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土工基礎》
關注()【雜志簡介】
《土工基礎》雜志以從事土力學與巖土工程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工作的科研、設計、工程技術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為對象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報導和刊登國內外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專題綜述、工程實錄、情報信息等文章。宗旨在于反映巖土力學及巖土工程科研、設計、施工和教學方面的新成就、新成果,促進本學科的交流與發展,推動技術進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雜志從1981年創刊到現在,已有20多年的歷史,它的主辦單位是: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武漢土木建筑學會。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現以雙月刊的形式出版。
該期刊的定位是:面向工程的工程實錄與工程技術,因而用2/3的版面刊登工程實踐與經驗總結的文章,用l/3的版面刊登理論分析、學術動態和新課題介紹的文章。
雜志實用性強,目前發行量在1400份左右。期刊設置的欄目有:工程實錄、專題論談、測試技術與綜述、簡訊(包括工程研究紀實)。《土工基礎》雖定位于面向工程,但不拘泥于工程,仍有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同時,它也將增加一些新版塊,并刊登一些交叉學科方面的文章,使它能面對本專業更多的作者和讀者。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2003年獲省學會優秀單位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工程實錄、專題論述、綜述、測試技術、專業隨筆。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盾構隧道近接施工對橋樁影響及保護措施 陳輝; 1-5
2 地下通道豎井垂直噴錨支護施工中滲水問題的處理與監測 姚虎成;郭振坤;劉觀仕; 6-9
3 209國道K1661+370~420段滑坡穩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龔勇;符貴軍;任偉中; 10-13
4 某山區樁基施工中的涌水問題 吳群;孔海龍; 14-15+19
5 某工程塑料排水板回帶率原因分析與對策實施 袁程; 16-19
6 蘇州地區粉土夾層中基坑降水實踐 李蘇春;浦春林; 20-22+25
7 持力層樁端注漿優化應用研究 陳勁松;陳鑫松; 23-25
8 緊鄰地鐵深基坑支護設計與監測分析 代仲海; 26-29
9 某物流園建設對既有襄渝Ⅱ線隧道影響分析 孟祥龍; 30-33
10 某高層建筑深基坑工程降水方案研究 王江;楊智; 34-37+43
11 吹填土無砂真空預壓工藝及加固效果分析 繆冬;盛東升;張紅;張金良;吳月龍; 38-43
12 大窯灣北岸集裝箱碼頭軟基處理指標研究 劉曉鵬;劉林; 44-47+52
13 地鐵保護區內深基坑支護設計研究 劉動; 48-52
14 巖溶地區深厚砂層中深基坑止水工藝實踐 林華國;袁作春;馮龍飛;張永生; 53-57
15 深基坑降水對基坑穩定影響的分析 李長山; 58-61
現代城市研究雜志投稿:環保優先 生態立縣 打造幸福拜城
摘 要 生態環境和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縣”理念,是拜城縣各族干部群眾追求的共同目標,是推進拜城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 拜城縣,生態現狀,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形勢非常嚴峻,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此,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拜城縣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形勢嚴峻。
土工基礎最新期刊目錄
軟土地區多種支護形式的長大基坑變形特性————作者:章偉;許勝君;張振宇;張佰良;吳熙;孫苗苗;
摘要:為了分析軟土地區多種支護形式的長大基坑變形特性,以杭州市某軟土地區長大基坑工程為背景,采集了基坑外土體沉降、基坑圍護結構變形、支撐軸力等關鍵數據,分析并綜合評價多種支護形式下長大基坑圍護結構的變形控制效果。結果表明:軟土地區長大基坑工程中,SMW工法樁與鉆孔灌注樁兩種支護形式均能有效限制基坑變形,多種基坑支護形式組合應用下圍護結構的變形控制效果呈現出較強的整體性,連接處兩側的圍護結構變形具有連續性...
