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青海環境》
關注()【獲獎情況】
第一屆全國環境保護期刊評比三等獎;2009年青海省期刊編校優秀獎
本刊MARC數據 本刊DC數據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期刊簡介】
《青海環境》作為宣傳青藏高原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窗口,立足青海,面向全國,突出高原特點,反映高原環保科技成果。可供有關領導干部和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科研、教學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企事業單位環境保護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熱心環境保護事業的公眾參閱。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第一屆全國環境保護期刊評比三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環境論壇、環境管理、生態環境、環境監測、研究報告、工作經驗、綜述、動態與簡訊。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2014年全省環保工作會議召開 張建民副省長到會并作重要講話 2
2 在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張建民; 2-6+27
3 改革創新 奮發有為 更好地發揮生態文明建設主陣地作用——在2014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楊汝坤; 7-15
4 對青海南部高原植物資源的評價和保護利用意見 魏振鐸; 16-22+31
5 西寧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新舊標準比較研究 祁棟林;肖宏斌;馬明亮;魏鴻業;王力;孔維強;永生青; 23-27
6 淺議工業企業的環境影響后評價 張曉晶; 28-31
7 19912011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監測事實 趙玉成;劉鵬;王劍瓊;李寶鑫; 32-35
8 冰雪中多環芳烴的研究進展 劉斌; 36-39
9 西寧市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何明花;趙景波;周強; 40-44+46
10 淺談河湟地區村鎮道路綠化工作 賀得林; 45-46
11 2013年青海省環境保護工作大事記 47-52
中國正規期刊網投稿: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與污染防治
摘要:越來越多的廢棄物日益影響著城市的環境、甚至是經濟的發展。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回收和處理正是當下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章分析其處理方式,探討其污染防治及再利用。
關鍵詞:中國正規期刊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防治
引言
現在,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因此,對生活垃圾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為了保證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健康,對生活垃圾采取必要的處理技術進行處理非常必要。
青海環境最新期刊目錄
鞍山市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變化關聯性分析————作者:李金;丁嵐;韓盈盈;
摘要:本文基于2016—2023年鞍山市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排放數據,采用積差相關性分析等方法,分析經濟指標與環境質量指標的相關性和變化趨勢。結果表明,鞍山市社會經濟發展呈現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工業廢水和廢氣排放量年均變化率為0.62%和-9.1%,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年均變化率為-20.8%~-6.2%,與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呈現顯著負相關。生態環境質量整體狀況良好,城市環境空氣綜合指...
關于國內典型湖泊保護與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作者:加強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調研組;
摘要:<正>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青海湖保護的部署要求,助力青海湖國家公園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建設,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組成調研組,先后赴山東、湖北和云南三省考察學習了南四湖、洪湖、洱海、撫仙湖和滇池(以下簡稱“五個湖泊”)的綜合治理與保護的先進經驗,形成如下調研報告。一、基本情況五個湖泊都是區域重要的農業發展區、熱門旅游目的地,對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安全戰略實施均極其重要。...
撫仙湖水質立體分布及成因分析————作者:杜江;劉婉秋;王雅璇;鄒昕;楊麗;楊善黨;
摘要:撫仙湖不僅是我國淡水戰略儲備庫,更在保護西南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摸清撫仙湖水環境質量狀況,本文通過由近岸到湖心、由岸上到水里、由表層到深層、由時間到空間的系統分析,對其2021年的水質立體分布進行了歸納總結:(1)全湖總氮年均濃度為0.174 mg/L,總磷濃度為0.025 mg/L,葉綠素a濃度為3.4μg/L,pH年均值8.11,溶解氧年均值為7.68 mg/L,水溫年均值1...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雪消融裸地的變化————作者:賈偉;馬玉軍;王靜愛;
摘要:本文聚焦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雪消融裸地的變化,以玉樹高原為典型區,探討了在過去30 a里冰雪消融裸地的動態變化及其深遠影響。結果表明,在1990—2020年期間,玉樹高原冰雪消融裸地不斷擴展,面積增加了2450.34 km2,占玉樹高原面積的2%,且其最大高程值從5300 m逐步上升至5700 m。這些變化不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直接證據,而且是高海拔生態系統持續承受壓力的體...
