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山東交通科技
關注()《山東交通科技》交通科技期刊,創刊于1976年,由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主辦。本刊以交通科技交流、傳播先進技術、總結生產實踐經驗、推進交通科技創新、服務于交通現代化辦刊宗旨。讀者為交通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干部、相關行業的學生及人員。榮獲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山東交通科技雜志欄目設置
軟科學研究、路橋工程、汽車工程、交通工程、港口船舶、交通環保
山東交通科技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山東交通科技雜志社征稿要求
1、篇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副題除外),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單位:作者姓名、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郵政編碼,并譯成英文。
3、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為主語),不超過200字。
4、關鍵詞:3-8個,以分號相隔,并譯成英文。
5、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置于首頁頁腳。并附有證明項目的相關材料證據。
6、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1、1.1、1.1.1。
7、數字用法:凡公立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并以圓括號加注公元紀年;臨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的概數,采用漢字。
8、表格:采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為表1、表2、…,表題居中至于表格上方。
9、插圖:隨文出現,圖序為圖1、圖2、,圖題置于圖的下方。
10、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格式與示例:
(1)專著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參考頁碼。
(2)論文集格式:作者、題名、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刊名,年、卷期。
(4)報紙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5)國際、國家標準格式:[5]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S]。
同一專著、論文集、期刊、報紙文章,一律只用一個序號,頁碼統一標注于文章中相應序號之后。
11、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語可省略)、籍貫(省、市或縣)、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2、聯系方式:現供職單位全稱、單位門牌號、郵政編碼、個人聯系電話、電子郵件信箱等。
閱讀推薦:北方交通
《北方交通》交通科技雜志,創刊于1978年,由遼寧省交通科學研究院主辦的交通科技刊物。本刊貫徹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面向生產,面向基層,面向實踐,以應用技術為主。榮獲中國學術期刊綜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
山東交通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賓漢姆模型的混凝土流動性單參數表征————作者:高紀宏;劉勇軍;王琳;郭曉穎;
摘要:現有流變學模型一般采用多參數表征混凝土流動性,當各參數變化規律不一致時,缺少單一參數對流動性大小進行比較。本研究以平行平板對混凝土流體剪切為理想假設,基于賓漢姆模型提出了一種新的混凝土流動性表征參數—剪切功參數。剪切功參數能夠綜合反映混凝土屈服應力和塑性黏度對混凝土流動性的影響,與坍落度試驗等傳統混凝土試驗方法相比能夠更全面地反映混凝土流動性
基于在途車輛的高速公路擁堵判別方法研究————作者:方釗;朱自博;趙楊洋;董開帆;
摘要:綜合考慮交管業務需求及數據需求,通過融合卡口、視頻、收費站過車數據對實時在途車輛進行統計,構建路段交通承載力模型,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到交通運行狀態指標。基于交通流理論,通過在途車輛與交通密度、交通密度與路段行程速度之間的關系,將交通運行狀態指標與路段行程速度關聯起來,依據行程速度與自由流速度的關系定義擁堵判別系數,構建了交通運行狀態判別模型。依據實例對比了所研究的基于在途車輛的交通運行狀態法與平均行...
超大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研究————作者:陳卓琪;來逢波;王雪;
摘要:道路安全評價是交通行政單位制定道路安全發展措施的前提。為準確評價超大城市道路安全水平,采用CRITIC-TOPSIS法對2013—2022年超大城市道路安全水平進行評估。結果表明:2013—2022年,超大城市交通安全水平總體呈現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是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位居第一的城市,天津市是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位居末位的城市;成都市、武漢市、重慶市是交通安全程度進步的城市...
凍融作用下PP纖維-粉煤灰改良黃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特性研究————作者:姜鳳傳;李明珠;張煒熠;任子夤;
摘要:為探究季凍區改良黃土的抗壓性能,通過無側限抗壓試驗,研究凍融循環次數、FA摻量、PP纖維摻量和含水率等參數對改良黃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無側限抗壓強度和變形模量隨著凍融循環次數和含水率的增加而減少,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改良黃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由793.38 kPa降低到493.81 kPa,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改良黃土變形模量由24.99 MPa降低到12.33 MPa
城市周邊高速公路改擴建方案研究————作者:孫巖;
摘要:以實際改擴建項目為例,結合城市周邊高速公路改擴建制約因素,分析各種改擴建方案對駕駛習慣、行車安全性、周邊地物及工程規模的影響,推導提出同廊帶雙側分離新建的改擴建方案,為高速公路改擴建提供新思路
平原地區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方法————作者:張未林;潘金秋;李倩;王英琪;
摘要:部分平原地區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勢平坦、周邊環境復雜,為解決平原地區交叉口豎向設計中存在的排水問題和豎向銜接問題,在交叉口豎向設計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研究了平原地區區別于常規交叉口應采用的豎向設計方法。提出平原地區城市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需要從豎向規劃、道路縱坡設計、交叉口豎向詳細設計等階段進行系統性的謀劃,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進行設計。給出了豎向設計中應重點解決的問題、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設計方法通過對道路...
