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地理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地理研究》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地理學學術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國地理科學研究的成果為辦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交叉學科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及對地理學應用和發展有指導性的研究報告、專題綜述與熱點報道等。創刊于1982年1月,2001年擴為雙月刊,2010年擴為月刊,至2010年初共發表各類論文、綜述、工作報告、書評、學位論文摘要等約2400篇。這些成果,為推動我國地理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加強我國地理科學界對中國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領域出現的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與探討,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學術平臺;為中央與地方政府為制定相關決策,發展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布局與調整、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與理論依據。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雜志是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分別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獲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榮譽。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5)、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1)收錄。
【欄目設置】
陸地表層系統、土地資源與利用、經濟與區域發展、水文與水資源、環境與生態、社會與文化、地球信息科學、城市與鄉村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大數據”熱潮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再思考 甄峰,王波,ZHEN Feng,WANG Bo
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貿易格局分析 公丕萍,宋周鶯,劉衛東,GONG Peiping,SONG Zhouying,LIU Weidong
泛亞高鐵建設對中國西南邊疆地區與中南半島空間聯系的影響 馬穎憶,陸玉麒,柯文前,陳博文,MA Yingyi,LU Yuqi,KE Wenqian,CHEN Bowen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鄱陽湖流域入湖輸沙量影響的定量估算 徐夏楠,高建華,賈建軍,Albert J Kettner,邢飛,汪亞平,齊述華,廖富強
城市濕地公園周邊干擾對其水環境健康的影響——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 李玉鳳,劉紅玉,蔡春曉,李玉玲,孫一鳴,LI Yufeng,LIU Hongyu,CAI Chunxiao,LI Yuling,SUN Yiming
長江中游沿江牛軛湖沉積及其環境意義——以長江荊江段天鵝洲、中洲子為例 賈鐵飛,王峰,袁世飛,JIA Tiefei,WANG Feng,YUAN Shifei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對黑土區農田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 沙迪,翟清明,張雪萍,高梅香,SHA Di,ZHAI Qingming,ZHANG Xueping,GAO Meixiang
重慶丘陵地區農村居民點空間布局優化——以長壽區海棠鎮為例 樊天相,楊慶媛,何建,潘菲,鄧永旺,FAN Tianxiang,YANG Qingyuan,HE Jian,PAN Fei,DENG Yongwang
山區農戶耕地利用集約度及其影響因素——以重慶市12個典型村為例 王秀圓,閻建忠,WANG Xiuyuan,YAN Jianzhong
山地丘陵區土地利用分布及其與地形因子關系——以河北省懷來縣為例 哈凱,丁慶龍,門明新,許皞,HA Kai,DING Qinglong,MEN Mingxin,XU Hao
石羊河下游農戶的生計風險及應對策略——以民勤綠洲區為例 趙雪雁,趙海莉,劉春芳,ZHAO Xueyan,ZHAO Haili,LIU Chunfang
電力工程職稱論文:采煤工作面機電設備的選型與配套
【摘 要】伴隨經濟建設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采煤工作中的工作量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就為現代化機械采煤帶來了機會。從過去的人力開采逐步向現代化機械采煤技術發展,是現在的趨勢。
【關鍵詞】電力工程職稱論文,采煤工作面,機電設備,回采
在國外發達國家,全機械化采煤已經實現,而世界第一采煤大國的中國,依舊處于,人工采煤,半機械化采煤共同進行的基本國情。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對煤炭的需求。首先,我國發電系統主要是火力發電,其能源直接利用就是燃煤蒸汽機發電機組,而美國普遍使用的是內燃機發電機組,這就導致了兩國對煤炭需求的根本不同。針對這些,近年來,國家對十幾家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重點進行了預抽瓦斯使用發電的技術革新改創,然而我國的基本國情仍舊無法改變,這將是長期困擾我國對煤炭需求的根本因素。
地理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關于圖件規范
摘要:<正>1.凡涉國界圖件(國內部分地區、全國、世界部分地區、全球)必須使用自然資源部地圖技術審查中心標準地圖服務網站提供的底圖(下載網址:http://bzdt.ch.mnr.gov.cn/index.jsp),所用底圖邊界要完全無修改(包括南海諸島位置和相對大小),原圖中數字比例尺更換為線段比例尺,南海諸島小圖中含主圖部分應包含主圖中的專業評價內容(顏色和主圖要保持一致),應該有“南海諸島”字樣和...
