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工業用水與廢水》
關注()【雜志簡介】
《工業用水與廢水》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全國化工給水排水設計技術中心站主辦,1970年創刊并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期刊。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會刊。讀者對象為化工、石油、石化、電力、機械、冶金、輕工、紡織、市政工程等行業的給排水和環保專業的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和相關管理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期刊二等獎
安徽省優秀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論與綜述、給水處理、廢水處理、技術與經驗、消防設計、工程實例、冷卻塔、設備與材料。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鈦酸鹽納米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 陳麗茹,范功端,林茜,林茹晶,蘇昭越,CHEN Li-ru,FAN Gong-duan,LIN Qian,LIN Ru-jing,SU Zhao-yue
聚合物載體固定化TiO2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張國東,ZHANG Guo-dong
港區污水收集、處理與回用探討 李柳嬋,肖敏艷,李彬,李長安,陳尚智,毛小方,熊旭華,LI Liu-chan,XIAO Min-yan,LI Bin,LI Chang-an,CHEN Shang-zhi,MAO Xiao-fang,XIONG Xu-hua
廢水PVA高效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研究 郭莉萍,劉永紅,于興峰,張博菲,陳西文,GUO Li-ping,LIU Yong-hong,YU Xing-feng,ZHANG Bo-fei,CHEN Xi-wen
復合零價鐵生物填料的優化試驗研究 李杰,張艷梅,馬寧,LI Jie,ZHANG Yan-mei,MA Ning
不同鋁源羥基氧化鋁除氟性能及機理研究 張勤虎,陳年來,王洪杰,王雪姣,ZHANG Qin-hu,CHEN Nian-lai,WANG Hong-jie,WANG Xue-jiao
深度除磷過程中鐵鹽混凝劑投加量的優化設計 張冬,韓曉剛,蔣曉春,陸永生,朱思凱,莊子康,ZHANG Dong,HAN Xiao-gang,JIANG Xiao-chun,LU Yong-sheng,ZHU Si-kai,ZHUANG Zi-kang
無終端雙循環(NDC)反應器脫氮技術及工程應用 武珍明,常明,趙陽麗,WU Zhen-ming,CHANG Ming,ZHAO Yang-li
電廠鍋爐化學清洗廢水處理及回收利用 李廣輝,馮禮奎,LI Guang-hui,FENG Li-kui
Mg/Fe金屬氧化物吸附水體中硫酸根機理研究 劉吉明,岳秀萍,于洋,LIU Ji-ming,YUE Xiu-ping,YU Yang
改進Hummers法制備氧化石墨烯及其吸附銅離子研究 畢祺,胡勇有,譚平,方錚,BI Qi,HU Yong-you,TAN Ping,FANG Zheng
間冷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節水分析及設計探討 李璐,LI Lu
化工綜合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唐玲,TANG Ling
臭氧催化氧化-超濾-反滲透深度處理焦化廢水的工程實例 郭軍,GUO Jun
礦業論文發表:礦渣微粉遠程集中發貨系統改造
摘 要:對礦渣微粉現有發貨系統進行改造,將現有的三維散裝機的控制系統接入現有PLC系統,實現遠程計算機控制。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三維散裝機控制柜改造,PLC柜改造,地中衡數據采集改造,PLC程序修改,地中衡數據采集改造,計量軟件升級,上位機監控畫面設計。新增車號識別系統,發貨點車號識別,車輛監控,車輛信息記錄、數據管理及數據查詢,報警功能等,通過改造提高發貨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降低發貨系統人員配備,改善操作人員工作環境,提高勞動效率,為工廠創造了一個安全、文明的勞動環境。
關鍵詞:礦渣微粉,發貨系統自動化,計量軟件升級
用礦渣微粉作為混凝土摻入料不僅可等量取代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又綜合利用了冶金固廢高爐水渣,為國家節約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因而是一種“環境協調型綠色建筑材料”。
工業用水與廢水最新期刊目錄
三氯化鐵助凝工藝在水廠中的應用————作者:花昱;王旭晨;謝凡;方林;吳斌寧;蘇宇亮;
摘要:某水廠由于藻類爆發導致原水pH值升高,進而造成出廠水殘留鋁含量升高,存在出水pH值和鋁含量超標的風險。通過實驗室小試和生產性試驗,調整三氯化鐵和常規混凝劑聚合氯化鋁鐵的投加量,探究三氯化鐵助凝工藝對出水pH值和殘留鋁含量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聚合氯化鋁鐵投加量為10 mg/L,三氯化鐵投加量為14 mg/L時,出水的pH值由8.3降至7.7,殘留鋁的質量濃度由0.09 mg/L降至0.04 mg/...
