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公路交通技術
關注()《公路交通技術》期刊雜志,以密切聯系工程實踐交流和推廣國內外公路建設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推導本行業及相關學科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的實用技術為辦刊宗旨。
《公路交通技術》報道高等級公路建設成套技術,涉及公路交通設計、施工、監理、管理和經濟分析等領域。
《公路交通技術》欄目設置: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監理、工程實踐、講座。
公路交通技術雜志欄目設置
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監理、工程實踐、講座
公路交通技術雜志榮譽
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公路交通技術雜志社征稿要求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閱讀推薦:西南公路
《西南公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公路交通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纖維比例對SMA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研究————作者:楊連明;陳芳;
摘要:不同類型的纖維由于其物理和化學性質,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程度和方面各不相同。以不摻纖維混合料作對照,研究5種不同比例的木質素纖維和玄武巖纖維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高低溫、水穩定性及疲勞特性。結果表明:1)相較不含纖維的瀝青混合料,2種纖維都能提高整體使用性能;2)相較單摻纖維,木質素纖維和玄武巖纖維復摻可有效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力學強度、抗車轍性能、水分敏感性和疲勞壽命;3)基于功效系數綜合評價結果,當木...
溫拌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疲勞性能及預測模型————作者:翟曉成;杜旭鋒;張天榮;李偉;張素珍;李萍;
摘要:溫拌瀝青混合料中摻入瀝青路面回收料(RAP)會影響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疲勞性能,從而縮短了溫拌再生瀝青路面的服役壽命。以改性瀝青SMA-13為研究對象,對溫拌再生改性瀝青SMA-13的路用性能與疲勞性能進行研究,并基于現象學法預測溫拌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疲勞壽命。結果表明:1)為滿足溫拌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低溫和疲勞性能需求,建議在溫拌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中將RAP摻量控制在40%以下;2)基于...
貼近與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在高位危巖體精細化建模中的融合應用————作者:葉志偉;夏波;朱運權;
摘要:為了提高山區公路勘察設計中高位危巖體調查的準確度和調查效率,采用無人機貼近與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對高位危巖體進行航飛精細化建模,并采用自研公路數字化軟件“經天路圖”作為承載平臺,輔助高位危巖體的調查及解譯。應用結果顯示:1)無人機攝影測量操作簡便,實景帶入感強,對高位危巖體重點部位細節展現更為精細,數字化軟件的應用有利于建模分析;2)無人機輕便化的外業采集設備與成熟的配套軟件相結合,為山區公路勘察設...
“美麗農村路”評價體系研究————作者:蔡左寧;陳帥;
摘要:為建立一套客觀、操作簡便的美麗農村路評價體系,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梳理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村公路發展歷程和經驗,提出了我國目前農村公路建設所處階段,分析了現有農村路的評優機制及存在的問題,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咨詢法和模糊數學相結合,提出了由基礎性指標、控制性指標和加分項指標構成的美麗農村路評價體系。該體系的工程應用表明:1)基礎性指標的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13項,作為前置否決條件能反映農村路...
環線高速公路T形樞紐互通立交改建設計研究————作者:鄧韻發;
摘要:為探析環線高速公路既有三岔T型互通改擴建方案選型和匝道連接方式,依托百色南環線高速公路節點樞紐上宋互通改擴建工程方案的研究實踐,從路網形態特征、交通適應性、技術條件等方面分析樞紐互通的選型因素,進行互通總體方案的比選,并提出了改擴建互通較為新穎的匝道連接設計方式,研究結果可為類似項目設計提供指導
50%膠粉摻量橡膠瀝青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作者:楊海峰;李陽;崔旭;劉佳輝;孟會林;
摘要:為進一步推廣50%橡膠改性瀝青的應用,以軟化油、交聯劑以及SBS等為外加助劑,制備性能優良的50%摻量橡膠瀝青,以48 h離析軟化點差、25℃針入度、軟化點和5℃延度作為參考指標,通過正交試驗與次序評分法對50%橡膠瀝青的制備方案和工藝的關鍵參數進行研究,并通過紅外光譜試驗、熱穩定性試驗和DSR試驗對50%橡膠改性瀝青的各項性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1) SBS與交聯劑的用量對50%膠粉摻量橡膠瀝青...
