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平頂山學院學報
關注()《平頂山學院學報》是我院創辦的惟一的一本學術性理論期刊。社科版創辦于1986年,自然版創辦于1987年,1992~1994年一度合并為雙月刊,1995年后恢復為社科版和自然版,1998年度又合并為雙月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自1999年1月開始公開發行,季刊,綜合版。經河南省新聞出版局批準,自2002年第1期始改為雙月刊,2004年12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更為現名。國際刊號:ISSN1673-1670,國內刊號:CN41-1377/Z。現任主編:千知覺教授。編輯部負責人:孟建安。
《平頂山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堅持辦刊宗旨,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現擁有一支學科結構健全的高層次的專職、兼職編輯隊伍,并培養建立起了較為穩定的高層次的作者群體。現開有"21世紀中國修辭學研究","河南作家作品研究","生物數學","區域經濟","傳統文化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等常設欄目,其中"21世紀中國修辭學研究",“河南作家作品研究”,"生物數學"等專欄已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
《平頂山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不斷追求,努力探索,尤其是公開發行以來更加注重刊發學術精品,逐步走向了編排規范化之路,贏得了各有關方面的好評。所刊發的論文不斷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化學文摘、全國報刊索引等權威信息中心全文轉載、摘編、題錄。先后有數十篇論文分獲省地級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學報先后在全國性及省內報刊評比中獲得榮譽稱號。現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執行優秀期刊,《中國期刊網》入網期刊,《全國報刊索引》檢索核心期刊。
平頂山學院學報欄目設置主要欄目:21世紀中國修辭學研究、生物數學、傳統文化研究、河南作家作品研究。
平頂山學院學報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中國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
河南省優秀學報二等獎
閱讀推薦:南京郵電大學學報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簡稱南郵學報)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郵電大學主辦的以通信、電子和信息學科為特色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60年,是全國創辦最早的電子通信類期刊之一。南郵學報主要刊登電子通信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學術論文。
平頂山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博物館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敘事機理————作者:夏曉莉;李俊豐;
摘要:博物館紅色資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將博物館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提高教育成效,而融入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厘清融入的敘事機理。博物館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政課教學之間在敘事機理方面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為敘事結構、敘事空間、敘事主體上的不同,將博物館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需要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中充分考量這些差異,探索實現有效融合的具體路徑。這些路徑主要包括:針對敘事結構弱邏輯與強邏輯的差異...
《漢宮殿疏》類文獻輯佚及校訂————作者:翟金明;
摘要:《漢宮殿疏》類文獻與《三輔黃圖》同屬成書于漢魏六朝的長安史地專著,唐宋時仍被很多書籍引用,但已經佚失嚴重。茲從與其同時代的《三輔黃圖》《三輔故事》,以及宋元《長安志》《類編長安志》等古長安史地類著述,還有唐宋時期顏師古《漢書》注、李善《文選》注、李賢《后漢書》注、司馬貞《史記》索隱等注解類著述和《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玉海》等綜合型類書中,輯得《漢宮殿簿》佚文1條、《漢宮殿...
論“少捕慎押”的實踐困境及破解策略————作者:段貞鋒;
摘要:“少捕慎押”是指對絕大多數輕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盡量少逮捕或不逮捕,以非羈押強制措施代替逮捕和羈押來保障訴訟順利進行的司法理念。把握“少捕慎押”的內涵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少捕不等于不捕,二是樹立“非羈押為原則,羈押為例外”的理念。“少捕慎押”的實踐困境是多方面的,如存在“打擊優先”理念、逮捕標準模糊、羈押聽證制度不完善、羈押替代措施不完善、缺乏監督制約機制。破解實踐困境需要正確理解其精神實質、完善相關...
竊取虛擬財產行為的刑法定性——以數據與財產的區分為視角————作者:汪鈺英;
摘要:對于竊取虛擬財產犯罪行為的判處在司法實踐中有時會出現同案不同判情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將虛擬財產的數據屬性與財產屬性相混淆。一方面,數據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數據的內容,虛擬財產是信息的一種類型。另一方面,虛擬財產保護不同于數據保護,虛擬財產可以成為刑法保護的財產,應根據其指向的財產權對其進行保護。竊取虛擬財產達到一定程度的行為應當構成盜竊罪。竊取虛擬財產行為不符合《刑法》第286條規定的行為...
