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海洋環境科學》
關注()【雜志簡介】
《海洋環境科學》系我國海洋環境科學與研究領域里惟一的學術期刊,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創刊于1982年,每期80頁,國內外公開發行。《海洋環境科學》同時出版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理工B輯》)、電子版、并入網“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主要內容有:海洋環境調查與研究、監測與監視、環境法學與環境管理、測試技術、綜述和研究簡報及學術動態等。
本刊系我國環境科學類核心期刊和海洋學類核心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國家海洋局首屆科技期刊三等獎。本刊為國內外著名檢索機構的來源期刊之一,其中包括美國《化學文摘》(CA)、《動物學記錄》(ZR)和《劍橋科學文摘》(CSC),俄羅斯《文摘雜志》(AJ)以及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國內主要有《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海洋文摘》、《中國水產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中國人文社科數據庫》和《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第一屆全國環境期刊一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調查與研究、技術與方法、海洋環境管理、綜述。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富營養化對兩種海洋微藻吸收銅和鎘的影響 徐邦玉;張霞;倪志鑫;黃小平641-646+653
苯并[a]芘(BaP)暴露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P4501A1、P-gp、HSP70基因表達的影響 許高鵬;蔣玫;李磊;袁騏;吳慶元;牛俊翔;沈新強647-653
廣西紅樹林沉積物對諾氟沙星的吸附特征研究 賴俊翔;姜發軍;王一兵;許銘本;張榮燦;雷富673-679
東、黃海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及其時空分布特征 楊茜;孫耀680-685
有機碳驅動的人工基質表面菌群結構組成及其動態變化 張真真;董宏標;段亞飛;李卓佳;文國樑;鄭忠明;張家松686-691
2012年秋季廟島群島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與水環境的關系 石洪華;李艷;王媛媛;霍元子;鮑國泰;李捷;鄭偉692-699
光滑河藍蛤酶活性對結冰前水溫變化響應試驗數據的分析與擬合 李潤玲;丁君;沈妍;常亞青;李志軍706-712
全球SST的季節特征及長期變化趨勢分析 孫成志;鄭崇偉;陳璇713-717
基于現場光譜的黃河口濕地蘆葦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丁蕾;馬毅718-722+728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源地30a的季節和年代際變化 秦麗娟;董慶;薛存金723-728
灤河口水文環境要素季節性變化特征及動力響應關系 陳斌;印萍;高飛;劉金慶729-735
基于時空一體化的海洋大數據快速展示平臺 黃冬梅;季麗偉;袁小華;王振華743-748
海藻中多肽(PC_2~PC_4)的測定及對Zn~(2+)誘導響應 李景喜;高麗潔;尹曉斐;曹為;鄭立;王江濤;王小如754-758
海洋環境質量控制目標研究——以渤海海域為例 于春艷;鮑晨光;許妍;蘭冬東;李冕;劉亮;梁斌759-762
基于時空同步監視的三維海洋災害預警輔助分析系統 宋立松;鄭毅;程海洋;盧美763-768
象山港大型底棲生態狀況的多指數互校法評價與分析 魏永杰;楊耀芳;費岳軍;張海波;葉然769-776
高工論文發表:自動化生產線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探析
摘 要: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智能程度,從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各個生產環節中減輕工人的工作量,從整體上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必須做好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保證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能夠有效的滿足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要求,避免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應用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本文將針對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進行分析,進而針對自動化生產線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相關應用進行具體的探析和闡述。
