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和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共同主辦,是我國生物工程領域全國性學術團體、國家一級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刊。《中國生物工程雜志》(月刊)內容涉及醫藥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輕化工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等專業領域。本刊創刊于1976年,是我國最早創刊的中央級綜合性生物工程專業刊物,編輯委員會由國內知名生物工程專家、管理部門領導組成,發行面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臺灣及海外有關大學、研究機構、圖書館也有相當的訂戶,和海外建立有廣泛的刊物交換聯系并被國內外著名檢索系統收錄。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 (CABI)等多個國內外重要檢索數據庫和文摘類期刊收錄,是全國生物學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設有學術論文、研究進展、研究報告、專題論述、技術與方法、評論、新聞報道、生物工程領域知識產權研究、市場與商情、會議消息、動態等欄目,還以雜志專集、增刊等的形式出版生物工程專題著述。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EGFP-Luc-Hepa1-6細胞系的構建及其在小鼠肝癌模型中的應用 葉雨辰,趙俊龍,王琳,段娟麗,高春辰,秦鴻雁,竇科峰,YE Yu-chen,ZHAO Jun-long,WANG Lin,DUAN Juan-li,GAO Chun-chen,QIN Hong-yan,DOU Ke-feng
S100A9促進肝癌細胞HepG2的存活與侵襲依賴于RAGE 武睿,周蘭,崔魴,WU Rui,ZHOU Lan,CUI Fang
PEG定點修飾重組人睫狀神經營養因子及其生物活性評價 馮翠,王祺,張純,秦培勇,鄭秀玉,王健,劉永東,蘇志國
蛋白質組分析油酸對HepG2細胞轉錄因子DNA結合活性的影響 梁麗珠,孫佳楠,李愷,劉明偉,丁琛,秦鈞,LIANG Li-zhu,SUN Jia-nan,LI Kai,LIU Ming-wei,DING Chen,QIN Jun
金黃色葡萄球菌雙組分系統反應調節蛋白AgrA的原核表達、純化及活性鑒定 張旭寧,權春善,廖穎玲,柳科歡,熊文,范圣第,ZHANG Xu-ning,QUAN Chun-shan,LIAO Ying-ling,LIU Ke-huan,XIONG Wen,FAN Sheng-di
過量表達擬南芥CAT提高煙草對氣體甲醛的吸收和抗性 韓雙,楊志麗,陳麗梅,HAN Shuang,YANG Zhi-li,CHEN Li-mei
重組大腸桿菌利用廢紙水解液發酵產L-乳酸 熊圓圓,盧傳東,陶冶,趙錦芳,XIONG Yuan-yuan,LU Chuan-dong,TAO Ye,ZHAO Jin-fang
原位染色檢測慢病毒載體轉錄通讀方法的建立 高越,檀碩,任兆瑞,張敬之,GAO Yue,TAN Shuo,REN Zhao-rui,ZHANG Jing-zhi
一種簡便快速的單引物PCR定點突變方法 高瑞平,程隆斌,李振秋,GAO Rui-ping,CHENG Long-bin,LI Zhen-qiu
利用GAP啟動子在畢赤酵母中表達與純化GLP-1類似物 錢凱,張晶晶,吳素平,蔡燕飛,陳蘊,金堅,QIAN Kai,ZHANG Jing-jing,WU Su-ping,CAI Yan-fei,CHEN Yun,JIN Jian
搜論文知識網論文:淺談獸醫外科手術和外傷的感染控制
[摘 要] 手術感染是常見的外科手術并發癥之一,不僅會影響到預后效果,嚴重者甚至會由于感染導致死亡。獸醫外科中手術部位感染以及外傷感染的誘因很多,手術與外傷感染的發生率也較高。本文對獸醫外科手術和外傷的感染控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 獸醫,外科手術,感染
一、外科手術切口的分類以及感染的定義
1.外科手術切口的分類
根據獸醫外科手術切口的污染情況,可以將外科手術切口分為清潔切口、污染切口、清潔-污染切口以及感染切口四類。其中清潔切口是指手術感染沒有達到炎癥的程度,也沒有進入咽喉、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清潔-污染切口是指感染已經進入咽喉、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但沒有明顯的感染現象。污染切口是指手術感染已經進入急性期但沒有化膿[2]。主要是開放性創傷手術,如胃腸道、膽道手術等,手術中有明顯的污染現象。感染切口主要是指陳舊的創傷切口有失活組織,或者已經有臟器穿孔與臨床感染。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食一氧化碳梭菌雙功能醛醇脫氫酶的功能研究————作者:賴銘池;高欣雨;萬賽;劉自勇;李福利;楊松;譚揚;
摘要:食一氧化碳梭菌(Clostridium carboxidivorans P7)能利用合成氣為碳源和能量合成溶劑乙醇與丁醇,然而其關鍵醇合成基因功能尚未解析。經生物信息學分析,在基因組存在兩個雙功能醛醇脫氫酶基因adhE1與adhE2(Ccar_07995與Ccar_08000),與來自模式大腸桿菌的雙功能醛醇脫氫酶基因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別為63%和79%。本研究通過體外與體內實驗表征這兩個AdhE...
