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長白學刊》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長白學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長白學刊》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長白學刊》是由中共吉林省委黨校主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理論學術期刊。期刊始創于1981年,當時為內刊,刊名為《學習與研究》。1985年公開出版,并更名為《長白學刊》。創刊以來至2000年,《長白學刊》主編為王佩瑄,2000年-2006年,主編為林莎,現任主編為趙連君。20余年來,根據黨校自身的特點,《長白學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學術與宣傳并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鮮明的辦刊特色。學刊站在時代前沿,確立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服務、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服務“三服務”原則。學刊密切關注改革開放實踐及前沿領域問題,力求以超前的學術眼光和前瞻意識,為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出臺、貫徹、落實進行輿論引導和提供理論支持;為學術創新及學術繁榮提供重要的研究陣地。在稿件的選取上不唯身份論,追求質量、避免平庸。
本刊以辦刊的嚴謹性和高品位贏得了許多作者及專家的好評。曾先后被認證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現為吉林名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吉林名刊。2007年1月,《長白學刊》副主編、哲學編輯趙連君榮獲首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優秀人物獎;2010年1月,《長白學刊》編輯部榮獲第二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優秀期刊社稱號。
《長白學刊》所刊發的稿件較多地被國內權威性文摘全文或篇目轉載。2000年以來,《長白學刊》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200余篇文章�,F設主要欄目有:哲學、經濟、政治、公共行政、法學、社會、歷史、文化等。同時,根據形勢需要和學術走向,不定期推出相應熱點專欄。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
吉林省一級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政治、法學、哲學、經濟、社會、歷史、文化。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群眾路線與執政依靠 許耀桐5-9
2.也談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主義的“命名”問題———兼與張莉、孫熙國商榷 王學榮10-14
3.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的起源 吳永華15-19
4.政府與市場改革的“加減效應”及其能率釋放———兼論政府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 范明英 劉 濤20-27
5.論政府與文化市場的關系 胡惠林28-32
6.開放、整合與政治合法性的建構 龍太江 周光俊33-38
7.中國模式的理性審視 南文化39-44
8.論黨的群眾路線及其時代性、實踐性 肖 杰45-49
9.多元文化視角下執政黨適應性建設探析 楊國強50-54
10.新媒體時代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趙澤洪 朱亞蘭55-59
11.雍正朝的組織人事變革:方略與啟示 柯江林 楊雯筠 孫 銳60-65
12.從“先賦”到“自致”:治理時代公務員責任的嬗變 郭 蕊66-70
13.基本義務的憲法界限:法律保留之適用 鄭賢君71-76
14.農民責任意識的缺失與重塑———基于對吉林省農安、永吉等地的調研與思考 栗曉宏77-80
15.吉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基于 2000-2011 年的數據分析 白永秀 張新淵 周江燕81-88
16.吉林省城鄉居民消費與收入關系實證分析 王 聰89-94
17.《新華日報》與國統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湯志華 劉曉華95-99
18.黨的建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遵義會議為例 于安龍 劉文佳100-106
19.論轉型期的農村社會安全 范和生 李三輝107-112
思想政治論文范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代表人物
摘 要:沈志遠是中國較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共產黨員,這種研究一直持續到1965年,他恰好見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一步步的深入歷程,并且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沈志遠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對于我們更好理解和順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論文范文,沈志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大致可分兩個階段: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入中國;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過程�;蛘呶覀兛梢赃@樣認為,早期的革命實踐僅僅是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進、認識和初步探索階段,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創造性地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則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這兩個階段中起著承上啟下和銜接潤滑作用的代表人物是寥寥可數的,沈志遠就是其中一位。沈志遠是中國較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共產黨員,這種研究一直持續到1965年,他恰好見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一步步的深入歷程,并且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沈志遠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對于我們更好理解和順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長白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論唯物史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互構————作者:孫壽濤;邱雨詩;
摘要:中華先賢契合唯物史觀的睿智思想,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如“唯物史觀基因”等的“有價值因素”,深刻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契合相濟和相互建構。它們是實現“第二個結合”的前提,是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前提,更是我們今天實現“第二個結合”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資源和寶貴養分。我們一方面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中華文明新時代新形象;...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驅力————作者:陳帥;項蕙;
摘要:價值規范基礎是社會發展運行的重要驅動因素。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規范基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演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驅動作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兼具歷史性和價值性,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走向一種超越西方工業文明局限性的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價值引領,還以其價值旨歸引導人們反觀現實,為在各個發展階段上推動社會和人的多向度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
生成式人工智能“測算”達判斷的哲學敘事————作者:涂良川;
摘要:在邁入通用智能的節點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測算”達判斷的能力躍遷,超脫了數據的內在表征,從智能發展的角度引入對世界本質的新理解,使之成為當下亟須思考的哲學問題。測算是人工智能基于大數據和強算力體現出來的卓越效用,在理性描述、有效規范和精準預測方面正在超越人類的生物有效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將人工智能的測算發揮到了極致,并正在以符合自身目標的方式對復雜的世界整體加以標注與解析,超越了數據內部的注記邏輯。...
