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科學大觀園》科技期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科學普及出版社主辦的科普刊物,旨在把科學的嚴謹性與普及方式的多樣性、趣味性、靈活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科學大觀園》知識面寬、信息量大、圖文并茂,力爭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可讀性的完美結合。堅持以科學知識、科學生活為切入點,涉及最新科技發展、生命、環境、健康醫藥、家庭生活、軍事知識等方面。
科學大觀園雜志欄目設置
科技新干線、科學沙龍、軍事天地、科技人物、科學文藝、阿威畫廊、啟明星、電器世界
科學大觀園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科學大觀園雜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家庭科技
《家庭科技》(月刊)創刊于1992年,由廣西科技情報研究所主辦。主要內容:有衣食信行、家用電器、衛生保健、科學理財、致富技藝、心理調適、美化生活、子女教育、就業指導、集藏知識、持家經驗等。本刊突出實用性、資源性,具有長期保存價值。
科學大觀園最新期刊目錄
麗江木府:一首凝固的民族史詩————作者:吉哲鵬 ;字強;
摘要:<正>麗江依托木府這一重要的文化地標,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木府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教育基地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示窗口。春雪初霽,麗江古城顯得格外古樸典雅。晨光中,飛檐翹角的恢宏建筑群靜靜地坐落在小巷深處。積雪覆蓋了雕花的門楣,冰晶點綴在黛青色的琉璃瓦上,時光仿佛在冰雪中凝固。這里便是木府——徐霞客筆下的西南邊陲文化明珠,也是納西族、漢族、藏族、白族等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歷史見證
未來已來————作者:鞠強;
摘要:<正>2025年新年伊始,很多人突然有了一種未來似乎已經觸手可及的感覺。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新一代推理大模型引發了人工智能的又一輪熱潮,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帶來精彩的表演——以它們為代表的各類前沿科技產品紛至沓來,共同構成了一幅描繪未來的拼圖。如果我們想對“未來”有直接的體驗,那么中國科幻大會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場所。作為2025年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之一,3月2...
一滴血,揪出阿爾茨海默癥的“真兇”
摘要:<正>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表明,一種新開發的阿爾茨海默癥血液檢測方法,不僅有助于診斷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還能顯示病情發展程度。現有療法在疾病早期最有效,因此通過簡便可靠的方法評估病情進展,將有助于醫生判斷哪些患者可能從藥物治療中獲益及其獲益程度。該新型檢測還能鑒別癥狀是否由阿爾茨海默癥或其他病因引起。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醫學》期刊
最小起搏器比米粒還小
摘要:<正>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的研究報告了一個比米粒更小的起搏器。該臨時起搏器為目前世界最小規格,無需電源,能在動物模型和人類心臟組織中有效調動心臟起搏。這個小型無線裝置或可微創植入患者體內,不需要時即可分解吸收,降低治療的整體風險。臨時起搏器對于在心臟手術后出現短暫心動過緩的患者非常重要。傳統臨時起搏器需要開展的侵入性手術有很大風險,比如感染或心肌受損,以及外部電源和控制系統造成的并發癥。這些挑...
研究發現女性聽力普遍優于男性
摘要:<正>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女性的聽力比男性更為敏銳。此外,居住環境對聽力的影響也極為顯著,森林地區居民的聽力最為敏銳,而高海拔地區居民的聽力則相對較弱。人類的耳蝸呈蝸牛狀,充滿液體,是聽覺系統的關鍵部位。它能夠將聲音振動轉化為神經信號,進而傳遞給大腦。為了深入了解耳蝸對不同音量和音調聲音的敏感性,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展開了深入研究。該研究團隊由法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研究中心(CRBE)的帕特里夏·巴拉雷斯...
