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真菌學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真菌學雜志》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發行、上海長征醫院主辦的醫學學術期刊。本刊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主要報道我國真菌學特別是醫學真菌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內容涉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中的大部分專業,以從事皮膚、感染、血液、呼吸、器官移植、腫瘤、急救、創傷、檢驗等與真菌感染專業有關的中高級醫務人員及從事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藥學等基礎研究的研究人員為主要讀者群,是真菌學工作者之間交流的窗口和平臺。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2008年6月《中國真菌學雜志》正式被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本刊設專家論壇、論著、論著摘要、技術和方法、學術講座、繼續醫學教育、綜述、真菌病治療和疑難病例分析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近平滑念珠菌形態多樣性及毒力因子的分泌活性研究 李小玲,金方,陳玉如,牟麗麗,劉濤華,呂倩,康穎倩,LI Xiaoling,JIN Fang,CHEN Yuru,MU Lili,LIU Taohua,LV Qian,KANG Yingqian
白假絲酵母菌突變株 ORF19.2500的功能研究 牛理達,陳曉慶,趙靜,吳建華,鄭慶虎,NIU Lida,CHEN Xiaoqing,ZHAO Jing,WU Jianhua,ZHENG Qinghu
轉化醫學真菌學和精準皮膚醫學融合創新--記第16期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皮膚真菌病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講習班” 唐教清,冉玉平
轉錄因子 RPN4對白念珠菌藥物敏感性的研究 許洪濤,唐若愚,屈鶯歌,王曉娟,姜遠英,曹永兵,顏天華,XU Hongtao,TANG Ruoyu,QU Yingge,WANG Xiaojuan,JIANG Yuanying,CAO Yongbing,YAN Tianhua
新生隱球菌轉錄共激活因子 MBF1基因的鑒定與敲除 周兆婧,孟云芳,趙靜宇,桑軍軍,張超,法振宗,方偉,廖萬清,ZHOU Zhaojing,MENG Yunfang,ZHAO Jingyu,SANG Junjun,ZHANG Chao,FA Zhenzong,FANG Wei,LIAO Wanqing
小鼠腦微血管內皮細胞與新生隱球菌 GXM 作用后基因表達譜分析 聶舒,李平,朱紅梅,溫海,NIE Shu,LI Ping,ZHU Hong-mei,WEN Hai
農桿菌介導的馬爾尼菲青霉基因轉化技術的建立及優化 李鑫壘,李昕,曹存巍,LI Xinlei,LI Xin,CAO Cunwei
關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盧立康唑臨床研究專項基金項目申請的通知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
隱球菌感染體外血腦屏障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孟云芳,法振宗,方偉,周兆婧,伊九,顧菊林,廖萬清,MENG Yun-fang,FA Zhen-zong,FANG Wei,ZHOU Zhao-jing,YI Jiu,GU Ju-lin,LIAO Wan-qing
工程師論文范文:蓄電池放電電路內環設計
[摘 要]分析了雙向半橋電路的工作特性,根據充放電電路的需要建立連續電流模式下的小信號模型,分析電流內環的傳遞函數。并使用matlab判斷系統穩定性及確定PI參數。
[關鍵詞]工程師論文范文,雙向半橋電路,小信號模型,電流模式控制
引言
1.電路分析及參數設計
預期參數為:電池電壓U1=48V;母線電壓U2=480V;輸出電壓紋波ΔU2 =0.5%U2;電感電流IL=20.8A;輸出電流IBUS=2.08A;輸出電流紋波ΔIBUS=20%IBUS;開關頻率=20kHz;
中國真菌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臨床及環境鐮刀菌體外抗真菌藥敏試驗研究————作者:楊航;周蒙;鄭海林;周曉偉;梅嬛;李冬梅;徐和平;佘曉東;劉維達;
摘要:目的 研究臨床及環境分離鐮刀菌對常用臨床抗真菌藥的敏感性。方法 參照美國臨床實驗標準化委員會M38-A3方案進行體外藥物敏感試驗,測定氟胞嘧啶、特比萘芬、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兩性霉素B、卡泊芬凈單獨用藥時的最低抑菌濃度或最低有效濃度,應用瓊脂稀釋棋盤法測定上述藥物聯合用藥時分級抑菌濃度指數。結果 臨床及環境分離鐮刀菌群對氟胞嘧啶、氟康唑、卡泊芬凈、伊曲康唑單藥均...
pH對外陰陰道念珠菌病分離光滑念珠菌體外抗真菌藥物敏感性影響的研究————作者:王玉鳳;孫艷霞;趙榮欣;鄧淑文;張璐;
摘要: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探究pH對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分離光滑念珠菌體外抗真菌藥物敏感性的影響,為臨床精準治療VVC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206株VVC患者分離的光滑念珠菌株,對12種臨床常用抗真菌藥物(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特康唑、克霉唑、咪康唑、阿尼芬凈、卡泊芬凈、米卡芬凈、兩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依據CLSI M27-A4方...
