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鋼鐵研究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鋼鐵研究學報》原名《鋼鐵研究總院學報》,該刊創刊于1981年,后于1989年改為現名。《鋼鐵研究學報》是由鋼鐵研究總院主辦的冶金類學術性刊物。經過10多年的努力,《鋼鐵研究學報》已發展成在中國冶金界極富影響力的學術性刊物之一。
《鋼鐵研究學報》以反映鋼鐵工業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推動學術交流、培養和發現科技人才為宗旨,主要報道冶金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廣應用的情況。現有中文版和英文版兩種。
中文版《鋼鐵研究學報》(ISSN 1001-0963,CN11-2133 / TF,CODEN碼 GAYXEN)自1981創刊以來多次在全國和冶金行業科技期刊評比中獲獎,連續被選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該刊發表的文章被國內外許多著名檢索刊物收錄。主要欄目有:綜合論述、冶金與金屬加工、材料研究、測試與控制、研究簡報、學術交流、企業之窗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社數據庫
【欄目設置】
設有綜合論述、冶金與金屬加工、材料研究、測試與控制、研究簡報、學術交流、企業之窗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汽車用彈簧鋼線材夾雜物的控制 孟耀青,鄭永瑞,趙昊乾,MENG Yao-qing,ZHENG Yong-rui,ZHAO Hao-qian
《鋼鐵研究學報》征稿啟事
單種鐵礦性能評價體系的設計與開發 龍紅明,夏序河,王平,張向陽,錢立新,吳雪健,LONG Hong-ming,XIA Xu-he,WANG Ping,ZHANG Xiang-yang,QIAN Li-xin,WU Xue-jian
粉煤直接熔融還原高磷鐵礦的非等溫分布動力學 范國鋒,彭麗玲,王華,FAN Guo-feng,PENG Li-ling,WANG Hua
鋁鈣型預熔精煉渣的黏溫特性和熔化溫度 許繼芳,張捷宇,蘇麗娟,盛敏奇,翁文憑,XU Ji-fang,ZHANG Jie-yu,SU Li-juan,SHENG Min-qi,WENG Wen-ping
《連鑄》雜志征稿啟事
微小相去除夾雜物的水模型實驗 倪冰,楊勇,賀慶,孟華棟,劉瀏,NI Bing,YANG Yong,HE Qing,MENG Hua-dong,LIU Liu
熱悶鋼渣的礦物學特征及其硅酸鈣相析出規律1 吳啟帆,包燕平,林路,徐國平,程慧高,黃毅,WU Qi-fan,BAO Yan-ping,LIN Lu,XU Guo-ping,CHENG Hui-gao,HUANG Yi
316LN不銹鋼管道熱加工過程的加工圖及可加工性 何岸,楊曉雅,謝甘霖,王西濤,HE An,YANG Xiao-ya,XIE Gan-lin,WANG Xi-tao
P110油管鋼在壓裂過程中的沖蝕行為 馬文海,段永剛,王治國,李臻,竇益華,MA Wen-hai,DUAN Yong-gang,WANG Zhi-guo,LI Zhen,DOU Yi-hua
《物理測試》征稿啟事
無抑制劑取向硅鋼的再結晶織構與析出物 呂科,李軍,趙宇,李波,L Ke,LI Jun,ZHAO Yu,LI Bo
《中國冶金》征稿啟事
冶金類評職稱投稿:利用尾礦廢石和鋼渣制備無熟料早強型 C30混凝土
摘 要:研究利用鋼渣、礦渣、脫硫石膏作膠凝材料,北京密云地區鐵尾礦廢石及廢砂作粗細骨料制備無熟料早強型C30混凝土。確定鋼渣、礦渣超細粉的最佳粉磨時間,試驗得出膠凝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使用SMФ500×500型小型球磨機對鋼渣、礦渣、脫硫石膏進行機械粉磨,鋼渣比表面積達到 630 m2/kg,礦渣比表面積達到580 m2/kg,脫硫石膏粉磨25min。通過膠凝材料配合比的確定實驗得出最優配方為:膠凝材料中鋼渣粉占28%,礦渣粉占60%,脫硫石膏占12%的配方最優。在標準養護條件下,所制備混凝土試塊早期強度較高,力學性能符合C30混凝土的要求。借助XRD和SEM分析了鋼渣-礦渣-脫硫石膏基膠凝材料的水化產物,探討該體系的水化反應機理。該膠凝材料的水化產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鈣(C-S-H)、鈣礬石(AFt)、二水石膏(CaSO4・2H2O)、萊粒硅鈣石[Ca5(SO4)2(OH)2]。體系的水化過程主要經歷了鋼渣及礦渣的解體、水化產物的形成和生長、水化產物與未水化產物的凝聚和硬化三個階段。