論網絡暴力犯罪行為的刑法適用————作者:張夢然;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發展,網絡暴力的嚴重性正日益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治理網絡暴力問題成為一項較為緊迫的工作。我國傳統刑法適用規則在治理網絡暴力時存在法不責眾、刑事因果關系斷裂、傳統刑事罪名不適用以及自訴難等問題。暢通網絡暴力的刑事治理路徑需要解決上述問題,通過重點打擊主要犯罪分子和對參與人員分別處罰來破解法不責眾的適用問題,從心理學、醫學等多角度構建刑事因果關系,將利用信息網絡實施侮辱、誹謗行為造成嚴重社...
《桂苑珠叢》考探————作者:王虎;田明香;
摘要:《桂苑珠叢》為諸葛潁等人所撰寫的一部字書,今已失傳。雖有前人輯佚,但所輯佚文均有不同程度錯訛,故通過對前人所輯佚文進行輯校,以期最大程度還原《桂苑珠叢》原貌,并在此基礎上剖析其內容及注音、析形和釋義的體例,論述其在文字學、詞匯學、辭書編纂等方面的學術價值
兩宋文人對《昭明文選》的接受與轉變——以《昭明文選》的文學總集與寫作范本雙重身份為中心————作者:李曉嶸;
摘要:兩宋時期一直被認為是“文選學”的極衰期,縱觀《昭明文選》在兩宋文人間的接受狀況,呈現出由推崇到貶低,再到相對公正的過程。從《昭明文選》所具有的文學總集與寫作范本雙重身份入手,探索兩宋文人對《昭明文選》接受與轉變的原因。作為經典文學總集,《昭明文選》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在兩宋時期依舊具有受眾群體,在文人間發揮著潛在影響;作為被摹寫的文學范本,《昭明文選》實用性的發揮歷經高漲然后消退再到回復的過程,呈現...
中國現代作家的唯美書寫與都市文化建構————作者:趙鵬;
摘要:“五四”前后,出于對中國現代新文化的建構,唯美主義思潮被引進到國內,衍生出一場和現代經驗相適應,甚至和人的現代化密切相關的藝術實踐。1930年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中國現代作家的唯美主義創作提供了基礎,一批作家用唯美書寫在都市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也成為中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先聲。作為一場追求生活實踐的文藝運動,唯美主義并不局限于藝術領域,更對城市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以及城市的風貌等都產生了廣...
1927年前中國“現實主義”的概念史考察————作者:田金芝;
摘要:中國自古重視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看重藝術作品的現實功用。但作為中國現代文論核心概念之一的“現實主義”卻是“西洋學由東洋來的產物”。通過對近代以前文論中的現實主義因子、“現實主義”在中國的誕生及其含義穩定之前即1927年以前應用情況的書證梳理,考察其引進、發展、流變的過程,以期對中國現代文論中諸多“外來”的、看似不言自明實則紛繁復雜的概念研究提供一種探究路徑
明代中期遼東籍進士會試擇經傾向————作者:蘇航;韓曲;
摘要:在明代科舉中,地域專經現象普遍,遼東士子在科舉本經的選擇上也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明代中期(英宗朝至世宗朝)遼東籍進士共計48名,且多數進士在會試時以《詩經》《書經》為本經。遼東科舉本經的集中化乃至專經化既是時代風氣的產物,更與當地師資尤其是業師之學直接相關,一脈相傳特點突出,官學中外地教員籍貫地重《詩》《書》的擇經傾向尤為明證。以《詩經》為代表,遼東私學教育又強化了這一傾向,甚至出現一經傳家的現象...
民俗學視野下的中國牛文化研究綜述————作者:李智萍;
摘要:牛文化本身的學科屬性和民俗學跨學科綜合化的研究方法決定了民俗學在中國牛文化研究中的“領頭羊”地位,乃至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其為中心的多學科強大合力的形成。人們對牛的普遍重視和崇拜及其造就的各種民俗事象持續受到學界重視,繼壯族、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之后,西南、西北等傳統的核心農區不遑多讓,牛耕崇拜和牛圖騰崇拜難分難解,打春牛和牛誕節也不乏異曲同工之處。同時,從語言、文學、藝術、考古、經濟等角度出發,...
老莊生命意識探賾——以“長生”觀念為中心————作者:閆偉;
摘要:老莊“長生”觀念是一種生死自然的生命意識,體現出重生、貴身的思想理念。在老子那里,“長生”是指生命的“久壽”,相應地“長生久視”的鵠的“事天”指向“治身”,表現為養生意義上的“保身”與“全生”。莊子將老子“長生”觀念推進為“盡年”與“終其天年”,實際上也是指生命個體享盡自然之壽命;“形乃長生”旨在形神修養得其終年,與老子“長生久視”同義。老莊“長生”觀念與人之生死相關,透過“死生命定”揭橥生死的必...