Ctsl缺失誘導小鼠巨噬細胞M2極化和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作者:張仁霞;劉健;林燕;
摘要:目的:脂肪組織巨噬細胞M2極化,可誘導解耦聯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依賴的脂肪細胞棕色化和產熱,進而促進機體能量消耗。為了明確溶酶體組織蛋白酶L(Cathepsin L, CTSL)在小鼠脂肪組織棕色化和能量代謝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尤其是在CTSL缺失條件下對脂肪組織巨噬細胞炎癥表型的影響。方法:本文利用全身性Ctsl缺失(Ctsl-/-)...
文獻計量學視角下生物反應器科技發展態勢分析————作者:宋超;魏巍;濮潤;敖翼;
摘要: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將生物制造作為重點競爭領域,中國也積極將生物制造產業打造成為經濟新增長引擎。生物反應器被認為是現代生物制造領域的核心設備,被稱為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的“心臟”。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反應器領域的研究和技術開發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本文基于生物反應器領域論文和專利文獻數據,系統梳理當前全球生物反應器領域的科技發展態勢。研究發現,生物反應器領域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產出均呈現增長趨勢...
LIF與受體的分子相互作用及靶向LIF信號通路的藥物進展————作者:孫薇涵;龐雪飛;校海霞;韓慧明;
摘要: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多種癌癥中呈現過表達,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遷移、免疫逃逸和耐藥,成為腫瘤發生與發展的關鍵因子。因此,靶向LIF信號通路成為抗腫瘤治療的新興策略。本綜述將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出發,系統概述LIF的結構特征及其與受體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探討LIF中和抗體MSC-1的分子作用機制,并分析靶向LIFR的小分子抑制劑EC359在抑制LIF信號傳導中的潛在機制。這些分子互作分析為LIF...
泛酸合成酶研究進展————作者:王超凡;王偉;孫晶晶;江承程;王睿;郝建華;
摘要:泛酸合成酶(PS)作為輔酶A生物合成通路中的關鍵酶類,在多種生命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酶參與調控諸如蛋白質泛素化、脂質代謝以及細胞能量產生等基礎生理活動。盡管PS在生物界分布廣泛,但有趣的是,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來源的PS在序列上表現出顯著差異,同源性通常不超過20%。更為重要的是,細菌的正常生長高度依賴于PS介導的泛酸合成,這一特性使得PS成為開發新型抗菌藥物的極具吸引力的靶點。 本綜述旨...
基于現代發酵技術提高生防菌活性進展————作者:楊啟東;屈寬;董鑫;王翀;潘虎;劉雙清;張亞;
摘要:生防菌是指可應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有益微生物,其在農業防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為低成本、高效進行植病綠色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與傳統化學農藥相比,生防菌的防治效果仍有差距,且很少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量產。此外,缺乏系統、全面的綜述無法使研究者直觀的了解最新研究熱點。本文結合近10年內重要數據庫,對生防菌發酵的研究與應用現狀進行了綜述,梳理了發酵工藝類型及相關重要參數,列舉了常見的優化方法,并從基因角度闡...