關鍵詞: 鋼渣,礦渣,脫硫石膏,C30混凝土
中圖分類號:TD981
鋼渣和礦渣作為冶金工業的主要廢渣,一直以來都是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的重點對象。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通常來說,每生產1t的鋼要產生礦渣、鋼渣、含鐵塵泥、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各種類型固體廢棄物約650kg。2013年,我國粗鋼產量為8億噸,共產生礦渣2.5億噸、鋼渣1.1億噸。將這些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其對環境的危害,還能為企業創造較好的經濟價值。近年來許多學者研究利用鋼渣作為混凝土摻合料,如郭斌[1]等利12%-44%的礦渣、11%-44%的鋼渣、20%的熟料以及20%的脫硫灰制備膠凝材料,其抗折及抗壓強度均達到《鋼渣礦渣水泥標準》;李召峰[2]等利用各為40%的鋼渣和礦渣、15%的熟料、5%的石膏以及自制堿性復合激發劑M制備復合膠凝材料,其性能達到了普通硅酸鹽水泥42.5強度等級。但在膠凝材料中仍添加了一定量熟料。
鋼鐵研究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水溶液電解制鐵的工藝技術研究進展————作者:張迪;王博;曹鑫;白佳鑫;劉騰軾;董瀚;
摘要:水溶液電解制鐵作為一種濕法冶金技術,旨在將鐵的化合物通過電解還原制備純鐵,具有顯著的環境和能源優勢。近年來,隨著材料科學、電化學技術和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水溶液電解制鐵工藝技術取得了顯著研究進展,但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比如電解產品中的氣體元素含量高,需要進行后續處理才能獲得更高純度的鐵;電解液的穩定性較差,亞鐵離子容易氧化變質等。本文從電解鐵特性出發,闡述了電解制鐵的原理,綜述了電解制鐵工藝參數及...
轉爐出鋼合金化鋼液溫度預測模型的建立與應用————作者:朱海琳;何志軍;韓嘯;李晶;董曉雪;喬西亞;于學淵;趙陽;
摘要:轉爐出鋼合金化工序是轉爐-連鑄工藝的重要生產環節,該工序鋼液溫度的精準控制和預報對于煉鋼區段整體操作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連鑄生產節奏順行和上鋼溫度的精準把控。為實現轉爐出鋼合金化溫度精準控制和預報,同時加快生產節奏和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本文針對基于120 t轉爐生產工藝建立的機理模型存在的預測精度低等問題,通過整合和搜集大量生產關鍵數據,利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BP)、粒子群優化BP模型(PSO-BP...
基于特征加權即時-集成學習的轉爐煉鋼終點碳溫軟測量模型————作者:王浩東;劉輝;
摘要:轉爐煉鋼終點控制的關鍵是實現熔池內碳含量和溫度的準確預測。針對單一即時學習模型在相似性度量時無法考慮樣本的工況信息且易受噪聲影響從而影響預測精度的問題,提出一種互信息加權度量相似樣本選擇的即時-集成學習預測模型。首先,利用譜聚類算法將歷史數據樣本劃分為若干子集,使得各子集之間的差異最大化,而子集內部的相似性最大化,從而實現工況的有效區分;其次,根據類內特征與類內目標變量之間的關聯度提出一種類內特征...
金屬化爐料在高爐冶煉中的利用現狀————作者:王廣偉;劉兵澤;寧曉鈞;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爐煉鐵技術的發展、原燃料價格上漲以及“雙碳”目標的提出,金屬化爐料的開發和應用成為低碳煉鐵領域研究的熱點。本文系統闡述了不同金屬化爐料的種類及來源,明確了典型金屬化爐料的理化特性和成分差異,分析了金屬化爐料在高爐中的利用現狀。金屬化爐料種類主要包括廢鋼、直接還原鐵、鐵焦和金屬化燒結料等,廢鋼和直接還原鐵含鐵品位高于傳統鐵礦石,同時具備良好的冶金性能,但廢鋼形狀差異大且成分復雜,其利用也...
B2O3對高磷鮞狀赤鐵礦球團氫還原過程的影響研究————作者:黃記鵬;馬江華;楊潮鑫;趙一將;劉昱;李光強;
摘要: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鋼鐵行業的節能減排迫在眉睫。氫基還原劑的使用可大幅降低煉鐵環節的碳排放。本文以高磷鮞狀赤鐵礦為原料制備自熔劑型球團,以氫氣為還原劑,采用熱重法分析自熔劑型球團在1 073 K的還原過程,并用XRD、SEM等方法分析了原礦、自熔劑型球團、還原產物的微觀形貌、成分和物相,研究B2O3對自熔劑型球團還原過程的促進作用。結果表明:當球...
