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劇影月報》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劇影月報》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劇影月報》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劇影月報》地方戲劇影視刊物。主要發表該省地區戲劇、影視作品及有關評論、文章,報道戲劇、影視活動及藝人情況,反映觀眾要求。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2014年01期目錄參考:
1 百年海盜電影藝術形象的流變 魏田俊 4-6
2 青春電影漫談 王永春 7-8
3 湖水激蕩的情戀 丁建惠 野 人 9-11
4 那醉人的一抹紅 孫麗萍 12-16
5 傳統與創新的和諧交響 孫壽華 17-19
6 新編古裝揚劇《繡球緣》———核精,形美,味更濃 鄭 晞 20
7 增加丑角戲 杭劇會更美 王良成 21-22
8 從肉體到靈魂的拷問 周寒夜 22-23
9 論播音與主持專業“一專多能”的舞臺立體呈現方式 董 蓓 24-26
10 關于蘇州評彈團演出市場長盛不衰原因的調查報告 陶鶯蕓 26-27
11 走近百年春柳社 范 妮 28-29
12 戲曲.改革.觀眾 劉 琴 29
13 項目制運作大型現代揚劇《小花旦當官》 胡江蘇 30
14 淺析戲劇市場現狀與對策 周小翠 31-32
15 藝術多元化下的淮海戲 陶苗苗 32-33
評職論文發表:試論新媒體環境與網絡電視劇的區別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制作方打破了電視劇必須先在電視臺播出的傳統方法,而是采取網絡首播、獨播或同步播出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加強推廣,擴大宣傳,使得網絡成為電視劇營銷的助力軍。網絡播劇雖然存在盜版、清晰度不夠,以及緩沖問題,但網絡播劇模式已逐漸形成。
網絡——電視劇營銷新的突破點
傳播學理論指出,受眾對媒體傳播的滿意度,與其對媒體傳播的內容、獲得其內容的成本以及難易程度有關。所以為減少觀眾獲取節目內容而需付出的時間成本,加強觀眾節目搜索的便利性,不少電視劇制作方開始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播出連續劇。人們正在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享受它為人們帶來的便利,電視劇的網絡播出模式就是最好的表現。
劇影月報最新期刊目錄
紅色民族歌劇:國家形象的藝術頌歌——以湖湘地區紅色民族歌劇為例————作者:黃宇;吳修林;胡碧瑜;
摘要:<正>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形象不僅僅關乎一國的國際聲譽和地位,更是其文化、價值觀與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紅色民族歌劇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其深厚的民族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成為展現中國形象、傳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湖湘紅色民族歌劇是紅色民族歌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在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紅色民族歌劇與國家形象的關系(一)紅色...
論“中國型”科幻電影的審美建構與文化生成————作者:候雅涵;
摘要:<正>柯靈在《回眸看費穆(代序)》中提出:“如何使電影這一門與現代科學技術、工藝商情密切相關的外來新興藝術具有鮮明的中國味,是個非常艱深的課題……但中國電影不打‘中國牌’,到頭來恐怕很難真正成氣候。”進入21世紀,或許是由于電影創作的共通靈感和責任感,多數導演更加密切地關注中國電影的特質,以及與好萊塢電影的本質區別,并堅定中國電影不能一味地模仿而丟失自己寶貴的底色,新生代導演寧浩就倡導在全球電影的...
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童話思維————作者:陳志杰;
摘要:<正>世界動畫大師宮崎駿常被譽為“動畫詩人”,他的作品也總是散發出“詩一般的氣質”。宮崎駿善于用動畫講述富有哲理的故事,并將深刻的哲理寓言簡化為大眾都能輕易看懂的樸素的故事;他的作品富有真情,他將個人對事物最純真樸實的情感投注于故事之中;他的作品風格清新自然,每每觀之總是讓人脫離塵世的喧囂,回歸心靈的寧靜。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詩性氣質初顯于《風之谷》(1984),隨后便貫穿他的創作生涯。從《風之谷》...
疾病敘事、時空架構與象征符號——《臍帶》中的生死哲學探析————作者:黃元;柳奕涵;
摘要:<正>《臍帶》是內蒙古女導演喬思雪的首部長片,它突破了傳統親情倫理敘事的框架,創新性地運用繩子作為象征符號,深度編織多重情感紐帶,實現了母子關系的“逆位”展現。影片在線性時空架構中巧妙嵌入詩性螺旋結構,打破了時空限制,使孤獨個體在生命舞臺上重新尋得歸屬。影片采用溫情手法,以疾病為隱喻,深刻探討了現代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復雜關系及生死循環的哲學意蘊,激發觀眾對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本文從疾病敘事、時空建...
