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關注()《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季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一本以社會科學研究為主題的學術季刊。該刊立足于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探索,在學術上以求實、求新為準則,倡導探索求索,歡迎學術爭鳴。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鼓勵發表能夠引起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廣泛關注的中等篇幅的理論文章,并以中國經驗基礎上的中國發展與鄉村社會研究的卓越理論貢獻為核心目標;本刊同時關注直接與鄉村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現實與政策問題,鼓勵觀點新穎、時代性強、信息量大、文章短小,可讀性強為主要特色的小篇幅文章,以激發學術爭論,拓展新的研究視角。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設置
農村農民農業研究、經濟管理、政治法律研究、哲學、歷史、文學研究、教育、文化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閱讀推薦: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主要刊登教學科研人員在動物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經濟貿易的基礎研究,綜合評述及應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教學科研成果,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畜牧業生產化服務。獲獎情況:1995年獲河南省優秀專科學報和全國優秀專科學報稱號;全國優秀專科學報;河南省優秀專科學報;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學報;全國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產業現代化轉型視角下的“老人農業”:全球趨勢與中國經驗————作者:杜鵬;李子洋;
摘要:工業化與城鎮化促使青壯年農業勞動力大規模向二三產業轉移,老年人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形成“老人農業”現象。“老人農業”不僅表現為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還表現為老年人集中在農業領域就業。結合產業現代化轉型的全球發展、階段與地區差異,本研究利用國際勞工組織數據與中國2000—2020年的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從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和老年在業人口集中于農業就業兩個方面著手,分析“老人農業”的全球趨勢與中國變遷。...
基層治理的有效性與持續性——基于香縣社區大黨委治理結構演變的分析————作者:鄭博文;楊雨露;狄金華;
摘要:社區事務成為政府部門的運作內容,這構成了當前城市社區治理的新面向,本研究將其歸納為“城市社區治理的科層化”。縣級政府推動社區大黨委的制度實踐體現了這一新面向。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社區大黨委化解社區治理困境發揮的組織功能,并呈現了社區大黨委治理結構的演變歷程。研究發現,社區大黨委發揮著將科層部門資源“社區化”和協調多政府部門參與社區治理的組織功能。這些組織功能的有效實現依賴具有高權威地位領導的引...
從鄉野到屏幕:鄉村社會時間景觀變遷的人類學研究————作者:姬廣緒;
摘要:隨著媒介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以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為代表的現代媒介高度嵌入鄉村日常生活,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通過對江西省Z村的民族志研究發現,村民與短視頻平臺的商業生產形成了一種內外雙向、縱橫交織的“共演”模式。傳統鄉村社會時間景觀的變遷不可阻擋,但村民仍舊可以依托地方文化基礎,在理解數字媒介的同時,理性地調適現代時間觀念與傳統時間慣性之間的關系。他們利用日常生活實踐與商業觸角相制衡,將生...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水平測度、區域差異及動態演進————作者:劉蓓;李蕓;呂新業;
摘要: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本文構建了新階段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定基極差熵權法、Dagum基尼系數、Kernel密度估計法定量評估2009—2022年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區域差異和動態演進趨勢。研究發現:(1)2009年以來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穩步提升,2015—2019年成效尤為顯著,實踐成效是主要拉動因素;(2)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呈現“東高西低、東北略顯乏力”“主銷區水平高、速度快”的空間...
當代帝國主義如何征服人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人口學分析————作者:林進龍;穆光宗;
摘要:一個缺少對人口進行安排和征服的帝國主義是不可能展開自身的。當代帝國主義不僅重新定義了“人口”,也改寫了“征服”的意涵。對于傳統帝國主義來說,“人口”是指與地理空間綁定的(比如一個國家或區域內的)所有居民;而對當代帝國主義來說,“人口”則是指以某種特征定義的、可以分化處置的個體集合,這種特征不限于地理空間屬性。傳統帝國主義的“征服”意味著占領、統治和剝削,通過直接“否定”殖民地人口的價值與意義來為自...
破與立:中國式農村養老秩序的嬗變與重構————作者:陸杰華;孫楊;
摘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和老齡化的特殊國情,中國農村的養老問題應當放在特定歷史背景與客觀環境中來理解與分析,形成具有鄉土氣息與中國范式的農村人口老齡化治理方案。在歷史長河中溯源,中國傳統社會形成了一套穩定的老有所養的實踐邏輯,包括以自給自足的小農土地生產為基礎的經濟秩序、以權責均衡的代際雙向反饋為核心的家庭秩序、以近鄰親熟的村莊鄉土社會為載體的社會秩序、以世代傳承的孝親敬老文化為根脈的文化秩序,全面彰...
中國式農村養老模式的變遷、困境與完善————作者:原新;凃坤鵬;
摘要:堅持中國式農村養老模式是應對城鄉老齡化倒置和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的關鍵。梳理我國農村養老模式演變的歷史脈絡,發現中國式農村養老模式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養老資源供給主體增加和社會化傾向日益明顯。現階段,農村養老模式面臨系統性難題,包括自我養老能力不足、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以及社會養老體系和機制尚不完善。展望未來,中國式農村養老應以差異化發展理念為指導,核心在于構建自我、家庭與社會三方協同機制,不斷延展形成綜...
鄉村振興中“鄉村”究竟是何意?————作者:吳侗;吳理財;
摘要:鄉村振興中的“鄉村”究竟是何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它關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性認識,尤其關系到對鄉村振興戰略價值的認識。本文在梳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鄉村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鄉村概念所蘊含的社會文化意涵。事實上,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中,人們賦予了鄉村特定的含義。因此,有必要放寬視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討論鄉村振興中的“鄉村”的意涵。鄉村作為人類一種不可替代的、值得珍視的且可欲的生活方式,...
