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湖泊科學》
關注()【雜志簡介】
《湖泊科學》創刊于1989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主要報道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下資源、生態、環境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載與湖泊科學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第4版、第5版)(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清華光盤);“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地理與資源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古生物學文摘;水文水資源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論文、研究快報、綜述、研究報告、信息與動態。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太湖湖泛形成研究進展與展望 范成新,FAN Chengxin
淺水湖泊湖泛(黑水團)中的微生物生態學研究進展 邢鵬,胡萬婷,吳瑜凡,吳慶龍,XING Peng,HU Wanting,WU Yufan,WU Qinglong
底泥和藻體對太湖湖泛的誘發及水體致黑物的供應潛力 蔡萍,吳雨琛,劉新,尹洪斌,CAI Ping,WU Yuchen,LIU Xin,YIN Hongbin
生源性湖泛水體主要含硫致臭物及其產生機制 盧信,劉成,尹洪斌,范成新,LU Xin,LIU Cheng,YIN Hongbin,FAN Chengxin
藻源性湖泛水體顯黑顆粒的元素形態分析與鑒定 申秋實,范成新,SHEN Qiushi,FAN Chengxin
底泥覆蓋對淺水湖泊藻源性湖泛的控制模擬 商景閣,何偉,邵世光,范成新,SHANG Jingge,HE Wei,SHAO Shiguang,FAN Chengxin
表層底泥翻耕對太湖藻源性湖泛的預控作用 何偉,陳煜權,顧春新,范成新,蔡麗婧,HE Wei,CHEN Yuquan,GU Chunxin,FAN Chengxin,CAI Lijing
藻源性湖泛發生過程CDOM變化對水色的影響 李佐琛,段洪濤,申秋實,張玉超,馬榮華,LI Zuochen,DUAN Hongtao,SHEN Qiushi,ZHANG Yuchao,MA Ronghua
水華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生長周期中腐殖酸的釋放特性 谷依露,高小峰,李仁輝,GU Yilu,GAO Xiaofeng,LI Renhui
三峽澎溪河高陽平湖高水位時堿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動力學特征 張萍,馮婧,李哲,郭勁松,肖艷,劉靜,ZHANG Ping,FENG Jing,LI Zhe,GUO Jinsong,XIAO Yan,LIU Jing
動、靜水條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對沉積物磷釋放的影響 耿楠,王沛芳,王超,祁凝,王智源,GENG Nan,WANG Peifang,WANG Chao,QI Ning,WANG Zhiyuan
測繪工程師論文范文:地質測繪中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地質測繪技術取得了長遠的進步,各項工程在開工之前都會應用地質測繪技術進行地質勘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質量的現代測繪技術的支持。與此同時,現代測繪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代測繪技術為地質測繪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前提。筆者就地質測繪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就地質測繪中的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進行闡述和探討,進一步推動我國地質測繪技術的發展。
關鍵字:地質測繪,現代測繪技術,衛星定位,遙感技術
地質測繪的本質是在進行地質調查和礦產勘察,在對收集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繪制制圖,應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進行包括地質點測量、地質剖面測量、地形測量、勘探布網測量、地質定位測量、貫通測量、露天礦測量、地表移動觀測等,在地質測繪中合理運用現代測繪技術能大大的提升地質測量的精確性和高效性,能有效的保障工程建設期間的安全性和項目建設的穩定性,將現代測繪技術應用到地質測繪中,使地質測繪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為實現工程地質測量的高效和準確提供了保障。
湖泊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長時間序列內蒙古典型湖泊水質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作者:楊文煥;李艷芳;張明宇;高靜湉;李衛平;
摘要:為了確定內蒙古典型湖泊的水質演變特征,選取2013—2023年烏梁素海、岱海和南海湖的水質數據,采用綜合污染指數和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分析各湖泊的水質演變特征與趨勢,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研究3個湖泊各水質指標與兩個指數的相關程度,并且分析湖泊氮磷摩爾比(簡稱氮磷比)的時間序列變化趨勢,探究影響湖泊水質變化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2013—2023年間,烏梁素海、岱海和南海湖的化學需氧量(COD...