粉末活性炭去除2-甲基異莰醇的影響因素及吸附特性研究————作者:李家耀;胡小芳;陳妙蘭;黃健章;戴紫云;何嘉莉;
摘要:為有效去除水源水中2-甲基異莰醇(2-MIB),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去除2-MIB的效果和影響因素,探究了應用粉末活性炭去除2-MIB的優化投加條件和吸附特性。結果表明,在試驗原水2-MIB質量濃度為28.4 n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為20 mg/L時,2-MIB質量濃度可降至10 ng/L以下;預處理前10 min內,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2-MIB去除量也明顯增加,超過10 min后,2-MIB的...
節地高效型MBC技術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的應用————作者:樓朝剛;陳偉;樓洪海;鄭元武;魯勝;陳新才;
摘要:某污水處理廠位于城市旅游景區內,處理規模為2×10~4m3/d,采用全地下集約化建設模式,污水處理核心工藝采用MBC技術,具有用地少、節能高效、運行穩定等優勢。工程運行結果表明,CODCr、BOD5、TN、NH3-N、TP和SS的最低去除率分別為89.9%、95.7%、65.8%、95.4%、92.9%和95....
水中PFAS光化學降解技術研究進展————作者:包一翔;楊燁;王靖宇;胡嘉敏;吳敏;李井峰;李杰;
摘要: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化降解等傳統的水處理技術對全氟與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處理效果有限,但一些光化學降解技術可有效去除水中的PFAS。綜述了不同光化學體系中活性物種生成原理及其與PFAS之間的氧化還原作用過程,介紹了光生空穴、水合電子、硫酸根自由基、碳酸根自由基和硝酸根自由基等主導的PFAS降解引發過程、產物生成和脫氟機理。分析了目前光化學降解技術用于PFAS污染水體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工...
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呋蟲胺性能研究————作者:義國通;張永昊;李斌;
摘要:采用金鹵燈為光源,二氧化鈦(Ti O2)為光催化劑降解煙堿類農藥呋蟲胺,探究了不同初始pH值、不同Ti O2投加量對呋蟲胺降解效率的影響,并通過UPLC-MS/MS對降解過程產生的代謝物進行監測,以推測其降解路徑。結果表明:改變溶液初始pH值(4~10)能促進呋蟲胺的降解;當Ti O2投加量大于0.5 g/L,呋蟲胺可在30min完...
基于DBO+DMAMH算法的河流突發水污染溯源研究————作者:劉曉晴;賈冬艷;宋金玲;樊劉炎;張思萱;
摘要:為了準確獲得河流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污染物排放時刻、排放位置以及排放量等參數,首先,根據監測點位的污染物實測數據和水污染遷移擴散模型的預測數據建立目標優化函數,使用蜣螂優化(DBO)算法對水污染遷移擴散模型的參數進行率定;然后,將水污染溯源問題轉化為貝葉斯估計問題,推導得到關于污染源信息的后驗概率密度函數,使用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輔助MH算法(DMAMH)對污染源信息進行抽樣,...
MBR工藝在老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程中的應用————作者:田海成;楊曦凱;李清旭;莫光磊;徐躍;焦文海;
摘要:某城市老城區污水處理廠原設計規模為4萬m3/d,出水執行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提標擴容改造后規模提高至6萬m3/d,出水BOD5、CODCr、NH3-N、TP執行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Ⅳ類標準。針對無新增用地,實...