明體達用之學: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創新發展————作者:崔發展;李彤;
摘要: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習近平文化思想由明認識、文化、創造、敘事之體而分別達自立、守創、共進、互鑒之用,在主體論上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從主體能動、主體改造、主體建設與主體交往等方面,分別解析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新時代鞏固文化主體性之“為何做”“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等系列問題的回答,就可揭示這一思想如何在深刻闡述文化血脈傳承、文化創新發展、文化扎根人民與文化敘事交往中不斷...
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建設的邏輯探賾————作者:商曉輝;高潔瑞;
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合傳統與現代、貫通歷史與未來,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力量。從理論內涵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新篇章;堅持“兩個結合”,夯實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歷史根基;扎根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深耕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思想基礎。從價值取向上看,堅守“人民至上”的立場,是中國式現代...
環境規制政策對地方綠色低碳轉型的影響機制與政策協同強度仿真——來自陜西省10個地級市數據的經驗證據————作者:司林波;李爽;
摘要:環境規制政策在推動地方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環境規制政策對地方綠色低碳轉型的影響機制,能夠為地方綠色低碳轉型目標下的環境規制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依據。運用DEMATEL-AISM方法構建影響機制模型,深入剖析環境規制政策與地方綠色低碳轉型之間的復雜因果關系,引入具有處理規模化非線性數據優勢的梯度提升算法,就環境規制政策對地方綠色低碳轉型的實際作用效果進行仿真模擬。結果表明:(1)環境規制...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邏輯與實踐進路——以國家治理為視角————作者:鄧正陽;劉旭濤;
摘要:全面實現現代化既是國家治理的目標,又以國家有效治理為依托,考驗著各國的國家治理能力。同時,現代化孕育于不同的文明母體,內蘊著不同文明基因。在我國,黨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領導核心,是國家有效治理的制度優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本質要求。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我國國情之基、共富之愿、文明之求、生態之夢、和平之要等現實邏輯和文明愿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中,面對國家治理新形勢、新挑戰、...
文生視頻模型應用中的異化問題探究——以Sora為例————作者:賈向桐;耿之雍;
摘要:以Sora為代表的文生視頻模型的崛起,標志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取得了一次突破性進展,且將深度融入人類生產生活實踐的各領域與全過程。人類在享受此類技術進步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亦面對可能會引發的異化風險,這突出表現為人的認知異化、交往異化與類本質異化。上述異化問題的形成機理在于:人的認知自主性或被文生視頻模型削弱、人的交往理性或被技術性依賴所遮蔽、人的主體性或被文生視頻模型侵蝕。要應對這種異化問題,要...
政策試點中何以出現“再試點”?——基于25個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作者:朱光喜;姚蕾;
摘要:政策試點是我國國家治理實踐中形成的政策創新機制,其中已全面擴散的試點所經歷的擴散路徑不盡相同:一些政策在進行首次試點后直接擴散成為全國性政策,而一些需要進行再試點甚至多次再試點后才全國推廣。已有文獻對全面擴散前的再試點現象及其原因缺乏關注�;诮M態的研究視角,本研究通過構建再試點產生的“政策環境—主體—內容—府際關系”分析框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csQCA)方法,對25個試點案例進行系統比較...
習近平關于黨的民主集中制重要論述的原創性貢獻————作者:李東明;張朝立;
摘要: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習近平同志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在會上強調:“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毙聲r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對黨的民主集中制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創新貢獻: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加強黨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深化了黨的...
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內在邏輯、基本原則和實踐進路————作者:王銳;
摘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和取得實效,就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改革的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根本保證。要從本質要求、根本目標、基本途徑等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的內在邏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要堅持政治定力和改革創新相結合、總結經驗和面向未來相結合、目標導向和問題導...