近40年長江源區湖泊群水色時空演變及其驅動機制————作者:陳齊;李志晶;金中武;張國帥;王奕森;楊緒海;韓俊峰;劉玉嬌;周銀軍;肖俊;
摘要:受青藏高原氣候暖濕化影響,長江源區河湖水系演變劇烈,FUI(Forel-Ule Index)指數可通過量化水色變化以表征水體生態環境狀態。摸清該地區湖泊水色時空變化特征及其驅動因子,對于判斷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長江源區湖泊水環境變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Landsat和MODIS遙感影像,獲取了近40年長江源區264個湖泊FUI指數,分析了氣象水文條件變化下湖泊水色演變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表明...
濕地植被對干濕狀態的響應特征研究——以撓力河濕地群為例————作者:王振山;王天亮;景海華;劉建衛;逄曉騰;
摘要:氣候是濕地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氣候變化造成的水分盈虧會對濕地植被產生嚴重威脅。量化濕地植被對干濕狀態的響應特征,對濕地生態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撓力河濕地群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沼澤濕地集中區,在全球溫帶濕地生態系統中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撓力河濕地群保護區內的濕地植被為研究對象,基于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多尺度標準化...
新藏公路沿線流域冰湖變化與冰湖潰決洪水危險性評估————作者:常家豪;姚曉軍;王玉;段紅玉;張聰;張圓;劉一丹;
摘要: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連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線,沿線途經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和西昆侖山等眾多山脈,這些區域冰湖廣泛發育,公路易受潛在冰湖潰決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脅。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遙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與人工目視修訂相結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
基于草藻變化的湖泊穩態轉換過程解析——以梁子湖為例————作者:徐穎;羅菊花;翟金龍;毛志剛;段洪濤;孟迪;何鋒;魯露;
摘要:伴隨湖泊營養負荷的增加、湖泊水生植被衰亡、藻類增長,湖泊會由草型穩態向藻型穩態轉變,一旦穩態發生轉變,將很難再逆轉,嚴重影響湖泊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價值。從湖泊草藻長期演變的視角,開展突變點識別,辨析湖泊穩態轉換過程,有助于早期預判湖泊生態災變風險,為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決策支持。本研究以梁子湖為例,通過遙感解譯的長時序草藻數據集,結合文獻搜集的長期水環境關鍵因子數據,分析水環境變化并識...
eDNA技術在河-庫生境魚類多樣性評估中的應用——以重慶玉灘湖為例————作者:沈子偉;謝浪;劉寒文;鄧華堂;田輝伍;薛洋;陳大慶;段辛斌;
摘要:玉灘湖是重慶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條河流流入,是一個典型的多棲境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尚未見玉灘湖魚類組成和多樣性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采用環境DNA(eDNA)技術,與傳統魚類網具調查結果對比分析,研究玉灘湖魚類群落多樣性和結構特征,探索eDNA技術在河-庫生境魚類多樣性中的應用潛力。結果顯示:應用eDNA技術共檢測出魚類36種,隸屬于4目11科32屬,物種相對序列豐度分析發現鳙(Hypopht...
華南典型大型水庫氮磷化學計量時空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以高州水庫為例————作者:毛仲蒙;蔣燕茹;劉瑞敏;陳凌;顧繼光;肖利娟;
摘要:氮磷化學計量是淡水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水體中氮磷供應水平和比例對湖庫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有重要影響。為深入理解華南地區大型水庫水體氮磷化學計量特征,本研究以典型大型水庫(高州水庫)為對象,于2023年1—12月期間開展野外調查,運用多元統計分析影響氮磷化學計量時空動態的因子。結果表明,水庫湖泊區總氮(TN)和總磷(TP)濃度均值分別為(0.54±0.13)和(0.026±0.011)mg/L,指示...