基于文本和圖跨模態融合的藥物靶標親和力預測————作者:楊巨成;任富順;王林;林建平;
摘要:藥物靶標親和力預測(DTA)是虛擬篩選中的關鍵步驟,能夠顯著加速藥物研發。然而,現有基于深度學習的DTA方法通常依賴單一模態(如文本或圖)的表征,難以全面揭示藥物與靶標間的復雜相互作用。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跨模態融合的CMF-DTA模型,將藥物文本表達式和藥物分子圖、靶標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質結構圖分別進行了跨模態結合,增強了表征的多樣性和表達能力。為解決傳統圖同構網絡(GIN)鄰域聚合范圍的...
基于機器學習的蛋白質重組表達序列優化研究進展————作者:王世成;楊勁秋;趙偉睿;胡升;梅樂和;
摘要:蛋白質重組表達是生物工程研究與應用的一個關鍵環節,實現蛋白質的高水平、高活性表達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長期以來,對蛋白質重組表達水平的優化大多聚焦于考察和優化重組表達體系構成、重組工程菌的培養條件及誘導條件等外部因素,而對蛋白質編碼序列、調控序列等內部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度融合,人們嘗試利用機器學習方法構建蛋白質表達水平預測模型或蛋白質...
外源物質提高發酵過程抗逆性的研究進展————作者:孫宸婧;顧安睿;曾若云;張英琪;錢秀娟;董維亮;姜岷;
摘要:發酵工業作為生物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工業結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工業發酵條件中,惡劣環境和有毒底物或代謝產物使微生物受到極大的滲透、氧化等脅迫,嚴重影響了細胞生長及目標產物合成,致使發酵產量與生產效率低下。通過添加外源調節物能夠提高微生物對脅迫條件的適應性,且操作簡單、成本低、見效快。本文總結了常見的發酵過程外源添加物,包括海藻糖、脂肪酸、短肽、氨基酸、抗氧化物質以及表面活性劑,深入探討...
鐵調素調節巨噬細胞極化發揮抗纖維化作用的研究————作者:榮子毓;劉瑩瑩;王曉凡;黃龍;程瑋;范旭;王雪;劉琳;王萍;劉天會;叢敏;
摘要:目的:探究鐵調素(hepcidin)在肝纖維化過程中發揮的抗纖維化作用及其調控的主要靶細胞。方法:構建含有hepcidin的重組腺相關病毒AAV-hepcidin,肝組織切片Masson染色和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評估過表達hepcidin對四氯化碳肝纖維化模型的保護作用。利用qPCR、免疫印跡及免疫熒光標記檢測膜鐵轉運蛋白(ferroportin, FPN)在小鼠原代肝星狀細胞(p-HS...
人溶菌酶來源抗菌肽在畢赤酵母中游離表達及抑菌活性提高的研究————作者:白敏;任金美;溫賽;
摘要:人溶菌酶是c型溶菌酶的典型代表,其內部含有的抗菌肽序列可以在體外表現出多種生理活性,如殺菌、抗病毒等。嘗試對人溶菌酶C端的一個抗菌性“螺旋-環-螺旋”(helix-loop-helix, HLH)結構序列進行重組表達,構建了游離型畢赤酵母表達質粒pPICZαA-HLH-pARS,經過電擊轉化至畢赤酵母X33(Pichia pastoris X33)中,成功獲得人源抗菌肽HLH的重組畢赤酵母表達菌株...
黃粉蟲抗菌肽TmAMP1m的原核表達及其與傳統抗生素的聯用研究————作者:馮印;謝曉倩;顏鑫;周圓媛;仇伍霞;袁曉琴;毛新芳;劉忠淵;
摘要:目的:原核表達黃粉蟲(Tenebrio molitor)抗菌肽TmAMP1m,研究其單獨使用及與傳統抗生素聯用時的抑菌活性,并探索其與傳統抗生素聯用產生協同效應的機制。方法:構建原核表達載體pET-30a-TmAMP1m,轉化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BL21異源表達,SDS-PAGE鑒定重組蛋白,對重組蛋白進行純化、定量,測定其單獨使用及聯用的抑菌效果,并探索聯用時產生協同效應的...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復合物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免疫檢測方法的建立————作者:周泓圣;劉萌;郭超林;白仲虎;
摘要:為了量化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復合物(TAT)的濃度,創建并評估了一種用于檢測TAT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LIA)。首先在血漿中提取凝血酶(T)和抗凝血酶(AT),在體外反應生成TAT作為免疫原制備單抗,通過篩選獲得1E9、16G4和1D7三株可特異性識別TAT復合物的雜交瘤細胞株。進一步篩選配對后,以單抗16G4偶聯生物素作為捕獲抗體,1D7標記辣根過氧化物酶作為檢測抗體,建立了雙抗夾心的檢測方法...