人工濕地基質的應用研究進展————作者:龔嘉星;國潔;羅曉;景茜;
摘要:人工濕地作為一種經濟實用的污水處理技術,主要利用的是基質對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作為人工濕地的核心成分,在去污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影響人工濕地凈化性能的關鍵因素。對傳統基質的理化性質及其凈化性能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近年來人工濕地基質研究相關文獻,綜述了基質改性方法、改性基質對其脫氮除磷性能提高的研究進展。在此基礎上,結合人工濕地目前的應用現狀,指出了未來基質...
甲醇制烯烴廢水吸附處理的研究————作者:唐甜;陳材;韋奇;周渝;田磊;
摘要:為了明晰吸附法處理甲醇制烯烴廢水(MTO)的影響因素和改善途徑,對不同的孔分布情況、吸附柱高度等因素進行了試驗研究,結合氣相色譜質譜數據,發現了無煙煤與吸附樹脂串聯處理時有優勢互補的特點,對廢水濁度的進一步降低尤其有利,對廢水DOC的進一步降低能力相對較弱,且受到吸附柱高度和吸附流速的影響。無煙煤與吸附樹脂串聯處理甲醇制烯烴廢水時,能有效將CODCr與DOC的質量濃度降低到6...
臭氧催化氧化活性黃-3RS的試驗研究————作者:陳浩;張洪發;杜希;邱孝群;
摘要:為了考察染色殘液進一步脫色回用處理的可行性,選用廣泛使用的活性染料活性黃-3RS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金屬氧化物燒結的球狀顆粒作為催化劑,利用臭氧固定床催化氧化技術進行處理。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結果表明,在pH值為2.1的酸性環境下,臭氧對活性黃-3RS染料溶液展現出良好的處理效能,實現了94.42%的脫色率和60.05%的UV254去除率。此外,研究發現氯化鈉對臭氧催化氧化過...
芬頓法預處理泡鴨爪廢水的試驗研究————作者:李紅蓮;
摘要:利用芬頓法氧化預處理泡鴨爪廢水,分別考察了H2O2與COD質量比、H2O2與Fe2+物質的量比、pH值、反應時間對泡鴨爪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芬頓法處理泡鴨爪廢水時各因素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H2O...
某污水處理廠光伏廢水除氟試驗研究————作者:李簫寧;馬嬌;余波;嚴寒;陳龍;沈鵬飛;
摘要:為了解決安徽省宣城市某污水處理廠除氟劑投加量大、除氟成本過高等問題,以現有實際生產含氟廢水為研究對象,選取4種以鋁鹽為主的除氟劑進行除氟對比試驗,考察了除氟劑種類、除氟劑投加量、pH值、堿種類等因素對除氟效果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除氟劑#1和除氟劑#2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除氟效果,出水氟離子質量濃度穩定低于1 mg/L。同時,在利用Ca(OH)2調節pH值為6.3,PAM投加量為...
隔膜電解池誘導碳礦化同步實現降碳除硬的試驗研究————作者:巴立秋;
摘要:為達到同步降碳除硬的目的,采用PTFE膜構建隔膜電解池,并向陰極腔室補充CO2以誘導碳礦化。試驗結果表明,使用Na2SO4溶液作為電解液時,在0~10 mA/cm2的電流密度范圍內,陰極室出水pH值為7.0~11.35;當處理模擬循環冷卻水時,在電流密度為10 mA/cm2的條件下,以30...
基于MIKE21的三門灣海洋環境容量計算及總量分配研究————作者:許海超;曾思思;鄭雪燕;陳澤耿;胡煜恒;
摘要:近年來三門灣海域海洋環境質量退化,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有助于污染物的減排與治理工作,保障三門灣海域可持續發展能力�;谒|監測和MIKE21模型,依據浙江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的水質要求,采用響應系數法和線性規劃方法,計算該海域CODMn、無機氮與活性磷酸鹽的環境容量。結果表明,該海域CODMn環境容量仍有富余,為26.78×10~4t/a;而無機氮與活性...
