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生命世界
關注()《生命世界》雜志編輯部,創刊于2004年,前身是1974年創刊的《植物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學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科普人文雜志。
《生命世界》主要任務:將把該領域最前沿、最貼近老百姓生活、公眾最關注的研究成果和動態,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廣大讀者,讓大家了解生命科學家、了解生命科學、了解生命。擁有陣容最強大的專家咨詢隊伍;是生命科學工作者與普通公眾之間的一座橋梁、一扇窗口、一條相互溝通的渠道;也是一本具有國際眼光的科學雜志,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生命科學魅力的舞臺。在科學和經濟發達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成功的科學雜志已經屢見不鮮了。隨著中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也必將涌現出像《科學美國人》、《新科學家》、《國家地理》這樣優秀的科學雜志。新銳科學人文雜志《生命世界》的機遇和目標正在于此。
生命世界雜志欄目設置
21世紀、珍稀植物、綠色寶庫、植物資源、植物與健康、園林與花卉、綠色居室、大眾花卉
生命世界雜志榮譽
知網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生命世界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生命世界》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生命世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生命世界》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閱讀推薦:湖北社會科學
《湖北社會科學》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際、工作指導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立足湖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積極研究和宣傳鄧小平理論,大膽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求真務實,融現實性與理論性于一體,可讀性強。
生命世界最新期刊目錄
《生物化學原理》第4版
摘要:<正>主編:楊榮武ISBN:978-7-04-063554-6出版時間:2025年2月定價:152元本書是以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成果和教材建設實踐經驗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多本優秀教材的優點編寫而成。全書分為結構生物化學、代謝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三篇,共44章。為便于讀者自主學習,每篇有內容簡介和學習方法介紹,每章包括引言、主題內容、小結和參考文獻等
再探神秘蛇世界————作者:張亮;
摘要:<正>蛇,作為大自然中獨具魅力的存在,自古以來便是神秘而富有智慧的象征。它以靈活的身姿穿梭于山林、草叢、荒漠、田野,敏銳地感知著世間萬物的微妙變化。從上古神話、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到現代科學,蛇類無處不在,幾乎貫穿了人類文明史的各個層面。同時,在與人類祖先長達幾百萬年的協同進化中,它們實現了“無足而行,無鰭而游,不翼而飛”的奇跡,展示了其驚人的適應能力和多樣化的生存策略
無肢之軀的掠食者——蛇————作者:黃映紅;何禮文;
摘要:<正>當聽到或看到蛇的時候,很多人即便隔著安全距離,也會本能地感到恐懼。這種反應可能源于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天生恐懼感,因為某些蛇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蛇類,盡管看似結構簡單,卻擁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它們依靠靈活的身體,在各種環境中自如移動、敏銳感知周圍,并高效捕食。蛇類無需四肢即可穿越復雜地形,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中,并成為自然界中最成功的掠食者之一。要了解蛇類為何如此成功,我們需要追溯其充滿神秘...
眼鏡王蛇的多元世界:從單一物種到“四大天王”的傳奇————作者:張亮;孟翔舒;
摘要:<正>在神秘而廣袤的亞洲熱帶叢林深處,生活著一種令人敬畏且充滿傳奇色彩的生物——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它以其龐大的體型、致命的毒性和獨特的習性被人們所熟知,并充滿了敬畏。然而,2024年一項研究徹底改寫了它的故事。原來,我們所熟知的眼鏡王蛇家族實際上是由四個獨立種組成。這些“蛇中王者”各具特色,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講述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故事
巖壁之虬——角原矛頭蝮————作者:張亮;
摘要:<正>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虬”是一種有角的小龍。據《廣雅·釋魚》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這表明,在古代文化里,不同類型的龍擁有各自獨有的特征。然而,今天我們講述的故事主角并非神話中的龍,而是一種體型小巧、秀氣精致的獵手——角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在我國南嶺山脈南坡的喀斯特地貌叢林中,它們正悄無聲息地穿梭在石縫和落葉之間,等待...
行蹤隱秘的蛇類:野外觀察攻略————作者:岑鵬;張亮;
摘要:<正>作者提示野外觀察蛇類具有一定的危險,非專業人士未經過培訓或學習請謹慎選擇。在自然界的山林、巖隙和水草叢間,存在著一類行蹤隱秘的爬行動物——蛇類。它們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神秘的生活習性,成為野外觀察中最為“迷人”的挑戰之一。這類動物種類繁多,形態艷麗,行為奇特,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然而,蛇類行蹤隱秘,在野外想要觀察到它們并非易事,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野外探險者,還是剛剛開始接觸大自然的新手,都需...
邂逅長刺雅螽——優雅永不過時————作者:朱炳銘;潘揚洋;賓煒;崔甄甄;邊迅;
摘要:<正>2021年我們在云南馬關考察時,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類神秘物種——雅螽。那時對它還是一無所知,國內也未曾有過記載。七八月在馬關分布的雅螽主要是若蟲,直到8月底成蟲才慢慢羽化,且喜歡棲息于豆蔻屬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的葉子背面。2022年和2023年我們先后在廣西十萬大山、底定和云南盈江發現了中國分布的另外三個種,2024年又在廣西那坡縣德浮自然保護區發現了該屬的物種,這也是...