傍山軟土路基失穩機理及滑移防治案例研究————作者:章吟秋;胡志康;胡成寶;陳家旺;
摘要:傍山軟土路基失穩治理是公路工程中的難點問題。針對某沿海高速傍山軟土路段出現路面裂縫的病害現象,結合相關工程資料,利用plaxis有限元軟件反演臨界穩定模型,并計算不同軟基治理措施對路基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傍山軟土路段地質條件在縱橫向上存在不均勻性,氣候及降雨等因素更易誘發潛在滑面的產生,造成路基失穩的現象;針對地質條件復雜的軟土路基二次加固,采用水泥攪拌樁、抗滑樁及高壓旋噴樁等措施均能防治路基滑...
依據現場的監測數據評價軟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作者:劉克倫;
摘要:為評價塑料排水板堆載預壓法處理軟基的加固效果,結合江門市某軟基處理項目,對淺層沉降、分層沉降、孔隙水壓力等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1)采用單一的沉降速率對地基穩定性進行判斷是不合理的,需要綜合考慮多種變形指標。(2)在2~12 m范圍內,各土層的壓縮率為6.36~9.56%,壓縮量占總沉降量的62.4%,壓縮率最大的區域在地下6 m處,并非在地表處。(3)孔隙水壓力的變化略滯后于荷載的變...
高陡軟硬互層巖質邊坡治理措施研究————作者:楊濤;楊志江;焉永輝;
摘要:軟硬互層巖質邊坡由于軟巖風化或遇水軟化形成軟弱結構面,常沿軟巖層面發生滑動破壞。濟南某水泥廠場區內挖方形成一高陡巖質邊坡,邊坡巖性以九龍群崮山組頁巖、灰巖為主,其中頁巖呈薄層狀,風化嚴重、遇水易泥化,為軟弱層面,巖層傾向與邊坡傾向相近,且傾角小于邊坡傾角。對邊坡穩定性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針對其現狀坡面掉塊、坡頂裂縫、雨季時坡面漏水等問題,采用豎梁+錨噴支護、設置截排水措施等對邊坡進行綜合治理,經過...
復雜環境下地鐵折返線礦山法施工處理措施————作者:王文輝;
摘要:長沙地鐵3號線為已開通運營的地鐵線路,其中東塘站暗挖折返線段工程為雙線大跨礦山法斷面。隧道沿路中,周邊建筑密集,無便利的場地設置豎井開辟工作面,隧頂臨近高透水卵石地層,地質條件差。經過現場詳細踏勘,豎井最終選擇在的路中位置,避開行道樹,圍擋場地狹窄、面積小,施工困難,側面緊臨并行的同步掘進盾構隧道,屬于城中心繁華地帶高風險隧道工程。豎井半騎跨于礦山法隧道,期間仔細優化了隧道豎井開挖、回填方案,緊鄰...
TBM穿越斷層破碎帶卡機風險預測與控制研究————作者:蹇宜霖;劉夏臨;彭文波;
摘要:TBM卡機風險預測及脫困處理就成為高效掘進的關鍵控制點,天山勝利隧道服務隧道采用敞開式TBM掘進,隧道穿越16條斷層破碎帶,卡機風險高。針對天山勝利隧道可能存在卡機風險的斷層破碎帶,建立了基于斷層破碎帶變形預測與TBM擴挖量相結合的卡機預測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天山勝利隧道卡機預測,分析每條斷層的卡機風險程度。研究了斷層破碎帶注漿加固體效果,為TBM隧道提供超前加固技術。在TBM需脫困時,采用化學灌漿...
黃土丘陵溝壑區工程造地實踐重難點問題總結————作者:董晨凡;張瑞松;何建東;唐輝;
摘要:延安新區在工程造地初期的規劃論證階段,專家針對其面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目前延安新區一期巖土施工已經完工約7年時間,結合當初的建議和施工完成后的監測結果,延安新區的平山造地工程工作取得了成功,總結了黃土高填方的理論實踐經驗,同時也對各工作階段的重難點問題的處理進行了整理回顧與分析,從填筑體回填質量控制、高邊坡處理設計、地下排滲體的設計、濕陷性黃土處理及沖溝岸坡地基處理等幾個方面備受關注的...
