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出版史料》
關注()【雜志簡介】
《出版史料》創刊于2003年,刊載有關出版單位、書業興衰及有影響的書報刊的始終及其人與事;出版法令(政策)參與起草的回憶;有關書報刊出版及有影響的論著的著名人物的書信往來;有關圖書版本源流,書報刊鉤沉;有關重要出版史、印刷史、發行史著譯的序跋;出版文事的軼聞趣談;有關著作評點;有關書報刊小專題筆談;有關書報刊數據、出版現象的統計,出版法令實施情況;有關藏書的趣聞趣事;于文化史、思想史、出版史、印刷史和發行史有影響的人物;域外書報刊的出版概況;有關書報刊文章的正誤;近現代特別當代50年間出版文獻檔案;切合有關現實出版活動問題或有關紀念;歷史上有影響的舊著(文章)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欄目設置】
往事尋蹤、名家書信、百家書話、文化自述、走進序跋、隨筆、青年文稿、人物寫真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宋原放主編的《中國出版史料》 李鑒
2. 1985年中國期刊總量增長的成因問題 李頻
3. 《魯迅詩稿》的版本變遷 劉運峰
4. 開明書店的出版活動與『掛牌』 陳飔
5. 開明書店南昌分店 王久安
6. 豐子愷出簡(五) 葉瑜蓀
7. 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少年的書》 彭林祥
8. 《張西曼集》編輯出版的前前后后 李長林
9. 林穗芳未及出版的自選集 王華良
10. 師恩不敢忘 岳洪治
11. 王任叔的編輯思想 柴小星
12. 我的出版理論研究心路 蔡克難
13. 從茅盾給錢君匋的一封軼信說起 鐘桂松
14. 生活書店老同志來信 雷群明
15. 《黃金時代:美國書業風云錄》前言 阿爾•西爾弗曼,葉新
16. 中國漫畫巨擘——沈泊塵 吳浩然
17. 中國書刊在斯里蘭卡 何明星
社科論文投稿范文:麥金太爾的現代道德哲學批判
摘 要:麥金太爾以對現代道德哲學的批判聞名于世。現代道德哲學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道德主體理論、價值理論和規范理論。在麥金太爾看來,現代道德哲學的這三個部分都存在根本的錯誤:道德主體理論的錯誤是自我的個人化,價值理論的錯誤是善的私人化,而規范理論的錯誤是德性的邊緣化。
關鍵詞:麥金太爾,社群主義,道德主體理論,道德價值理論,道德規范理論
按照時間坐標來區分當代西方哲學,一些哲學是現代的,如羅爾斯的自由主義和哈貝馬斯的共和主義,另外一些哲學是后現代的,如福柯的系譜學和德里達的解構主義。但是,還有一些是前現代的,如麥金太爾的社群主義。雖然前現代的哲學和后現代的哲學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是對立的,但兩者之間仍然存在一個共同點,即對現代性的批判。對麥金太爾來說,這種現代性批判主要體現為對現代道德哲學的批判。
出版史料最新期刊目錄
孫犁談創作
摘要:<正>著名作家孫犁在《孫犁文集》自序中說:"我的創作,從抗日戰爭開始,是我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圣戰爭,所作的真實記錄。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進腳步,我的悲歡離合。"這就表明:作品
《愛的教育》中譯本八十五年————作者:葉小沫;
摘要:<正>《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20世紀的20年代,由我的外公夏丏尊先生把它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的讀者。外公夏丏尊先生,生于1886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這本《愛的教育》是他在1923年翻譯的,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到如今已經整整八十五年了。外公在他的《譯者序言》里說,他流著淚讀完
葉圣陶未刊日記(1955年·續完)————作者:葉永和;蔣燕燕;
摘要:<正>十一月一日,星期二晨至部中。九點開部務會議,討論關于基本生產技術教育之指示。于中學將加強《農業生產知識》《工業生產知識》《實習》之科目,物理、化學、植物、動物、地理、制圖六科與生產知識密切結合。因此改變,教學計劃亦有所更動。討論頗久,散會已將午后一點矣。與曉風共午餐于景山東街之小館子
施蟄存、柯藍、唐祈給人文社編輯的信————作者:岳洪治;
摘要:<正>施蟄存致責編:關于《新感覺派小說選》等施蟄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教授。20世紀80年代初,《新文學史料》創刊初期,我曾隨同時任人文社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的牛漢老師,前往滬杭兩地,看望知名老作家,并為刊物組稿。在上海,我們主要拜訪了兩位老人:一位是趙
金敬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歐陽海之歌》————作者:李傳新;
摘要:<正>1965年7月,大型文學刊物《收獲》第4期刊登了長篇小說《歐陽海之歌》,描寫的是解放軍戰士歐陽海從童年到參軍、直到為搶救一列火車去推開受驚的軍馬而犧牲的成長歷程。由于小說的巨大成功,使得歐陽海成為繼雷鋒之后又一座精神豐碑,在上世
寫在文集出版之際————作者:歐陽文彬;
摘要:<正>我自幼愛好文學。一生主要干了兩件事;一是編輯,二是寫作。編輯是本職工作,寫作是業馀愛好。離開工作崗位以后,寫作成了生活的主要內容。我先后出過十二本書,其中九本是六十歲后出版的。這部文集中大部分作品寫于六十歲以后。我的寫作是從評論起步的。作為一個讀者,看到
