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85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與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農業系統工程委員會共同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系統科學、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在農業上的應用,國外農業系統工程研究的動態以及與農業系統科學相關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及研究簡報。讀者對象為從事農業系統工程、農業類學科研究和教學的科技工作者及有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學生和決策部門的工作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已被列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系統、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
【欄目設置】
主要刊登系統科學、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在農業上的應用、農業系統科學相關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及研究簡報。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撓力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分析 吳昌友,WU Chang-you
2. 黃河灘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黃河灘區為例 李明秋,姜英,LI Ming-qiu,JIANG Ying
3. 基于DEA三階段模型的兩型農業生產效率——以湖南省為例 賀正楚,翟歡歡,HE Zheng-chu,ZHAI Huan-huan
4. 基于信息技術的農業旅游服務能力提升研究 楊娟,鄭秀國,王運圣,袁濤,陳建林,趙京音,YANG Juan,ZHENG Xiu-guo,WANG Yun-sheng,YUAN Tao,CHEN Jian-lin,ZHAO Jing-yin
5. 基于耕地壓力指數和GM(1,1)模型的區域糧食安全狀況研究——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例 高小琛,石培基,潘竟虎,呂立剛,GAO Xiao-chen,SHI Pei-ji,PAN Jing-hu,LV Li-gang
6. ENSO對陜西省棉花主產區氣候及棉花單產量的影響 張立偉,延軍平,冀彩星,馬琪,ZHANG Li-wei,YAN Jun-ping,JI Cai-xing,MA Qi
7. 閩江水域水質時空分布探索性研究 李巍,陳涵貞,蘇德森,呂新,陳麗華,李玥仁,LI Wei,CHEN Han-zhen,SU De-sen,LV Xin,CHEN Li-hua,LI Yue-ren
8. 哈爾濱地區玉米生物質資源產業開發途徑及發展對策 王占哲,王剛,陸永祥,WANG Zhan-zhe,WANG Gang,LU Yong-xiang
9. 基于理想折中方案的農技人員評價研究 張榮,畢慶生,李曄,劉斌,ZHANG Rong,BI Qing-sheng,LI Ye,LIU Bin
10. 基于ESE系統的隴南山區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及其潛力分析 吳燕芳,石培基,楊銀峰,WU Yan-fang,SHI Pei-ji,YANG Yin-feng
農業期刊投稿:不同誘導子對澤瀉中23―乙酰澤瀉醇B積累的影響
摘要:采用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赤霉素和脫落酸處理澤瀉植株,研究不同誘導子對澤瀉中23-乙酰澤瀉醇B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楊酸、赤霉素和脫落酸在低濃度下都能促進澤瀉中23-乙酰澤瀉醇B的積累,在高濃度下則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150 μg/mL的水楊酸處理第8天時,23-乙酰澤瀉醇B的含量為715.4 μg/g,為所有處理中的最大值。赤霉素和脫落酸的處理效果與水楊酸相比較差。
關鍵詞:農業期刊投稿,澤瀉,23-乙酰澤瀉醇B,誘導子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DEA三階段模型的兩型農業生產效率——以湖南省為例————作者:賀正楚;翟歡歡;
摘要:外部環境效應、內部管理效率以及隨機誤差這3個因素影響著農業生產效率。為了區分并測算這3種因素對生產效率的具體作用,單獨測算內部管理效率這一因素對生產效率的具體作用,通過構建DEA三階段模型,消除了外部環境效應和隨機誤差這兩個外生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并以2008年湖南省14個市州為例,測算了兩型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率,并依據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了相應的促進兩型農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徑模型的農民工信息能力綜合評價————作者:區晶瑩;張淞琳;俞守華;
摘要:針對農民工信息能力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偏最小二乘通徑模型,建立了農民工信息能力PLS通徑模型,并以廣東省8個城市的農民工群體為例,計算分析了模型通徑系數和各城市農民工信息能力的綜合排名。結果表明信息運用能力、信息吸收能力和信息創新能力是影響農民工信息能力的關鍵因素,廣州市農民工信息能力位于廣東省的首位
撓力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分析————作者:吳昌友;
摘要:以三江平原撓力河流域地下水為研究對象,首先根據撓力河流域的地質巖性、水位變動帶、地形地貌、行政單元等將撓力河流域劃分為4個區,然后分析給出撓力河流域地下水的補給量和排泄量計算方法,并采用該方法計算撓力河流域地下水的補給量和排泄量,最后對撓力河流域進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黃河灘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黃河灘區為例————作者:李明秋;姜英;
摘要:以焦作市黃河灘區為例,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了黃河灘區土地資源的特點、開發潛力及其可持續利用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實現黃河灘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閩江水域水質時空分布探索性研究————作者:李巍;陳涵貞;蘇德森;呂新;陳麗華;李玥仁;
摘要:依據2008-2009年11個采樣點8個水質指標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對閩江水質時空分布進行探索性研究。通過統計分析將8個水質指標概括為2個主成分,在空間尺度上分為2組,重污染區和輕污染區,在時間尺度上分為2組,枯水期和豐水期。結果表明閩江上游污染較為嚴重,中游一直到下游污染程度呈下降趨勢。經過福州市區后,由于匯入了大量的生活和生產污水造成污染,使閩江水質急劇下降。同時,閩江水質受該地區...
