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yè)期刊 熱度: 時間:
《自然災害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自然災害學報》為災害學學術性刊物。旨在展示我國災害科學的研究成果,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在災害科學方面的結合。刊登各種自然災害和社會科學在災害科學方面的結合。刊登各種自然災害和發(fā)生機理、災害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及其影響、防災減災系統(tǒng)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論文。讀者對象為災害學研究工作者、防災減災專業(yè)技術人員及相關專業(yè)大專院校師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
【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刊登各種自然災害和發(fā)生機理、災害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及其影響、防災減災系統(tǒng)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論文。
雜志優(yōu)秀目錄參考:
1 面向災害后果的應急預案體系啟動模式 汪婧;榮莉莉; 1-11
2 重大巖土工程風險評估研究現(xiàn)狀 于汐;薄景山; 12-19
3 近期我國大型地質災害預報與避險案例分析 張國平;宋建洋;邵小路;韓焱紅;楊曉丹; 20-27
4 基于新組合賦權法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江強強;方堃;章廣成; 28-36
5 基于輪輻式質量彈簧系統(tǒng)的強震轉動加速度計的研究 楊學山;高峰;匙慶磊;佘天莉;楊立志;王南; 37-45
6 基于電氣設備震害評定地震烈度的研究 孫路;林均岐;劉金龍;林慶利; 46-51
7 遙感圖像道路信息提取算法研究現(xiàn)狀與地震應急應用 譚慶全;薄濤;羅桂純;王占英;劉年平;劉群; 52-57
8 基于GPS的川青地塊周邊活斷層上大震序列分析 劉艷瓊;趙紀生;劉培玄; 58-66
9 甘肅省地震災害時空分布特征研究 裴惠娟;周中紅;孫艷萍;陳文凱; 67-75
10 基于GIS技術的廈門市地震應急管理系統(tǒng) 廖桂華;江源通;鄭斕;張文富;張學庭; 76-81
11 應用吸收結構法預測火山灰云漂移軌跡 趙誼;馬寶君;梁躍;李太巖;張明; 82-89
12 山區(qū)鎮(zhèn)域山洪災害危險性分區(qū)研究——以跳石鎮(zhèn)為例 林孝松;林慶;王梅力;趙燕;李溢龍; 90-96
13 可拓理論在大跨徑隧道塌方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李偉;肖宏彬;寧行樂;左學龍;陳終達; 97-103
14 南江“9•16”群發(fā)性緩傾淺層土質滑坡特征與成因機制研究 張群;許強;李江;易靖松;王峰; 104-111
15 中強再生混凝土樓板抗彎性能試驗研究 曹萬林;張潔;董宏英;喬崎云;周中一; 112-119
16 鋼筋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張幸;肖巖;Kunnath S K; 120-131
17 大變形水平受荷樁靜力分析方法綜述 郭朋鑫;肖巖;Kunnath S K; 132-142
相關論文范文:不同施氯量對K326煙葉物理性狀及化學品質的影響
摘要 采用小區(qū)設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氯情況下煙葉品種K326的物理、化學指標變化,結果表明:氯的有效適量施入可以提高該品種的煙葉產量、上等煙比例、外觀品質、經濟效益等物理性狀。施氯量為67.5 kghm2時,中部煙葉還原糖、總糖、總氮、蛋白質含量對比其他處理為最高,煙堿含量較適中,堿比、氮堿比較合理,化學成分也較協(xié)調,可以保證煙葉含量符合優(yōu)質煙標準。
關鍵詞 煙葉,K326,施氯量,產量,品質,影響
自然災害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社交網絡的暴雨洪澇輿情利益相關者多維特征分析————作者:聶如欣;丘均濠;劉雅萌;
摘要: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導致的輿情危機,以河北暴雨洪澇輿情事件為例,基于以往文獻,提出了改進的輿情利益相關者劃分規(guī)則以及一種針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網絡輿情多維特征分析方法,旨在為政府政策制定和輿情治理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借助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以劃分后的輿情生命周期和輿情利益相關者為基礎,融合了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主題模型、ERNIE 3.0...
基于GIS的古溪溝山洪災害脆弱性精細化評價————作者:肖慧文;熊俊楠;崔興潔;雍志瑋;王啟盛;賈倩;
摘要:山洪災害極具破壞力,其承災體的脆弱性是決定災害破壞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大多研究都只聚焦于縣級以上大尺度評價,其精度不能滿足山洪災害精細化評價工作的需求。為更快、更精準地進行山洪災害精細化風險控制與管理,以汶川縣漩口鎮(zhèn)古溪溝為例,利用該地區(qū)高精度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結合實地調查獲取的社會經濟及人口數(shù)據(jù),從暴露度、敏感性和應對力建立指標體系,基于博弈論(game theory, GT)思想,將主觀賦...