考慮參數不確定性的預應力箱梁上拱變形可靠度研究————作者:聶新立;洪英維;陳坤;周珍偉;盛明強;劉靜;
摘要:綜合考慮預應力箱梁的彈性模量、一期恒載、二期恒載、初始張拉力和最終張拉力的隨機性,基于預應力箱梁上拱變形設計限值和上拱變形理論建立了結構功能函數,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理論的預應力箱梁上拱變形的可靠度評估方法;針對某公路橋梁開展了預應力箱梁上拱變形的可靠度評估,計算了預應力箱梁的初始和最終張拉力,分析了影響可靠度指標的隨機變量與上拱變形之間的相關性,并在此基礎上,基于Matlab軟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計...
山區公路橋梁橋墩受落石撞擊后應急及加固方案探討————作者:楊茂德;張雨簫;
摘要:通過分析近年來橋墩受撞擊及后續應急加固處理的案例,探討了山區公路橋梁橋墩受落石撞擊的原因,提出了應急、加固兩階段的理論,并總結出針對不同破壞情況的處理策略。1)墩柱受剪破壞后宜采用臨時支墩和外包混凝土結構應急方案;2)地面以下樁基斷裂宜采用接樁處理;3)結構裂縫可采用裂縫修補技術修補;4)預制梁墩頂現澆段宜采用體系轉換方案加固;5)僅存在裂縫病害的構件采用加大截面和外包鋼板方案。工程案例加固處治表...
隧道洞口危巖分區穩定性評價與治理————作者:滕振楠;牟智恒;唐協;田尚志;韋遠飛;楊楓;
摘要:基于危巖體特征,先將危巖體進行分區評價,并采用強度折減法驗證邊坡的穩定性,再采用荷載結構法驗證隧道結構的安全性,進而提出合理的處治方案,保證隧道施工及運營安全。研究結果表明:1)分布范圍廣的危巖體,應結合裂隙發育狀態、破壞方式等進行分區域評價,量化安全指標;2)針對節理裂隙發育、結構面切割作用強的危巖體,應采用錨固、嵌補、反壓等措施相結合的綜合處治方案;3)高陡邊坡危巖體處治應綜合監控量測數據進行...
高速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培訓標準化研究————作者:劉碧波;王昌偉;周紀君;劉如意;彭建;
摘要:針對現有高速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培訓中存在的現場處置不及時、應急演練不規范、預案體系不完善以及管理職能不明確等問題,結合博深高速公路銀瓶山隧道突發事件應急組織管理體系及部門職責,以及隧道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等基本要求,提出了一套高速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培訓標準化方案,包括高速公路隧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標準化、應急培訓流程和培訓方式標準化以及互動式考核評估標準化方案。結果表明:通過隧道突發事件應急培訓...
《公路交通技術》投稿須知
摘要:<正>1征文范圍國內外公路交通的新構想、新成果,公路交通和相關工程的科技成果。其范圍為與公路交通有關的法規、勘察、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監測、環境、防災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論文或工程實例,工程實例要求在規模上、難度上或者技術的綜合應用上應達到了新的高度。主要特色欄目: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交通工程、公路環保、工程管理及經濟分析
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雙面焊焊接溫度場和焊接殘余應力研究————作者:岳昌琦;馬牛靜;王榮輝;陳浩;
摘要:為研究雙面焊U肋鋼橋面板殘余應力分布特性,通過數值模擬方法對頂板-U肋雙面焊焊接全過程的溫度場和殘余應力分布進行研究,并與相關文獻的試驗值進行對比,以驗證數值模擬的可行性。數值分析結果表明:1)橋面板焊趾處焊接殘余應力最大,垂直焊縫方向的最大縱向殘余應力值為390 MPa,橫向殘余應力分布出現“雙峰”特征;2)平行焊縫方向的縱向殘余應力以拉應力為主,最大值為395 MPa,橫向最大殘余壓應力為-3...
花江峽谷大橋主塔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技術研究————作者:吳仕鵬;
摘要:為研究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變化規律,以花江峽谷大橋為依托,從混凝土的設計參數入手,先計算出大橋主塔承臺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后建立相應的數值模型獲取最優的冷卻管布置方式,再利用現場實測溫控數據對數值模型計算進行優化。研究結果表明:1)承臺混凝土的冷卻水管間距為1.1 m時,其內部最高溫度理論計算值與數值計算值相吻合;2)混凝土在澆筑后20 h內溫升速率較快,內部溫度在50 h~70 h內達到峰值(...
