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自然科學進展
關注()該期刊刊登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文版由各地郵局公開發行,英文版由英國Taylor & Francis Ltd總代理,在世界各地發行。
合并前的《自然科學進展》期刊中文版為《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的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生物學文摘”等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收錄;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被SCI Expanded,Chemical Abstracts(CA),俄羅斯《文摘雜志》,美國《數學評論》和日本《科技文獻速報》等多種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欄目編輯
專題評述:
介紹國內外科學家在某一熱點領域的研究進展,并對該領域最新發展動向進行評述.要求作者充分地結合本人及所在研究集體的系統研究成果進行介紹與展望.篇幅(含圖表和參考文獻,下同)不超過9000字,并提供300字以內摘要和3條以上關鍵詞
學術論文:
完整介紹某一課題的未發表過的創新研究成果,要求數據完整可靠,結論明確.篇幅不超過6000字,并提供300字以內摘要和3條以上關鍵詞。
研究簡訊:
簡要、快速報道重大發現,某一研究工作的主要結論或階段性成果,方法從簡,主要數據齊備,結論明確.篇幅不超過4000字,并提供300字以內摘要和3條以上關鍵詞。
學術論壇:
不定期欄目.介紹高學術水平的自然科學論著,對某一學術觀點或學科發展方向開展討論,旨在活躍學術氣氛,促進科學繁榮.篇幅一般不超過4000字.
閱讀推薦:自然科學史研究
《自然科學史研究》(季刊)(前身是1958年創辦的《科學史集刊》)1982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主辦的在科學史、技術史和醫學史領域惟一國家級的多學科綜合性刊物。獲獎情況: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獎。
自然科學進展最新期刊目錄
無重力條件下毛細相變流體回路的穩定性研究————作者:涂正凱;劉偉;黃素逸;劉志春;
摘要:利用Lucas-Washburn方程對毛細管液柱內液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獲得了無重力條件下相變毛細管中流體上升高度與毛細管半徑以及熱流密度的關系式,并用此關系式分析了相變流體回路中回路壓降與毛細芯界面高度位置的關系,同時,利用小擾動理論對影響界面高度的參數進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毛細相變回路廣泛用于航天電子器件散熱的原因是其一般在過阻尼狀態下工作,具有極強的抗擾動能力。當工作熱流一定時,為了提高系統...
自然科學進展2009年第19卷總目次
摘要:<正>~
自然科學進展征稿簡則
摘要:<正>本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月刊,刊登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文版由各地郵局公開發行,英文版由Elsevier總代理,在世界各地發行
表面活性劑溶液表面層的宏觀量子化現象————作者:劉劍波;劉志國;蘇文輝;
摘要:在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劑分子自發地在空氣—水界面形成了一個靜電偶極層,不同液面之間的靜電排斥力,使得液滴能夠浮在液面上。表面的振動使表面活性劑分子在表面的分布趨向均勻,從而液滴可以漂浮更長時間。實驗結果證實,靜電力確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同時,隨著溶液體相濃度的改變,表面濃度呈現不連續的變化,并觀察到平臺現象,直到臨界膠束濃度,反映了表面濃度這一宏觀量的量子化。這種現象可歸因于穩定的表...
大壁虎運動體態及其與步態相關性的實驗研究————作者:張昊;成佳偉;肖世旭;戴振東;
摘要:用高速攝像得到大壁虎地面、墻面(向上爬行和向下爬行)和天花板自由運動行為。以壁虎肢體上分布的特征標示點建立在體坐標系,研究了步態周期、占空比、身體彎曲位移和身體彎曲角等反映壁虎步態和體態的參數以及在上述4種運動狀態下四肢與體態的協調關系。研究表明:大壁虎身體上任意一點在其爬行過程中均作復合運動;大壁虎的身體彎曲位移和彎曲角幅度因所在狀態的不同而不同,天花板和墻面垂直向上的彎曲位移相近較另外兩者大5...
人類下頜骨形態變異研究概況————作者:李海軍;
摘要:下頜骨位于面部下方,與左右顳骨構成顳下頜關節。下頜骨是顱骨中唯一可動的骨,與頭骨協同在咀嚼、發音等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并與頭骨共同維持一定的面型。前人對人類下頜骨形態特征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下頜骨形態特征的時代、地區和人群變異;下頜骨觀察性狀、測量性狀在人群關系研究中的價值;下頜骨與牙齒、顳骨下頜窩、頭面部形態的關系;下頜骨形態變異的原因。通過對以上幾方面研究內容的歸納,對人類下...