“數字積分制”賦能城市社區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以成都武侯“小武生活信義積分”為例————作者:龐禎敬;宋純慧;
摘要:數字積分制作為基層治理制度創新的新形態,是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有效工具選擇。以成都武侯區“小武生活信義積分”為案例,基于“動因-要素-過程”的分析框架,全面解構數字積分制賦能城市社區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發現,武侯區數字積分制的創新具有深刻的問題驅動、環境驅動和科層驅動“痕跡”,是社區治理數字轉型“大環境”與其過程中的衍生問題、結構調整的“小氣候”并結合“數字化+積分制”創新擴散的“強氛圍”...
從“核心論”到“血脈論”:中國金融發展定位與人民主權金融體系構建————作者:王曙光;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金融體系的性質和定位的認識不斷深化,從“核心論”到“血脈論”的重大轉型標志著中央在深入比較分析國內外金融發展的經驗教訓后對金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這對于我國建設現代化金融強國與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意義重大。在梳理了兩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于金融工作的深刻闡述之后,基于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體系這一定位,對“人民主權金融”的理論淵源、內涵、制度體系以及普惠性、戰略性、安全性...
中國城鄉居民食品消費碳排放的時空特征及情景達峰預測————作者:張明鋒;姚夢;
摘要:食品消費對碳循環產生重要影響,研究食品消費碳排放對治理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內容:基于1999—2020年中國31個省(區、市)城鎮和鄉村的食品消費碳排放數據,重點分析了2015—2020年各省城鎮和鄉村食品消費碳排放時空上的特征,并通過STIRPAT模型與情景分析法相結合,外推和預測了2021—2060年不同情境下城鎮和鄉村食品消費碳達峰狀況。研究結果表明:(1)城鎮食品消費人均碳排放呈現出波...
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的內在邏輯————作者:張建剛;
摘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一個邏輯嚴密、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進一步深化了對改革規律的認識,為我們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刻揭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的根本原因,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依靠力量,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守正創新”...
論動物防疫與動物權利之間的法律平衡————作者:徐愛國;
摘要:動物與人類互動歷史悠久,動物既為人類提供給養和服務,也攜帶病毒危害人類。在保護動物權利和防治動物傳染病之間,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傳統法里,動物是法律關系的客體,在人與動物的關系中處于從屬的地位。財產法、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中,動物都是駕馭、交易和賠償的標的。但是動物具有特殊性,是具有“生氣”的“物”。當公共衛生和健康的概念出現后,動物防疫法成為現代法律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有動物防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地方立法前評估:理論闡釋與制度進路————作者:羅師;
摘要:地方立法前評估是確保地方立法質量的第一道關卡,其目的在于明確特定立法選題可否納入立法程序,即是否立法。概念上,地方立法前評估指的是地方立法機關根據一定標準和按照一定程序,對特定立法選題進行綜合考察和系統評價,進而明確是否將之納入立法程序的活動。地方立法前評估與新時代科學立法的要求具有內在一致性,符合地方立法的發展脈絡,是當前形勢下地方立法的理性選擇。構建科學、理性的地方立法前評估制度,需要以科學、...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唯物辯證法意蘊探賾————作者:賈麗民;
摘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一場社會變革,更是一場思想變革,必須得“法”才能事半功倍,這個“法”就是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遵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研究分析新時代改革發展重大問題中所形成的創新性...
家庭醫生政策執行偏差的產生與治理路徑——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作者:蒲新微;李欣悅;
摘要:家庭醫生政策執行偏差是制約當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發展的現實梗阻。對執行偏差進行有效矯正和治理是破解家庭醫生發展困境、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突破口。基于史密斯政策執行過程模型,構建家庭醫生政策產生執行偏差的分析框架。政策內容模糊極易誘發基層執行者的本位主義行為,而不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家庭醫生變通執行創造了機會空間。就醫觀念固化和政策對話缺失使得醫患雙方之間的有機互動難以維系。面對資源稟賦不足,政策環...
資源匱乏型鄉村何以激活農民主體性?——基于“價值——制度——組織”分析框架————作者:李國梁;梁玲;
摘要:農民主體性激活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但資源匱乏型鄉村卻存在外部“輸血”模式難以適用、內生“造血”功能發揮有限的問題。廣西C市L村立足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現實,從農民與外部主體力量互動關系著手,以農民主體性激活為核心,識別與培育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有助于破解其外部資源長期短缺與內部資源不足不活的發展困境,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激活路徑的選擇上,以價值引領喚醒鄉村價值認同,以制度激勵注入強勁動力...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