞:貴州貢院,鄉試,號舍,維修
各省貢院是舉行鄉試的場所,是中國古代科舉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貴州建省較晚,獨立開科更晚,直到明嘉靖十六年貴州首開鄉闈之前才建成貴州歷史上第一座貢院。但它是關乎地方文教的重地,是眾多黔中俊彥的起步之階,其發展歷程亦是貴州科舉史的縮影。學界對此關注較少,僅有劉隆民《大十字上消失的明代貢院》及羅登宜《貢院石碑》二文,尚有廣闊的研究空間。本文擬借助諸種史料,試對其修建、使用及維修作出初步探索。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