基于變形演化過程的邊坡分類方法————作者:趙凱藝;李聰;蔡瑋珍;張新宙;吳亮亮;謝天;
摘要:邊坡工程已形成較為系統的分類體系,但已有邊坡分類的目的是針對邊坡穩定性分析和加固方法,沒有以滑坡預警為目的進行分類。不同斜坡變形演化過程將直接影響滑坡預警的方法與結果,研究基于變形演化過程的邊坡分類方法,建立以滑坡預警為目的邊坡分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調研分析,指出不同邊坡破壞的變形演化過程存在差異,誘發因素與破壞模式是影響邊坡破壞變形演化過程的主要因素。初步總結降雨誘發型滑坡、地震誘發型滑坡、...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堵河流域滑坡災害易損性評價————作者:楊新;田靜靜;
摘要:鄂西北堵河流域沿岸由于廣泛分布的變質巖孔隙率大、遇水易軟化,在水系發育區域受降雨、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極易誘發滑坡災害。以堵河流域典型變質巖山區庫岸為導向,開展區域滑坡災害易損性評價,選取人口密度、人口年齡結構、風險防范意識、人口性別比、房屋建筑類型、交通設施類型、土地利用類型作為研究區易損性評價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易損性評價指標權重,將各指標權重與量化后的易損性評價指標通過構建線性加權模...
基于數值模擬的h型復合式抗滑結構阻滑機理研究————作者:王富強;張瑞東;上官晉行;王丹;
摘要:我國滑坡災害頻發,h型復合式抗滑結構是大型滑坡處治常用手段之一,為探究其阻滑機理和加固效果,現運用FLAC3D程序模擬設置結構和不設置結構時滑坡巖土體的工作狀態,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設置h型復合式抗滑結構后,滑坡的穩定安全系數得到了明顯提升,由不設置時的1.02增加到了1.31,滑帶區域巖土體剪應變增量平均減少程度75%以上、塑性變形區減少近50%,滑體區域巖土體水平位移平均減少程度三分之二以上,加...
楊房溝水電站左岸壩基邊坡變形開裂機制分析及加固設計————作者:潘兵;周勇;褚衛江;殷亮;
摘要:楊房溝水電站左岸地質條件復雜,巖體卸荷作用強烈,中陡傾坡外的結構面較發育,開挖過程中壩基上游側邊坡巖體出現了明顯的變形開裂現象,嚴重影響邊坡穩定和施工安全。在工程地質調查和監測數據分析基礎上,采用離散元分析方法對邊坡變形開裂機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邊坡發育的陡傾軟弱斷層f27是導致巖體變形開裂的主要因素,邊坡2 000 m高程以上開挖過程中,坡腳f27...
基坑被動區土體矩形加固尺寸設計優化分析————作者:余凡;
摘要:基坑被動區土體加固能夠改善被動區土體的嵌固條件,起到加強控制支護結構水平位移、減小基坑開挖后地表土體沉降的目的,是深厚軟土基坑常見的一種加固措施。以荊州市深厚軟土地區某基坑被動區土體加固設計為例,采用巖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軟件,對被動區土體不同加固尺寸下的加固效果進行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在以樁身最大位移為控制指標的前提下,被動區土體矩形加固的寬度和深度均存在最優設計范圍值,當加固寬度和深度不在最優設計...
樁錨支護體系在臨山體深基坑支護中的設計與應用————作者:盧俊森;褚為;彭朋;戴也;
摘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某三層地下室基坑工程設計開挖深度12~20 m,項目西側緊鄰山體,永久邊坡坡高達20 m,在基坑開挖至坑底工況下,臨空面最大高差近40 m,基坑支護風險與難度并存。提出了一種深基坑與高邊坡聯合設計思路,上級邊坡采用錨桿擋墻進行治理,下級基坑采用預成孔型鋼水泥土樁+錨索體系進行支護,樁錨支護體系設計全盤考慮高邊坡影響,確保了工程安全順利落地。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基坑及周邊地表位移進行...
商業綜合體深基坑施工對臨近地鐵的影響————作者:趙月;
摘要:城市地鐵是解決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鐵線路數量也代表了城市發展情況。但地鐵隧道對周邊環境變化較為敏感,所以針對深基坑施工對臨近地鐵影響研究變得至關重要。以龍湖新東站TOD天街基坑工程為例,通過MIDAS/GTS對基坑開挖過程進行模擬,獲得了基坑施工過程中隧道結構受力變形規律,并對隧道結構受力進行驗算。結果表明,基坑打設第三道錨索以及打設第四道錨索時地表沉降變化顯著,應著重關注該施工步基坑及隧道...