沖繩海槽中部沉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在古環境變化研究的應用————作者:李軍;趙京濤;
摘要:沖繩海槽巨厚的沉積物蘊藏著豐富的、長時間尺度的區域古海洋和古環境演化地質信息。對采自海槽中部的A7孔柱狀沉積物進行了高分辨率的稀土元素、碳酸鹽、常量元素組成的測試與分析,以深入探討沉積物稀土元素組成對古環境變化的響應問題。結果表明,A7孔沉積物在球粒隕石標準化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上與典型上陸殼物質非常相似,而與富火山灰層和小型濁流沉積存在明顯差異。通過分析,認為沖繩海槽沉積物REEs組成主要是受陸源...
綜合遙感和地下水數值模擬分析黑河中游三水轉化及其對土地利用的響應————作者:周劍;程國棟;王根緒;李新;胡曉農;韓旭軍;
摘要:以地下水/河流(FEFLOW/MIKE11)相互作用耦合模擬為基礎,結合GIS和遙感技術建立研究干旱區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表水與地下水轉化機制及其對土地利用響應的數值模擬模型。模型利用定量遙感技術估算黑河流域不同下墊面條件下的面狀蒸散發;利用ARCGIS管理和處理各種時間序列、空間分布的數據(如灌溉制度、土地利用);利用FEFLOW/MIKE11模擬黑河與含水層之間的水量相互轉化。模型通過擬合研究區...
燕山中東部凌源地區霧迷山組MT構造的發現、地質特征和研究意義————作者:曠紅偉;彭楠;羅順社;岑超;李家華;陳銘培;
摘要:MT構造碳酸鹽巖(Molar-tooth structure carhonate)的研究已有百余年歷史,盡管其成因至今還未完全達成共識,但其獨特的地質特征和重要的地質意義使得它越來越引起地學界的重視。文中報道了在凌源中元古界霧迷山組中發現MT構造。通過對霧迷山組MT宏觀、微觀特征的詳細觀察,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綜合研究表明,MT斷續發育于上部灰巖段,有細紡錘形、碎屑狀、細長條帶狀(...
滇黔桂低溫成礦域基底巖石的鋯石年代學研究————作者:劉玉平;蘇文超;皮道會;蔣少涌;葉霖;張乾;周麗芹;
摘要:隴要超基性巖的變質巖捕虜體,為探討滇黔桂低溫成礦域的基底巖石組成提供了極佳的線索。初步的碎屑鋯石SHRIMP和LA-ICP-MS年代學研究顯示,原巖沉積時代的下限約為430 Ma,相當于晚志留世一早泥盆世,該組鋯石可能主要來源于盆地南側坍塌的早古生代晚期(廣西期)造山帶;沉積物源區地殼可能主要存在—430 Ma,—520 Ma,—770 Ma,—860 Ma,—960 Ma,—1100 Ma和—2...
黃陵隆起形成(165—100Ma)的碎屑巖磷灰石裂變徑跡熱年代學約束————作者:劉海軍;許長海;周祖翼;R.A.Donelick;
摘要:黃陵隆起東部9個碎屑巖的磷灰石裂變徑跡(AFT)分析表明:C2—J3碎屑巖的AFT熱年齡148—104 Ma(徑跡長度為12.63—13.79μm)代表了沉積物經埋藏加熱和徑跡完全退火后的抬升冷卻年齡;K2碎屑巖的AFT熱年齡110—81.5 Ma(徑跡長度為11.22—12.71μm)表明盆地沉降幅度達到但沒有超過AFT的部分退火...
固定化包埋細胞顆粒填充床光生物制氫反應器內的多相傳輸模型————作者:劉大猛;廖強;朱恂;王永忠;田鑫;
摘要:包埋細胞顆粒填充床光生物制氫反應器內是帶有氣液兩相流動、底物及產物擴散、顆粒內生化反應的復雜生化反應體系。文中建立了包埋細胞顆粒填充床內含生化反應的多元多相流動及傳輸特性的多相混合模型,并發展了包埋細胞顆粒光生物制氫反應器底物降解和光合產氫的理論計算方法。模型的理論預測值與填充床反應器底物降解和光合產氫特性實驗結果基本符合
模擬注蒸汽油藏水熱條件下低硫稠油的化學改質反應研究————作者:鐘立國;劉永建;
摘要:模擬注蒸汽熱采水熱條件開展了遼河低硫稠油化學改質實驗。結果表明,化學改質后稠油中硫等雜原子部分被脫除,芳環數和總環數減少,H/C增大,重質組分含量降低,稠油粘度降低。延長反應時間和提高反應溫度可強化稠油化學改質反應,但反應時間在72 h以上和反應溫度在240℃以上時改質稠油粘度降低幅度趨緩。遼河低硫稠油化學改質反應不僅涉及有機硫化物與水反應而發生裂解,還包括稠環橋聯鍵斷裂和脫炕基側鏈等反應。砂及某...