國家戰略耦合: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治理現代化————作者:朱薈;
摘要: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與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的耦合焦點。然而從整體層面上說,目前對農村養老服務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農村養老服務固然是中國情境中的一個現實短板,但其逐漸調整完善,亦從側面體現出長周期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機制演變。響應性與特殊性的理想類型構成了兩大國家戰略耦合的理論基礎,時空一致與價值共通成為兩大戰略耦合的實踐內涵。為進一步響應戰略耦合的改革創新,應該在把握基本國情...
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作者:郜亮亮;董鵬飛;
摘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事關國計民生。為持續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本文圍繞影響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增產和節約兩個方面的因素展開討論。以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深化節約減損、完善供給保障政策體系為重點思路,提出如下具體建議: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要保障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優化耕地空間布局、防治耕地撂荒、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非糧化”、穩定土地經營權;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著力推進鄉村建設:關鍵問題與實踐進路————作者:宋洪遠;蘇玉同;
摘要:著力推動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面貌不斷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為新階段著力推動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鄉村建設主體動力不足、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新時代新征程,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要從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
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歷程、現實挑戰與實施路徑————作者:蓋慶恩;高晶晶;
摘要: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必須要健全農村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本文在總結中國農村要素配置體制機制發展和改革歷程的基礎上,深入剖析當前取得的主要成就和面臨的挑戰,進而提出未來深化改革、提升農村要素保障水平和優化配置的實現路徑。整體來看,中國農村的土地、勞動、資本、數據等主要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但仍存在土地要素配置體系不夠完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幫扶項目資產長效管理機制————作者:任金政;李睿;
摘要:幫扶項目資產長效管理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制度性基礎。本文從經濟效益、公共效應與善治效能視角,構建幫扶項目資產長效管理機制的理論框架,深入剖析實施幫扶項目資產長效管理的現實基礎、突出問題與實現路徑。研究發現:一是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重大成效,幫扶項目資產規模巨大,具有較強的公共效應和經濟效益;二是幫扶項目資產管理存在資產閑置、利用效率不高、資產損失或滅失等現實問題;三是幫扶項目資產長效管理需要...
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理論內涵、方向目標與優化路徑————作者:楊維誠;高鳴;
摘要:鄉村治理是保障鄉村穩定安寧的重要手段,關系到鄉村振興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本文明晰了鄉村治理體系的組成框架,深入剖析了鄉村治理體系的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研究發現:第一,鄉村治理體系各個組成部分并非獨立運行的,而是以黨建為引領、基層政權為支撐,自治、法治、德治彼此互補互限的綜合治理體系。第二,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必須瞄準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鄉村基層政治建設、構建鄉村文明秩序規范、加強鄉村公共服務能...
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理論邏輯、實踐探索與路徑策略————作者:陳秧分;呂劉;
摘要:縣域富民產業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縣域”“富民”“產業”分別對應空間、社會、經濟屬性,涉及不同尺度、多個維度與眾多主體。從發展規律來看,資源稟賦優勢是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分工合作效益是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科技創新應用是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主體關系網絡是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組織保障,政府支持投入是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發展實踐...
惠農政策的懸浮與落地:農民主體性的視角————作者:朱穎;
摘要: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實現共同富裕,但一些惠農政策的信息未實現為民所知、實施難以為民所用、利益難以為民所享,即呈現政策懸浮狀態。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農民主體性未得到有效激發,即農民在場但主體缺位。通過對湘西地區兩家合作社的深入調研,筆者從惠農政策信息宣傳、執行過程、可持續發展三個階段進行探索性研究,發現農民主體性激發與惠農政策效果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只有三個階段都激發農民主體性,才能實...
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民增收:理論機制與實踐路徑————作者:黃斌;孔祥智;
摘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對實現農民增收和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相結合的“三大體系”分析框架,構建起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民增收的理論機制。針對當前農業新質生產力“落地”難、與小農戶生產經營“銜接”難、與新舊業態“融合”難等三大現實難題,建議以發揮雙層經營體制優勢夯實農民增收制度根基、以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以農業現代化大產業推動產業全鏈條...
鄉城之間:留守丈夫和老漂女性的性別代際故事————作者:翁堂梅;計迎春;
摘要:近年來,農村地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老年男性和進城照顧孫輩的老年女性這種夫妻分居兩地的家庭模式。為了探索這種新型家庭模式背后的性別故事,本文對豫南地區10位獨自留守農村的老年男性和17位進城照顧孫輩的老年女性進行了深入訪談。研究發現,在這種兩代家庭共同做出的決定背后,留守農村的老年男性堅持傳統男性氣質,在不從事隔代照料的同時,堅持掙錢糊口,維持極低水平的家務和自我照料;在遠離妻子和子代家庭的同時,...
農村集體產權重構的制度演變與現實挑戰——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分析————作者:潘璐;劉啟慧;
摘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集體經濟重新界定產權的重要過程。本文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回溯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歷程和問題挑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變遷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至2006年的“一次改制”和2007年至今的“二次改制”兩個階段。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原則下,不斷調整農村集體產權關系,通過理順所有權主體、產權主體與經營權主體之間的關系,提高農村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動...
小規模農業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路徑研究——基于中日韓三國的比較分析————作者:胡霞;周旭海;
摘要: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東亞小規模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東亞代表性國家形成了差異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路徑。從發展特征來看,日本和韓國是在農機普及的基礎上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小范圍的農機聯合利用成為其主要發展方向;中國則將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作為農業機械化的主基調,農機作業服務外包成為其主要發展方向。從發展成效來看,中國更好地達到了分攤農機購置成本的目的,這主要是由...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