基于信息技術的農業旅游服務能力提升研究————作者:楊娟;鄭秀國;王運圣;袁濤;陳建林;趙京音;
摘要:信息技術在旅游業的應用主要是互聯網技術,并表現出有效的促進作用,農業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形式,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分析我國農業旅游的特點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術的農業旅游服務能力提升設計方案。從農業旅游景點的布局設計和線路規劃、景點的推廣宣傳手段、管理經營方式方面,詳細分析了運用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具體技術手段,甚至詳細的設計方案,旨在為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從信息技術角度提供指...
基于耕地壓力指數和GM(1,1)模型的區域糧食安全狀況研究——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例————作者:高小琛;石培基;潘竟虎;呂立剛;
摘要:在分析天水市1996-2005年耕地、人口、糧食動態變化的基礎上,計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運用GM(1,1)模型對未來15 a天水市耕地壓力指數進行了預測。研究結果顯示:1996-2005年,雖然天水人均耕地面積持續減少,但由于耕地生產率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續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呈現降低的趨勢,但是耕地壓力指數始終在1之上。未來15 a耕地壓力指數將進一步...
哈爾濱地區玉米生物質資源產業開發途徑及發展對策————作者:王占哲;王剛;陸永祥;
摘要:應用循環經濟理論,分析哈爾濱地區玉米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研究玉米生物質資源再生循環利用體系,提出利用玉米生物質資源發展特種玉米、肉牛、食用菌產業的途徑及主要對策措施
基于理想折中方案的農技人員評價研究————作者:張榮;畢慶生;李曄;劉斌;
摘要:理想方案是多屬性決策領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然而在現實中理想方案并不存在,決策問題得到的滿意解往往是決策者認可的一種對備選方案的最優折中。基于已有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理想折中方案。有別于傳統理想方案由單個給定屬性的最好值確定,理想折中方案從方案集整體的一致性出發,不僅考慮了屬性在數量值上的最優,而且考察了方案在不同屬性間的分配。進一步地,給出了基于理想折中方案的多屬性決策模型。最后將該模型用...
基于ESE系統的隴南山區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及其潛力分析————作者:吳燕芳;石培基;楊銀峰;
摘要:基于經濟—社會—環境(ESE)子系統構建評價體系,運用改進的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對研究區建市以來(2004-2008年)的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進行了綜合測度,同時借助協調度函數分析了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度。在此基礎上,依據研究區城鎮用地遠期規劃控制標準,利用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對各區縣城鎮用地集約利用潛力進行了估算和分析。結果表明:①隴南城市用地集約利用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處于基本集約向較集約過渡的...