化工廢水分質處理技術與資源化利用研究————作者:李偉;
摘要:化工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對于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至關重要。探討了化工廢水分質處理技術及其在資源化利用中的應用,分析了現有技術在污染物去除和資源回收方面的潛力,指出通過高級氧化、膜分離等技術能夠實現廢水中有害物質的有效處理和有用成分的回收。同時,應重視對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效果評估,指出了提高資源回收率、降低成本和優化工藝流程的重要性。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應更加注重效率和環保,為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重金屬捕捉劑去除廢水中鐵和銅的試驗研究————作者:韓炎;胡新利;馮鄧強;
摘要:以乙二胺和二硫化碳為原料、氫氧化鉀為催化劑,合成重金屬捕捉劑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鉀,將其處理含重金屬廢水,考察了重金屬捕捉劑的投加量、反應溫度、廢水pH值、反應時間對重金屬廢水中Fe3+和Cu2+去除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重金屬捕捉劑投加量為重金屬廢水質量的2.0%,反應溫度為20℃,廢水pH值為7.5,反應時間為30 min時,Cu...
雙膜法脫鹽耦合高壓反滲透工藝在煤化工零排放項目上的應用————作者:吳志堅;楊慧英;
摘要:針對煤化工廢水水量大、硬度高、鹽分高、納管排放收費高的特點,采用了預處理結合雙膜法脫鹽、二級納濾分鹽及高壓反滲透的組合工藝進行處理,工程運行結果表明,在進水電導率平均值為2 921μS/cm時,出水平均值為135μS/cm,系統脫鹽率高達90%,水回收率高達93%,回用水各項指標均優于設計值,副產鹽品級滿足設計要求。納濾膜、高壓反滲透膜分別對硫酸根和氯離子截留和濃縮,納濾膜對硫酸根平均截留率達99...
某植物提取物產業園廢水處理與回用工程設計實例————作者:於仲清;薛攀;王忠敏;韓飛超;張俊杰;
摘要:植物提取物生產廢水含有大量的提取質和提取劑,具有COD含量高、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的特點。某工程設計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兩級IC厭氧塔為主的分質預處理工藝,兩級AO接觸氧化生化工藝以及Fenton氧化-深度AO接觸氧化-砂濾-炭濾的深度處理工藝。該組合工藝處理效果良好,運行穩定可靠,COD質量濃度由14 580 mg/L降至49 mg/L,BOD5質量濃度由3 748 m...
脫硫廢水一步法高效絮凝預處理技術應用研究————作者:尉院春;張建東;張海波;
摘要:針對我國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廢水預處理工藝流程長、藥劑種類多、設備多、占地面積大、工程投資高、處理效果差、產水水質不穩定等缺點,開發了“一步法”高效絮凝預處理工藝,以及與之配套的可直接投加的粉體高效絮凝劑,并進行了中水、脫硫廢水“一步法”高效絮凝預處理試驗研究和工程應用。結果表明,在快速混凝攪拌速率為90 r/min,水力停留時間為5 min;絮凝反應攪拌速率為60 r/min,水力停留時間為30 m...
網格絮凝雙層斜管沉淀池工業化應用研究————作者:趙建波;
摘要:某電廠采用網格絮凝沉淀池對循環冷卻水補充水進行除濁處理,為解決因受場地限制沉淀池液面負荷過高,超出規范要求的問題,通過在沉淀池內多增加1層直徑50 mm、斜長0.5 m的斜管,構成網格絮凝雙層斜管沉淀池結構,在起到雙重固液分離作用的同時,延長了水力停留時間,懸浮物理論計算去除率可提高4.27%。實際投運后,產水濁度穩定在5 NTU以下,噸水藥劑費用為0.29元。但其存在下層斜管積泥沖洗不便的問題,...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