圓明園里的黑天鵝————作者:姜莉;張越;吳安佶;孫井然;張亞涵;潘明冉;霍安然;沈錄智;
摘要:<正>2008年2月,圓明園內飛來一對野生黑天鵝,從此之后,黑天鵝就在圓明園里安了家。最早的那對黑天鵝,被獅子林的美景所吸引,在那里的蘆葦叢里筑巢、繁殖、棲息。十幾年過去了,黑天鵝不斷繁殖,又有很多黑天鵝飛進來,它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目前,黑天鵝遍布圓明園各處水域,并于頤和園、北京大學等周邊湖泊間往返。圓明園黑天鵝數量每天都處于變化狀態中,一般保持在20~50只
新版圖書推介
摘要:<正>~
莽山原矛頭蝮:隱秘而珍稀的“蛇中熊貓”————作者:張亮;王嘉穎;
摘要:<正>在我國南嶺山脈中段,棲息著一種珍稀的蛇類——莽山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它不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瀕危(EN)等級的受脅物種。由于其非常珍稀,莽山原矛頭蝮被譽為“蛇中熊貓”。目前,該種蛇已知僅在湖南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部分區域有分布
中國蛇島——毒蛇王國的不朽傳奇————作者:孟翔舒;
摘要:<正>提起蛇,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恐懼和神出鬼沒,畢竟蛇類作為兇猛的肉食性動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會輕易見到。然而,在我國遼寧省大連市附近的渤海海域,卻存在著一座生活著數以萬計毒蛇的小島——蛇島。這里棲息著大約2萬條劇毒的蝮蛇,這驚人的數量也讓這座島嶼舉世聞名,即使是不關注蛇的人也早有所聞。2024年,因其豐富的蝮蛇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價值,蛇島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并受到遼寧蛇島老...
白洋淀:水生植物博物館————作者:何健;程瑾;史軍;
摘要:<正>從北京出發,向南150公里,一大片湖泊群突然闖入我們的視野,一片片水面如同大塊大塊的水晶掉落在華北平原上,這里就是白洋淀了。作為華北區域代表性的濕地景觀,白洋淀的生態價值被日益重視起來。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后,一個全新的白洋淀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淀中各種水生植物錯落有致,成為魚類和鳥類重要的生存基礎,同時也溫潤了這里獨特的民俗文化。我們不妨把視角投向那些寡言的綠色生靈,去傾聽它們訴說的自然傳奇
板根植物之王——四數木————作者:楊潤芬;段麗娟;
摘要:<正>熱帶雨林擁有高度的生態系統抵抗力和穩定性,這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變化不明顯,是世界上超過一半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然而,雨林地區地形復雜多樣,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與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萬物在這有限的生存空間中爭奪有限的養分,每一個物種都演化了獨特的生存策略。而不同的物種面臨著各自獨有的問題與挑戰,如高大喬木如何在肥沃但扎根較淺的土壤中穩固立足,同時還要抵...
太行山間有奇花————作者:冉浩;
摘要:<正>2024年的秋日,我們一行來到了太行山南麓,河南與山西交界的地方。太行山是一座大致為南北走向的山脈,北起北京附近的西山,向南穿過河北省,然后走勢沿河北、河南兩省與山西省的交界地帶,南達三門峽附近的王屋山。南北長約700千米,東西寬50~250千米。山峰高度有的海拔數百米,有的2 000米以上。山勢總體是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它分隔了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也是我國地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之一
哥斯達黎加特諾里奧火山國家公園紀游————作者:金文馳;
摘要:<正>中美洲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中美洲小國哥斯達黎加生物多樣性頗為突出,為生物多樣性大國聯盟(Like-Minded Megadiverse Countries,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哥斯達黎加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境內有多座火山。休眠火山特諾里奧火山位于該國西北部,特諾里奧火山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Volcán Tenorio)便是以它...
天蛾——夜晚神秘而美麗的訪花使者————作者:劉長秋;
摘要:<正>在多次對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進行深入考察的過程中,我有幸邂逅了種類繁多的天蛾,并觀察到它們生活史中非常有趣的細節。這些夜間活動的訪花使者,以其獨特的行為習性和美麗的外表,展現了自然界中不為人知的奇妙世界。天蛾最具辨識度的特征在于其觸角頂端形成的獨特彎鉤,這一結構在其他蝴蝶或蛾類中極為罕見。即使是一些體型較小、外觀與普通夜蛾相似的天蛾種類,這一彎鉤狀結構仍然十分顯著,成為識別它們的...
百草嶺蟾蜍和雪山蟾蜍——云南發現的新蟾蜍————作者:彭霄鵬;
摘要:<正>云南地區緯度低,光熱充足,總體海拔偏高,各地年溫差小,早晚溫差較大,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孕育著特有的生物類群。我國西南地區分布著一些小型蟾蜍,它們只在溪流中繁殖,長期以來對其種屬分類一直存在爭議。事實上,鑒于特殊的形態特征和繁殖習慣,它們實際上代表了一類新的蟾蜍。2024年10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饒定齊教授等對云南蟾蜍進行深入研究發現,云南大姚縣的百草嶺和永德大雪山兩個分離種群是該小...
《動物保護概論》第4版
摘要:<正>動物保護學是動物學、生態學、畜牧學、動物行為學、獸醫學、公共衛生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學科,從家養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角度全方位探討保護的問題。本書第一版獲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本次修訂保持前三版特色,內容與時俱進,增加了可讀性、知識性和信息量
筑夢生物圈:中國青年正努力探索————作者:張亞平;
摘要:<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1年發起了“人與生物圈計劃”(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MAB),旨在科學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生物圈中的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倡導全球青年科學家的參與,并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支持他們。例如,2017年和2019年分別在意大利波河三角洲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中國長白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召開了第一...
探索與守護: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青年創新小組的崛起與發展————作者:范宗驥;楊琨;張榮杰;束祖飛;
摘要:<正>作為中國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最重要的平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hinese Biosphere Reserves Network,CBRN)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點綴著這片土地的多樣性和美麗。隨著時代的發展,保護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而這一重任自然落在了新一代青年環保先鋒的肩上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