基于關聯規則的城鄉結合部國省道交通運行風險特征解構研究————作者:戴依澆;柴樹山;徐炅旸;
摘要: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鄉結合部的交通環境愈加復雜,交通管理難度也不斷加大。為表征該類區域矛盾較為突出的多交通運行風險耦合問題,在研究多類型風險關聯規則基礎上,解構城鄉結合部國省道交通運行風險主要特征。首先采用帶寬理論對城鄉結合部區域進行界定,構建城鄉結合部交通運行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基于關聯規則整合多風險關聯數據集,通過耦合機理解構交通運行風險的長期性、周期性、持續性和偶發性四類典...
城市群發展背景下鎮域停車特征分析及對策————作者:楊金順;袁居鵬;劉陽;高曉涵;楊瑞雪;屈月茹;房浩明;
摘要:為解決城市群快速發展進程中城鎮區域日益嚴重的停車問題,以青島城市群的南村鎮為調查對象,通過停車設施現狀調查及問卷調查,從平均停車時間、泊位周轉率、高峰小時停車集中指數、違章停車比例、泊位長時間占用率5個指標揭示鎮域停車設施特征,從家庭小汽車擁有率、停車步行距離、停車影響因素、停車費率、夜間停車分布、現狀停車問題、停車管理方式、停車難原因分析8個方面研究鎮域居民停車需求特征,并提出相應的停車對策,為...
山區高速公路一般互通選型研究————作者:楊超群;
摘要:山區高速公路受地形、地質條件和走廊帶狹窄等因素制約,采用常規單喇叭互通設計往往工程規模大、工程造價高,因此對山區高速公路互通選型設計進行了比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山區高速公路互通方案設計應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結合交通量預測結果,合理選擇技術指標,以降低工程規模
蘇州城市軌道交通疏散平臺結構設計現狀與優化————作者:曹思銓;張海濤;胡金泉;
摘要:為提高疏散平臺安全性、施工便捷性以及經濟性,通過對江蘇省軌道交通疏散平臺調研及分析,在蘇州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中進行材料比選、設計優化,同時對結構體系的受力性能進行了數字模擬計算,并進行了靜載試驗,研發了一套軌道交通疏散平臺結構體系。主要成果有活性粉末混凝土預制板(RPC)厚度由50 mm降低為35 mm;支架結構采用鉸接結構體系,并與電纜支架整合設置;扶手采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及組合式扶手固定件
GNSS技術在施工隧道上方坡體位移監測中的應用————作者:郭棋武;彭學先;
摘要:結合青海省關角山隧道實地特點,采用全自動化GNSS在線監測系統,對隧道上方坡體表面位移進行監測。監測周期內Z方向上累計變形較大的點主要集中在兩側隧道中線開挖掌子面上方。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變形發展趨勢分析,及時對超閾值的點位預警,保證了山坡體穩定和下穿隧道在施工中的安全。研究成果表明GNSS自動化監測系統為評估坡體穩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為該技術在類似工程監測項目中的應用和推廣提供參考
基于有限元軟件的鋼混組合蓋梁數值模擬分析————作者:邴立華;丁兆路;葛元;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中等跨徑橋梁中的鋼混組合蓋梁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結構設計情況,建立了鋼混組合蓋梁有限元模型,計算結果表明:蓋梁鋼外殼作為永臨結構在澆筑混凝土狀態下受力最為不利,最大Mises應力為140 MPa;在成橋狀態下蓋梁鋼外殼應力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混凝土應力水平相對較低,施工過程和成橋狀態下蓋梁最大應力和變形均滿足規范要求
多源特征數據融合隧道智能調光技術研究與實現————作者:劉方杰;
摘要: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發展不斷加快,公路隧道里程不斷增長,隧道照明耗能逐年上升。在“雙碳”政策背景下,隧道照明“節能降碳”成為當前公路隧道運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結合貴州特殊的地勢環境和車流量特征,采用“智能分組控制+隨車自動調光”的設計理念,形成一種基于多源特征數據融合的隧道智能調光技術。對該技術的總體架構、部署方案和實施效果進行介紹。通過案例驗證,技術方案在確保安全行駛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排,有...