關鍵詞:自動化生產線,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
計算機控制技術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技術結晶,其囊括了包括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諸多技術內容,同時使用計算機控制技術作為核心控制技術,綜合應用可編程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內的多種技術,有效的提升了生產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精密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動化,對于提升生產技術的生產質量、生產標準以及生產效率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同樣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可控制性,更進一步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相關特性,而想要充分的發揮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相關性能,首先就需要完成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工作。
海洋環境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東寨港河口冬季氮營養鹽分布及浮游植物氮吸收速率研究————作者:殷靜超;譚佐莉;石彭蘭;趙蓉;徐敏;賈仁明;張麗;黃志雄;蘇劍鐘;高樹基;
摘要:近年來,因人類活動導致的大量活性氮通過河口輸入近海,沿海地區的富營養化和有害藻華問題日益加劇。深入研究河口系統中氮營養鹽的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對不同形式氮營養鹽的吸收偏好,對揭示藻華暴發機制和陸源超額氮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于2022年12月在海南省東寨港河口開展了環境因子和氮營養鹽濃度調查,并通過15N同位素示蹤實驗,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對尿素(UreaN)、銨氮(NH 廣東省陸海氮污染空間排放特征及相關性分析————作者:鄒富楨;陳瑜;羅育池;袁強;祝明月; 摘要:入海河流攜帶的陸源總氮(TN)是廣東省近岸海域溶解無機氮(DIN)污染的主要來源,摸清陸域TN排放來源結構、排海壓力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對廣東省氮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廣東省七大流域為研究區域,基于水質監測數據與污染源統計數據分析廣東省氮污染空間分布特征、來源結構、排放強度及其區域差異,并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揭示陸海氮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2020—2022年,廣東省河流... 長江口附近沉積物中活性鐵氧化物對有機碳的保存及影響因素————作者:潘柏瑜;王春峰;楊紅;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2022年7月-2023年4月4個季節長江口附近表層沉積物中活性鐵氧化物(reactive iron oxides, FeR)及與其結合的有機碳(reactive Fe-bound organic carbon, Fe-OC)的時空分布特征,探究長江口附近沉積物中FeR與有機碳(organic carbon, OC)的結合方式以及FeR對OC的保存作用,并討論沉積理化性質對FeR與OC... 江蘇近岸海域氮磷時空分布、來源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廖晨峰;毛龍江;鄧曉茜;王婷;彭模;周超凡; 摘要:近年來,江蘇沿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向海域輸入過量的氮(N)和磷(P),導致水質持續惡化且嚴重威脅生態系統健康。本文基于2020-2022年江蘇近岸海域的水質監測數據,分析氮、磷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征、污染水平、來源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2020-2022年,無機氮(DIN)和無機磷(DIP)濃度均值分別為0.234 mg/L和0.012 mg/L,其中2020年DIN和DIP濃度最高,... 遼東灣沉積物中有機磷酸酯的分布特征及生態風險評價————作者:劉善斌;曲健;劉星;田洪旭;高媛;陳吉平; 摘要:有機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具有成本低、增塑性佳以及阻燃性能良好等特點,常作為功能型添加劑被廣泛應用于阻燃劑、消泡劑和增塑劑等不同行業產品中。OPEs可通過生產、使用或廢棄物處置過程進入環境介質。海洋是污染物的匯,OPEs在海洋介質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態風險需重點關注。