未來世界
摘要:<正>乘坐低空智能飛行器回家,享受機器人管家烹飪的美食,與虛擬數字人下棋,在AI教練指導下健身。戴上頭顯裝置,跟隨宇航員坐火箭進入太空,在浩渺宇宙中認識星球,前往月球基地運送物資,在月球星際基地漫步。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為科幻提供了獨特的現實土壤。人工智能為科幻產業的數字內容生產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焦魁:以“堅持”為鑰開啟科研之門————作者:陳曦;
摘要:<正>焦魁多年扎根科研一線,不斷創新、持續深耕。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他獲得第十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實驗室,看到該平臺常務副主任焦魁教授正在和團隊成員探討燃料電池仿真技術。他帶領團隊研發的燃料電池全流程正向開發仿真平臺,可以幫助工程師更高效地設計和優化燃料電池,為燃料電池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提供關鍵支持
制作電磁秋千————作者:鐘陽春;
摘要:<正>秋千在中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是許多民族共有的傳統體育項目,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秋千是小朋友都很喜歡的一項運動,它的歷史其實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祖先為了謀生,需要上樹采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蕩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秋千最原始的雛形。在我國古代,蕩秋千是清明和寒食節的習俗,開始僅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
江西發現景天屬植物新種
摘要:<正>記者3月29日從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與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團隊在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景天屬植物新種——華東景天。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植物綱要》上。據了解,華東景天隸屬于景天科景天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6至18厘米,莖半直立,具4至8節;葉片對生,呈倒卵形至倒卵狀菱形,基部漸狹成短距,頂端鈍圓;聚傘花序通常具2分枝(偶見3分枝),花瓣黃色,花期為6月至...
神經元“指揮官”決定想吃還是想喝
摘要:<正>當身體發出“渴了”“餓了”的信號,大腦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行動?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雷根斯堡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大腦情感中心的杏仁核,藏著一群專門指揮飲食行為的神經元“指揮官”。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杏仁核中央區域存在兩類特殊神經元:一類是“口渴神經元”,專門調控飲水欲望。當激活這些神經元時,小鼠飲水量增加;當抑制其活性時,...
3D打印活細胞皮膚可替代動物做實驗
摘要:<正>在歐盟2010/63號指令對化妝品及成分的動物實驗施加嚴格限制后,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逼真的、3D打印的帶有活細胞的皮膚模型,為安全測試化妝品及其納米顆粒提供了一個可靠且符合倫理道德的平臺。據了解,該3D打印皮膚模型能夠高度模擬人類皮膚的三層組織結構和功能,研究人員利用水凝膠配方與活細胞一同打印,從而實現對化妝品納米顆粒的準確且符合倫理的檢測。水凝膠作為介質,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
“太空如廁”為何是個科學難題————作者:龐之浩;
摘要:<正>在太空生活中,航天員感到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上廁所,因為太空馬桶與地面上使用的馬桶很不一樣。美國耐力號載人“龍”飛船日前因廁所中的一個爆破盤破裂,導致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時間比預期晚了30多分鐘。雖然這一“小插曲”沒有對航天任務的后續開展造成影響,但再次引起了公眾對太空廁所的關注。“太空如廁”一直是困擾各航天大國的科學難題,航天專家也在不斷探索太空廢物收集處理系統技術的改進方法
數字人領航,科幻觸手可及 在2025中國科幻大會感受未來世界
摘要:<正>球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在2025中國科幻大會展區現場,多個科技創新產品與公眾“零距離”接觸,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世界。科幻大會數字人IP“幻幻”乘坐飛行器,“飛入”京西科幻之城,從屏幕中走出來,以雙足仿生機器人的形態與觀眾見面、與現實主持人互動……這是3月28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開幕式上的場景。開幕式現場,虛擬現實、裸眼3D、沉浸式空間投影等技術,結合高清晰...
科幻+教育 石景山區中小學科學教育成果展亮相科幻大會————作者:付磊;
摘要:<正>此次大會石景山展區的作品注重突出學生的科學幻想能力與探索意識,展現了學生對“科學與藝術”“科學與文化”“科學與生活”的深度理解。作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石景山區攜多所學校亮相科幻大會,集中呈現青少年在科技教育與跨學科實踐中的豐碩成果。在石景山展區前,一臺3D打印的擎天柱雕塑機器人引人駐足。記者了解到,這臺“擎天柱”是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石景山學校2024級高一學生集體創作的。“得益于學校開...