防災減災視角下社區(qū)韌性評估與治理————作者:孫瑩;李小水;王德運;呂新彪;郭海湘;
摘要:社區(qū)是城市防災減災的最基本單元,建立社區(qū)復原力,提升社區(qū)韌性是城市應對自然災害的關鍵舉措。文中以武漢市江岸區(qū)為例,對社區(qū)韌性展開評估。首先,將社區(qū)韌性與防災減災能力相結合,從經濟、社會、基礎設施和組織4個維度出發(fā),選取能夠反映社區(qū)財政投入、物資儲備、公眾避險、自救互救、醫(yī)療保障、轉移安置、隱患排查和風險管理8項減災能力的25個指標構建評估體系。其次,考慮到指標權重對評估結果的影響,分別采用AHP-...
蓄泄水期水電站流域滑坡災害識別與易發(fā)性評價————作者:王洪明;師蕓;平繼偉;武寅龍;李如仁;
摘要:為分析水電站不同蓄泄水期其流域滑坡災害形變演化和滑坡災害易發(fā)性規(guī)律,提出水電站流域蓄泄水期滑坡災害識別的一般性時序InSAR監(jiān)測方法流程,同時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光學遙感圖像進行滑坡潛在區(qū)域識別。與InSAR結果對比驗證,引入InSAR形變結果作為評價因子,同其它評價要素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滑坡災害易發(fā)性評價。結果表明:三階段蓄泄水期間水電站流域形變區(qū)域數(shù)量逐漸減少,形變量級先增大后減小,研究區(qū)地表形...
基于易損性分析的臺風過程輸電桿塔時變風險預測————作者:吳優(yōu);黃秀兵;王乃玉;
摘要:臺風導致的輸電桿塔倒塌會影響電網供電,進而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損失。因此,有必要在臺風過程中對輸電系統(tǒng),特別是對輸電桿塔進行風險預判,從而便于電力部門有效部署預防和減損措施。輸電塔風致破壞易損性模型是風險評估的實用工具。結合數(shù)值氣象預報風場,易損性模型能夠有效支持臺風實時行進過程中輸電桿塔的風險預測。本研究通過考慮輸電桿塔風致倒塌的物理機制和預報風速的時變特征,建立了基于精細化塔線體系有限元模型的易...
輸電塔足尺鋼管桿件渦激振動及阻尼控制研究————作者:炊曉毅;李巍;武東亞;武鵬飛;陶亞光;陳文禮;
摘要:鋼管塔力學性能卓越,應用廣泛,但其鋼管桿件長細比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風速下發(fā)生渦激共振現(xiàn)象。鋼管構件長期振動易使鋼結構疲勞損傷甚至破壞,嚴重影響輸電塔結構正常服役安全。針對鋼管塔構件渦激振動現(xiàn)象開展試驗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阻尼控制方法。首先,開展了原尺輸電塔鋼管桿件氣動效應研究。對槽型插板節(jié)點鋼管弱軸向渦激振動響應及尾流展向特性進行分析。其次,引入尾流振子模型,探究了增加阻尼比對鋼管桿渦振響應的理論...
時滯速度反饋控制下的架空輸電線減振分析————作者:蔡萌琦;胡茂明;楊曙光;包婉玉;閔光云;
摘要:為保證我國電力能源輸送通道安全,減小舞動給電力系統(tǒng)帶來的危害,引入軸向時滯速度反饋控制策略對輸電線舞動進行控制。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帶時滯特征的覆冰輸電線非線性舞動方程。經歸一化和Galerkin離散后,得到輸電線舞動常微分方程。利用多尺度法分別推導了主共振幅頻響應方程和一階穩(wěn)態(tài)近似解,及諧波共振幅頻響應方程,分析了不同參數(shù)對輸電線振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主共振響應下輸電線舞動幅值隨時...
基于圖像語義分割的冰雹致建筑外窗受損量化評估方法————作者:閔杰;楊新聰;金楠;湯至頌;王鳳來;
摘要:在冰雹災害中建筑外窗往往受損嚴重,導致建筑外圍護結構功能失效。傳統(tǒng)的損傷評估方法通常依賴于人工現(xiàn)場調查,客觀性和效率不足,難以及時快速地量化評估冰雹導致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損傷。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圖像語義分割的建筑外窗受損情況的智能量化評估方法。基于網絡數(shù)據(jù)訓練建筑外窗損傷識別語義分割模型Swin Transformer,通過災害現(xiàn)場的原位拍攝數(shù)據(jù)進行遷移學習,實現(xiàn)了建筑外窗損傷的智能量化識別,并據(jù)...
