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麻紡織技術
關注()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苧麻紡織科技》現用刊名《麻紡織技術》
苧麻紡織科技欄目設置主要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苧麻紡織科技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苧麻紡織科技征稿要求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閱讀推薦:濟南紡織服裝
《濟南紡織服裝》山東經濟期刊,由濟南市紡織工業協會、齊魯化纖集團總公司、濟南正昊化纖新材料公司和濟南紡織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
麻紡織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劍麻加油發酵工藝與成紗質量的研究————作者:姜繁昌;
摘要:<正> 劍麻纖維是硬質纖維,纖維粗硬,抱合力差。工藝纖維特數高,但吸濕放濕快,紡紗加工困難,所以必須提高它的可紡性,加油。和堆倉發酵具有重要作用,是劍麻纖維加工工藝的關鍵工序之一,對產品質量有較大影響,必須給于足夠重視。給濕是使纖維達到一定的回潮率,提高纖維的強力、斷裂伸長率和柔軟度,減少紡紗時的靜電現象,減少落麻及麻屑的飛揚,加油的目的就是保持纖維的回潮率。防止水分很快蒸發,同時可以增加纖維的柔...
苧麻/氨綸包芯紗性能初步探討————作者:俞雯;尹靜;
摘要:芯絲預牽伸倍數對包芯紗性能影響極大,本實驗固定其它參數,對芯絲預牽伸倍數進行了優化,并得到了以下結論:芯絲最優預牽伸倍數為4.5倍,苧麻/氨綸包芯紗相對于純麻紗,彈性顯著提高,強力則有所下降
初論苧麻脫膠與苧麻紡紗之關系————作者:許符節;
摘要:本文就苧麻脫膠與苧麻紡紗之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脫膠精干麻質量之好壞,直接影響成紗的質量與經濟效益。一般都自行脫膠自行紡紗。外購精干麻難以保證成紗的質量,脫膠生產從苧麻廠分離出去,是不可取的
亞麻纖維加強復合材料的纖維性能研究————作者:王惠民;
摘要:本文分析了亞麻纖維作為復合材料加強纖維的幾個主要性能,論述了通過合理地纖維選擇與加工處理,亞麻纖維在密度、拉伸強力、斷裂伸長、楊氏模量、長度、細度及表面性能等特性具有應用于復合材料的潛力
麻滌竹節襯衣面料
摘要:<正> 哈爾濱亞麻紡織廠通過階段性喂入色條方法,在國內首次開發出42Nm高檔麻滌提花竹節襯衣面料。其混紡比為亞麻55%,滌45%,產品經提花織造,改變了原產品的組織結構。
粘麻交織綢
摘要:<正> 齊齊哈爾亞麻紡織廠采用粘膠與亞麻為原料研制開發出粘麻交織面料。該產品經向采用33.3tex100%粘膠,緯向24Nm/2100%亞麻,門幅160厘米。產品既突出了人棉布的懸垂
菠蘿葉纖維紡織研究的現狀————作者:邵松生;
摘要:介紹了菠蘿葉纖維的性能,制取方法以及預處理和脫膠、紡紗、織造、染整工藝。并例舉了菲律賓紡織研究學會,印度南方紡織研究所,廣西麻絹研究所和中國紡織大學等單位對菠蘿葉纖維紡紗工藝的研究
構樹纖維理化性能初探————作者:陳惠敏;
摘要:構樹是生長于我國東北和西北山區的一種野生麻類植物,其韌皮部含有大量優質纖維。為了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文對構樹纖維的物理和化學性能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構樹纖維的品質優良,具有較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