岷江上游河流氮分布及潛在沉積物微生物驅動過程————作者:楊早;李娜英;仲波;王曉鋒;李賢祥;劉鑫;梅鑫瞳;何奕忻;
摘要: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遷移轉化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過程。在自然水體中,河流沉積物的氮功能菌在氮轉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探究河流氮分布及沉積物微生物驅動過程,本文針對岷江上游3個海拔河段的水體和沉積物進行氮分布研究,通過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分析沉積物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功能預測。結果表明:在岷江上游高海拔河段(>3000m),沉積物銨鹽較高,沉積物硝酸鹽較低,水體亞硝酸鹽在2000~3000 m海拔...
光化學轉化對藻源溶解性有機質微生物轉化的影響機制————作者:康入蘊;安世林;黃秀琳;吳鳳亭;李學艷;杜瑛珣;
摘要:在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增加的雙重壓力下,湖泊富營養化和藻華暴發導致大量藻類溶解性有機物(algaldissolved organicmatter,ADOM)產生,其轉化過程是湖泊碳循環研究的重點。為探究湖泊中光化學轉化對ADOM微生物轉化的影響,本研究以富營養化湖泊(太湖)中的ADOM為對象,進行18 d的微生物培養和先自然光照后微生物培養實驗。通過紫外-可見光譜法、三維熒光光譜-平行因子分析法、傅...
珠江下游星湖魚類多樣性與外來魚類入侵現狀研究————作者:余梵冬;房苗;舒璐;徐猛;王裕祥;張銘斯;黃駿涵;汪學杰;胡隱昌;韋慧;顧黨恩;
摘要:為了解珠江下游星湖魚類多樣性和外來魚類入侵現狀。2023年3—4月在星湖的中心湖、仙女湖、波海湖和青蓮湖4個湖區開展魚類資源調查,運用百分比相對重要性指數、物種多樣性指數、Jaccard相似性指數、非度量多維尺度排序法和ABC曲線等方法分析了魚類物種組成、優勢度、分布格局和多樣性等。累計采集魚類23種(或變種),包括鯪、鯽和鰱等11種土著魚類,豹紋翼甲鲇、條紋鯪脂鯉和麥瑞加拉鯪等12種外來魚類。外...
太湖水質達Ⅲ類背景下藻情與水質變化特征————作者:朱廣偉;國超旋;康麗娟;陶陶;楊芷萱;李娜;秦伯強;
摘要:根據生態環境部設在太湖的17個國考斷面的周年監測,2024年太湖水體總磷濃度年均值低于0.05 mg/L,是自2007年太湖大規模治理以來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為揭示太湖總磷濃度下降的生態環境背景與機制,基于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2005—2024年的長期監測數據,分析了太湖水體總磷濃度與藻情、氣象水文條件及其他營養鹽之間的協同變化特征。分析發現,2024年太湖總磷濃度低值的出現與2022年以來...
《湖泊科學》征稿簡則
摘要:<正>《湖泊科學》(ISSN 1003-5427;http://www.jlakes.org)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雙月刊,每單月6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刊載反映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等,重點報...
淺水湖泊水生植被和藻類水華時空演變遙感長期監測:以太湖流域長蕩湖為例(1985-2021年)————作者:黃林生;倪貴高;王康;趙晉陵;羅菊花;
摘要:水生植被和藻類作為湖泊生態系統的主要初級生產者,對湖泊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下,湖泊富營養化加劇,水生植被退化,藻類水華頻發。開展湖泊水生植被群落和藻類水華的長期觀測可為湖泊生態系統水生植被修復和藻類水華管控提供決策依據。本研究以太湖流域淺水湖泊長蕩湖為研究區,基于1985-2021年的Landsat 5和8衛星數據,利用VBI(vegetation and bloo...
深水水庫浮游細菌群落結構及組裝模式的時空變化特征————作者:劉慧博;范逸飛;林蓉;朱進文;阮琪禎;王飛飛;許文鋒;劉麗華;曹文志;
摘要:浮游細菌在水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驅動著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本研究選取我國東南地區深水型水庫——萬安水庫,以水溫與溶解氧的垂直變化特征為依據,基于16S rRNA擴增子測序技術,對水庫不同熱分層時期浮游細菌群落組成、結構及其組裝機制的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熱分層形成期浮游細菌α多樣性在溫躍層最高,滯水層最低;穩定期在滯水層較高,溫躍層與混合層較低;消退期在溫躍層與滯水層較高,混合...