高溫合金渦輪葉片損傷修復技術研究進展————作者:王志成;秦海龍;周海晶;喬立捷;馮可云;郝琛;袁曉飛;謝錦麗;畢中南;
摘要:高溫合金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和地面燃氣輪機最關鍵的熱端部件之一,其長期工作在復雜的溫度場、應力場及燃氣腐蝕環境下,易出現多種類型的損傷。如果將僅存在微小損傷的葉片直接報廢處理,將會顯著增加航空發動機和地面燃氣輪機的維護/維修成本,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開展高溫合金渦輪葉片損傷修復技術研究對于降低高溫合金渦輪葉片修復制造成本具有重大意義。首先闡述了渦輪葉片損傷修復技術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對高溫合金渦...
取向電工鋼生產技術進步與發展————作者:儲雙杰;周博皓;潘振東;毛博;
摘要:取向電工鋼(Grain 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GOES)是現代電力能源系統建設的重要基礎材料之一,在高效能輸變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制備過程復雜、裝備功能精度要求高且工藝控制難度大,實現高性能取向電工鋼的生產需要在制造裝備及工藝技術方面同步取得重大突破。闡述了取向電工鋼在成分設計、顯微組織控制及加工工藝等全流程中的技術進展和發展水平。具體分析了取向電工鋼中...
工業化生產生物質水熱炭高爐混煤燃燒性能研究————作者:王廣偉;李海波;吳君毅;孫國軍;寧曉鈞;王川;
摘要:高爐噴煤技術是降低煉鐵生產成本和提升高爐冶煉效率的主要措施。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的低碳能源,將其用于高爐(Blast Furnace, BF)噴吹工序是實現低碳煉鐵的關鍵技術之一。以3種工業化生產的生物質水熱炭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低品質生物質燃料水熱提質產物應用于高爐噴吹的可行性。結果表明:生物質水熱炭具有較高的揮發分含量和較低的發熱值,橘子皮和橄欖渣水熱炭具有較低的灰分和堿金屬含量,可以作為煙煤的...
煤中高揮發分促進Fe3O4非等溫還原動力學機制研究————作者:楊永坤;王冠杰;周欣;申雯婷;王偉安;王國華;李小明;
摘要:隨電爐煉鋼的發展,對于直接還原鐵的需求也將增加,使用煤低溫還原優選磁鐵礦是直接還原鐵的重要來源。為了研究煤中高揮發分對直接還原Fe3O4的促進機制,使用氣相色譜儀和熱重-質譜聯用裝置分析了廣匯煤熱解氣體成分與熱解特性,采用非等溫熱分析方法對活性炭與廣匯煤還原Fe3O4進行了研究,利用FWO、KAS、Starin...
基于工業生產料層解析的超高料層低碳燒結技術————作者:徐良平;陽習端;趙玉潮;熊林;張鐵梁;鐘強;李光輝;姜濤;
摘要:超高料層燒結是鋼鐵行業減碳的重要措施,但隨著料層高度增加,產品質量嚴重不均,對高爐冶煉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對10余臺料高不小于900mm的燒結機臺車取樣分析發現,燒結礦質量不均主要體現在臺車縱向、橫向及臺車間,其根本原因在于臺車上混合料粒度、成分和熱量的不合理,無法實現均質成礦。針對以上問題,研究構建了均質燒結理想料層結構,開發出基于液相成分調控的優化配礦技術、強化混勻制粒技術、混合料倉-臺車協同布...
MgO對紅土鎳礦高爐冶煉渣流動性及熱穩定性的影響————作者:任奕澤;邢相棟;呂明;藺旭輝;余志恒;王保榮;郭鵬輝;
摘要:研究了MgO對紅土鎳礦冶煉渣黏度及熔化性溫度的影響,并結合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分析熔渣結構特征,計算爐渣熱焓及極限熱值,明確了MgO對紅土鎳礦高爐冶煉渣性能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紅土鎳礦冶煉渣的黏度隨著渣中MgO的增加而降低,熔化性溫度略微升高。熔煉溫度高于1450℃時,黏度均低于1.0Pa·s,展現出良好的流動性。爐渣熱容、焓變以及極限熱值均隨MgO含量的升高呈逐漸升高的趨勢。MgO能夠增加渣中Q...
基于POD正交分解和BPNN神經網絡的鋼包底吹精煉快速預測模型————作者:聶忠賦;代威;賈琪;賀鑄;李光強;王強;
摘要:為滿足實時獲取鋼包底吹精煉三維流場數據的需求,建立了一種基于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和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POD)的鋼包底吹三維流場快速預測模型。通過建立鋼包底吹數值模型和水模型對其進行了模擬計算和實驗,并建立了鋼包單底吹的三維流場數據集,采用POD方法 對數據集進行了模態與模態系...