接受美學視域下紀實觀察類綜藝節目的情感敘事傳播————作者:趙晨露;
摘要:<正>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下,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爭相推出一系列綜藝節目,在這些綜藝節目的宣傳推廣及拍攝之中,巧妙地運用接受美學思想,將節目的中心放到了觀眾身上,而不單單是綜藝演員以及節目之上,讓觀眾處于中心地位,使得觀眾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不是單純地給予反映,而是參與到其中,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一部爆款綜藝節目的出現,并不僅僅依靠節目本身優質的內容,還有觀眾對于其的觀看闡釋,不經過觀眾觀看的作品,...
在電影的起源和發展中看古典音樂的運用——以《肖申克的救贖》和《鋼琴家》為例————作者:韋敏;
摘要:<正>電影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878年,英國攝影師愛德華·梅布里奇通過一系列連續攝影展示了馬奔跑的姿態,這被視為早期電影的雛形;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公開放映,標志著現代電影的誕生。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則是在19世紀9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在早期默片時代,電影放映現場由樂隊演奏較為完整的古典音樂片段,其最初目的是掩蓋電影放映機的噪聲;在默片的中后期,出現為電影的...
三維轉換理論觀照下華語電影片名英譯研究————作者:王玨;
摘要:<正>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走出國門,并在海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個好的電影片名不僅是電影的點睛之筆,還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特色元素,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片名翻譯無疑在文化傳播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一、生態翻譯學三維轉換理論簡述生態翻譯學的概念是翻譯理論研究學者胡庚申首次提出的。他認為,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說,翻譯是以譯者為主導、以文本為依托、以...
文化循環視角下中國科幻電影的意義構建——以《流浪地球2》為例————作者:虞杰;
摘要:<正>《流浪地球》成功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作為其續作上映,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并成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社會各界對該部電影的討論持續不斷,現主要從文化循環視角分析中國科幻電影的意義構建。《流浪地球2》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它的意義是如何被構建的呢?接下來,從電影的生產、消費、認同、規則、表征五個方面來回答該問題。文化循環理論是一個關于文化變遷和發...
五音戲表演藝術美學特征與現代化傳承研究————作者:陳炳華;
摘要:<正>五音戲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個地方劇種,源于民間,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形式。其唱腔、語言風格和表演技巧,均體現了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戲曲面臨著觀眾群體減少和傳承難度增大的問題。因此,探討五音戲的現代化傳承,不僅是對其藝術形式的保護,也是其文化生命力的延續。一、五音戲表演藝術美學特征(一)音樂美學五音戲的音樂美學特征源于其豐富的聲腔體系和多樣化的伴奏形式,...
現代戲曲創作中的美學理念探析————作者:韓琛;
摘要:<正>戲曲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蘊藏著深深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進入現代社會,戲曲更應該擁有與時俱進、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而對美學的理解和運用無疑成為推動戲曲創新的重要力量。美學不僅僅意味著表面的優美,更包含著對于人性、生活等深遠主題的審視和思索。一、現代戲曲創作的美學理念(一)美學理念的基本含義與特性在現代戲曲中,美學理念強調場景、人物、情節的整體觀感,力求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手...
以民俗入戲——淺談地方戲創作的“增鮮提味”————作者:曾漢才;
摘要:<正>優秀的地方戲往往具有強烈的地方性、民俗性,又兼具時代感和現代性。在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民俗”的身影,民俗風情以其時代性、人民性、地域性為地方戲的創作“增鮮提味”。淮劇《小鎮》取材于馬克·吐溫的小說《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它并非傳統意義的改編作品,而是一次全新的創作。《小鎮》的“中國化”轉化無疑是編劇需要攻克的最大難點。如何解決?編劇在劇中巧妙地編創了屬于小鎮獨有的民俗——“敲鐘”。在劇...
中國戲曲在海外傳播形態的辨析——以東南亞為例————作者:姜忠杰;
摘要:<正>中國戲曲源遠流長,萌芽于原始社會的歌舞,至隋唐五代時期出現戲曲的雛形——參軍戲,到宋元時期發展成為宋元雜劇,隨著明清時期昆曲和京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戲曲最終成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既是經貿交流的道路,也是文化傳播交流的道路,不僅促進了沿岸各國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文化交流。隨著中國先民對外交流的步伐,中國戲曲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差異,中國戲曲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傳播...