地-空界面天然氡輻射場的數理模型————作者:葛良全;姜海靜;賴萬昌;曾兵;谷懿;
摘要:地-空界面上氡輻射場的分布特征,不僅可應用于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地震預報等領域;而且可為環境放射性氡水平及其輻射環境效應的預測與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處理的方法技術。文中以氡的擴散和對流理論為基礎,建立了地-空界面氡濃度定解問題,進而得出了土壤中氡濃度和大氣氡濃度分布的數學表達式,以及大氣氡濃度與地表介質鈾含量的數學表達式。理論分析表明:土壤氡析出率不僅與土壤鐳含量、射氣系數有關,而且還與土...
生物操縱方法調控湖泊富營養化研究進展————作者:王瑜;劉錄三;方玉東;劉存歧;朱延忠;
摘要:隨著流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與農業面源污染的持續加劇,我國湖泊富營養化已呈現出日益嚴重趨勢,由此引起湖泊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文中簡要概述了湖泊富營養化的現狀、發生機理及其危害,詳細論述了利用生物方法調控湖泊富營養化的研究進展。具體包括種植水生維管束植物、生物浮床技術、微生物凈化技術、生物鏈調控技術等,并對各種方法的適用性、經濟性、限制條件進行評價。著重介紹了通過構建具有削...
一種雷達HRRP在線自適應目標識別方法————作者:陳鳳;侯慶禹;劉宏偉;保錚;
摘要:"邊錄取、邊學習、邊建模"是一維高分辨距離像(HRRP)雷達自動目標識別(RATR)工程化的一條路徑,寬帶雷達對飛行中的機動目標錄取的HRRP隨著目標相對于雷達的姿態而變化,完備(全姿態)的HRRP數據庫可以看做是關于姿態(主要是方位)的非平穩過程,常用的平穩環境下的在線算法對非平穩的環境適應能力有限。文中通過一種在線混合專家(OME)將HRRP數據在線地分割成若干個近似平穩的區域,在各個區域內使...
片上多核處理器的結構級功耗建模與優化技術研究————作者:張戈;胡偉武;黃琨;曾洪博;王君;
摘要:功耗是導致片上多核處理器出現故障的重要誘因,也是片上多核處理器設計的重要制約因素。如何降低多核處理器的功耗并提高處理器能量效率,具有很大的研究意義與探索空間。文中主要從體系結構設計者的角度,并結合電路實現,研究并總結納米級工藝下片上多核處理器的功耗建模與評估方法,及其不同構件的低功耗優化技術。通過提出創新高效的多核處理器結構級功耗評估方法及其模擬平臺,提高多核結構功耗模擬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并以此為...
基于景觀結構的遙感影像超分辨率制圖————作者:林皓波;柏延臣;王錦地;賈秀萍;尤淑撐;
摘要:尺度問題是基于遙感信息的土地覆蓋分類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利用低空間分辨率數據得到高分辨率分類結果的向下尺度轉換又是其中的難點。遙感影像超分辨率制圖是近年發展起來的用于分類向下尺度轉換的新方法,可由低空間分辨率遙感數據得到高分辨率的硬分類結果,彌補了傳統的通過混合像元分解進行向下尺度轉換時不能得到亞像元具體空間位置的不足。但現有超分辨率制圖方法對小斑塊、具有平直邊角的形狀或線形地物制圖能力普遍較差。文...
自然科學進展征稿簡則
摘要:<正>本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月刊,刊登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高水平、有創造性和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中文版由各地郵局公開發行,英文版由Elsevier總代理,在世界各地發行
水鹽環境梯度下野鴨湖濕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態演替模式————作者:宮兆寧;趙文吉;胡東;
摘要:按照水土環境差異及所受干擾情況將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劃分為三個實驗區,系統分析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及其生境因子,三個樣區的濕地植物群落呈現明顯的分異特征。樣區1植被具有典型的成帶分布的特點,植物群落形成反映了水深和岸線的帶狀變化;樣區2生境異質性小,建群種占絕對的優勢,植物多樣性低;樣區3退水區域呈旱化趨勢,植被呈現出草甸的性質,水鹽梯度明顯。基于濕地植物群落的分異特征,選擇樣區3從植物群落在空間...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