需求受價格影響情形下農作物種子供應鏈的渠道協調————作者:侯云合;劉斌;張榮;
摘要:探討了在需求受銷售價格影響情形下農作物種子銷售渠道的協調優化問題。針對一個種子生產商和一個銷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系統,在退貨契約的基礎上引入了退貨權費用,解決了單純退貨策略無法實現供應鏈協調的問題
消費者地理標志農產品購買行為實證分析——基于上海、北京和鄭州市消費者的調查————作者:劉瑞峰;陳彤;于冷;鄧峰;
摘要:以上海、北京和鄭州市342個消費者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運用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其消費者地理標志農產品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業、個人月均收入、家庭規模、對水果質量的關注、對水果價格高低的關注、對水果原產地的關注和銷售員介紹等因素影響著消費者購買行為
長期定位施肥對黑土碳氮儲量的影響————作者:喬云發;韓曉增;趙蘭坡;
摘要:以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的18 a長期定位施肥試驗為平臺,研究了在不施肥(CK)、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機肥(NPKOM)條件下,0~100 cm土體剖面碳、氮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0~100 cm土體碳氮儲量的變化。結果表明,與CK處理相比,施用有機肥的NPKOM處理增加了0~60 cm剖面土壤的碳、氮含量,而施化肥NPK處理,只增加了0~20 cm耕層土壤碳、氮含量。從0~1...
坡地和平地保護性耕作比較研究————作者:陳淵;張興義;李樹學;
摘要:對東北典型黑土區,比較研究了保護性耕作在坡耕地和崗平地對作物產量、土壤密度、水熱狀況的作用差異,以及保護性耕作在坡耕地的水保效應。結果顯示:在大豆玉米輪作制下,實施免耕(NT)和少耕(RT),較傳統旋耕相比,坡耕地種植大豆,NT增產12.56%,RT減產0.94%;種植玉米,NT處理增產1.10%,RT減產14.80%。崗平地種植大豆,NT增產9.23%,RT增產4.80%,玉米NT、RT處理分別...
閉刊辭
摘要:<正>由于研究所學科方向的調整,科研事業發展的需要,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農業系統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刊物《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將于2011年年底閉刊;2012年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將創辦新刊《土壤與作物》。《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出版27年來,受到了廣大作者、讀者的密切關注;尤其是得到了方方面面專家的鼎力支持,在此,謹向逝去的、健在的
《土壤與作物》征稿簡則
摘要:<正>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的中文期刊《土壤與作物》將于2012年創刊,重點刊登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土壤與作物交互作用的過程、機理和調控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應用層面的學術論文及綜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質量與作物生產力、土壤水分和養分有效性與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與作物互作、作物適應氣候變化的根際微環境等與土壤—作物互作相關的土壤生物化學和物理學、分子生物學、作物逆境生物學和作物...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11年(第27卷)總目次
摘要:<正>~
昆蟲病原線蟲耐寒性研究進展————作者:王麗芳;許艷麗;李春杰;
摘要:昆蟲病原線蟲作為一種有潛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日益受到國際生防領域的重視。目前,昆蟲病原線蟲一般采用低溫貯存的方式,研究昆蟲病原線蟲的耐寒機制是昆蟲病原線蟲用于長期貯存的重要方面。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涉及到昆蟲病原線蟲耐寒性研究方法、耐寒生存和行為策略、耐寒生理和分子機制等方面
ENSO對陜西省棉花主產區氣候及棉花單產量的影響————作者:張立偉;延軍平;冀彩星;馬琪;
摘要:依據1960-2010年NOAA Nino3.4區海溫數據和渭南市氣象及棉花產量統計數據,主要應用Mann-Kendal檢驗法、小波分析法及其他數理統計方法對陜西省棉花主產區(渭南市)的氣候變化、棉花單產量、ENSO的特征及3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①近50 a來,厄爾尼諾影響年份有20 a、拉尼娜影響年份有17 a;Nino3.4區的海溫在1978年左右發生了增溫突變且突變后厄爾尼諾現...
基于GIS空間分析的江淮地區冬小麥增產潛力研究————作者:李白鴿;類成霞;陳長青;
摘要: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氣候數據和實際冬小麥單產數據,借助GIS空間分析技術分析了江淮地區冬小麥的逐級生產潛力;通過GIS疊加分析,明確了冬小麥增產區域與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區冬小麥的2006-2008年光合生產潛力介于15 672 kg.hm-2~21 001 kg.hm-2之間,變化趨勢是從北向南逐級遞減。光溫生產潛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間,大體...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