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生態環境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生態環境學報》原刊名為《生態環境》,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正式學術期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刊源,廣東省優秀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曾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和2008年版)。
本刊是環境科學類的綜合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國內外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生態學和生態工程具有明顯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論文,以及對重大的科學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和觀點類文章。適合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資源保護、土壤學、大氣科學、水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林學、醫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學者、教師、學生、各級管理者和環境愛好者閱讀。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刊源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專論與綜述。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鼎湖山不同演替階段森林土壤pH值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對模擬酸雨的響應 梁國華,吳建平,熊鑫,吳小映,褚國偉,周國逸,曾任森,張德強,LIANG Guohua,WU Jianping,XIONG Xin,WU Xiaoying,CHU Guowei,ZHOU Guoyi,ZENG Rensen,ZHANG Deqiang
云南高原不同林分類型枯落物儲量及持水特性 劉芝芹,黃新會,涂璟,陳楚楚,馬建剛,王克勤,LIU Zhiqin,HUANG Xinhui,TU Jing,CHEN Chuchu,MA Jiangang,WANG Keqin
不同林齡興安落葉松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應研究 王美蓮,王飛,姚曉娟,張秋良,WANG Meilian,WANG Fei,YAO XiaoJuan,ZHANG Qiuliang
塔里木荒漠綠洲過渡帶植物種間關聯性分析 韓路,王海珍,王家強,郝文芳,HAN Lu,WANG Haizhen,WANG Jiaqiang,HAO Wenfang
城市化對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土壤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符方艷,陸宏芳,FU Fangyan,LU Hongfang
鐵路沿線沙區段植冠種子庫對土壤種子庫的補充及其種子活性變化 張曉妮,馬君玲,韓蕾,于慧,王連峰,ZHANG Xiaoni,MA Junling,HAN Lei,YU Hui,WANG Lianfeng
三種木質藤本植物光合特性比較研究 劉周莉,趙明珠,秦嬌嬌,何擎擎,陳瑋,何興元,LIU Zhouli,ZHAO Mingzhu,QIN Jiaojiao,HE Qingqing,CHEN Wei,HE Xingyuan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葉片形態和生理生態特征對不同光強的響應 汪越,劉楠,任海,邵玲,陳雄偉,陳剛,王俊,WANG Yue,LIU Nan,REN Hai,SHAO Ling,CHEN Xiongwei,CHEN Gang,WANG Jun
職稱論文發表: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遼河水質污染問題探究
【摘要】為進一步確定遼河水質污染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程度,本文建立了水質污染問題的結構方程模型。結果表明,各污染因子共同影響水質,導致水質污染越來越嚴重,抑制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遼河,水質污染,結構方程模型
本文利用2013年遼河流域的監測數據,包括生活污水,氮磷營養鹽、重金屬污染及船舶油類和工業污染之間的關系建立了影響水質污染的結構方程模型,揭示了這五大污染因子對水質影響的程度。
生態環境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重慶主城區城市生態網絡構建與優化————作者:馮義龍;賀萌;李波;雷界;艾麗皎;
摘要:構建城市綠地生態網絡是改善城市生態問題的有效手段。以山地城市重慶為例,結合最小成本路徑模型和生態網絡分析方法,探討了重慶主城區生態網絡的特征與優化策略,以期為山地城市生態網絡建設提供參考。主要結果如下,1)重慶主城區篩選出39個生態源地,總面積為975 km2,占核心區面積的67%;生態源地主要集中在銅鑼山、中梁山等大型綠地斑塊。2)利用最小累積阻力模型生成67條潛在生態廊道...
聚乙烯與聚丙烯微塑料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生長及抗氧化作用的影響————作者:李雪;王震;毛雪飛;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聚乙烯(Polyethylene,PE)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在鎘(Cadmium,Cd)脅迫下對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長及其抗氧化機制的影響。通過水培實驗設置Cd單獨暴露與Cd聯合不同類型微塑料的處理,系統分析MPs對水稻幼苗的生長發育、生物量累積、Cd的吸收與分布、光合生理以及抗氧化系統的影響...
揮發性有機硫化物脅迫下生物氣溶膠中細菌的響應機制研究————作者:陳婷婷;蔡儀威;孫彤;李桂英;安太成;
摘要:揮發性有機硫化物(VOSCs)和微生物會在污水處理、垃圾中轉及填埋等過程中同時釋放到大氣環境中。微生物會形成生物氣溶膠,VOSCs可能影響生物氣溶膠上微生物的活力,然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未有報道。該研究旨在揭示在不同物質的量濃度下二甲基二硫醚(DMDS)和乙硫醇(ET)對生物氣溶膠中細菌的活力、形態結構及其生長特性的影響,并闡明其潛在的分子調控機制。結果表明,暴露于DMDS時,生物氣溶膠中細菌的可培...