滇西騰沖青海湖沉積物中137Cs蓄積峰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作者:郭海婷;吳孟孟;潘少明;徐儀紅;李啟凡;康都;
摘要:人類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積峰作為一種重要的時標,被廣泛應用于湖泊沉積物計年。在云南地區的湖泊沉積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積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積峰存在與否,其成因及時標意義一直存在爭議。本文選取滇西騰沖青海湖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137Cs沉積模型,利用重建的區域137Cs大氣沉...
近40年巢湖底棲動物演變特征及驅動因素————作者:費嬌嬌;溫舒珂;董芮;張姚;龔志軍;陳開寧;蔡永久;項賢領;
摘要:巢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全國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作為長江下游的重要湖泊對支撐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推動長江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過去幾十年隨著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巢湖生態系統受到了強烈的人為脅迫,導致水質惡化和藍藻水華頻繁。近十余年來,隨著巢湖綜合治理縱深推進,其水生態環境趨于改善,但富營養化程度依然嚴重,有關水生生物特別是底棲動物群落結構長期變化的認識仍較為匱乏。本文結合野外調查數據...
基于特征優化的隨機森林模型探究河岸帶景觀對入湖河流總氮濃度的影響————作者:李江;王杰;崔玉環;張耀波;晏實江;
摘要:河岸帶在攔截地表污染物進入河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探究河岸帶景觀特征對河流總氮(TN)濃度的影響機制對河流水質調控尤為重要。以受面源污染控制的巢湖入湖河流為研究對象,根據實測水質數據與同期Sentinel-2MSI影像構建機器學習模型反演河流TN濃度,引入遞歸特征消除算法優化景觀特征指標,利用隨機森林回歸模型探究不同寬度河岸帶景觀對河流TN濃度的影響,確定影響河流TN濃度的最有效河岸帶寬度與關鍵景觀...
多源補水格局下白洋淀換水周期與示蹤劑傳輸時間的時空特征————作者:田凱;趙彥偉;白潔;浦早紅;張啟龍;
摘要:白洋淀作為雄安新區生態腹心,其水環境保護受到高度重視,陸續實施了上游水庫調水、南水北調中線補水和引黃濟淀補水等措施,構建形成了多源補水的新格局,水環境整體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但其長期受到人類高強度開發活動的影響,淀區地形復雜多變,致使其仍存在局部水域流通不暢、水體交換較差等頑疾,因此探明換水周期和污染傳輸的特征和規律對白洋淀水環境治理意義重大。本文利用實測數據構建了白洋淀水動力模型,模擬計算了不同季...
蘇北白馬湖禁漁初期魚類群落結構特征及多樣性————作者:羅思;葛超;焦昱斌;王啟爍;王澤鑫;楊瑞琪;王少康;周俊杰;金詩語;
摘要:白馬湖是淮河流域下游具有滯澇、供水、生態、文化景觀、旅游、養殖等多種功能的重要湖泊。為掌握白馬湖禁漁初期的魚類群落結構特征及多樣性,本研究于2023年6月—2024年4月對白馬湖的魚類資源進行了連續調查。4個季度共采集到魚類48種,隸屬于7目13科38屬,以鯉科魚類和小型雜食性魚類為主。似鳊(Pseudobramasimoni)、鳙(Aristichys nobilis)、大鰭鱊(Acheilog...
典型亞熱帶城市(武漢)湖泊修復中密刺苦草的生境需求分析————作者:印金鳳;操瑜;呂超超;曹特;張圓;張毅成;秦靖;湯鑫;
摘要:恢復沉水植被是城市富營養化湖泊生態修復的重要手段,了解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是實現沉水植被有效恢復的重要基礎。為探討亞熱帶城市湖泊中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本研究選擇武漢東湖、南湖和沙湖開展野外調查,以優勢物種密刺苦草(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Makino)為研究對象。研究測定了植物中長期生長(如生物量)、短期生理(如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瞬時熒光等16個指標以及水體和底泥相關性質...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