柴達木盆地地面溫度極端值空間分布特征分析————作者:何生錄;張亞珍;韓廷芳;梅朵;石秀云;
摘要:文中采用1961—2020年柴達木盆地10個國家氣象站地面溫度觀測資料,從空間分布、變化趨勢和波動特征分析柴達木盆地平均地溫、極端最高地溫和極端最低地溫的時空演變特征。結果表明:(1)平均地溫和極端最高地溫呈明顯的盆地中南部高、東部低的空間分布特征,1990年前后的對比表明,平均地溫和極端最高地溫以增溫態勢為主,極端最低地溫在盆區東、西部呈降溫態勢,中部呈增溫態勢。(2)平均地溫、極端最高地溫和極...
土壤重金屬污染鈍化修復技術研究綜述————作者:王黎彬;馬振萍;
摘要:在工業污染帶來的土壤污染問題和農業生產帶來的土壤退化問題的雙重夾擊下,糧食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盡管目前的修復技術很多,但土壤修復技術的效果受到污染元素、土壤類型、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等多因素影響,經濟的制約和技術的復雜性使土壤修復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本文系統總結了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原位鈍化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梳理了該修復技術的作用機制、常見鈍化材料和鈍化修復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以期為土壤污染防...
佳木斯市大氣顆粒物(PM10、PM2.5)中重金屬含量分布特征研究————作者:李健;邱陽;楊健;邵茂華;焦艷杰;李永亮;
摘要:分不同時期對佳木斯市大氣顆粒物樣品進行采集,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顆粒物中重金屬含量。結果表明:監測時段內可吸入顆粒物PM10中鉻(Cr)、錳(Mn)、鎳(Ni)、銅(Cu)、鎘(Cd)、鉛(Pb)的含量均值分別為6.25 ng/m3、32.2 ng/m3、7.02 ng/m3、71.0 ng/m 關于連云港市危險固廢的利用處置與管理對策研究————作者:劉展新; 摘要:本文通過對連云港市危險固廢產生的特點、利用處置能力等進行分析,指出該市在危險固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有針對性地指出需在危險固廢的綜合利用、園區清潔生產和“無廢工廠”建設、小微企業產生的危險固廢收集等方面,加強危險固廢的信息化監督管理,強化企業循環經濟、技術革新等源頭控制方式。園區應強化清潔生產、支持“無廢工廠”建設,小微企業應進一步推進危險固廢集中收集試點工作,減少危險固廢的產生和提高其綜... 水生植物治理水體富營養化的研究進展————作者:蔣其忠; 摘要:水生植物在治理富營養化水體方面具有易管理、凈化效果顯著、經濟環保等優勢,因此,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生植物治理富營養化水體的現狀、原則、效果,并總結了水生植物在治理富營養化水體方面的局限性,展望其應用前景,以期為有效改善水污染現狀提供參考 氣候變化背景下青稞種植海拔高度的變化——以門源縣為例————作者:馬偉東;王靜愛; 摘要:在暖濕化的氣候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區青稞種植的生態位發生明顯偏移。本文基于青稞種植面積的空間分布數據,結合青稞種植典型區氣象要素數據和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青稞種植海拔高度的影響,結果表明:(1)青藏高原青稞集中種植于海拔2500 m至4500 m的區域,西藏局部地區青稞種植海拔高度可以超過4800 m,在同一海拔高度的不同區域青稞種植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2)從青稞種植典型區過去40... 江蘇省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探析——以蘇州市某工業園區為例————作者:李慧鵬;劉倩;趙秋月; 摘要:工業園區是江蘇省經濟的重要載體和污染排放大戶,推動工業園區污染物減排對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7月,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推行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實施以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要控制手段的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根據江蘇省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要求,本文以蘇州市某工業園區為例,分析該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內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下一... 長江源地區地溫變化對凍土的影響分析————作者:文生祥;許學蓮;吉玉浩;張景泉;苗培林;王發科; 摘要:本文選取沱沱河氣象站1961—2022年氣溫、2004—2022淺層地溫、2016—2022深層地溫資料以及2022年人工凍土觀測數據代表長江源地區氣象資料,采用氣候傾向率及SPSS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長江源地區平均氣溫以0.37℃/10 a的趨勢增加;0~20 cm地溫均呈波動上升趨勢,0 cm地溫最大值出現在2006年(2.7℃),最小值出現在2014年(0.2℃);5~20 cm地... 