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曲藝》
關注()雜志簡介
《曲藝》是一本全國性曲藝刊物。始由中國曲藝研究會主辦,后改由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曲藝雜志社編輯。專以發表新曲藝作品和經過加工、整理的傳統曲藝作品及曲藝評論、研究文章。 1957年1月創刊,首任主編趙樹理,副主編陶鈍。初為雙月刊,十六開本;1958年1月改為月刊,自7月號改為三十二開本;1960年7月號,重新恢復為十六開本;1961年1月再度改為雙月刊,出至1966年第五期,因“文化大革命”開始而停刊。粉碎“四人幫”后,《曲藝》于1979年1月復刊,月刊,十六開本。截止到1985年12月,已出刊一百六十一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2008年榮獲抗震救災新聞宣傳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欄目設置
特別關注;有話要說;人物坊;往事回眸;E網打盡;漫畫漫話;長篇連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一段曲藝往事的啟示 向云駒
采蓮賦——溥叔明改寫蕭繹《采蓮賦》為岔曲 溥叔明,吳光輝
淺談曲藝音樂發展現狀 神樂
把握本質特征努力傳承創新——淺談四川清音的音樂創作 向勝
淺析板腔體曲種的創新——以駱玉笙演唱的《子期聽琴》為例 于林青
詞曲的完美合作是作品成功的保證 楊妤婕
仙樂妙諦:琵琶有情“托”在弦——我所喜愛的蘇州彈詞音樂 張進
曲藝音樂的腔詞關系與敘事性特征的美學表現 蔡源莉
感悟•感動•感恩——走進暴玉喜創作的心路歷程 靜靜
悼念恩師白奉霖先生 穆祥征
調侃李伯清 馬驥
“下跪小品”:匱乏現代性的低俗演藝 周思明
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儀式 羅君生
追求藝術生命的綠色 暴玉喜
曲藝須師承關鍵在創新 殷伯達
師心如父 涓涓
推動改革發展擴版再攀高峰 洛棠
中國教育學刊雜志投稿:盔頭的發展及其在京劇藝術中的作用
[摘 要]在京劇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類型化到個性化,所以盔頭在其中的運用也經歷了漫長的由簡單搭配到復雜講究的探索過程。京劇是一個綜合藝術整體,除去表演,需要有導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去共同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精品。為此盔頭作為樹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體體現標致,也是綜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中國教育學刊,盔頭,盔箱,傳承發展,重要性,經驗感想
一、盔頭的簡介及其發展進程
“盔頭”是梨園行的行話,也叫盔帽、戲帽,是中國傳統戲曲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盔”是仿照古代戰將所戴的頭盔樣式并加以夸張、美化而形成的。按照舞臺上不同角色的實際應用,從外形上可劃分為冠、帽、盔、巾四大類。而按制作工藝與使用材料來分,可分為硬胎與軟胎。戲曲盔頭與戲衣一樣注重裝飾性,但其裝飾時有變化,各劇種之間也互有異同。
曲藝最新期刊目錄
曲壇好人的道義與擔當——緬懷山東快書教育家楊明揚先生————作者:趙學聲;
摘要:<正>2025年1月11日22時19分,著名山東快書教育家,河南新鄉楊氏父子山東快書家庭義校(以下簡稱義校)創始人、老校長楊明揚先生在河南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逝世,享年94歲。楊明揚生前為河南省榮軍休養院離休干部,是中國曲協會員、中國民協會員、河南省曲協顧問、新鄉市曲協名譽主席、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終身理事、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理事。他一生淡泊名利、謙沖和善、樂于助人;他為藝勤奮、尊師重道、桃李滿...