科幻照進現實 走進現實的腦機接口技術
摘要:<正>盡管腦機接口技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研發和應用潛力巨大,隨著技術的迭代進步和倫理規范的健全完善,腦機接口有望讓科技之光加速照進現實。您是否想象過,用意念控制物體,用思維與機器對話?如同電影《阿凡達》中癱瘓的士兵用另一個“身體”奔跑,像《黑客帝國》中的主人公將大腦與機器相連,打破現實和虛擬的界限。這些科幻電影中的天馬行空,它的起點正是一步步走進現實的腦機接口技術
做手術、輔助診斷、藥物研發 人工智能或將顛覆哪些醫療場景
摘要:<正>醫療AI正悄然改變就醫體驗——基層醫院借助AI提升診斷能力,慢性病患者通過智能系統實現個性化管理,頂尖的醫療技術通過機器人“復制”到更多普通醫生手中。深夜的急診室里,手術機器人正在進行高難度關節置換手術;千里之外的縣城醫院,AI系統正實時輔助基層醫生解讀復雜心電圖;慢性病患者的手機屏幕上,智能管家在耐心地指導患者用藥和護理……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隨著醫療AI的發展正在逐步走進現實。日前發布的...
這幾天不少人形機器人來北京開會了————作者:汪俐辰 ;劉洋 ;王田;
摘要:<正>我們可以將人形機器人理解為一個新物種,它是具身智能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未來10年,人形機器人將走進工業、特種、危險等場景,經過這些場景的驗證后,才有可能進入家庭提供服務。我們需要以辯證的眼光,認識到人形機器人的應用需要時間的驗證。——多才多藝的人形機器人這幾天,有不少人形機器人來北京開會了!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眾多人形機器人集中“參會”,15家企業的近百臺具...
科幻閱讀 穿梭星際 打開想象力之門————作者:方力;
摘要:<正>觀眾佩戴3D眼鏡進入“深空未來”主題展演,8K超高清畫面將浩瀚宇宙的壯麗景象呈現眼前。孩子們伸手“觸摸”劃過頭頂的星辰,驚嘆聲此起彼伏:“好神奇啊,那顆星星從我頭上劃過去了!”“感覺自己像在宇宙中飄浮!”戴上3D眼鏡體驗《太空遨游》的震撼場景、用8K大屏共同繪制科技萬花筒、最后再聽一聽科幻作家探討科技與文學的交匯點,感受未來世界的無限可能……3月21日,一場“閱讀+科技”的奇幻狂歡在杭州古蕩...
劉慈欣:科幻文學正處在深刻變革的節點————作者:陳杭;
摘要:<正>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為科幻提供了獨特的現實土壤。過去一年,從航天技術到量子計算、腦機接口,大家見證了很多令人振奮的科技突破。“科幻從來不是預測未來的水晶球,而是照亮未知的火把。愿我們筆下的每一個故事,都能為人類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點亮一盞燈。”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025第八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暨學術論壇上如是說。科幻是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物,自傳入中國以來,已走過百余年歷史。在劉慈...
中國科幻電影開啟多維創新之旅————作者:劉藩;
摘要:<正>科幻片中的科幻世界設定,可以分為遠未來、近未來和有科幻元素的當代世界。不論哪一類科幻世界,都和現實有內在的隱喻或呼應關系,都奠基于當代前沿科技發展。近年來,在《流浪地球》系列帶動下,科幻題材逐步成為國產影視產業新的增長點,科幻題材或者帶有科幻元素的故事片《獨行月球》《瘋狂的外星人》《宇宙探索編輯部》《從21世紀安全撤離》,動畫片《熊出沒·逆轉時空》以及劇集《開端》《三體》等受到熱捧。一批新的...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