反復荷載下方鋼管型鋼再生混凝土組合柱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作者:馬輝;楊柳毅;賴志強;劉方達;
摘要:在方鋼管型鋼再生混凝土組合柱低周反復荷載試驗研究的基礎上,通過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了該組合柱的數(shù)值計算模型,分析了組合柱的應力云圖及變形特征,研究了組合柱的滯回曲線和骨架曲線,通過與試驗的對比驗證了模型的合理性。結果表明,反復水平荷載作用下柱腳方鋼管屈曲鼓起,內部型鋼達到屈服且再生混凝土被壓碎,組合柱呈壓彎塑性鉸破壞模式。在分析參數(shù)的范圍內,方鋼管強度可以大幅度提升組合柱承載力,但卻在一定程...
新型裝配式組合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與有限元分析————作者:李慕純;羅許國;黃志;
摘要:為適應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需求并實現(xiàn)鋼-混組合梁的快速裝配化,提出了一種基于高強螺栓連接的裝配式組合梁。為研究該新型裝配式組合梁的縱向受彎性能及連接件的可靠性,對該組合梁進行了正位兩點加載受彎試驗,得到了組合梁的破壞模式、荷載-撓度曲線、跨中截面應變分布曲線、荷載-滑移曲線等特征曲線;并基于受彎試驗建立了三維實體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預制混凝土板強度、水泥基灌漿料(cement-based groutin...
鋼板-纖維增強混凝土組合雙連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作者:田建勃;焦崧;陳田寧;張書林;王夢夢;張俊發(fā);楊海增;
摘要:連梁作為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重要的耗能構件,要求其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能。雙連梁通過提高跨高比,降低連梁內力,在地震作用下表現(xiàn)出良好的延性。為此,在采用雙連梁的基礎上考慮基體材料與鋼板的影響,提出鋼板-纖維增強混凝土組合雙連梁,并使用有限元軟件對試驗試件進行數(shù)值模擬,對其混凝土裂縫發(fā)展、鋼板和鋼筋應力、鋼板沿梁跨的內力分布進行探究分析。并對鋼板-纖維增強混凝土組合雙連梁的跨高比、含鋼率、配箍率、縱筋配筋...
加筋土結構失穩(wěn)模式與致災原因探討————作者:徐洪路;蔡曉光;王海云;李思漢;肖成志;
摘要:加筋土結構作為一種新型巖土工程構筑物,在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因設計、施工不當?shù)仍颍咏钔两Y構易產生變形,嚴重時甚至坍塌,因此有必要探討結構破壞特性、分析失效原因,以供工程界參考。文中收集了146個加筋土結構破壞案例,統(tǒng)計分析了結構類型、面板類型、筋材類型、填料類型、結構高度、加筋級數(shù)和結構用途等結構特性。總結歸納了結構坍塌、面板變形、頂部沉降、地基承載失效和筋材斷裂等常見失...
孔內深層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試驗研究————作者:朱才輝;周小松;喬建偉;李鑫磊;
摘要:為了給孔內深層強夯法(SDDC工法)處理Q2濕陷性黃土地基設計方案提供優(yōu)化參數(shù),以西安灞橋某地基處理項目為背景,基于離散元數(shù)值方法和原位測試技術,研究不同黃土地層參數(shù)、不同SDDC工法設計參數(shù)對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擠密效果的影響,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最后基于試驗段實測結果進行了對比驗證。研究表明,SDDC工法對細粒徑、粒徑比小和剛度低的地基擠密效果更顯著,土體的初始孔隙率、剪切模量和...
動水壓力型滑坡不利因素組合及作用機制試驗研究————作者:陳勇;葉潤青;申清峰;王力;
摘要:因庫水位下降而變形失穩(wěn)的動水壓力型滑坡,是庫區(qū)多見的一種滑坡類型,且不同滑坡對水位下降的響應存在巨大差異。為探索動水壓力型滑坡的失穩(wěn)特征和誘發(fā)機制,基于不同影響因素的作用特點分析,開展了多組模型試驗,揭示了滑面形態(tài)、滑體滲透系數(shù)和水位驟降速率對滑坡孔隙水壓力、體積含水率及變形破壞全過程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多影響因素組合對動水壓力型滑坡不利程度的排序,并總結了其變形失穩(wěn)的主控因素、次生因素和誘...
