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關注()《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主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環境工程技術領域綜合性科技期刊,國家一級期刊,已在“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收錄,并陸續被國內外著名期刊數據庫收錄。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面向環境、生態、管理工程技術學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各級環保管理人員、環保企業經營者與生產者以及相關專業大專院校師生;廣泛向各級環保管理部門、著名高校、著名環保科研單位、著名企業園區、著名環保企業發行,并通過郵政系統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同時,經本刊及本刊加入的數據庫系統通過網絡發布。辦刊宗旨為:跟蹤國內外環境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報道環境工程及實用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關注環保產業政策和行業動態,推進環境工程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促進我國環境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閱讀推薦: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
《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ormerly known as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國施普林格公司海外發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之一,以網絡版和印刷版兩種形式出版,于2007年1月創刊,為全英文雙月刊。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生態浜塘對稻田退水污染物的凈化效能及其配置規模分析————作者:張迎穎;王巖;牛昶昊;姜智繪;郭文景;劉海琴;張志勇;
摘要:生態浜塘是南方水網區農業面源污染管控技術體系的末端環節,因地制宜建設與農田面積相匹配的生態浜塘以有效攔截農田退水氮磷污染物、最大程度上降低面源污染排放負荷,對于農村水環境改善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水稻—油菜輪作模式,對小流域匯水路徑末端的浜塘進行生態化改造,構建生態支浜和深度凈化塘;沿水流方向在生態浜塘沿程設置4個采樣點,監測周年水體TN、NH4+-N、TP...
基于AHP的VOCs工業企業分級管控研究————作者:陳凌霄;殷茵;趙秋月;夏思佳;胡嵐;
摘要:經過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不斷推進,工業企業VOCs治理水平顯著改善,進入了分級精準管控階段。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地理位置、排放與反應活性、治理水平和經濟效益4大準則層、7項評估指標,通過專家、環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標權重,建立了區分O3和PM2.5污染期的VOCs工業企業分級管控模型。將模型應用于宿遷市27家VOCs排放企業,基于實測和文獻調研...
基于PLS-SEM的民航運輸企業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作者:張柳坤;趙佳妮;
摘要:我國民航企業在發展和運營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肩負著碳減排的重要責任。以2015—2023年我國民航主要企業的績效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機隊規模、航班數、客運量和貨運量等10個指標作為觀測變量指標,并且將這些觀測變量作為運營水平、運輸能力、企業規模、碳排放的反映指標。利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民航企業碳排放各個影響因素的作用路徑和效應。結果表明,運營水平直接正向影響碳排放,直接效應為0.75...
黃河流域內蒙古段夏季湖泊水環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作者:趙戈;蘭海今;王恒;王志超;白妙馨;李國文;
摘要:黃河流域內蒙古段區域內不同溶解性總固體(TDS)濃度湖泊的水環境受到威脅。為探索不同TDS濃度湖泊水環境質量及其污染特征,選取黃河流域內蒙古段97個典型湖泊,按TDS濃度梯度將湖泊分為L1~L5五大類群(L1為鹵水湖、L2為鹽水湖、L3為咸水湖、L4為微咸水湖、L5為淡水湖),基于11項水質指標,運用水質指數法(WQI)、層次聚類分析(HCA)、正定矩陣因子分解(PMF)模型等,分類探索了五大類群...
不同酸堿條件下鈣對辣椒亞細胞組分鎘吸附特征和解毒機制影響————作者:顏秋曉;林紹霞;魏福曉;楊瑩;鄧廷飛;王道平;張珍明;黃冬福;
摘要:為探索不同酸堿條件下鈣(Ca)調控辣椒中鎘(Cd)的亞細胞分布和解毒機制,采用盆栽試驗,分析不同酸堿條件與鈣交互作用下辣椒各組織中Cd的亞細胞分布、根系細胞壁結構變化及其主要組分中Cd的分布特征。結果表明:辣椒各組織的細胞壁和細胞可溶性組分是Cd在亞細胞中的主要富集部位,但在不同組織中二者間的占比有所不同,細胞器中Cd僅占了1%~13%;果膠和纖維素是根細胞壁中吸附Cd的主要物質,在Ca調控細胞壁...
棉花秸稈與核桃殼成型塊狀燃料的發熱特性研究————作者:王會婧;吐爾遜·吐爾洪;再吐尼古麗·庫爾班;王卉;阿布力克木·吾布力達;
摘要:為緩解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以產量大的棉花秸稈和產量少的核桃殼為原料,在120℃下,利用雙面加熱成型機制備了生物質成型塊狀燃料,分析了燃料的發熱量、密度、組分、抗跌碎強度、疏水性能和熱解特性,并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 2909—2016《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質量分級》評價了燃料的品質。結果表明:高壓混合成型的燃料含硫量被降低、密度明顯提高,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顆粒...