基于無應力狀態法的運營期混凝土斜拉橋調索關鍵技術研究————作者:陳浩;蔣超越;
摘要:由于早期斜拉橋設計理論不完善,施工控制水平較低,較多運營期斜拉橋現有結構狀態與原設計狀態存在差異,為解決運營期斜拉橋索力異常、內力狀態不佳的問題,采用基于無應力狀態法的調索方法,先通過各種實測方法及索力精確識別方法對橋梁結構現狀進行精確識別,再基于原設計成橋目標狀態求得索力調整目標狀態,最后采用無應力狀態法對斜拉橋調索過程控制。結果表明:采用無應力狀態法進行斜拉橋索力調整,能精確控制調索后的斜拉索...
預應力筋腐蝕損傷的漏磁檢測模型試驗————作者:王鵬;高敏;董雷;朱俊良;
摘要:預應力筋腐蝕危及橋梁安全,但至今尚無有效手段解決混凝土梁預應力筋腐蝕損傷檢測問題。為此,基于漏磁檢測原理研發了預應力筋腐蝕損傷漏磁檢測試驗裝置,并利用該裝置對電化學腐蝕后的預應力筋開展漏磁檢測試驗。試驗中研究了腐蝕程度、腐蝕寬度以及箍筋對漏磁信號特征的影響規律,提取了磁信號特征值,并建立了腐蝕損傷量化神經網絡模型,用于量化評估預應力筋的腐蝕損傷程度。研究結果顯示:1)該模型預測腐蝕率和腐蝕寬度的精...
山區高墩橋梁上部結構選型討論————作者:許延祺;趙潔;
摘要:山區高速公路橋隧比高,地形地質復雜,跨越河谷和深溝時會出現很多高墩橋梁,當墩高介于50 m~70 m時,需對橋梁上部結構進行綜合比選,擇優選擇合理的結構形式。以長沙至吉首高速公路(長沙段)為工程背景,以40 m預制T梁、50 m鋼板組合梁以及懸澆剛構橋作為比選對象,綜合考慮地形地質、結構受力、施工方案等因素,重點從經濟性層面研究了低烈度區、覆蓋層厚度不大的情況下,橋梁結構的合理選型。結果表明:墩高...
基于最小二乘法和灰色決策的隧道變形最優組合預測模型————作者:陳凱軍;陳成偉;鐘海龍;茶建華;
摘要:為提高監控量測數據的處理效果和預測精度,基于46組隧道變形實測數據,采用灰色決策理論和RMSE、MAE、MAPE、Adjusted R2等誤差評定指標,全面對比了12種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和預測精度,并引入組合預測,結合最優加權法、熵權法、灰色決策理論和圖解法分別構建了組合預測模型。研究結果表明:1)單項預測模型中,皮爾曲線模型對隧道變形觀測數據的預測精度最高;2)組合預測模型...
數字孿生智慧梁場技術研究綜述與展望————作者:楊彥軍;夏勁松;劉思妍;張智慧;巫大燕;趙毅;
摘要:為探討數字孿生技術在裝配式橋梁工程領域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通過綜述數字孿生智慧梁場技術的研究成果,明確了其系統總體架構設計,分析了BIM、GIS、IOT、AI技術在數字孿生智慧梁場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并展望了數字孿生智慧梁場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表明:1)底層關鍵數據全方位采集是構建數字孿生模型的基礎,突破感知設備全天候、高精度、多場景和多目標的研發是關鍵;2)運用AI、邊緣計算和IOT等技術進...
基于改進YOLOv6模型的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算法研究————作者:薛盤芬;靳凱斌;
摘要:交通異常事件檢測是智能交通系統中的關鍵任務,但現有目標檢測算法在該領域的應用尚存在技術瓶頸,針對檢測精度不足、模型對復雜場景的適應性差以及缺乏高質量的公開數據集等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YOLOv6模型,旨在提高交通異常事件(如車輛碰撞、單車沖撞和車輛起火)檢測的準確性和性能。先將原YOLOv6模型中的損失函數替換為CIoU損失函數,以增強模型的定位精度,后引入CBAM注意力機制,以提高模型對關鍵特...
高原山區公路停車區設置研究————作者:黃磊;吳改選;李芃;黃江;劉文德;
摘要:以在G318線設置停車區為例,旨在探討在高原山區公路設置停車區的相關技術理論,完善普通山區公路停車區設置應用,分析并闡述了停車區選址、停車區交通量分析、停車區設施及規模、停車區進出口選用、相關交安設施設置等內容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影響山區公路停車區設置的因素較多,需因地制宜地處理停車區建設與各種限制因素之間的關系。此外,還應注意停車區規模的經濟合理性,為后續山區公路停車區等服務設施設置的工程實...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