靛藍牛仔布經紗染色方法分析————作者:李永鋒;
摘要:靛藍牛存布經紗染色方法主要有軸經多染槽染漿聯合機、軸經單染槽染漿聯合機和球經整經繩狀染色機組三種。文章根據實際生產情況對這三種經紗染色上漿方法進行系統的分析對比,對生產廠家在設備選型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摩擦紡苧麻混紡混色包芯紗的紡紗分析————作者:鈕光;
摘要:本文應用DREF—3摩擦紡紗機的紡紗原理,分析了在紡制苧麻混紡色包芯紗時影響紗線強力、手感風格和服用性能及紗線混色效果諸方面的因素,通過例證提出了利用摩擦紡紗機紡制苧麻混紡混色包芯紗的合理紡紗方法
運用二次絡筒工藝提高苧麻紗質量————作者:汪測生;蔣勇;
摘要:本文對一次絡筒、二次絡筒質量的變化進行了討論,列出了一次絡筒、二次絡筒質量檢測數據。還分析了一次絡筒、二次絡筒質量變化的原因,并就絡筒工序的工藝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看法
在棉紡設備上紡亞麻粘膠混紡紗的生產實踐————作者:劉常威;
摘要:介紹了用棉紡設備研制開發L55/R45 13~3混紡紗的各種工藝措施與實踐
棉麻紡織酶研制成功
摘要:<正> 浙江省農料院微生物所研制成功棉麻紡織酶,并于近日通過驗收,該產品具有低成本,高質量的特點。每噸棉麻酶售價8萬元,比同類進口酶便宜1/3以上。經江蘇浙江兩省砂洗
在棉織機上開發大麻產品————作者:徐江發;
摘要:介紹了大麻纖維的性能和在棉織機上開發大麻產品的生產實踐,提出了漿紗不能采用化學漿或混合漿
紅麻全桿用于粘膠纖維漿粕和紡絲的研究
摘要:<正> 紅麻不同于麻類植物,它具有類似木材年輪的組織結構,且纖維素含量接近木材,紅麻的微觀結構其厚壁細胞與薄壁細胞,交替出現而且(細胞)壁薄,使化學試劑易于滲透,反應性好,是制取粘膠纖維漿粕的優質材料
苧麻酶洗專用柔軟劑RSF-1的開發————作者:李忠;孔雷;任淳;
摘要:介紹了苧麻酶洗配套柔軟劑的特點,據此設計并合成出柔軟劑RSF-1,并對其物理及應用性能進行了測試
粘膠苧麻色織布
摘要:<正> 河北省石家莊第七棉紡織廠開發的粘膠苧麻色織布。他們從紡紗、織布開始選擇合理工藝參數,并制定有效措施,經過反復探索實踐后,產品質量達到用戶要求,現就開發情況總結如下: (1)織物規格: 該織物經向為粘膠紗,緯向為苧麻紗,其規格為19.5/29 268/299,幅寬160cm,平紋
結子線仿麻織物的開發
摘要:<正> 安徽省機電學院根據花式線織物特點,在意大利VAMATEX劍桿織機等設備上開發出風格獨特的結子線仿麻織物,摸索出一套工藝技術和工藝參數。按照這些工藝參數,生產極為順利,產品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經濟效益顯著�,F介紹一下關鍵技術
亞麻蠶絲混紡織物氯化漂白新工藝
摘要:<正> 黑龍江省紡織技術開發公司分析了亞麻纖維吸濕、散熱性好,并具有粗獷的風格而受到人們的歡迎;而蠶絲吸濕排汗功能也較優良,質地細膩,飄逸,用兩種纖維生產亞麻/蠶絲混紡、交織織物,既有粗獷、挺括的風格和細膩手感,又吸濕透氣。但亞麻/蠶絲混紡織物在染整工藝中存在著很多技術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亞麻本身煮漂難度大,在連續棉織物加工生產線上
絲麻混紡紗的開發
摘要:<正> 山西唐安絲紡廠分析了桑蠶絲具有涼爽、透氣、吸濕性、懸垂性好的特點,麻纖維具有涼爽、吸濕、透氣且剛度高、硬挺、不貼身的特點。應用兩種纖維取長補短,使其具有更好的服用性能,拓寬絲綢的服用范圍。他們經過多次技術攻關,優選了原料和工藝,成功地開發了83×2dtex絲麻混紡紗�,F介紹如下: ①選擇絲采用桑蠶圓梳Ⅱ綿:纖維細度為1.01~1.72dtex,斷裂強度為3—3.5CN/dtex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