《如煙往事文存》前言————作者:張惠卿;
摘要:<正>歲月飛逝去,知交半零落!往事常縈懷,似夢又如煙。這本書原是我自編自印的一個集子,分五個部分記述了自己的某些經歷,以及對一些人和事的回憶和懷念,還有幾十年來親歷親聞親見的有些重要事件、工作記錄和對一些問題、人物的探索和思考。目的是使尚有一定保存價值的資料不致散失,
《通俗文學評論》始末————作者:羅維揚;
摘要:<正>1988年8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編印的《簡報》上,刊登了我致中國作家協會《關于建立通俗文學創作委員會的建議》的一封信,這個建議的第四條包括"出版《通俗文學評論》";同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國作家協會在桂林召開通俗文學座談會,有作家、編輯家、翻譯家、教授、學者上百人參加,文化部部長王蒙應邀出席。
林語堂先生編纂的英語教科書————作者:趙艷宏;
摘要:<正>開明書店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英語教科書上的出版成就,當以林語堂(1895~1976)先生編纂的《開明英文讀本》和《開明英文文法》為代表。其中,前者1928年甫一出版即火爆一時,首印一個月內即加印多次,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不斷再版,長銷不衰;后者初版于1933年,市場反響亦十分強烈,
法國小說家左拉作品插圖————作者:喻緯;
摘要:<正>~
上海文化街(福州路)舊貌————作者:俞子林;
摘要:<正>~
豐子愷書簡(四)————作者:葉瑜蓀;
摘要:<正>致內山完造①(一通)內山先生:手紙②拜收。先生巡回講演"新中國與日本",敝國正為德田先生③開追悼會,此中日友好之象,至堪欣慰!敬啟者,茲有一事奉懇:仆近翻譯蘇俄古典文學,根據露語原本,希望能得日譯本作參考。拜煩先生代為向貴國大書店查訊,有否日譯本(書名另記)發賣?如有,請示知,以便由敝國政府向貴國購求(不須先
王子野同志的信函————作者:雷群明;
摘要:<正>小序我與王子野同志的交往,始于20世紀70年代。"文革"期間,子野同志和他的愛人陳今及孩子全家都被發配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改造,而我愛人王龍娣因為大學畢業分配在被"砸爛"的文化部,當時也在這個干校"鍛煉",從而認識。那時,我在上海的"新聞出版工軍宣隊團部
雷夢水與《琉璃廠書肆四記》————作者:趙安民;
摘要:<正>雷夢水(1921~1994),河北冀縣人(現名冀州市),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書店原業務顧問,人稱"古書先生"。十五歲到北京舅父孫殿起開設在琉璃廠的通學齋書店做學徒,學習古舊書刊收售業務。雷夢水在長期的賣書生涯中和朱自清、鄧之誠、謝國楨、周叔一、王冶
為文化老人編書————作者:韋泱;
摘要:<正>五卷本的《歐陽文彬文集》與讀者見面了。作為主要參與的編者,我展閱之馀,感想亦油然而生。歐陽前輩生于1920年,已屆九二高齡。如此健在的老編輯、老作家,時下屈指可數。幾年前,她找我商量,想把歷年所寫文章匯編成集。我當然很贊同她的想法,并自告奮勇做她的助手。歐陽因白內障眼疾,雙目幾近失明,依賴大倍率放大鏡
紅色大地上的前進腳步——曹國輝著《紅色腳印》序————作者:吳道弘;
摘要:<正>記得認識老友曹國輝同志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那時他已到文化部出版局工作,我則在人民出版社編輯部。兩家辦公大樓都在朝內大街上遙遙相對,不過那時彼此接觸并不多。值得高興的是,1978年盲文出版社
把時代記在心里——淺談趙家璧編輯藝術————作者:田俊;
摘要:<正>第一次注意到"趙家璧"這個名字,是因為"一角叢書"。"五角叢書"風行的時候,我是個小學生,對這種五角錢一本的窄長小冊子愛不釋手。等我坐在研究生的課堂,才知道"五角叢書"的前生"一角叢書"來自一個年輕編輯——年方二十五歲的趙家璧的靈光一現
張中行語文教材編輯的佼佼者————作者:魏紅巖;
摘要:<正>張中行(1909~2006)先生在社會上有許多稱謂,然而他從事編輯工作的時間長達近半個世紀,因此,編輯則是他一生職業的準確稱謂。與書的結緣,衣帶漸寬終不悔新中國成立伊始,作為現代語文教育事業開拓者的葉圣陶先生,承擔著為新中國廣大中小學生編寫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語文教材的任務,就急需一批語言功底深厚、文史知識涉獵廣泛的人士加入這支編輯隊伍。于是,求賢
魯迅與《小說》半月刊————作者:劉軍;李燦;
摘要:<正>《小說》半月刊系原《良友畫報》主編梁得所在上海創辦,由大眾出版社出版發行。1934年5月創刊,1935年3月廢刊,共計出版十九期。主編即梁得所,發行人為黃式匡,第1至第7期編輯為包天笑之子包可華和黃苗子,第8期至第19期的編輯為麗尼和黃苗子。該雜志前兩期為月刊,自1934年7月1日第3期起改為半月刊,其開本和欄目設
陳乃乾、胡樸安與《鄧析子》————作者:虞坤林;
摘要:<正>陳乃乾(1896~1971),浙江海寧人,學者、版本目錄學家。歷任大東書局、泰東書店、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編輯,中國書店經理,后供職于上海通志館、上海文獻委員會、上海市文化局社會文化事業管理處編纂,并兼任持志學院、國民大學教授。在版本學、目錄學、索引學方面有突出成就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