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應用生態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應用生態學報》是中國生態學方面的一本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它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生態學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90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本刊主要報道應用生態學領域的創新性科研成果與科研進展,反映我國應用生態學的學術水平和發展方向,跟蹤學科發展前沿,注重理論與應用結合,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與人才培養。
本刊開辟有研究論文、綜合評述和研究簡報等欄目,內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態學、農業生態學、草地生態學、漁業生態學、海洋與濕地生態學、資源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產業生態學、生態規劃與生態設計、污染生態學、化學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學、流行病生態學、旅游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管理等。
【讀者對象】
主要是從事生態學、地學、林學、農學和環境科學研究、教學、生產的科技工作者,有關專業學生及經濟管理和決策部門的工作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應用生態學報》已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生態學刊物,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萬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GJFD)、《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數據庫》、美國《生物學文摘》(BA)、《化學文摘》(CA)、英國《生態學文摘》(E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和俄羅斯《文摘雜志》(AJ)等國內外十多家權威檢索系統和數據庫收錄。曾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1992年),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1992、1996、2000年)及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4年)稱號。
【欄目設置】
本刊開辟有研究論文、綜合評述和研究簡報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元謀干熱河谷20年生人工恢復植被生物量分配與空間結構特征 李彬,唐國勇,李昆,高成杰,劉方炎,王小菲
2.間伐對杉木不同根序細根形態、生物量和氮含量的影響 王祖華,李瑞霞,關慶偉
3.間伐強度對秦嶺南坡栓皮櫟種子庫及實生苗生長的影響 冉然,張文輝,周建云,何景峰
4.馬尾松和苦櫧林根際土壤礦化和根系分解CO2釋放的溫度敏感性 劉煜,胡小飛,陳伏生,袁平成
5.隴中黃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及模擬 方書敏,趙傳燕,薦圣淇,余凱
6.不同土壤水分下山杏光合作用CO2響應過程及其模擬 吳芹,張光燦,裴斌,徐志強,趙瑜,方立東
7.水培條件下營養元素對枳幼苗根毛發育及根生長的影響 曹秀,夏仁學,張德健,舒波
8.蒙古櫟種子相對豐富度對小興安嶺5種木本植物種子擴散的影響 于飛,史曉曉,易現峰,王得祥
9.伊春西林鉛鋅礦區興安落葉松年輪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年際變化 胡屾,王曉春,楊金艷
10.溫度對亞熱帶地區常見樹種葉片甲烷排放的影響 楊燕華,易黎明,謝錦升,楊智杰,江軍,胥超,楊玉盛
11.黃河三角洲萊州灣檉柳低效次生林質效等級評價 夏江寶,劉玉亭,朱金方,許景偉,陸兆華,劉京濤,劉慶
12.陜西太白山南坡蝶類的多樣性及區系特征 高可,房麗君,尚素琴,張雅林
13.以小時為步長的大興安嶺興安落葉松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預測模型 于宏洲,金森,邸雪穎
14.稻草還田方式對雙季水稻產量和土壤碳庫管理指數的影響 吳建富,曾華研,潘曉華,石慶華,李濤,王蘇影
15.玉米葉面積指數動態模擬的最適野外觀測資料 麻雪艷,周廣勝
16.干旱脅迫對花生根系生長發育和生理特性的影響 丁紅,張智猛,戴良香,康濤,慈敦偉,宋文武
17.不同積溫對春玉米灌漿期葉片光合性能的影響 陳傳曉,董志強,高嬌,徐田軍,焦瀏,盧霖,張鳳路
18.晉南旱地麥田夏閑期土壤水分和養分變化特征 李廷亮,謝英荷,洪堅平,馮倩,孫丞鴻,王志偉
