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鄉村科技
關注()《鄉村科技》農業科技雜志征稿,創刊于2010年,是由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主辦的以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為宗旨,以實際、實用、實效為特色,以農村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農業科技人員、廣大農民和各類農村專業戶為讀者對象,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傳遞農業信息,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趣味性為一體,是新時期農民的優秀科普讀物。 雜志以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為宗旨,以實際、實用、實效為特色,以農村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農業科技人員、廣大農民和各類農村專業戶為讀者對象,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傳遞農業信息,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趣味性為一體,是新時期農民的優秀科普讀物。
鄉村科技雜志欄目設置
政策要聞、新優品種、市場動態、科技簡訊、致富寶典、種植天地、加工貯藏、機電能源等
鄉村科技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鄉村科技雜志社征稿要求
1.《鄉村科技》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2.《鄉村科技》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3.《鄉村科技》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閱讀推薦:南方農業
《南方農業》創刊于2006年,是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學術刊物。主要欄目:遺傳育種,栽培與植保,園林花卉,生理生化,生物技術,動物科學,農業機械,貯藏加工,農業經濟,產業發展,城鄉統籌,農業信息化等。現為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國家職稱評定認可學術期刊,連續3年入選重慶市農家書屋期刊。本刊雖非中文核心期刊,但提倡學術辦刊,保持刊物的嚴謹性和刊載內容的科學性。
鄉村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核桃栽培技術的優化與高產栽培模式研究————作者:張帥;
摘要:核桃是國內重要的經濟作物,其果實是人們最喜愛的干果之一。優化核桃栽培技術并實現高效增產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研究總結了核桃的生長習性及其影響因素,并結合現代農業技術,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實踐策略,涵蓋科學選址、育苗管理、施肥灌溉及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為構建綠色、高效且可持續發展的核桃產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桉樹人工林種植技術與對比施肥研究————作者:趙瑛;
摘要:研究探討桉樹種植技術及其施肥方式,旨在提高桉樹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優化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研究對桉樹生長特性進行分析,結合種植地的土壤、光照和水源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種植技術和施肥策略,探討最適合桉樹生長的肥料組合。試驗設置了對照組(CK,不施肥)、純化肥處理組(HF)和有機無機復混肥處理組(YW),分析了土壤pH值、有機質(OM)質量分數、陽離子交換量(CEC)、全氮(TN)質量分數、全磷(TP)質...
白洋淀地區鄉村自然景觀格局時空演變特征研究————作者:高桐;
摘要:研究揭示白洋淀地區景觀格局時空演變特征,為提升鄉村土地資源利用率提供參考。基于2013—2023年的3期遙感數據,借助ArcGIS和Fragstats技術探究白洋淀地區景觀規模、結構變化及景觀格局時空分異特征。結果表明:(1)林草地面積顯著增加,其次是建設用地、水生植被和開闊水體,而耕地和裸地面積減少;景觀類型主要在耕地、林草地、建設用地之間轉換。(2)耕地的破碎度有所增加,林草地和建設用地的聚集...
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姜宗德;趙明松;王濤;
摘要:探究長三角地區生態服務的時空變化和影響因素及其驅動機制,為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基于InVEST模型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面評估2001—2020年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服務的時空變化,并通過MGWR分析不同因素對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碳儲存和生境質量等服務的影響程度,揭示生態系統各服務間的權衡協同關系。由于建設用地擴張和生境破碎化加劇,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服務在2001—2020...
“多規合一”視角下海洋空間規劃的實施評估與思考——以山東省為例————作者:王海燕;丁明君;李衛萍;王玉明;孫鵬;
摘要:海洋功能分區作為沿海省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基礎,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基于山東省海域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數據,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描述,構建評估指標體系,全面客觀評估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的實施成效。評估結果顯示,《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有效指導了山東省海洋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實施效果明顯,但其在優化配置海洋資源、提升海域發展質量、約束圍...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路徑研究————作者:唐敏豪;
摘要: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探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環境改善的路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地區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但仍存在農業生產方式粗放、傳統產業轉型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明確整治的重點領域,激發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探索新模式、強化制度保障與政策支持,以確保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基于此,應因地制宜制定解決方案,發揮村民主體作用,突破瓶頸,創新人居環...
基層社會治理數智化的風險防范對策研究————作者:田甜;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智化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實現治理精細化帶來了重要契機。然而,數智化進程也伴隨著隱私泄露、算法偏見、數據安全漏洞、法律制度保障不足等一系列風險。聚焦于基層數智化治理的關鍵風險領域,從技術應用、數據治理、法治保障和公眾信任等4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對治理安全性、公正性和可持續性的影響。基于此,提出了強化隱私保護、規范算法公平、完善法律體...
新時代農村基層協商民主機制與優化路徑研究——以衢州市上洋村“議約互促”為例————作者:馬瑜潞;
摘要:以衢州市上洋村為案例,探討農村基層協商民主治理的機制及其優化路徑。通過對上洋村“議約互促”實踐的分析,發現盡管該村在協商民主治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增強村民參與意識、提高治理透明度和公信力等,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挑戰,包括黨組織引領作用不足、協商程序不規范、村民參與深度和廣度不夠及治理“重形式、走過場、輕實質”等問題。基于協商民主和協同治理理論,提出優化路徑,建議通過強化治理主體多元性、豐富協...
新鄉市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作者:高展;劉喜存;王會娜;王文英;郭春江;任藝慈;李夢荷;劉克帥;
摘要:推動新鄉市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在對新鄉市桃主產區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的基礎上,論述桃產區分布、種植面積與產量、品種結構、栽培模式和技術、三產融合情況、品牌建設與市場流通、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現狀,分析桃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品種結構不合理、標準化栽培體系不完善、“三產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品牌創建落后、銷售渠道狹窄等),提出調整品種結構、完善...