家庭經濟理論視角下山區耕地撂荒影響機理及效應——基于重慶奉節縣1970份農戶調查————作者:何田;潘欣玥;郎雨;鄧睿;劉愿理;廖和平;
摘要:耕地撂荒現象作為山區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關鍵議題,不僅深刻關聯著農戶家庭生計模式的轉型與資源優化配置,還直接牽動著糧食安全保障的穩固、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以及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基于此,本文以重慶市奉節縣為研究區域,利用1970份農戶實地調研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農戶耕地撂荒的影響機理及影響效應。結果表明:(1)山區農戶耕地撂荒是涉及家庭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經濟收益綜合考量、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及...
1980—2019年黃河源區凍土影響下水源涵養空間格局————作者:沈琦;羅棟梁;陳方方;劉佳;田世民;雷汶杰;彭貽菲;李世珍;
摘要:黃河源區凍土空間分布異常復雜,凍土因其特殊的水熱物理性質顯著影響水源涵養功能,然而凍土影響下的水源涵養空間格局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基于InVEST模型模擬黃河源區水源涵養量空間分布變化,同時對黃河源區凍土變化及其對水源涵養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980—2019年間,黃河源區多年平均水源涵養量為41.15±14.55 mm,受降水作為主控因素的影響,其整體以(0.10±0.08)mm/a(...
中國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的時空分異與形成機制————作者:林樹高;徐勤航;諸培新;陸汝成;張鵬;畢佳港;
摘要:揭示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的變化規律對促進土地要素參與宏觀調控過程具有借鑒意義。本文利用冷熱點、標準差橢圓和綜合地價模型刻畫2007—2022年中國295個城市的土地出讓規模和出讓價格變化的時空特征,采用雙變量空間自相關模型分析空間交互關系并借助地理探測器揭示其形成機制。結果表明:(1)土地出讓規模歷經高速增長-急劇下降-平穩上升的變化特征,呈現“東熱西冷”的空間格局,工礦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出讓重心...
新時期耕地保護規劃的內在邏輯與戰略構想————作者:王世磊;金曉斌;洪步庭;羅秀麗;劉晶;周寅康;
摘要:耕地保護規劃作為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對深化耕地保護機制創新和管理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按照“趨勢研判—內涵解析—問題診斷—路徑優化”的邏輯主線,梳理耕地保護規劃的支撐體系及其與相關規劃之間的內在關聯,在闡述耕地保護規劃科學內涵基礎上明晰其現實挑戰和基本邏輯,進而提出耕地保護規劃的戰略框架和實施保障。主要結論如下:(1)耕地保護規劃支撐體系以《土地管理法》為根本并兼顧耕地保護制度和...
雙碳目標下呼包鄂城市群多情景土地利用優化分析————作者:王宏亮;邱嘉政;吳健生;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優化對減緩碳排放、促進碳循環平衡的積極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為例,分析了2000—2020年間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變化及其對碳排放與碳儲量的影響,通過整合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為四種不同的發展情景(自然發展情景、碳排放情景、碳儲存情景、碳中和情景)構建了目標函數與約束條件,并開發了一個多目標土地利用耦合模型。該模型預測了2030年和206...
中國縣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時空演變及驅動機制————作者:孫淑惠;劉傳明;王菲;陳曉楠;
摘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發揮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優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為此,本文采用2014—2022年中國縣域面板數據,通過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可視化、標準差橢圓、空間相關性、地理探測器等方法準確識別其時空演變特征及驅動機制。研究發現:(1)從時序演變特征來看,中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但具體發展水平未超過0...