論錢穆早年詮釋陽明心學的內在理路——以《王守仁》為中心————作者:李亞奇;
摘要:基于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代學術史研究的關切,錢穆早年持續關注陽明心學,著重闡發了它對中華人文精神的傳承與發展,進而充分肯定其在中國儒學史中的價值。錢穆指出,清儒接續陽明心學的實行精神,既本于心性,又推擴致良知說的行事主張和拔本塞源論的經世之風,而不局限于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同時,在錢穆看來,陽明強調良知的好惡感應特征,從而以情感為主軸,溝貫“吾心”與“外物”、“居敬”與“窮理”,不僅彰顯了傳統儒...
河南新見契約文書俗字考釋二十五則————作者:王陽;馬雨;
摘要:俗字考釋,既是契約文書文字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目前學界對河南契約文書的俗字考釋成果并不多見,這不利于河南契約文書這一珍貴語料的利用與研究。通過選取河南新見契約文書中二十五個俗字進行考釋,以期為契約文書的整理、字典辭書的編訂、漢語俗字的研究提供參考
盧鴻《嵩山十志》的文本形成及其價值內涵————作者:沈凱文;
摘要:作為唐代乃至千古真隱的代表人物,盧鴻以其《嵩山十志》及款署圖卷,垂范于古今詩書畫等藝術畛域。強調圖卷而忽視詩作,是盧鴻研究中的重要缺失。《嵩山十志》的文本形成,主要擬效《楚辭》體式,取鑒《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序文法,采擷《文選》翰藻,并寄托了人生哲學的道家歸趣。其價值內涵在于反映了唐代學術與詩歌的互動,形成了援《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序入詩序的創格,改造了小序的學術史書寫旨趣,并與屈子同頻共...
晚清中下層官員個案研究之袁保恒————作者:蘇全有;
摘要:遑論張之洞手書,晚清中下層官員袁保恒竟然在光緒四年(1878)獲光緒帝御賜碑文和祭文,這與傳統禮制不合。新發現的光緒五年(1879)碑拓又專門贊述他在河南的賑濟活動,而作為首位殉職于賑災任上的晚清官員,袁保恒當之無愧。在晚清內政外交事務中,袁保恒與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翁同龢、袁世凱等大員多有交集,其影響不容小覷。深入關注中下層官員是晚清史研究持續發展的可靠路徑
“孟母教子”及其思政教育意義————作者:孟文晴;劉奎;
摘要:“孟母教子”由五則故事構成,由西漢時期的韓嬰、劉向最終構建而確立并流傳于世,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淀、傳承,其中所蘊含的提倡誠信、重視孝道、重視禮儀和提升修養等精神內涵,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構成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孟母教子”作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飽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智慧,在教育方式上啟迪著新時代思政教育者務必重視環境、以身作則、重視情境教育、因材施教,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空間的境遇、布展與重塑————作者:孫喆;尹才祥;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空間主要包括校園文化空間、網絡虛擬空間、社會實踐空間和精神觀念空間等。社會進入全媒體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空間帶來新的境遇,出現從滯后性到即時性的信息轉向、從獨有性到共享性的內容轉向、從單向性到多元性的模式轉向、從整體性到精準性的推送轉向。與此相應,高校思政教育空間呈現出有序關聯、立體呈現、主題突出、實景感化等新的布展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全媒體技術打造思政教育的校園空間、網絡空...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其核心素養教學反思的影響————作者:趙紅利;陳琪;曹麗樂;黨樂;
摘要:為了解小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其核心素養教學反思的影響,以及教師的核心素養認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河南省城鄉小學教師展開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641個。經統計分析發現:(1)教師一般教學反思能力的三個維度,即反思內容、反思途徑、反思態度均與其核心素養教學反思情況呈正相關;(2)在模型檢驗中,只有反思內容和反思途徑顯著正向影響教師的核心素養教學反思;(3)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知在反思內容、反思途...
學習適應不良青少年的學業自傳體記憶特征————作者:宮火良;張夢;孫文卓;
摘要: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考察學習適應不良青少年的學業自傳體記憶特征。實驗一以60名初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3(效價:積極詞匯、中性詞匯、消極詞匯)×2(組別:學習適應良好組、學習適應不良組)混合設計考察學習適應不良初中生的學業自傳體記憶在不同情緒線索詞下的概括化程度。實驗二以60名初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2(組別:學習適應良好組、學習適應不良組)×2(效價:積極學習事件、消極學習事件)混合設計考察學習適應不...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