CO2-CO氣氛對3.5%Si硅鋼脫碳效果影響————作者:錢娜;艾立群;洪陸闊;孫彩嬌;周美潔;佟帥;孫伶艷;陳建松;
摘要:采用短流程工藝,用CO2-CO氣氛制備超低碳硅鋼,試驗以厚度為0.5mm Fe-0.1%C-3.5%Si(質量分數)合金薄帶為研究對象,通過熱力學軟件計算Fe-C-Si合金薄帶的熱力學平衡相圖,開展在CO2-CO氣氛下固態脫碳試驗。結果表明:溫度在800~1300℃、■(CO2、CO分壓比)的值低于0.22時,合金薄帶表面優先生成S...
采用曲率積分法的中厚板冷矯直過程解析模型————作者:韓文;馬煒師;胡典章;劉睿;李洪波;
摘要:為提高中厚板產線鋼板冷矯直效果及效率,使用曲率積分法建立9輥冷矯直工藝解析模型,探討不同鋼板因素及工藝策略對曲率比、矯直力等主要參數的影響規律,經驗證,模型總矯直力偏差在10%以內。借助該模型分析了不同鋼板因素對矯直力和殘余曲率的影響,其中鋼種、板厚的影響較大,初始曲率比的影響較小;借助該模型分析了1、2、8、9號矯直輥壓下量對矯直的影響,其中,矯后殘余曲率比和總矯直力均隨壓下量的增大而增大,8號...
退火溫度對20Mn23AlV無磁結構鋼的影響————作者:狄彥軍;平玲玲;唐興昌;張志堅;程剛虎;
摘要:通過對無磁結構鋼熱軋板進行不同溫度退火處理來研究不同溫度下微觀組織、力學性能和磁性能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隨著退火溫度增加,無磁結構鋼熱軋板的抗拉強度呈現下降趨勢,伸長率緩慢上升。不同狀態的無磁結構鋼經過拉伸后奧氏體晶粒內部會產生大量的形變孿晶,這些形變孿晶能夠阻礙位錯運動和晶面滑移,增加了無磁結構鋼的硬度。XRD分析結果顯示無磁結構鋼熱軋板經過不同溫度退火后并沒有發生相轉變。同時磁導率測試結果顯...
DC53/42CrMo雙金屬復合材料的組織與性能————作者:張賽康;曹玉龍;張中心;馬崇圣;李光強;
摘要:采用自制電渣重熔設備成功制備板狀DC53/42CrMo復合鑄坯,經過750℃退火處理后,采用OM、SEM、EBSD對其顯微組織、成分、界面元素過渡進行研究,并對雙金屬復合界面處的力學性能進行表征。結果表明:所制備的DC53/42CrMo雙金屬復合鑄坯無夾渣、無孔洞界面結合良好;復合界面處發生元素擴散,其中C元素由含量低的42CrMo側向含量高的DC53側發生上坡擴散,雙金屬液固復合的過程中42Cr...
兩相區淬火對Q890高強鋼微觀組織和析出相的影響————作者:安濤;郭呈宇;李天怡;代春朵;張弛;張哲;
摘要:采用Thermo Calc計算軟件、透射電鏡、拉伸試驗機等設備對Q890高強度結構用鋼進行了熱動力學計算、顯微組織觀察和力學性能測試,從而探究不同兩相區淬火溫度和回火溫度對試驗鋼微觀組織和析出相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隨著兩相區淬火溫度(840、800、760℃)降低,試驗鋼鐵素體相占比升高;析出相體積分數和平均直徑降低,而粒子種類增加。840和800℃淬火后的試驗鋼力學性能相近,而當兩相區淬火溫度...
《軋鋼》征稿啟事
摘要:<正>《軋鋼》雜志創刊于1984年,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管,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大學主辦,是我國冶金系統唯一全面報道軋鋼——板、管、型、線各專業的綜合技術刊物。《軋鋼》雜志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入選冶金工程技術與金屬材料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別目錄(T1級別-已經接近或具備國際一流辦刊水平;T2級別-國際知名期刊;T3級別-業內認可的較高水平期刊),多次獲冶金部優秀...
《鋼鐵研究學報》征稿啟事
摘要:<正>《鋼鐵研究學報》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管,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冶金類學術期刊刊物(CN 11-2133/TF;ISSN 1001-0963),是中國冶金界很有影響力的學術性刊物之一。自1981年創刊以來,先后多次在全國和冶金科技期刊評比中獲獎。連續多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國內許多著名檢索刊物及數據庫收錄。現任主編為干勇院士,殷瑞鈺院士為名譽主編。《鋼鐵研究學...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征稿啟事
摘要:<正>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文刊名:鋼鐵研究學報(英文版),下文簡稱JISRI)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管、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冶金領域學術期刊(CN 11-3678/TF,ISSN 1006-706X)。JISRI于1994年創刊,月刊,主編為田志凌教授。JISRI被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美國化學文...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