農業產業集聚背景下驅動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的組態效應——基于動態fsQCA的聯動效應探析————作者:楊傳艷;馬瓊;周子渭;
摘要:在農業產業集聚背景下,識別并優化驅動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的組態路徑至關重要。基于2000—2022年全國的省級面板數據,首先剖析研究區域農業產業集聚與農民經營性收入水平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關聯性。其次,通過動態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QCA),從時空維度考察農業產業集聚與政府、社會和經濟框架下十個前因變量在提升農民經營性收入水平中的聯動效應。結果表明:(1)全國農民經營性收入水平與農業產業集聚水平...
勞動力轉移類型、功能訴求與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來自農業轉移人口的樣本證據————作者:張勇超;熊文英;
摘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與農村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是重要的城鄉要素改革命題,探究農村勞動力不同轉移形式及功能訴求對農戶宅基地流轉的理論影響機制對當前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中的使用權的放活和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以及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通過構建“不同勞動力轉移類型—功能訴求—宅基地流轉意愿”的理論分析框架,基于南京周邊263份“農業轉移人口”樣本為例,采用計量經濟Pr...
陸海統籌背景下海島人地系統質量評估、動因解析與演進對策——以浙江岱山縣為例————作者:朱曉青;黃戈;徐劍;孫卓揚;鄔軼群;
摘要:海島人地系統質量提升是實施陸海統籌、建設和美海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善海洋人居環境、協調區域發展的重要內容。然而,無序的開發進程引發了海島人地失衡、海洋環境污染、海陸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亟需針對性的質量評估及對策梳理。本研究以DPSIR框架為載體,融合GA-BP賦權模型,構建了海島人地系統質量評估體系,并開展動態時序分析,揭示人地系統演進動因,進而提出了海島人地系統優化對策。研究以岱山為實證,...
基于景觀破碎化特征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模式研究————作者:曾燦;劉沛林;龔文靜;裴習君;
摘要:傳統村落中景觀“自損性破碎與異損性破碎”共同影響其整體景觀的破碎化水平,文章借用景觀生態學中的景觀異質性指數測算方法,以湘西州、湘南地區34個傳統村落為例開展建筑景觀破碎化測度,以期為處于不同破碎化階段的傳統村落提供保護與發展的模式。研究表明:(1)建筑質量、風貌景觀中湘南地區破碎化明顯或嚴重程度顯著大于湘西地區;建筑高度景觀基本為輕度破碎,地區差異不明顯;建筑年代景觀破碎化程度嚴重,地區差異較小...
基于機會窗口視角的鄉村轉型研究————作者:張千禧;曹智;
摘要:鄉村衰退是一項全球性挑戰,科學判斷和把握鄉村轉型中的機會窗口對振興鄉村意義重大,但現有研究對此議題缺乏系統性梳理與探討。本研究基于機會窗口視角,結合鄉村地域系統理論構建鄉村轉型機理分析框架,揭示不同定性與定量研究認知鄉村轉型過程和機理的內在共性、差異性及其原因。鄉村轉型機會窗口指特定時期內有利于鄉村轉型振興的環境條件,包括政策、技術和市場三類。鄉村轉型振興實質是“機會窗口打開—鄉村主體回應—機會窗...
長江經濟帶高新技術企業分布格局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作者:王晨;吳建楠;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作為鏈接創新研發與市場銷售的一環,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范圍,運用LISA時間路徑、LISA時空躍遷方法對范圍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布變化特征進行刻畫,同時運用MGWR模型對影響其分布的因素進行探索,發現:(1)從2016年末到2019年末再到2022年末,長江經濟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每三年以近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空間分布特征上,上游和中游地區均呈現雙核心特征增強的趨...