19.小麥葉片氣孔性狀與產量和抗旱性的關系 王曙光,李中青,賈壽山,孫黛珍,史雨剛,范華,梁增浩,景蕊蓮
建筑住宅論文:構建水土保持長效發展的宏偉藍圖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于能源的需要也越來越大,因此油田開發的速度與廣度也在不斷擴大。但是在油田開發的同時,往往會伴隨著環境破壞,尤其是水土流失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氣廠位于內蒙古蘇里格,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長效發展。文章從第五采氣廠的成功經驗進行分析探討,并從中得到啟示,希望對油氣田地區水土保持工作起到推進作用。
關鍵詞:建筑住宅論文,長慶油田,第五采氣廠,水土保持,宏偉藍圖,環境破壞
1 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氣廠概況
長慶油田公司第五采氣廠的原身是組建于2009年的蘇里格東部氣田開發項目部,2010年3月,正式成立為長慶油田公司第五采氣廠。其礦權的管護面積為2.428萬平方公里,探明儲量1283.04億立方米,基本探明儲量5331.61億立方米。第五采氣廠主要負責蘇里格氣田東區的開發建設以及管理工作。蘇里格地區地表主要為沙漠覆蓋,第五采氣廠所管轄的地區多處都是戈壁荒漠。第五采氣廠從組建以來,就對氣區進行植被恢復、水土流失防治,同時對井站的工作生活環境進行了綠化建設,成功實現了氣井站條條道路綠樹掩映、站站有花園的綠色和諧生態環境,以下將對第五采氣廠水土保持工作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行分析闡述。
應用生態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螞蟻筑巢對高檐蒲桃熱帶次生林土壤甲烷氧化動態的影響————作者:張燁;王邵軍;殷銘;郝鑫;陸嬋;顏營林;郭曉飛;
摘要:為探明螞蟻筑巢對熱帶森林土壤甲烷(CH4)氧化動態影響的生物與非生物學機制,以西雙版納高檐蒲桃熱帶次生林群落為研究對象,運用室內甲烷氧化培養方法及氣相-色譜法研究蟻巢和非蟻巢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動態特征,分析螞蟻筑巢引起熱帶次生林土壤功能微生物群落組成、多樣性及土壤理化環境的改變對甲烷氧化速率的影響。結果表明:1)螞蟻筑巢顯著影響土壤甲烷氧化速率。蟻巢平均土壤甲烷氧化速率(0....
長時間序列多源遙感數據的森林干擾提取————作者:侯卓涵;于穎;楊曦光;
摘要:本研究針對黑龍江省2001—2023年森林生態系統干擾特征,融合多源遙感數據構建了森林干擾識別方法體系,對黑龍江整體森林干擾強度進行評估,并進行干擾提取和干擾類型識別。結果表明:2001—2023年間,2003年森林干擾強度達到峰值, 主要源于大規模森林火災。基于LandTrendr方法使用多種光譜指數融合的干擾檢測結果與Global Forest Change數據空間的一致性在90%以上。將黑龍...
探地雷達對興安落葉松根系特征探測的有效性————作者:楊鈞涵;李婷婷;龍福強;李明娟;王秀偉;孫濤;
摘要:采用1000 MHz天線的便攜式探地雷達(GPR)系統對中國黑龍江省尚志市東北林業大學帽兒山實驗林場2個10 m×10 m樣地內的興安落葉松根系進行探測,比較GPR探測結果與實地挖掘數據,分析探地雷達技術對興安落葉松不同根徑大小(0.2~0.5、0.5~1.0、1.0~2.0、2.0~3.0、3.0~4.0、4.0~5.0和>5.0 cm)和不同土壤深度(0~10、10~20和20~30 cm)根...
六盤山華北落葉松液流速率對干旱類型的響應————作者:劉銘;郭建斌;林雪雯;于松平;白銘悅;陳生鋼;
摘要:本研究以六盤山區香水河小流域華北落葉松林為對象,于2022年生長季(5月13日—9月30日)利用熱擴散探針測定樹干液流速率,并同步監測氣象條件與土壤水分,探究不同干旱類型下華北落葉松林的水分利用規律。結果表明:線性分段函數可以準確地反映樹干液流速率隨土壤相對有效含水率(REW)和飽和水汽壓差(VPD)的變化規律,根據分段函數的閾值將該地區干旱情況劃分為非干旱(REW≥0.37 m3 基于地基激光掃描量化間伐強度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競爭關系的影響————作者:王帆;賈煒瑋;李鳳日;唐依人;張穎; 摘要:基于孟家崗林場5塊不同間伐強度[對照組(CK)、4次低強度間伐(T1)、2次中強度加1次低強度間伐(T2)、2次中強度間伐(T3)和2次高強度間伐(T4)]的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固定樣地,獲取地基激光掃描(TLS)點云數據,驗證利用TLS量化人工林中單木Hegyi競爭指數的可行性,分析間伐強度對長白落葉松基于樹干和... 不同林齡樟子松人工林枯落物-根系-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特征————作者:王榮瀟;張頌安;高廣磊;丁國棟;張英;朱賓賓; 摘要: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枯落物-根系-土壤碳(C)氮(N)磷(P)化學計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呼倫貝爾沙地27(中齡林)、38(近熟林)和47年生(成熟林)樟子松人工林為研究對象,樟子松天然林為對照,分析枯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機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學計量比。