青藏高原西部滑坡易發(fā)性評價對比研究————作者:楊永鵬;郭雅;陳浩;程健宇;賀鑫;邊宇;
摘要:滑坡易發(fā)性評價是目前防治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前人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地區(qū),模型結果受到人為干擾,難以獲取真實客觀的評價模型差異。青藏高原西部地區(qū)人煙稀少,是進行模型對比的有利區(qū)域。同時,該地區(qū)道路交通網稀疏,道路的安全對于當?shù)匕踩(wěn)定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對該地區(qū)進行滑坡易發(fā)性評價極其重要。本研究以柵格為評價單元,在結合前人研究及工作區(q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擇7個因素作為易發(fā)性評價因子,...
基于MaxEnt模型的沅陵縣滑坡易發(fā)性評價————作者:張云;資鋒;曹運江;成湘?zhèn)?韓用順;唐龍;
摘要:構建準確的滑坡預測模型和確定環(huán)境因子的貢獻程度,對滑坡易發(fā)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在以往研究中,最大熵物種分布(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模型因其對樣本量要求低、預測精度高和可避免模型過度擬合等優(yōu)點,被廣泛運用在生態(tài)學領域。以沅陵縣為研究區(qū),基于342處滑坡災害點數(shù)據(jù)和9個環(huán)境變量,分別采用確定性系數(shù)(certainty factor, CF)模型、邏輯回歸(Logi...
融合時序InSAR與多因子耦合模型的長寧縣滑坡災害易發(fā)性評價————作者:肖波;趙良軍;鄭莉萍;譚亮;
摘要:文中選取長寧縣為研究區(qū),將長寧縣境內179個歷史滑坡災害點作為評價樣本,結合時序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術獲取地表形變數(shù)據(jù),選取地層巖性、多年平均降雨量、坡向、土地利用、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植被覆蓋度、高程、坡度、土壤類型、地表曲率以及地表起伏度共計13個影響因子,采用信息量-邏輯回歸耦合模型(info...
斜坡單元的劃分方法優(yōu)化與適宜性評價指標————作者:吳家寶;陳紅旗;向中林;
摘要:多尺度分割方法劃分斜坡單元,存在分割尺度選擇主觀性強、試驗耗時以及劃分結果適宜評價指標單一等問題。以福建武平十方鎮(zhèn)為研究區(qū),固定分割尺度,試驗確定出多尺度分割方法中最佳同質性參數(shù)的組合,利用同質性局部方差變化率曲線厘定可能的分割尺度,不同尺度結合同質性參數(shù)組合進行斜坡單元劃分。從斜坡單元與歷史滑坡幾何聯(lián)系、斜坡單元劃分原理、斜坡單元現(xiàn)實應用三個方面,初步建立了評價斜坡單元劃分結果是否適宜的3項指標...
基于組合模型的地震人員死亡評估方法研究————作者:趙煜;王律鈞;孫艷萍;史一彤;陳文凱;
摘要:為了準確快速評估地震人員死亡數(shù)量,提出一種基于統(tǒng)計經驗模型與機器學習模型相結合的組合評估方法。首先利用我國部分省(區(qū)、市)發(fā)生的破壞性地震次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劃分出不同風險等級區(qū)域。然后分別使用劉金龍模型和粒子群優(yōu)化支持向量回歸模型進行評估。最后采用并聯(lián)方式將2個模型組合,使用網格搜索法尋找最優(yōu)并聯(lián)權重,構建人員死亡評估組合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組合模型評估結果優(yōu)于單一模型評估結果,經過分區(qū)劃分的模型評估...
摩擦熱效應下大型冰崩運動過程中的摩擦弱化模型研究————作者:陳強;羅渝;
摘要:為定量描述大型冰崩運動過程中摩擦系數(shù)的演變過程與特性,結合冰崩高速運移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特性,考慮顆粒破碎效應以及融水與碎屑物質間相互摻混下的熱融減阻效應,以冰崩厚度、剪切帶厚度和剪切帶內的初始含冰量為參數(shù),運用COMSOL數(shù)值分析軟件開展冰崩運動過程中的摩擦弱化與運動特性研究,分析不同條件下冰崩關鍵運動參數(shù)的演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冰崩運動過程中,由滑面熱效應帶來的摩擦弱化能夠使摩擦系數(shù)從初始時刻的...
相關農業(yè)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