休閑消費偏好地域性研究:基于地理大數據的實證————作者:劉逸;陳了凡;陳海龍;
摘要:當下國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消費需求供給的空間匹配矛盾日漸尖銳。個人消費偏好是否存在地域性特征,對細分消費市場空間是否形成顯著影響,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核心理論問題。本研究從此問題出發,提出“地域性休閑消費偏好指數”,以290個行政區為基本單元,整合POI和區域統計數據進行測算,識別居民不同類型休閑消費偏好的地域性差異。首先,本研究證實了休閑消費偏好存在地域性分布規律,即居民休閑消費偏好顯著受自然與社...
1450—2020年華南極端干旱與熱帶海溫異常————作者:于翔宇;楊煜達;
摘要:全球變暖背景下,區域極端氣候研究對于保障經濟社會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降水數據,重建了1450—2020年中國華南地區發生概率為10%的極端干旱事件序列,并分析了過去570年間華南極端干旱在多百年尺度上的發生特征和驅動因子。主要結論包括:(1) 1450—2020年華南共發生極端干旱事件62年(次),其中,1661—1750年是過去570年間極端干旱事件發生頻率...
海南島黎語村落地名的文化表征、空間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張治弘;張爭勝;張念杰;段銀平;葉宇杭;
摘要:海南島黎語村落地名是黎族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見證,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文化遺產視角出發,基于GIS空間分析和二項Logistic回歸等方法,文章探討了海南島黎語村落地名的文化表征、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海南島黎語村落地名既反映出自然景觀特征,又體現著黎族文化特質。自然景觀型地名以山、水和動植物等命名,直接記錄和表征著黎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生態文化;文化型地名以古黎峒、家族...
中國跨國公司對越南投資的區位選擇與空間組織模式研究————作者:梁育填;盧澈;郭子靖;李尚謙;司月芳;
摘要: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日益加速,越南作為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國家,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點地區。本文以中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基于區位理論與產業集群理論,采用非參與式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回歸分析等方法,探討中國跨國公司投資越南的區位選擇影響因素以及其空間組織模式。研究結論如下:(1)投資越南的中國跨國公司主要來自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多屬電子制造業、電氣機械制造業和紡織服裝業。(2)子公司集中在...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舊小區改造的政府響應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以北京市核心區為例————作者:何炬;諶麗;張文忠;葉鵬;楊萌;
摘要: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公眾與政府之間的重要議題,影響著居民生活質量和政府決策趨向。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有必要將居民感知與公眾參與有效結合以深化研究。本研究以探討公眾參與下的政府響應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為目的,選擇北京超大城市的核心區(東城區和西城區)為案例,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空間分析方法,對北京市12345市民熱線數據進行文本挖掘。研究發現:(1)老舊小區改造以基礎類和完善類問題訴求為主,存在明顯的空間...
數字化公眾參與在城市體檢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作者:諶麗;李楊;何炬;
摘要:城市體檢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數字化公眾參與方式促進了城市管理者對公眾需求、居民意見以及他們與城市環境互動方式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城市體檢精準掌握城市發展狀態。本文構建公眾參與城市體檢的理論框架,總結不同數字化公眾參與形式的實施方式、分析方法和存在挑戰,提出未來數字化公眾參與推動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中的路徑設想。研究表明,城市體檢中,數字化公眾參與主體覆蓋廣泛,參與內容包括問題識別、目標...
全球頂尖科學家跨國流動與世界科學中心的時空格局演化——基于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獲獎者的分析————作者:侯純光;杜德斌;覃雄合;李祺祥;
摘要:頂尖科學家跨國流動是塑造世界科學格局的關鍵力量。論文基于1901—2023年全球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獲獎者的出生、教育和工作履歷數據,從人才成長的全階段,揭示全球頂尖科學家跨國流動的時空動態,并以頂尖科學家流動為表征,解構世界科學中心的時空格局演化過程。研究發現:(1)頂尖科學家跨國流動在教育階段呈現來源的相對廣泛性和流入的高度集聚性特征,工作階段逐漸從歐洲內部流動轉向跨大西洋流動,相較于教育階段,工...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