結果表明:隨林齡增加,樟子松人工林枯落物分解層N、P含量呈先減小后增加趨勢,近熟林半分解層C:N、C:P顯著高于中齡林和成熟林;天然林枯落物半分解層... 氨氧化微生物在粉葛替代薇甘菊過程中的作用————作者:曾子茵;余涵霞;周啟夢;游俊杰;李偉華; 摘要:本文對氨氧化微生物在粉葛替代控制入侵植物薇甘菊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粉葛替代對薇甘菊再生、植物組織氮素吸收、土壤氮素轉化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粉葛替代控制一年后,土壤總氮、銨態氮和硝態氮分別顯著增加了109.4%、78.1%和20.3%,凈硝化速率顯著提高了213.0%;氨氧化細菌AOB-amoA基因拷貝數顯著增加,并與土壤總氮、硝態氮呈顯著正相關。隨機森林模型分析表明,完... 不同經營模式華北落葉松的徑向生長及對干旱事件的響應————作者:賈建恒;侯樹航;次柯凡;郭明明;付立華;張巖; 摘要:2014年于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對林齡為20年生的華北落葉松人工林開展不同模式的經營試驗,包括未經營(對照)、結構化經營和近自然經營。2023年采集了不同經營模式的華北落葉松樹木年輪樣芯,基于年輪寬度指數,分析了下華北落葉松徑向生長在經營模式建立前后對4次干旱事件(2001—2002年、2006—2010年、2015和2018年)的生態韌性響應。結果表明:經營后(2015—2022年均值),對照、... 挺水態圓葉節節菜扦插繁育基質篩選————作者:彭倩倩;肖繼波;褚淑祎;林琛博;呂旭健; 摘要:圓葉節節菜是一種可挺水和沉水生長的水生植物,利用挺水態轉變為沉水態的特性,可快速構建沉水植物群落,具有較強的水生態修復潛力。本試驗以黃壤(T1)、稻田土(T2)、河沙(T3)、河道底泥(T4)及營養土-河沙(T5,體積比1:1)為基質,進行扦插繁殖,研究圓葉節節菜的株高、分枝數、生物量、根... 石川河流域底棲動物生物完整性指數構建與健康評價————作者:鄭皓瑋;侯易明;管隆垚;馮治遠;胡恩;張鑫;王司權;潘保柱; 摘要:石川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一級支流,流域位于陜西關中平原北部地區,生態環境具有脆弱性和復雜性。于2022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以及2023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對石川河流域4條河流進行系統的水生態調查。石川河流域共鑒定底棲動物148種,物種數呈現春季(85)>秋季(71)>冬季(56)>夏季(47),平均密度(ind·m-2)為秋季(91.2)>冬季(88.9... 氮輸入下夏季閩江河口短葉茳芏濕地土壤無機硫形態賦存特征————作者:李爾恒;孫志高;武慧慧;方冠榮;姚欽予;李亞瑾;鐘小瑛; 摘要:選擇閩江河口鱔魚灘的短葉茳芏濕地為研究對象,基于野外氮輸入模擬試驗,對比研究了不同氮輸入水平下(對照N0,0 g N·m-2·a-1;低氮NL,12.5 g N·m-2·a-1;中氮NM,25.0 g N·m-2·a 青島近岸海域帶魚群體資源分布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作者:趙藝豐;趙天亞;王鵬;張崇良;徐賓鐸;薛瑩;紀毓鵬; 摘要:帶魚具有繁殖能力強、生長迅速等特點,是青島重要的近海漁業捕撈對象,但有關青島帶魚資源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尚缺乏研究,不利于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本研究根據2018—2022年夏秋季在青島近岸海域進行的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數據,結合底層海水溫度、底層海水鹽度、水深、經度和緯度等環境和空間因子數據,分析了該海域帶魚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應用隨機森林模型分析帶魚資源分布與相關因子的關系。結果表明:青島近岸海域... S-烯蟲酯對豌豆蚜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作者:辛佳瑜;張廷偉;袁月;常婧雯;于方瑋; 摘要:S-烯蟲酯作為保幼激素類似物,通過干擾昆蟲體內保幼激素的正常代謝水平,可調控昆蟲的發育、變態以及生殖等過程,已作為生物化學殺蟲劑在害蟲綜合治理中推廣應用。為明確S-烯蟲酯對蚜蟲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本研究以豌豆蚜為研究對象,在室內采用離體葉片植物介導法,觀察不同濃度(0、50、100、500、1000 mg·L-1)S-烯蟲酯處理對豌豆蚜存活率、發育歷期、成蚜體型、壽命、繁殖... 