皖江流域生境質量評價及多情景優化研究————作者:吳雨桐;於冉;余祺琪;王成;張紫涵;
摘要:皖江流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區,探究該區域生境質量變化特征對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皖江流域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數據,結合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測器探討區域生境質量時空分布特征及驅動因素,并采用PLUS模型預測模擬區域2030年4種不同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及生境質量變化。結果表明,1)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區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兩者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7%。1990-20...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江西省碳排放預測與減排路徑研究————作者:李伊涵;王火根;肖小瑋;
摘要: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框架。在新的發展階段,做好“雙碳”工作,對江西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立足江西省實際,構建了與經濟、工業、交通、生活、農業、能源、碳匯相關聯的碳減排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模擬碳循環過程中的多維度反饋,揭示排放驅動機制的演化規律和時滯效應。通過設置經濟發展、技術進步、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及綜合調控等5種政策情景動態模擬江西省到...
高光譜敏感波段提取助力機器學習提高土壤重金屬濃度估測精度————作者:孟暢;紅梅;李斐;
摘要:為探究土壤重金屬有效波段提取方法,明確敏感波段耦合機器學習模型對土壤重金屬濃度的估測潛力,以內蒙古多個廢棄尾礦區周邊典型污染場地為研究對象,通過高光譜遙感數據預測土壤Cu、Zn、Pb和Cr重金屬的濃度。基于16種敏感波段提取方法(按過濾法、包裹法、嵌入法分類)并結合決策樹(DT)、隨機森林(RF)和梯度決策樹(GBDT)模型,進行重金屬濃度反演。結果表明,相比過濾法和嵌入法,包裹法提取的敏感波段對...
氣候變化對入侵雜草續斷菊潛在地理分布的影響————作者:劉澤淵;魏有海;嚴旭發;程亮;侯璐;嚴紫瑋;郭良芝;
摘要:外來入侵雜草續斷菊(Sonchus asper L. Hill.)適應性強,種子萌發生長快、成株生物量大、結籽量多、蔓延擴散快,對作物、草坪等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明確續斷在中國的生境適應性及影響其分布的氣候環境變量,根據146條地理分布數據,結合8個氣候因子和6個土壤因子,利用Biomod2包構建集成模型預測了續斷菊在當前及未來2050s、2070s在3種氣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
左氧氟沙星暴露對斑馬魚腸道微生物的影響————作者:張亞平;莫璀玲;李迎鵬;徐棵;
摘要:左氧氟沙星作為一種抗生素類藥物,在水產養殖、畜牧獸醫、人類健康等方面應用廣泛,屬于PPCPs的一種典型代表物;隨著腸道微生物相關研究的開展與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PCPs可以通過干擾腸道微生物穩態來造成各種疾病。因此急需探索左氧氟沙星與腸道微生物穩態之間的關系以及左氧氟沙星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為了探索左氧氟沙星對斑馬魚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及由此產生的毒性作用,采用環境濃度下的左氧氟沙星(0、...
嘉陵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動態變化及權衡協同分析————作者:王天雯;羅明良;白雷超;
摘要:嘉陵江流域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其生態系統服務的有效管理對保障生態安全與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In VEST模型,評估了2000-2020年間土壤保持、生境質量、碳儲量和產水服務等4項生態系統服務的時空變化特征;結合地理探測器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對其的驅動作用;以地形梯度進行分區,通過皮爾遜相關性和空間自相關方法,揭示了全域和分區情形下不同服務間的權衡與協同關系。結果表明,1)2...
模式魚類生物標志物在放射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及前景————作者:杜方旎;馮青靚;原寒;曹少飛;
摘要:核電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是全球低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核電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到核電站排放的核素對周邊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同人類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并且對污染物十分敏感,常常被篩選出并應用于污染物毒理效應和生態評估工作之中。其中,模式魚類作為水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大量應用于以上研究中。本文闡述了生物標志物的定義及其應具備的特征。對不同種類的模式魚類生物標志物進行...
環鄱陽湖城市群縣域“三生空間”耦合協調性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陳潔茹;葉長盛;魏嶶;蔡鑫;汪禮麗;
摘要:環鄱陽湖城市群作為江西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鍵地區,其“三生空間”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空間載體,促進其耦合協調對于城市群協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1980-2020年環鄱陽湖城市群土地利用數據與社會經濟數據,采用土地利用轉移矩陣、耦合協調度模型及地理探測器對其縣域“三生空間”耦合協調性與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1980-2020年環鄱陽湖城市群縣域“三生空間”...