山奈酚對白念珠菌感染蠟螟模型的抗菌作用探討————作者:劉鵬;范銘;韓冰;王曉娟;
摘要:目的 評價山奈酚抗白念珠菌的體內、外藥效及作用機制。方法 檢測山奈酚對白念珠菌SC5314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80),以及山奈酚與氟康唑聯用對臨床分離耐藥白念珠菌的協同抗菌作用。觀察山奈酚對白念珠菌菌絲形成的影響;XTT法檢測山奈酚對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響;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山奈酚對白念珠菌黏附...
微滴式數字PCR檢測技術在馬爾尼菲籃狀菌病診斷的應用研究————作者:張華;潘艷娜;饒吉;阮怡婷;韋宣彤;藍吉慧;胡敏;羅蘭波;杜白音子;杜明威;潘煒華;
摘要:目的 構建基于微滴式數字PCR(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馬爾尼菲籃狀菌核酸檢測方法,驗證其檢測痕量樣本時的靈敏性,從而拓寬馬爾尼菲籃狀菌分子檢測技術的精度范圍。方法 篩選已成功運用于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馬爾尼菲籃狀菌的擴增引物及探針序列,并在其基礎上建立ddPCR檢測體系。利用攜帶靶序列區域的質粒模擬馬爾尼菲籃狀菌臨床樣品...
四肢骨折患者術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IRAP、CD34、SDF-1α的變化————作者:胡迎華;鄭沖;盧偉杰;
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骨折患者術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血清Toll/白介素-1受體相關蛋白(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TIRAP)、CD34、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對感染的預測價值。方法 選取2021年8月—2024年2月期間本院接治的104例四肢骨折術后感染患...
兒童念珠菌血癥的菌株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作者:趙夢川;張文超;邢建;王會茹;李梅;段素霞;翟宇;徐茜茹;王冬雪;李圓龍;郭映輝;
摘要:目的 分析兒童念珠菌血癥的菌株分布情況和耐藥性,為兒童念珠菌血癥的預防和合理診療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北省兒童醫院住院的念珠菌血癥患兒的臨床資料,對人口學特征、菌種分布、科室來源和抗真菌藥物敏感性等進行分析。結果 共選取非重復性念珠菌血癥患兒103例,男性70例,占67.96%,29 d~3歲嬰幼兒55例,占53.40%。菌種分布以白念珠菌(67/103,6...
ICU患者侵襲性念珠菌病的臨床特征、耐藥性及預后分析————作者:周海春;鄒星宇;王俊文;郭云云;
摘要:目的 探討ICU患者侵襲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臨床特征、耐藥性及預后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0月—2024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持續發熱患者356例,按照是否繼發IC分為IC組(n=89)和非IC組(n=267),統計檢出念珠菌的菌種分布和耐藥性情況,統計兩組預后情況和臨床結局。結果 IC組89例中共檢出念珠菌97株,占比最高為白念珠菌44株(45...
鐵離子在耳念珠菌熱抗逆中功能及機制初探研究————作者:文歡;王也;黃雎;周浩;王棣;宋章永;
摘要:目的 探究鐵離子在耳念珠菌熱抗逆中的生物學功能及其機制。方法 首先,采用液體生長曲線方法測定不同溫度和不同濃度鐵螯合劑處理對耳念珠菌和希木龍念珠菌菌株生長的影響。其次,采用固體點板試驗測定兩株菌株在不同溫度、不同濃度鐵離子處理下的生長變化。再次,通過DCFH-DA熒光探針方法測定耳念珠菌菌株在不同溫度下、不同濃度鐵離子處理下菌體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變...
1990—2021年中國真菌性皮膚病負擔變化趨勢及預測分析————作者:周智珊;劉曉聰;張宏;
摘要:目的 分析中國1990—2021年真菌性皮膚病的疾病負擔情況,并預測2022—2050年的疾病負擔。方法 從2021年的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數據庫中提取1990—2021年中國真菌性皮膚病的數據,重點描述患病、發病和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并使用貝葉斯模型預測2022—2050年的...
重慶某醫院重癥醫學科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種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作者:李繼志;龍朝欽;劉俊;
摘要:目的 探討重癥醫學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種分布及危險因素。方法 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集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患者1093例,回顧性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發生情況,統計患者的真菌感染部位、菌種分布,按是否感染分為未感染組和真菌感染組,對年齡、性別、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吸煙史、飲酒史、低蛋白血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化療史、留置胃管、低蛋白血癥、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持...
多部位感染不同基因型紅色毛癬菌1例————作者:鄭文愛;喬鳳;唐小正;
摘要:患者,男,56歲,因“面部、軀干、四肢散在褐色斑塊6個月余”在我院門診就診。患者6個月前無誘因四肢、軀干出現褐色斑塊狀皮損,后來面部也出現褐色皮損,瘙癢感較輕。熒光鈣白染色鏡檢可見綠色熒光的有隔菌絲和圓形、?圓形孢子,真菌培養鑒定為紅色毛癬菌,診斷為紅色毛癬菌所致泛發性體股癬。外用特比萘芬乳膏和硝酸咪康唑洗劑治療2個月,原有皮損基本痊愈,但面部和臀部原皮損處有新發的零星的紅色丘疹。從患者身上分離的...