“三權分置”下宅基地流轉收益分配的制度構建————作者:陳圓;房建恩;
摘要:在“三權分置”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在宅基地經營性利用和流轉中,政府、集體和農戶以何種方式分配收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問題。農戶基于宅基地使用權而獲取流轉后產生的增值收益;農民集體作為農村土地的所有權主體,應當參與流轉收益分配;政府規劃、管理、基礎設施投入等是宅基地流轉和增值的重要因素,政府也應當參與收益的分配。但在實踐中,存在各方權利義務關系不清、制度規定混亂等問題。因此,以用途...
人工濕地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應用探討————作者:侯金枝;
摘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關乎廣大農民群眾的人居環境質量。人工濕地是一種通過模擬自然濕地,依靠基質、微生物及植物協同作用來對污水進行治理的技術。人工濕地可按水流形式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潛流人工濕地及垂直流人工濕地,由于其投資成本低、操作簡單、后期運維費用較低,還具有生態觀賞功能,因此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基于此,就人工濕地在農村生活污水中的應用進行綜述,以期為農...
基于無人機遙感數據的智能態勢感知技術應用————作者:陳琳;張中原;羅善軍;陳曉慧;宋向輝;張會欣;
摘要:智能態勢感知技術是一種利用多種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對環境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預測的技術。它能夠幫助用戶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快速準確地掌握當前態勢,為決策提供支持。研究基于無人機多光譜遙感技術,旨在探索一種高效、準確的水稻葉面積指數(LAI)估測方法。在湖北省武漢市的田間試驗中,選取27個田塊,涵蓋3個水稻品種及3種氮肥梯度,于水稻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采集多光譜影像與實測LAI數據。利...
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產品生產效率的耦合協調性研究————作者:林春色;文海潮;
摘要:數字鄉村建設對農產品生產效率的影響越來越大。為實現我國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產品生產效率之間的協調發展,實證分析2020年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生產效率的綜合評價值及二者之間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在此基礎上,探討二者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和地區間耦合協調度的差異。測算結果表明,從整體來看,我國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產品生產效率的相互影響程度較低,耦合協調度處在輕...
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作者:鄧紹歡;周艷萍;
摘要: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家儲備林建設被賦予了新的戰略地位。以廣西地區為例,分析了國家儲備林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梳理發現,資金短缺、融資渠道有限、國有林地資源緊張及集體林地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制約了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健康發展。此外,林地資源整合時的激烈競爭及林地價值的大幅提升也是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難題。針對上述問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對策,包括加大資金投入、吸引企業參與、創新融資方式、...
商丘市農戶農業生產效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作者:徐添飛;馬玉韜;
摘要:以商丘市為研究區域,從商丘市柘城縣、虞城縣、民權縣、夏邑縣均隨機抽取30個村莊進行調查,分析商丘市農村家庭基本狀況、市場環境特征、農業生產效益現狀及不同農業產業間的生產效益差異和政策環境的獨特性。基于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框架,深入剖析河南省商丘市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探討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商丘市農民普遍年齡較高,且受教育程度...
生態保育背景下農業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探究——以杭州千島湖冠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作者:徐高福;邵春來;方貞云;段冰;
摘要:生態保護紅線是新時代保障生態安全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底線。浙江省淳安縣是浙江省內地域面積最大的山區縣,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特別生態功能區,淳安縣80.05%的土地被納入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在生態保育的前提下,探索具有淳安千島湖辨識度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并以杭州千島湖冠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分析千島湖休閑農業與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對農業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措施和成效等...
花生新品系葉斑病抗性鑒定及防治要點————作者:李紹偉;劉文豪;胡俊平;殷君華;鄧麗;
摘要:為明確不同花生種質資源的葉斑病抗性,篩選一批花生葉斑病抗病新品系,采用田間自然病圃法對31個花生新品系進行抗性鑒定與評價。結果顯示,在31個品系中,2個表現為高感,22個表現為感,7個表現為中抗,7個中抗品系分別為開610、開15441、6259、6258、6056、6006和6353
自走式果園植保機關鍵技術分析及結構設計————作者:劉艷萍;趙柳楊;林方軍;孫玉盛;王慕征;周亞男;
摘要:隨著智能化與自動化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智能識別植保機在復雜農業生產環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現有植保機器人雖能在地形復雜的小型果園中作業,但其功能與效率仍有待提升。設計一款適用于壟行式葡萄園的自走式果園植保機,可以提高植保作業的效率和精準度,同時降低果農的勞動強度和成本。對現有植保機進行技術分析,并結合膠東地區葡萄園的具體需求,研究提出了涵蓋農作物狀態及環境感知、攝像機與傳感器規劃決策、...
生態宜居視角下岷江上游地區鄉村聚落宜居性研究————作者:鄧嵐蘭;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是黨中央對鄉村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生態宜居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和關鍵。圍繞場地安全、資源稟賦、環境適宜、生活便捷、經濟富裕,結合2022—2023年實地調研數據及相關社會經濟數據,分析岷江上游地區鄉村宜居性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路徑。研究成果可為岷江上游地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供決...
農文旅融合助力和美鄉村建設的現實挑戰與實踐進路————作者:周源;
摘要:農文旅融合是和美鄉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在促進鄉村生態環境優化和設施服務完善、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良性循環、傳承創新鄉村文化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深遠價值。當前,農文旅融合主要面臨產業融合深度不足、利益分配不均與農民參與度低、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與外流等現實挑戰。因此,應當深化產業融合,加強品牌推廣;堅持農民主體性,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巧用數智技術賦能,強化資金支持和引才育人,以...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