基于地形梯度的丘陵地區碳儲量時空分異及分區研究——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作者:溫羽婧;李鈮;
摘要:丘陵地區有著復雜的生態特征。從地形梯度視角下對碳儲量時空分異特征及脆弱性進行評價,并基于地形特征下提出碳儲量分區與管理機制,對推動區域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有效落實“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以典型丘陵地貌的長株潭城市群為例,基于In VEST模型量化2000-2020年的碳儲量時空分異特征,通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與地形位指數因素,探討碳儲量地形梯度效應及脆弱性,并依據地形分布指數進行碳儲量分區并...
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及建議————作者:王弋;嚴茂澤;肖倩;張思毅;郝貝貝;
摘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分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對于解析現狀和提高處理水平非常必要。收集了廣東省2021-2023年期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的水質數據,并使用水質單因子評價法、雙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廣東省不同地區和不同處理技術下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效果和影響進行了綜合性分析與評價,旨在為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科學的支撐。結果...
基于種子庫視角的北京市高速路邊坡噴播植被演替特征研究————作者:歐陽群文;郭小平;郝嘉航;
摘要:在中國高速公路交通運輸網加速建設的大背景下,認識高速路邊坡噴播的植被演替特征,對于提高植物群落穩定性和改善公路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對高速路邊坡植被噴播效果缺乏后期跟蹤研究。以北京市內3條高速路不同恢復年限邊坡及周邊自然邊坡為研究對象,以空間代時間法,通過樣地植被調查和土壤種子庫萌發試驗,研究邊坡土壤種子庫密度、相似性及其與地上植被的關系,從種子庫的角度揭示地上植被演替規律,為后期人工調控提供...
含重金屬林木生物質與骨粉共水熱液相產物:解析及應用潛力初步評價————作者:陳巖;石成龍;李璞君;肖江;陳光才;
摘要:前期研究以共水熱炭化技術為支撐,建立植物修復衍生生物質/骨粉(PB/BM)水熱體系有效地固定了PB中重金屬于固相,但液相副產物(PB/BM-L)成分和潛在利用價值未深入剖析。該研究對PB/BM-L進行成分分析,并設置對照,1%添加量和3%添加量的處理組進行柳樹盆栽試驗評價其對堿性土壤及植物生長的影響,綜合評估其潛在應用價值。結果表明,PB/BM-L中重金屬Cd、Zn濃度均低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2019-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NO2濃度變化的自然主控因子解析————作者:郭銘彬;龔建周;王麗娟;王時寬;
摘要:基于Sentinel-5P衛星提供的二氧化氮對流層柱濃度數據(NRTI/L3_NO2),結合氣象數據、NDVI和陸表溫度數據,采用Sen趨勢分析、Mann-Kendall檢驗等方法,并輔以地理探測器與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GTWR),解析2019-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NO2柱濃度時空變化與自然驅動機制。結果顯示:1)年際變化上,2021年NO...
1990-2020年黃河流域碳儲量時空演變及驅動因素研究————作者:李曼;吳東麗;何昊;余慧婕;趙琳;劉聰;胡正華;李琪;
摘要:準確估算區域尺度的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驅動因素,對于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數據和氣象站點數據,運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定量估算了1990-2020年黃河流域碳儲量的時空分布。通過土地利用轉移矩陣和碳儲量貢獻率分析土地利用變化對碳儲量的影響,并采用最優...
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汾河流域植被碳匯量估算及預測————作者:宋雙雙;秦世姣;孫彭成;付興濤;
摘要:凈生態系統生產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定量評估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的重要指標。為了探究汾河流域植被碳匯量的時空分布規律并預測未來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匯量。基于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數據、土地利用數據和氣象數據,運用改進的CASA模型定量估算了汾河流域1999-2023年的植被碳匯量,用灰色GM(1,1)模型預測了2024-...
凋落物去除對長三角典型毛竹林土壤CO2和N2O通量的影響————作者:徐飛;賈沁琦;郭娜;胡嘉豪;方雙喜;
摘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典型的森林類型,在緩解溫室效應、維持碳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林地凋落物層可能是影響二氧化碳(CO2)和氧化亞氮(N2O)在土壤與大氣之間交換的重要因素。以浙江省安吉縣毛竹林為對象,采用靜態箱-氣相色譜法,分析清除凋落物(S)和保留凋落物(SL)處理對土壤CO2和N<...
不同光照條件下農田濕地土壤碳排放的驅動因子差異————作者:賀宥文;韓亞峰;王旭剛;孫麗蓉;邢江冰;曹晟源;
摘要:濕地碳庫增匯減排是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光照與濕地礦物氧化還原、微生物群落特征轉變等生物或非生物過程密切相關,然而目前關于濕地土壤碳排放對光照的響應特征及作用機理尚存爭議。以黃河中下游農田濕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進行室內恒溫淹水厭氧培養試驗,設置光照和避光處理,通過定量土壤碳累積排放量、Fe(Ⅱ)和可溶性有機碳(DOC)質量分數,結合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三維熒光光譜定性DOC化學結構特...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