深厚軟土場地航道通航對臨近橋梁樁基及樁周土體穩定性影響研究————作者:李鋒;丁萬鵬;陳趙育;吳志堅;
摘要:為探究航道通航對上跨橋梁樁基和樁周土體穩定性的影響,以京杭運河二通道典型橋梁工程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值分析方法研究土體開挖、航道注水對臨近橋梁樁基變形和樁周土體水壓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土體開挖會導致土體水壓減小,且土體埋深越大,開挖引起的水壓變化越顯著;航道土體開挖會使樁基產生向航道側的水平位移,影響樁基穩定性;隨航道注水高度增加,航道內土體水壓逐漸增大,航道外側土體水壓呈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且航...
基于膠結土本構模型的地基加固模擬研究————作者:朱永康;周亞;胡笑竹;馮海華;
摘要:巖土工程中為了確保土體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常在土中摻入一定量的膠結物,以形成具有較強結構性的人工膠結結構性土(改良土),這被廣泛應用于天然地基土的力學特性改良。采用基于膠結土本構模型的有限元程序,對地基加固工程進行模擬計算。研究發現:在基底區域進行膠結加固雖能起到提高地基承載力的效果,但會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安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在距離基底較深處進行膠結加固效果有限。選擇基底下方合適區域進行膠結...
復雜環境下城市內河駁岸穩定性分析————作者:黃曉娟;夏昌;簡文彬;樊秀峰;
摘要:駁岸作為沿河地面以下保護河岸的建(構)筑物,也是河道發揮功能的重要支撐,其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城市內河岸坡的安全。福州內河眾多,受臺風暴雨、內河引水,以及城市環境等復雜的水文和環境影響,近年駁岸出現失穩現象時有發生。以福州光明港駁岸為例,通過河道清淤深度、內河水位變化幅度、駁岸擋土墻墻頂堆載高度等條件的調查,分析各主要因素對駁岸穩定性的影響,通過建立駁岸地質模型,采用極限平衡法以及有限元法定量評價駁岸...
復雜地表棄渣場邊坡穩定性三維極限平衡計算方法————作者:唐志君;王巖;呂博文;
摘要:山區公路棄渣場多處于地形復雜的溝谷內,若處理不當,不僅破壞生態環境,而且威脅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需要對其穩定性進行評價。針對某高速公路“丫”字形棄渣場,為克服常規二維剖面計算對于邊坡整體穩定性評估的不足,以原地表面為潛在滑動面,構建三棱柱實體模型,采用三維極限平衡Hovland方法對其穩定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丫”字形棄渣場滑動面不同部位坡度、坡向等地形特征的不同,是造成滑動面上不同位置三棱...
強度折減法的邊坡穩定性模擬計算及比較————作者:婁玥玥;黃卉;陸勇;曹夢;
摘要:將基于強度折減法的黏土邊坡穩定模擬計算與理論方法計算進行對比分析,希望找到一個更好的計算方法來提前預知以及預防因邊坡失穩導致的災害。首先采用Abaqus軟件進行模型構建以及計算分析,然后采用瑞典條分法以及畢肖普條分法分別對所構建的模型進行計算。通過對比分析基于強度折減法的數值模擬計算與兩種理論方法計算得出的結果,發現強度折減法的結果與兩種理論方法的結果都比較接近,但是與瑞典條分法得出的結果更加吻合...
淤泥質土層厚度與圍護樁插入比對深基坑變形影響研究————作者:祝進兵;
摘要:由于淤泥層厚度的不同會對地表沉降、圍護結構變形造成較大的影響,且不同的圍護樁插入比也會影響地基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故為了掌握淤泥層厚度、圍護樁插入比對圍護結構水平變形和地表沉降的影響程度,通過建立數值模型進行了分析,并與實測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圍護結構水平變形最大值隨著淤泥層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圍護結構變形在淤泥層厚度為20 m時最大,達到41.3 mm;各淤泥層厚度下圍護結構水平變形均表...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