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質譜聯用儀對遼東灣沉積物樣品中的29種OPEs進行了定量分... 基于DNA宏條形碼的長江口鄰近海域夏、冬季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特征研究————作者:徐艷格;周超;李博;顏金培;劉星辰;張鴻博; 摘要:為了解長江口鄰近海域浮游動物群落組成與變化,本研究根據2020年夏、冬兩季長江口鄰近海域浮游動物調查數據,利用DNA宏條形碼(DNA metabarcoding)技術及形態學鑒定方法分析了該海域浮游動物的種類組成、優勢種及群落結構特征。結果表明:調查海域夏、冬兩季通過人工形態學方法鑒定浮游動物101種,DNA宏條形碼技術注釋浮游動物275種;夏、冬兩季浮游動物平均生物量(濕重)分別為1357.5 ... 2013-2022年大連灣海洋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關系研究————作者:李雨軒;王睿睿;王薇;尹延明;劉振鵬;代征;李明浩;閆啟侖; 摘要: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大連灣春季和秋季浮游動物的調查資料,分析了浮游動物的群落結構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大連灣海域共鑒定浮游動物8大類64種(類),其中,橈足類、水母類和浮游幼蟲是主要類群,分別占種類組成的34%、25%和20%;主要優勢種春季為腹針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沃氏紡錘水蚤(Acartia Omorii)、中... 某濱海核電廠冷源取水口生物調查及風險分析————作者:鄭碧琪;劉剛;劉煒;程宏;單柳絮;黃文;劉怡君;鄭騰飛;王慶業;姜倩; 摘要:近年來由海洋生物入侵造成的濱海核電冷源安全事件頻發,為了解某核電廠取水口海域的生物概況,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進行了生物調查。共獲得海洋生物10類211種,優勢種以脊索動物和甲殼動物為主,5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2個生物量高峰期。風險生物有中國毛蝦(Acetes chinensis)、中華假磷蝦(Pseudeuphausia sinica)、日本鳀(Engraulis japo... 犀麗灣海灘演化分析及修復方案比選研究————作者:宋偉龍;孫永根;張志衛;陳超豪; 摘要:為提升犀麗灣海灘的穩定性、優化其親海空間,本文基于犀麗灣海灘不同年份的水深測量數據及歷史資料,分析了犀麗灣海灘的沖淤演變特征,并采用MIKE21軟件的Litline模塊探究了不同修復方案的海灘演變趨勢。結果表明,犀麗灣海灘存在明顯的東側侵蝕和西側淤積現象,東側侵蝕熱點區的海灘灘肩下蝕幅度超過2.6 m,其他岸段基本處于沖淤平衡狀態,僅局部偶見小范圍侵蝕。此外,水下岸坡總體呈“東側侵蝕、中部淤積和西... 基于系統動力學模型的海洋碳匯銀行生態與經濟效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作者:賀義雄;王燕煒;張風軒;董華洋; 摘要:有效開發海洋碳匯能夠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為激發利益相關者參與海洋碳匯開發的積極性,促進海洋碳匯生態與經濟雙重價值的充分實現,本文選取浙江省五個沿海城市,構建海洋碳匯銀行——海洋資源環境——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擬分析海洋碳匯銀行的建立對五市海洋資源環境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1)海洋碳匯銀行的建立對濱海濕地面積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未建立海洋碳匯銀行情景相比... 中國近海近20年來分粒級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時空特征遙感分析————作者:蔡福晟;王勝強;郎姝燕;賈永君;孫德勇;張海龍; 摘要:本研究基于近20年(2002-2022年)的衛星遙感數據,估算了中國近海分粒徑等級(粒級)浮游植物凈初級生產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分析了其時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中國近海總NPP和分粒級NPP均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近岸總NPP由小型浮游植物NPP(NPPmicro)主導,外海由微型(NPPnano)... 基于歷史數據的南海海表溫度百年時空變化特征分析————作者:趙強;陶京;劉豪;劉東;范偉; 摘要:海表溫度是海氣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因子,它在約束空氣-海洋的濕熱交換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文基于線性回歸、經驗正交函數分解、小波分析以及多重分形去趨勢波動分析方法,研究了1923-2022年南海海表溫度的時空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南海近百年來海表溫度整體呈上升趨勢,但空間各處對海表升溫的響應不同。