相聲 我不會了————作者:竇晨光 ;常鵬旭;
摘要:<正>乙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感謝您送來如此熱情的掌聲。甲緊急發布一條招聘信息。乙等會,你干嘛呢?甲招聘。乙出去!這是招聘的地方嗎?!甲就占用您一分鐘時間。乙半分鐘都不行。甲我就說3句話。乙一句也不可以。甲說完給您300塊錢。乙說吧!甲各位,這就叫鈔能力
二人轉 “小公主”駕到————作者:焦桂英;
摘要:<正>女一灣春水映朝暉,男兩枝紅杏占花魁。女三間瓦房在道北,男四口之家本姓崔。女崔富貴是平頭百姓沒官也沒位,男一天到晚出來進去狗都不稀嘞。女他老婆10年前跟他成婚配,男有名有姓沒人叫,外號“野薔薇”。女上有那年邁老父70歲,男下有兒子叫小輝。女外養一條炕巴狗搖頭又擺尾,合小日子不愁吃穿過得還挺肥
中國曲藝民間盛會 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摘要:<正>傳承發展馬街書會、胡集書會等全國性曲藝文化品牌,搭建交流平臺,發掘優秀人才,提升創演水平,引導廣大曲藝工作者用各具特色的曲藝形式生動說唱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凝聚振興力量
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自身主體性的曲藝藝術體系
摘要:中國特色是曲藝藝術的核心特質。曲藝歷經長期發展,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融合各地民俗、語言與藝術風格,是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生動體現。我國豐富的500多個曲種,鮮明呈現出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構成了中國曲藝獨一無二的魅力
樹立以“人民性”為導向的新時代相聲價值旨歸————作者:王筱磊;
摘要:<正>相聲藝術是人民的藝術。100多年來,相聲藝術之所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創造一次又一次的繁榮,深受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其根植于“人民性”的基石之上。相聲藝術的“人民性”就在于始終反映時代的審美需求,始終呼應時代的審美取向,始終與社會總體價值觀同頻共振,始終保持對社會變遷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每一代相聲演員,尤其是每個時期的著名演員無不自覺肩負起時代使命,不斷自我革新,從對傳統文化的再詮釋中、...
堅持守正創新的曲藝文化傳統——由“拜師收徒”相關的幾則藝諺說起————作者:孫立生;
摘要:<正>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對科學、理性、客觀地認識曲藝現狀,保持守正創新的優秀文化傳統與文化自覺,有著正本清源、精業篤行、揚美抑丑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價值。2024年初,《中國曲藝的“四梁八柱”》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并被“曲藝雜志融媒”連載12期,它是筆者與學生任健進行、完成的“師生曲藝對話”
日本漫才藝術現狀及其對我國曲藝小劇場高質量發展的啟示
摘要:<正>漫才,日語“まんざい”(萬歲)的音譯,是日本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通常由兩人站立并以搞笑語言和夸張動作進行表演,與中國的相聲較為相似。近年,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以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大會》《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等為代表的網絡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帶動漫才藝術越來越走進國內觀眾的視野,并吸引不少年輕人開始學習、表演漫才
評書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者:李品鵬;
摘要:<正>“鈴鈴鈴鈴鈴鈴……”辦公室的電話響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第三中學政教處楊主任抄起電話,“喂!您好!……對!我是第三中學政教處。……啊!什么?”聽到這兒!他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真的?哦……好!……好!”他雖然掛了電話,但還沒緩過神兒來!他一點一點往下坐,坐了半天,才坐下來。只見楊主任,滿臉疑惑心未平,瞪著雙眼似銅鈴
四川清音 活力成都嬌模樣————作者:溫志航;
摘要:<正>天府芙蓉城是美麗姑娘(啊),您看她古韻流芳嬌模樣,公園城市好風光。大熊貓憨態可掬迎嘉賓,府河夜游走畫舫,九眼橋橫臥彩虹,合江亭角清鈴響,浣花白鷺蹁躚飛翔。望江樓金碧輝煌,薛濤簽染紅碧雞坊。錦官城外柏森森,武侯祠有劉關張,草堂人日祭詩圣,千秋茅屋人瞻仰。金沙節日迎太陽,金牛雄踞茶店坊,塔子山臘梅吐芬芳,太古里啊寬窄巷,有美景美食美姑娘,人潮涌動穿梭忙
評書 世紀情緣————作者:楊魯平 ;劉陽洋;