灌溉量與有機營養液配方耦合對設施番茄產量、品質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作者:張佳麗;路希;李建明; 摘要:灌溉量與有機營養液的科學耦合對提高基質栽培番茄品質與產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凱德雅麗’番茄為試材,在塑料大棚內采用有機基質栽培方式,依據超前決策灌溉模型計算出的灌溉量(ET),分別在開花坐果期和果實膨大期設置高、中、低3種灌溉量水平(I1:1.2ET+1.4ET,I2:1.0ET+1.2ET,I3:0.8ET+1.0ET)和3種有機營養液配方O1、O2、O3[N:P:K含量(mg·L-... 滇中城市群用地投入-效益產出協同的景觀功能空間結構優化————作者:鄭玉琦;陳利頂;都舒萌;李純; 摘要:景觀功能空間是滿足人類社會不同需求的景觀單元,其內部不協調的資源投入與效益產出將制約區域高效生態保護及社會經濟發展。本研究以滇中城市群為案例,構建不同景觀功能空間下用地投入及效益產出的評價指標體系,分析其投入-產出的時空格局;利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探究景觀功能空間內的投入-產出協調性;構建生產協調優先、生活協調優先、生態協調優先、規劃導向優先4種不同投入產出優先協調情景,采用BP-ANN模型模擬不同情... 土壤有機質對卡馬西平遷移影響的模擬————作者:韓夢園;陳奉獻;石亞楠;陳希娟; 摘要:卡馬西平是藥品和個人護理用品類污染物的典型代表,是環境中檢測到最多的藥物之一,易通過再生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等方式遷移至土壤和地下水。目前土壤有機質對卡馬西平遷移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卡馬西平為對象,采用室內飽和土柱試驗,結合Comsol Multiphysics軟件對比分析了卡馬西平在高有機質(22.7 g·kg-1)和低有機質(8.0 g·kg-1...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應用生態學的時代內涵與創新方向————作者:薛冰;李宏慶;任婉俠; 摘要:新時代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歷史使命。本文從應用生態學的視角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即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優化與可持續利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新型生產能力,總結了應用生態學從生物應用生態學、社會應用生態學到數字應用生態學的發展歷程,探討了其在學科技術創新和生產資料配置中的重要孵化作用。面向未來,應用生態... 基于功能區識別的安徽省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關系————作者:余璇子;李久林;儲金龍; 摘要:明確生態功能區的空間布局及多種生態系統服務間權衡與協同關系的演變規律,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針對性的管控策略,對生態系統科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了安徽省1990—2020年間生物多樣性維護、產水量、生境質量、碳儲存、糧食供給、土壤保持6種生態系統服務(ES)的時空動態變化,利用多重生態系統服務景觀指數評價綜合生態系統服務能力,通過自組織映射算法辨識出生態系統服務簇,并劃分生態功能分區...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循環關鍵過程的差異及其驅動因素————作者:聞鳴;劉禹;馮朝陽;計偉;李卓卿; 摘要: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氮循環功能基因的響應特征及驅動因子,以黃河沖積平原5種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檉柳林、白蠟林、草地、濕地和農田)為對象,采用宏基因組學方法測定土壤氮循環6個關鍵過程的22個功能基因相對豐度及土壤理化性質。結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循環功能基因相對豐度差異顯著。濕地土壤的固氮(1.28×10?5)、硝化(4.91×10?4... 隱藻在象山港浮游植物群落中的重要性————作者:王鵬;江志兵;朱元勵;孫振皓;蔣雨露;林華;曾江寧; 摘要:隱藻是近岸海域重要的浮游植物類群,但在傳統顯微鏡檢中往往被忽視。本文利用2021年4季浮游植物與環境因子數據,探究象山港隱藻的時空分布格局及其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重要性。結果表明,象山港隱藻豐度存在顯著的季節和空間差異。季節層面上,隱藻豐度(cells·mL-1)呈夏季(3944)>冬季(2533)>春季(271)>秋季(199)的趨勢。空間層面上,隱藻豐度呈港底(2179)>...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