居民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及處理處置的碳減排潛力研究————作者:李菲;葉志隆;簡小枚;楊玉虎;孫辰越;龔雨;
摘要: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處置是城市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LVR)分類有助于實現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利用最大化,對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以廈門市生活垃圾LVR分類試點社區為案例,基于IPCC清單指南,分析生活垃圾低值可可回收物的組成、碳排放特征及碳減排潛力。結果表明:1)由于經濟水平不同,各社區LVR組成差異顯著,廢塑料占比最高(52.62%~58.40%)...
生物炭-菌根菌聯合改變植物對鉛脅迫的響應————作者:吳李花;支小瑞;原奧;宋慧平;馮政君;魏健;
摘要:土壤重金屬污染是黃河流域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降低土壤重金屬有效性提高植物對土壤重金屬抗性是應對中低濃度污染的常見策略。生物炭可以固定重金屬,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而叢枝菌根真菌通過與植物根系共生,增強植物對重金屬的抗性。通過盆栽試驗探討了生物炭和叢枝菌根真菌(AMF)聯合施用對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生長、鉛(Pb)吸收及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在0、200和2 000 mg/kg...
鐵系材料對厭氧發酵處理農業廢物的影響效果研究————作者:蘆悅;岳欣;葉炳南;李再興;李佩琪;徐晗;杜若青;趙茜雅;
摘要:鐵系材料作為優質添加物能顯著提高厭氧發酵的反應效率和系統穩定性,被認為是解決厭氧發酵運行不穩定、甲烷產率低等問題的最佳處理方式之一。介紹了不同鐵系材料對厭氧發酵的影響,探討了鐵系材料在厭氧不同階段的增效和抑制作用,以及在補充微量元素及去除污染物等方面的應用。結果表明,鐵系材料能夠通過降低氧化還原電位(ORP)、促進有機物轉化、增強關鍵酶活性和直接種間電子傳遞(DIET),以及優化微生物群落等途徑提...
沿海省(區、市)海上CCUS技術需求與路徑分析————作者:余偉勝;徐紹良;劉孔忠;
摘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被公認為全球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重要支撐技術,但相比于已進入規模化示范和商業化推廣的陸地CCUS技術,海上CCUS仍處于發展初期,其對沿海地區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不可或缺性尚未被充分認識,技術發展也缺乏系統路徑規劃。基于此,針對中國沿海省(區、市)海上CCUS技術需求和實施路徑開展了初步研究。首先,通過沿海省(區、市)碳排放現狀和源匯匹配的分析,明確了海上CCUS對中...
基于長期定位監測的施肥模式對北京市菜果園土壤養分的影響————作者:李娜;張蕾;王勝濤;田云龍;朱昌雄;宋婷婷;李紅娜;
摘要:基于北京市33個長期施肥定位監測點位的跟蹤調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類型及種植類型等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長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農田土壤各養分含量。土壤有機質均值從13.8 g/kg(2008年)增長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時,有效磷和速效鉀的增長率最高,均值增長率分別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單施有機肥、...
酚醛樹脂基球型活性炭制備及VOCs廢氣吸附性能研究————作者:蔡雨霏;郭珊珊;張健;王鎮濤;馬玲;吳衛兵;黃鈺婷;虞赫祥;趙偉榮;
摘要: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歐盟ESG法規的推動下,活性炭吸附-回收工藝憑借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回收溶劑的優勢,有效降低產品碳關稅,競爭力日益凸顯。以酚醛樹脂、六亞甲基四胺和乙醇為原料制備酚醛樹脂基球型活性炭(PSAC),以甲苯和乙酸乙酯為目標污染物,考察溫度對PSAC吸附性能的影響,分析其吸附動力學,并與性能良好的瀝青基球狀活性炭(BAC)展開對比。結果顯示:PSAC在40 °C時乙酸乙...
主被動結合再生型柴油顆粒捕集器污染物減排特征————作者:王燕軍;李凱;滕琦;蘇盛;穆勁松;陳偉程;張鶴豐;
摘要:為研究一種主被動結合再生型柴油顆粒物捕集器安裝對重型車排放的影響,利用發動機臺架試驗對一款安裝在國三柴油發動機排氣管上、主被動再生結合型顆粒捕集器(DPF)的CO2排放、常規氣態污染物(CO、THC、NOx)、顆粒物(質量和數量)、非常規污染物(苯系物和醛酮類物質)的減排性能進行了測試分析。結果表明,在WHTC工況下,該DPF增加了柴油機CO2...