單支點錨拉式排樁在鄆城新河通航工程中的應用————作者:王智海;王曙光;張毅濠;鄭子涵;
摘要:以鄆城新河航道工程為例,對單支點錨拉式排樁結構進行有限元計算,分析錨桿對排樁位移和彎矩的影響、航道開挖過程中排樁位移和彎矩的變化情況及各工況下邊坡穩定性。計算結果表明,單支點錨拉式排樁在鄆城新河通航工程中的應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可供類似項目參考
基于行車動力學試驗的隧道路段橫坡設定分析————作者:賀九平;劉時雨;宮西航;王茵;
摘要:選取西部山區某隧道路段作為研究對象,基于行車動力學仿真軟件,建立項目實際線形狀況的道路模型,開展了大車、小車在單坡固定軌跡工況下、雙向路拱換道行為工況下的仿真試驗,選取了橫向偏移指標、質心側偏角、側向加速度、橫擺角速度等指標,綜合分析貨車和小車對側向偏移的承受能力,確定了道路橫坡設定的極限條件,可為道路橫坡處治時超高設計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圓形抗滑樁加固邊坡的穩定性計算————作者:王楠;
摘要:抗滑樁是邊坡加固常用的技術手段,準確分析抗滑樁加固邊坡的穩定性對確保工程安全及服役性能至關重要。結合高速公路工程實例,對病害段高邊坡進行抗滑樁設計和驗證。基于極限分析模型,建立了抗滑樁加固邊坡的失穩機制。構建了功率平衡方程并與強度折減法相耦合,以迭代優化求解出了抗滑樁加固邊坡的安全系數。對抗滑樁的參數進行了計算分析,給出了樁位和樁徑的推薦取值,并以工程實例驗證了提出方法的適用性,可為抗滑樁加固邊坡...
關于建設寧波交通大腦的若干思考————作者:葉龍;
摘要:為推進數字交通發展建設,提升交通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全過程數字化水平,以寧波市為例,開發大數據集成應用,打造交通大腦,針對市域數字交通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三類問題,提出六項對策措施,對解決數字交通發展中的難題具有積極意義
溫拌反應再生SBS改性瀝青流變性能與抗老化性能研究————作者:董娟;余艮樂;徐雄;
摘要:實現老化SBS改性瀝青高性能再生與長效服役有助于促進廢舊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高質循環再生利用。研究不同再生劑體系與抗老劑對老化SBS改性瀝青流變性能與抗老化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普通再生,采用含聚合MDI的反應再生劑體系可在恢復老化SBS改性瀝青低溫性能的同時,有效抑制其再生后高溫性能的下降,且抗氧劑565有助于維持其高低溫性能;老化SBS改性瀝青經過再生后疲勞壽命提升均超450%,但不...
陶瓷纖維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研究現狀與展望————作者:張盛玉;朱福;王澤宇;榮華;白智強;薛琳;
摘要:為明確陶瓷纖維改性瀝青混合料的作用機理與效果的研究現狀,通過國內外文獻資料查閱與分析得出,陶瓷纖維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機理為吸附、加筋、增韌搭接及阻斷等作用;陶瓷纖維具有穩定的三維網狀體系,可有效消散瀝青混合料結構中的應力集中問題,且能吸附瀝青,使結構瀝青增多,黏性增強,改善礦料間的界面作用力;陶瓷纖維可全面改善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性能指標,與部分纖維進行復合改性效果更佳;相較于其他纖維,陶瓷纖維具有更優...
盾構隧道預埋抗拔組件設計及性能研究————作者:曾衛彪;
摘要:在對既有預埋技術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型預埋抗拔組件技術,也是對當前盾構內設備安裝新技術的一種探索。通過理論分析、性能模擬,對預埋抗拔組件技術進行對比研究,認為該技術是安全、經濟、可行的,根據不同工程實際情況調整采用,可達到降低盾構管片損傷、便于施工、提高設備安裝質量和降低成本等目的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