淺談如何從劇本出發尋找組織人物行動的鑰匙————作者:呂澤誠;
摘要:<正>戲劇與小說、詩歌、散文不同,小說側重描寫和敘述,詩歌和散文側重抒情,而戲劇則更關注行動,需要通過人物在戲劇沖突中的外在和內在行動,將性格直觀展現出來。因此,為了能夠讓人物行動更為合理,需要從劇本的角度出發,合理設計人物的肢體動作、語言、行為等,保證劇本的故事情節可以順利展開。一、從劇本角度分析人物行動的作用從劇本的角度分析,人物行動是構建戲劇張力的核心,創造了戲劇性的高潮和轉折點,能夠為觀眾...
斯人已逝 正氣永存——談張平的表演藝術————作者:張永祎;
摘要:<正>提起張平,人們可能感到有些陌生,但如果說起影片《小兵張嘎》中那位一面削著木頭手槍、一面給嘎子講抗日英雄故事的老鐘叔,我們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呀!張平塑造過眾多角色,幾乎貫穿了我們整個青少年時代。匆匆那年,記憶猶新。許多人也許不知道,他還是我們江蘇人吶!這更增添了我們對這位表演藝術家的濃厚興趣。張平,1917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蘇省昆山縣,原名仉家駒、仉夢良,祖籍山東曲阜,家奉回教。他幼年...
舞美設計中的現代感與創意思維————作者:邱永剛;
摘要:<正>舞美設計作為舞臺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承載著一部劇的故事情節、角色性格和情感表達。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審美的變化,現代感與創意思維在舞美設計中變得愈加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在舞美設計中融入現代感,以及創意思維如何運用。一、現代感在舞美設計中的表現(一)技術的應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正在被逐漸引入舞美設計中。這些技術不僅可以使視覺效果更加震撼,還可以增...
在錫劇《南方夫子——言偃》中飾演言偃的藝術感悟————作者:周劍;
摘要:<正>錫劇作為江南地區極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優美的唱腔、細膩的表演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我國戲曲藝術的舞臺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南方夫子——言偃》作為一部以歷史人物言偃為主角的錫劇作品,生動展現了言偃作為南方夫子的卓越風范和高尚品德。要理解言偃這一人物形象,需要深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把握言偃在儒家思想傳播中的重要地位。言偃,春秋時期吳地常熟人,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
論表演的分寸感與人物創造的真實性——飾演《北京人》曾思懿一角的思考————作者:李宇晗;
摘要:<正>表演是再現生活的情景與人的行為,演員創作人物形象的任務,就是塑造出真實、鮮明、生動、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真實是藝術的生命”,人們不會相信說謊者,而觀眾也只會相信由演員所創造出來的具有真實性的人物形象。一、像曾思懿那樣生活和思考(一)深入劇本,認識思懿曹禺的《北京人》主要描寫的是北平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主義家庭逐漸走向滅亡的故事。曾家的老太爺曾皓是士大夫出身,曾家曾經家運鼎盛,是大家門第,面...
司鼓在戲劇樂隊中的核心作用————作者:毛敏偉;
摘要:<正>戲劇,作為中華文化中璀璨奪目的明珠,其表演形式豐富多彩,涵蓋了話劇、歌劇、舞劇以及戲曲等多種藝術形態。在這些表演中,樂隊作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戲劇注入生動的音樂元素,豐富了其藝術表現力。樂隊不僅為戲劇提供了背景音樂,更為其營造了獨特的情感氛圍和藝術風格。這種音樂與劇情的交融,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司鼓在戲劇樂隊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核心角色。作為樂隊的靈魂,司鼓精準地掌控著整場演...
三度哽咽觀《瞞》劇————作者:孫祖衛;
摘要:<正>那天《瞞》又上舞臺,朱衛東局長跟我說:“今晚的小戲《瞞》很值得一看,那一次參加比賽看得我淚流滿面。”我心想《瞞》有這么好看嗎?能把你朱大局長的眼淚看下來。我知道《瞞》是劇團不久前創作的一個“反腐”題材的戲,也是一個情感戲,最近還在全國賽事中獲了獎。幾次演出我都因有事而沒能看成。今晚是我第一次看《瞞》,不愧是拿獎的戲,果然名不虛傳!我是個淚點不算很低的人,居然在短短15分鐘內三度哽咽…
實現傳統與青春的碰撞 詮釋穿越時空的信仰——觀現代錫劇《董存瑞》有感————作者:駱驊;
摘要:<正>偉大的時代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時代。近年來舞臺上掀起學英雄、演英雄的熱潮,英雄人物的舞臺呈現,為戲劇院團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江蘇省錫劇團在現代戲的創作和排演的過程中,加強省市院團之間的合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奉獻了《云水謠》《黃文秀》《燭光在前》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精品力作,為錫劇的傳承和創新做出了貢獻。此次創排《董存瑞》,由國家一級導演俞克平擔任...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