基于PSFR模型的黃河流域呂梁段水生態安全評估————作者:李明月;胡志雄;彭康;高艷梅;魏健;郭壯;王維業;宋永會;
摘要:基于PSFR(壓力-狀態-功能-響應)生態安全評估模型,從水生態壓力、水生態狀態、生態功能、社會響應4個方面構建了10個要素層、27個指標層的指標體系,并通過變異系數法分類分級地定量化評估黃河流域呂梁段水生態安全狀態。結果表明:在5個安全等級標準下,研究區內15個子流域的水生態安全狀態為不安全狀態~較安全狀態,未出現極不安全狀態和非常安全狀態。其中,處于不安全狀態的子流域有3個,占比20.0%;處...
碳氮比對生物滯留設施溫室氣體排放特征的影響————作者:王建龍;李慧瑩;王雪婷;秦昊辰;李涵菊;
摘要:生物滯留設施作為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去除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具有固碳的作用,但目前關于生物滯留設施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及其受碳氮比(C/N)影響尚缺乏系統研究。采用實驗室柱狀模擬實驗的方法,人工配置雨水模擬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水量和水質,并以普通綠地作為參照,...
京津冀降碳-減污-擴綠系統耦合協調及時空演化————作者:王霞;張海霞;蔡昂祖;李瑞;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降碳、減污、擴綠協同增效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京津冀作為我國最早開展污染協同治理的區域,其降碳、減污、擴綠協同發展對落實‘雙碳’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基于京津冀13個城市2000—2020年的16個指標數據,構建了降碳-減污-擴綠系統,利用綜合評價指數法、耦合協調度模型和空間自相關檢驗等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降碳、減污、擴綠協同效應的時空演化特...
安陽市近五年空氣質量健康指數變化趨勢評估————作者:劉軍民;王兵;和暐杰;張小雪;王碧菡;齊京明;孫揚;龍星玥;
摘要:應用基于香港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成果的空氣質量健康指數(AQHI)方法,計算在大氣復合污染加重的形勢下,安陽市2019—2023年空氣污染超額風險值(%ER)的變化趨勢和站點特征。結果表明: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污染源活動降低,2019—2022年%ER的80%分位數逐年降低,2023年復合污染加重,%ER的80%分位數反彈;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春季出現高溫天提前趨勢,導致顆粒物和臭氧疊加污染更加...
酸改性高嶺土對垃圾焚燒飛灰中Pb的穩定化研究————作者:劉明;郭濤;穆小占;
摘要:垃圾焚燒飛灰在填埋處置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或螯合劑。為了減少水泥或螯合劑用量,減輕飛灰庫容壓力,制備了硫酸改性高嶺土樣品,研究了硫酸改性高嶺土以及協同螯合劑(SDD)穩定化飛灰中Pb的能力,并與水泥、SDD穩定化飛灰中Pb的能力進行了對比分析,探究了改性高嶺土穩定化飛灰樣品中Pb的化學形態、官能團特征、物相組成和微觀形貌變化。結果表明:高嶺土經硫酸改性后酸性增加,比表面積增大,并且對飛灰中的P...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沿線區域物流業碳排放時空演變及驅動因素分析————作者:梁毅;徐超飛;高子涵;
摘要:物流業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厘清“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物流業碳排放時空演變及驅動因素,對推動物流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以“一帶一路”沿線17個省域的物流業為研究對象,運用IPCC碳排放系數法計算2006—2022年“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物流業碳排放量;采用傾向值法、空間自相關法和廣義迪氏指數分解法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物流業的時空演變和驅動因素。結果表明:1)在研究范圍內,物流業碳排放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煤矸石基多孔材料對黃河流域礦區復墾土壤溶質運移的影響————作者:宋慧平;柴春鏡;楊永剛;馮政君;魏健;程芳琴;
摘要:為解決單獨利用煤矸石作為礦區復墾土壤存在的孔隙度低、保肥性差等問題,研究了煤矸石基多孔材料對煤矸石粉中Cl-和K+運移的影響,揭示了多孔材料對煤矸石孔隙分布和溶質運移的影響規律,并使用對流-彌散方程(CDE)對K+和Cl-的穿透曲線(BTCs)進行擬合,求其運移參數。向煤矸石粉中添加0%、10%、20%、25%...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