近59a青海三江源地區淺層地溫變化特征分析————作者:韓中全;劉義花;何生錄;許學蓮;石凱豪; 摘要: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11個氣象臺站5~20 cm逐月平均地溫資料,采用線性趨勢、累積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區年、季淺層平均地溫的氣候變化趨勢及突變特點。結果顯示:(1)近59 a來,三江源地區淺層地溫均呈顯著升溫趨勢,20世紀60年代各層地溫與氣候平均值基本持平;70~90年代累積距平曲線呈下降趨勢,為偏冷期;21世紀以來是各層地溫的顯著上升期,為偏暖期。近59 a來三江源地... “兩山”理念下玉樹模式的生動實踐及思考————作者:楊瑩;張琳;洪超;張欣;徐楚楚;歐陽琰; 摘要:“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戰略思維和價值遵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深入挖掘雪域高原、江河源頭生態環境優勢,探索少數民族聚居區高原生態產品的轉化機制和轉化模式,打造了青藏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區可持續發展的“玉樹樣板”,獲得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本文從理念戰略、發展機制和高質量發展路徑三方面... 青海省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些思考————作者:李娜;馬巍;劉陸;納云; 摘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分散式治理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節約水資源,降低污水處理耗能,減少運維成本。本文以青海省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研究對象,結合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特點及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下一步青海省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借鑒 環境監測技術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作者:張作祿;李玉香;張麗萍; 摘要:文章從治理大氣污染的角度出發,首先說明了監測大氣污染的意義,其次研究了監測大氣污染的技術及其具體應用,最后探討了大氣污染監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指出要想使環境監測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應盡快落實引入大數據技術、建立預警機制等工作,以供參考 中國不同種類土壤氟化物的賦存形態研究現狀————作者:邊歸國; 摘要:為了深入探索不同種類土壤氟化物的的賦存形態,對我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48種土壤和母質的氟化物總量、水溶態、交換態、鐵錳態、有機態和殘余態等賦存形態的濃度分布及來源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各地土壤氟化物賦存形態的濃度分布差別較大,不同種類土壤賦存形態的濃度也不盡相同,同類土壤在不同地區不一樣。因此,土壤氟化物賦存形態的濃度與母質關系、與周邊工農業生產污染的關系以及與土壤的理化性質的關系均有待于... “活性炭吸附濃縮+催化氧化”組合裝置在治理涂裝廢氣中的應用————作者:江輝; 摘要: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濃縮+催化氧化”組合裝置,以治理涂裝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為思路,優化了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裝置中的各項參數后,對其進行調試。對改造前、改造后調試期間產生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優化了活性炭吸附凈化裝置中的廢氣與活性炭碳接觸速度、活性炭吸附床外形尺寸、活性炭吸附床數量、單床活性炭填充量、活性炭脫附溫度及催化氧化裝置中的催化氧化溫度、氧化劑的用量... 納米零價鐵修復污染土壤技術研究進展————作者:郭偉; 摘要:納米零價鐵(nZVI)作為一種新型的環境修復材料,被廣泛應用于環境污染物的去除,但是過高的活性導致其易在空氣、水中腐蝕,形成的鈍化層覆蓋在顆粒表面使得活性位點減少。本文介紹了nZVI修復機理及其改性技術,通過綜述nZVI及其改性材料修復污染土壤的效果,分析了影響修復效果的各種因素,提出了nZVI改性材料未來研究的重點 青海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發展與問題研究————作者:納森巴圖; 摘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青海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重要原則,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改革中立足省情,系統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作為青海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