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東方伊蒙菌感染1例————作者:羅軍;安娜;劉亞榮;李祎晟;
摘要:報道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東方伊蒙菌感染1例,旨在加深對該病的認識,為臨床醫生提供經驗,避免誤診。患者,男,52歲,農民。因咳嗽、咳痰伴發熱、頭痛、惡心4 d就診。骨髓涂片中查見嗜血細胞及真菌孢子,經培養及測序確認為東方伊蒙菌,血培養中也檢出同樣的伊蒙菌。給予兩性霉素B膽固醇硫酸酯復合物脈滴注治療,治療1個月后癥狀好轉出院
誤診為濕疹的癬菌疹1例————作者:趙國棟;張麗萍;趙俊莉;張寶祥;
摘要:報道1例誤診為“濕疹”的癬菌疹。患者,男,44歲,面部、四肢反復起皮疹,伴瘙癢1年余,加重1周。應用抗組胺、激素類、生物制劑等治療均維持較短時間即復發。結合其曾患有足癬病史多年,曾外用某藥膏半個月后出現全身泛發皮疹,故考慮為治療足癬時應用了刺激性藥物后出現了變態反應性損害——癬菌疹。右面部、右手掌、左足背皮損經免疫熒光真菌鏡檢見大量真菌孢子,明確癬菌疹診斷后給予抗真菌藥物以及抗組胺類藥物等對癥治療...
多育節莢孢致特重度燒傷患者血流感染1例————作者:劉爽;袁凱旋;
摘要:多育節莢孢(Lomentospora prolificans)是一種毒力大、侵襲力強、耐藥性高的絲狀真菌,常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播散性感染,治療困難,具有高死亡率。本文報道一例因“煤氣泄漏爆炸燒傷入院”的59歲特重度燒傷男性患者,住院期間多次進行清創和經驗性抗感染治療,但感染仍未控制,最終通過創面分泌物培養和血培養明確病原體為多育節莢孢,由于患者燒傷嚴重,并發癥多,非醫囑離院一周后死亡
孢子絲菌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作者:劉祉含;侯彬彬;
摘要:孢子絲菌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該病由致病性雙相真菌孢子絲菌引起,感染部位常見于皮膚、皮下組織和鄰近的淋巴管,發病情況主要受孢子絲菌的毒力、宿主的免疫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其中孢子絲菌的毒力與其細胞成分、毒力因子、雙相轉化機制等密切相關。該文旨在通過介紹與其發病過程相關的因素回顧孢子絲菌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中藥活性成分抗皮膚癬菌的最新研究進展————作者:蘭善玉;鄒宇寧;徐淼;楊青青;趙亮;陳璐穎;占萍;
摘要:皮膚癬菌感染是皮膚科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傳統抗皮膚癬菌病的藥物種類有限,主要包括唑類和丙烯胺類。近年來出現的耐藥皮膚癬菌給該病的治療帶來嚴峻挑戰。中草藥在我國具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其中多種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皮膚癬菌。該文綜述中藥活性成分對皮膚癬菌的抗菌作用和潛在機制的最新研究,并介紹了中藥活性成分開發與應用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真菌感染中CARD9的自抑制與負反饋調控的機制進展————作者:林予頌;肖勁洲;何海洋;朱星睿;潘煒華;
摘要: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g protein 9,CARD9)是先天免疫系統中一種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在抗真菌下游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CARD9蛋白與多種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度的相關性。CARD9存在著自抑制形態以及復雜的正、負調控途徑,這些都影響著機體下游的免疫應答強度。因此,了解CARD9的調控途徑至...
《中國真菌學雜志》稿約
摘要:《中國真菌學雜志》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出版發行的專業醫學學術期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醫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辦,中國融通醫療健康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10-1965/R。本刊設專家論壇、論著、短篇論著、技術與方法、臨床病例研究、真菌病治療、繼續教育、教學研究、綜述、臨床護理研究等欄目。歡迎廣大讀者踴躍來稿、訂閱
人工智能在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探討————作者:趙燚;郝迪;趙健;蔣輝華;萬紅虹;王桂禎;
摘要:目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已在多領域應用日趨成熟,目前在醫學教育中也逐漸應用。本研究采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實踐和創新,以探討其在侵襲性真菌感染醫學方面的教學應用模式及效能。方法 以侵襲性真菌感染為例,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文獻綜述和教學實踐,采用情景教育法、案例教學法、視頻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進行教學設計和解析。結果 AI在侵襲性真菌感染場...
耐藥致病真菌對美浮特皮膚抗菌液體外敏感性研究————作者:梅嬛;陳玉萍;葛乃涔;鄭海林;劉維達;
摘要:目的 以聯苯芐唑溶液、鹽酸特比萘芬溶液和苯扎氯銨原藥稀釋液為對照,檢測美浮特皮膚抗菌液對耐藥病原真菌的體外抑菌效果。方法 參考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的M38-A3和M27-A4方案,檢測美浮特皮膚抗菌液對印度毛癬菌和紅色毛癬菌抑制50%和90%生長所需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利用耳念珠菌、煙曲...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