摘要:<正>2015年清明節的一大早,天上下著蒙蒙細雨,江西省于都縣石嶺村村民王德才像往年一樣,帶著全家老小去祖墳掃墓。快走到墓地了,嗯?他遠遠看見老村主任帶著一群陌生人圍在他家祖墳前捧著鮮花正鞠躬呢,這是咋回事兒?王德才滿臉疑惑加快腳步來到墓前。這時,村主任一回臉兒,“德才來啦,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湖南汝城縣民政局張局長,鄧軍長家鄉來的人啊”。王德才一聽這話,不由得一愣,心里頓時是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梳理瑤族鈴鼓發展脈絡 展望瑤族鈴鼓藝術未來————作者:趙嘉懿;
摘要:<正>瑤族鈴鼓根植于大瑤山,是中華民族眾多曲藝種類中一朵奇葩。近年來,相關從業者銳意進取、積極作為,扎根于廣西這片文化熱土,在傳承瑤族鼓文化的同時也吸收借鑒歷史悠久、曲本豐富、曲牌完備的姊妹曲種,合理利用更多樣化的舞臺表現方式,創演出了大量瑤族鈴鼓作品。這些作品在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中國曲藝節等重大賽事和展演中均有出色的表現,展示出了少數民族特色曲藝藝術旺盛的生命力
簡述彈詞開篇史上的“精彩片段”————作者:顧國良 ;陶謀炯 ;陳亦兵;
摘要:<正>為進一步增加受眾黏性,不斷滿足聽客們的需求,許多原創彈詞小段和長篇、中篇蘇州彈詞中的華彩唱段都曾在書場演出中被反復吟唱。這些作品經過藝術家的不斷加工,逐漸形成了眾多文質兼美的彈詞開篇(以下簡稱開篇)。它們或敘事繪景,或抒情議論,具有較高的文學鑒賞價值
回歸對“真善美”的追求——基于貴州諧劇現狀分析————作者:夏海星;梁穎笳;
摘要:<正>諧劇最初由王永梭先生于1939年首演,隨后在1943年正式得名。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表演時僅由一位演員飾演一個角色,而劇中其他人物和環境則通過虛擬手法來呈現。在歷史上,諧劇曾經歷過兩個輝煌時期,分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如今,諧劇已經從四川傳播到重慶、貴州、云南乃至全中國,特別是在貴州傳播較廣
“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
摘要:<正>截至2024年底,中國曲協先后走進浙江溫州、浙江紹興、河南南陽、河北唐山、江蘇漣水、山西沁水、四川彭州、湖南常德、安徽濉溪、上海金山等地,組織召開曲藝名家講座、地方曲藝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和“曲藝助力鄉村振興”計劃項目交流會14場次,開展采風調研、曲藝作品提升、曲藝定向創作12次,舉辦特色展演、惠民演出等活動9次
繁花似錦(京韻大鼓)————作者:楊妤婕;
摘要:<正>~
曲藝學知識體系構建的資源、范疇與期盼————作者:江華劍;
摘要:<正>在國家對曲藝事業的充分重視以及無數曲藝人的辛勤努力下,曲藝學科建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多所高校開設了曲藝本科專業且招收了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研究者與創演者;深耕在這一領域的高校教師與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專著出版與項目申請等領域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得出了科學、深刻的研究成果;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部分學者也逐步加大了對曲藝這一研究對象的關注,寫作了多篇論證嚴密、視角新穎的...
資訊————作者:曲訊;
摘要:<正>中國曲協召開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推進會2月27日,中國曲協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南昌召開,會議傳達了相關會議精神,通報了中國曲協2024年職業道德、行風建設工作情況和2025年重點工作。(曲訊)2025年全國曲協工作會召開2月26日,2025年全國曲協工作會在南昌召開,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有關領導與中國曲協各團體會員、各專委會負責同志,先進基層曲協組織代表等130余人出席會議
透過廚房的煙火氣,講述更廣闊的社會人生——評曲藝劇《桃李春風一壺酒》————作者:劉海琨;
摘要:<正>曲藝劇《桃李春風一壺酒》于2025年2月9日(正月十二)19點30分以“云”端直播的形式在四川藝術研究院的網絡平臺呈現,觀眾共賞了這場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的精彩演出。該劇由著名編劇楊椽執筆,魏明倫任文學顧問,北京人藝導演楊佳音執導,知名青年作曲家陳詠韻與周瓅擔任作曲,國家二級舞美設計吳宇負責舞美設計,四川省曲藝研究院藝委會主任、巴蜀笑星鐘燕平(胖姐)領銜主演,攜手巴蜀笑星林曉東(矮冬瓜)與王磊...
關于拓展夯實曲藝基礎理論體系的一點思考——論近現代曲藝理論對曲藝理論體系建設的意義與啟示————作者:盛書琪;
摘要:<正>近現代曲藝賡續古代曲藝,肇啟當代曲藝。在目前曲藝理論研究“厚古薄今”“古今脫節”的前提下,挖掘近現代曲藝理論無疑為理清中國曲藝理論發展脈絡以及構建中國特色曲藝理論體系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一、查缺補漏:近現代曲藝理論研究的必要性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號召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