細菌及其遞送載體在抗腫瘤治療中的研究進展————作者:付恬恬;林玉紅;趙凱;
摘要:癌癥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傳統的治療手段如化療和放療等雖具有較好治療效果,但在臨床上也表現出較明顯的副作用。自美國學者William Coley使用化膿性鏈球菌緩解肉瘤的研究發表后,由于天然細菌具有自我推進和群體感應的能力,而腫瘤細胞內的氧濃度梯度保證細菌的定向遷移,營養物質的富集也保證了細菌增殖而不會被免疫系統消滅,細菌重新被用作治療腫瘤的手段。細菌能導致腫瘤細胞死亡,但同時也會抑制宿主...
外泌體miRNA對腫瘤代謝重編程影響的研究進展————作者:林婷;安日問;趙方新;張烜;
摘要:代謝重編程是惡性腫瘤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腫瘤細胞通過改變代謝模式提供能量促進其發生、發展和轉移的機制。外泌體是由多種細胞分泌的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的胞外小囊泡,可通過其內容物(如蛋白質、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實現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參與調控細胞的生物學功能。微RNA(microRNAs, miRNAs)是一類大小為19~25個核苷酸的短鏈非編碼RNA。研究表明miRNAs可通過外泌體遞送介導細胞間通信,在...
食品添加劑HMOs體外合成研究進展————作者:柳詠琪;榮永恒;呂琳;陳婧彤;陳敏;
摘要:母乳寡糖(HMOs)結構復雜,迄今為止已鑒定出超200種不同的結構,其中有6種研究較為充分:2′-巖藻糖基乳糖(2′-FL)、3-巖藻糖基乳糖(3-FL)、乳糖-N-四糖(LNT)、乳糖-N-新四糖(LNnT)、6′-唾液酸乳糖(6′-SL)和3′-唾液酸乳糖(3′-SL)。這些HMOs的營養必要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廣泛認可,作為食品安全成分已在歐美等地獲批上市。然而,大多數HMOs是母乳獨有的,難以...
致謝
摘要:<正>~
生物安全與科技進步:中國生物安全實驗室發展研究————作者:高婉瑩;吳宗震;左錕瀾;相強宇;劉潔;陳曉雅;張璐;劉歡;
摘要:生物安全實驗室是進行生物安全相關研究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平臺。從科學技術史的角度,系統回顧并分析了中國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及其在總體國家安全中的作用。梳理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建設與發展,重點強調了其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中的關鍵作用。此外,還探討了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和標準的建設歷程,通過研究中國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發展,明確其對國家安全、傳染病防控等領域的重要性,為促進中國生物安全實驗...
非洲豬瘟病毒免疫逃避機制研究進展————作者:楊思宇;李海洋;高永宇;桑辰君;曹玉蝶;唐越;李子彬;李芳;高鳳山;
摘要: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畜牧業造成嚴重影響。ASFV已在非洲、歐洲及亞洲等多地蔓延,因其結構復雜且具備獨特的免疫逃避機制,使得疫苗研發工作未曾取得突破性進展。系統闡述了近期ASFV研究的新進展。在探討免疫逃避機制方面,...
海洋無脊椎動物抗菌肽研究進展————作者:竇浩冉;張平川;王義鵬;遲守峰;焦緒棟;
摘要:抗菌肽是一類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多肽,它們在生物體的先天免疫防御機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抗菌肽不僅能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原生動物,部分還對腫瘤細胞具有顯著的殺傷作用。鑒于其廣泛的抗菌譜和潛在的醫療應用,抗菌肽在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領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由于缺乏特異性免疫機制,海洋無脊椎動物為適應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而進化出多樣的免疫防御體系。以抗菌肽為代表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因子是該類生物非特異性...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