經驗正交函數分析表明,第一模態呈現全海盆升溫的情況。第二模態和第三模態表明,南海海表溫度呈東北-西南和西北-東南... 渤海夏季海水pCO2分布及其調控機制研究————作者:尹曉敏;鄧雪;魏雅雯;劉茜; 摘要:科學評估近海海水二氧化碳分壓(pCO2)的分布及其調控機制對于評估我國海域海-氣CO2交換通量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2014年和2021年夏季現場調查數據,分析了渤海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以及海-氣CO2交換通量。研究結果表明:(1)2014年8月渤海海域pCO2 長江口-杭州灣海域金屬基納米顆粒:沉積物中賦存特征與生物積累————作者:張強強;楊靜媛;徐淑君;安云蕊;高夢繁;馬新東;陳景文;李雪花; 摘要:近岸海域金屬基納米顆粒(metal-based nanoparticles,MNPs)的環境暴露可能對海洋生物產生不良影響。然而,MNPs在近岸海域的賦存特征和尺寸分布仍有待解析,其在海洋生物的積累規律也不清晰。本研究使用單顆粒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了長江口-杭州灣海域29個采樣點表層沉積物中鋁、鈦、鈰、鋅、銅、銀基納米顆粒(Al-NP、Ti-NP、Ce-NP、Zn-NP、Cu-NP、Ag-N... 中國近海大氣有機氮干沉降通量的時空變化特征————作者:賀慧澤;張潔;于淼;黃蕾;李恒;劉曉環; 摘要:有機氮對大氣氮循環及海洋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利用空氣質量模型WRF-CMAQ分析了2013年和2017年夏季、冬季中國近海大氣有機氮干沉降通量時空變化特征,探究了海鹽非均相反應對有機氮干沉降通量的影響及光化學污染期間有機氮干沉降通量變化特征。結果表明:2013年、2017年中國近海大氣有機氮干沉降量為0.06~0.25 mg N/(m2·d),夏季有機氮干沉降通量由北... 基于連續高密度電阻率測量判斷海水入侵影響范圍的實驗研究————作者:楊林;陳波;于洪軍;蘇喬; 摘要:海水入侵已成為我國比較突出的環境災害,嚴重影響海岸帶地區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高密度電阻率法在確定海水入侵范圍、識別海水入侵界線方面具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但也存在結果多解性等問題,難以建立統一的判別標準。本研究開展潮汐影響作用下海水入侵模擬實驗,在分析不同因素對地層電阻率影響基礎上,采用連續的地層電阻率觀測方法,通過分析其頻率、振幅特征與模擬的潮位數據之間關系來劃定海水入侵的范圍,進而擺... 基于小樣本生成對抗網絡的光學遙感影像溢油語義分割————作者:劉川;馬玉娟;范劍超; 摘要:光學衛星遙感具有高時空、高光譜分辨率的特點,可實現海洋溢油災害的有效監測。而光學影像易受天氣影響,導致利用光學衛星影像進行智能提取的數據極為缺乏。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光學衛星遙感數據的海洋溢油智能提取方法,構建小樣本生成對抗網絡(small sample generation adversarial network, SSGAN)對光學衛星影像中溢油區域進行語義分割,解決溢油光學衛星影... 福建全省海洋藻類養殖區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研究————作者:陳紅梅;吳婷;林萬強;陳蕓芝;羅冬蓮; 摘要:為建立適合省級尺度的海洋藻類養殖區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推進海洋藻類養殖面積的準確測算和變化監測,本文基于國產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對海洋藻類養殖區遙感智能提取方法進行研究。對比U-Net模型、DeepLab V3+模型、MSUResUnet模型在典型海洋藻類養殖區提取的結果,MSUResUnet模型提取的準確率(accuracy)、召回率(recall)、平均交并比(m IoU)、F1分數(F1-sc... 基于改進SOLOv2算法的海灘影像水邊線提取研究————作者:龐坤;朱君;王楠;孔騰飛;戚洪帥;雷剛;尹航;劉根; 摘要:海灘水邊線的提取是海洋科學和海岸工程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為緩解傳統方法在處理該任務時存在的噪聲敏感、閾值不穩定、需手動調參等問題,本文對影像數據進行了極值預處理,并提出了基于可變形卷積的改進SOLOv2水邊線提取算法。本文探討了特征提取網絡深度和可變形卷積(DCN)應用層數對算法精度與速度的影響。隨著特征提取網絡深度的增加,水邊線提取算法的精度逐漸提高,但速度明顯降低,實際特征提取網絡深度以5... 基于灰度共生矩陣的航海雷達圖像海面風向反演算法————作者:王慧;于大濤;李詩語;邱海洋;朱志宇;智鵬飛; 摘要:針對現有航海雷達圖像空間域反演海面風向算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種基于灰度共生矩陣角度估計的海面風向反演算法。首先,對小尺度風條紋特征所有像素點進行分類,獲取優勢像素類別。其次,利用高斯濾波方法獲取主要趨勢所在像素,并對其進行再分配。最后,利用灰度共生矩陣進行角度估計,根據小尺度風條紋與海面風向關系確定出海面風向信息。在進行計算時矩陣的空間分布發生變化,自動解決了海面風向反演的180°模糊問題。為了驗...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